藏文科普|160億年一秒不差!原子鐘到底有多厲害?

2020-11-28 知識就是力量

撰文 / 李鑑(北京天文館)

霍智慧(天津市薊州區第一中學)

工業革命之後,由於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商業開發、社交活動還是收發電報,人們對計時的要求越來越高,精度開始突破秒的量級。

與此同時,隨著精確計時工具的發明,天文學家發現從天文觀測定義的秒長竟然並不均勻。由於地球的公轉軌道是個橢圓,公轉速度並不均勻,自轉速率也不均勻,時快時慢,導致一年當中日長的變化幅度可以達到千分之二秒。另外,由於日、地、月相互吸引、潮汐摩擦等因素,也使得地球自轉有長期變慢的趨勢

地球的公轉軌道是個橢圓,公轉速度並不均勻,自轉速度也並不均勻

平均而言,日長每100年約增加1.6毫秒,從而導致了用「天」來定義的秒長不固定。儘管它的變化幅度不過千萬分之一,但隨著航天、軍事等活動的開展,如此定義的秒長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求了。然而,物理學家發現,原子躍遷時發射或吸收的電磁波頻率是由高度確定的,據此設計出的原子鐘可以走得極為均勻

在第13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上明確了「原子時」秒長的定義:「位於海平面上的銫(133Cs)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間在零磁場中躍遷輻射振蕩9192631770周所持續的時間為一個原子時秒 」。這一定義取代了由日長定義的秒長,解決了天文時間的不均勻問題,是一個革命性的創舉。

原子時秒的定義是時間標準計量學史上一次重大變革的開端。當然,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便,人們希望原子時的秒長等於(或者說儘可能接近)天文秒長的平均值。在定義原子時的時候,規定1958年1月1日世界時零時的瞬間作為原子時的起點,即在那一瞬間原子時和天文時間(也就是日常使用的世界時)完全相等,此後便由原子鐘獨立運行,給出原子時。事實上由於技術限制,當時的原子時並未能調整到同世界時完全一致,原子時比世界時快了0.0039秒。現在,這個差值只能作為歷史事實保留下來。

原子時是目前為止最均勻的計時系統。現在世界上最精準的原子鐘——鍶原子光晶格鍾,精度相當於160億年不差一秒!目前世界各國大都採用原子鐘來產生和保持標準時間,這就是「時間基準」。之後通過各種手段和媒介再將時間信號送達給用戶,包括短波、長波、電話網、網際網路、衛星等。這一整套工序,稱為「授時系統」。

晶片級原子鐘,被認為可大幅提高全球定位系統(GPS) 定位能力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不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離不開天文時間(也就是世界時),例如在導航定位、天文大地測量和深空探測等領域,仍需要知道任一瞬間(即世界時時刻)地球自轉軸在空間的角位置。這樣就需要保持原子時的年、月、日與天文時間一致,每當它與天文時間的偏差接近±0.9秒時,就將它人為地增加或減去一秒,稱為「跳秒」。到目前為止實施了20多次跳秒,每次都是給原子時增加1秒,也叫作「閏秒」。包含跳秒的這個時間系統,就是協調世界時。

協調世界時在宏觀上是天文時,在微觀上是原子時。也就是說,我們鐘錶裡的秒針以原子時的頻率跳動,卻必須時刻不離天文時左右。這樣協調的意義在於,兩種時間的差距始終不會超過1秒,可以使人們的作息與自然節律步調一致。協調世界時較好地解決了時間的均勻性問題,但是在計算機時代,有的程序會因為無法處理閏秒而帶來一些麻煩。

《知識就是力量(漢藏文)》簡介:本刊旨在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為提高藏族群眾科學素質服務,特別是向廣大藏族青少年播種科學種子,啟迪科學智慧,點燃科學夢想。

相關焦點

  • 史上最精準原子鐘:3億年只差一秒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們近日完成了一個新的鍶原子鐘,其精確度達到了每3億年只差一秒,相當於現在調整國際時區和衛星系統所用時鐘的兩倍。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局(NIST)與科羅拉多大學聯合建立的實驗天體物理實驗室(JILA)曾在去年初研製出當時最精準的鍶原子鐘,誤差為每2億年不超過一秒,而美國官方所用的銫原子鐘為每8000萬年一秒鐘。
  • 中國原子鐘2000萬年不差1秒 成為國際基準鍾
    可對大多數人來說,往往只知道年、月、日、時、分、秒和時區,對時間究竟如何而來、1秒鐘如何產生並不清楚。日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製的NIM5銫原子噴泉鍾,2000萬年不差一秒,成為國際計量局認可的基準鍾之一,參與駕馭國際標準時間。為此,本臺記者專訪了計量院首席研究員、同時也是國際時間頻率諮詢委員會中國代表李天初院士,請他對銫原子鐘的工作原理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進行介紹。
  • 藏文科普 | 肉食者不鄙
    在今天,吃貨隊伍中已經湧現出一批無肉不歡的族群,他們高喊:「食肉者不鄙!」生肉非常堅韌,我們的牙齒和負責咬嚼的肌肉,跟大多數獸類相比,都弱得可憐。所以,烹調肉食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為我們的牙齒提供方便。在60~65℃的溫度下,動物肌肉裡的水分會大量外流,而蛋白質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變得又硬又幹,所以好牛排要夾生。
  • 1500萬年不差一秒銫原子噴泉鍾:讓時間準一些
    經鑑定,這臺銫原子噴泉鍾頻率不確定度達到2×10-15,相當於1500萬年不差一秒,並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噴泉鍾直接駕馭氫鍾產生地方原子時,這標誌著我國時間頻率基準的研究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尋找時間的源頭  一秒鐘到底有多長  當今社會,誰能離開準確的時間呢?  日常生活中,時間精確到分就夠了。國民經濟、科學研究和國防建設等部門要求時間精確到千分之一秒,百萬分之一秒,甚至十億分之一秒。如果沒有統一的時間基準,社會將一片混亂……  1小時等於60分鐘,1分鐘等於60秒。
  • 我國銫原子噴泉鍾2000萬年不差一秒
    國際計量局將分布在全球53個國家70多個守時實驗室的400多臺原子鐘所報送的數據進行加權平均,再利用獲其認可的少數幾個國家計量院研製的「世界上最好的基準原子鐘」數據加以校準,產生國際原子時(TAI),再經閏秒即產生UTC。    在國際標準時間的產生和維護過程中,獲得國際計量局認可的這幾臺「世界上最好的基準原子鐘」數據如同準星一樣駕馭國際原子時,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中國銫原子噴泉鍾精度有望達到一億年不差一秒
    伽利略導航系統故障再次凸顯時間頻率系統的重要性中國銫原子噴泉鍾精度有望達到一億年不差一秒本報訊 (記者史玉成)7月11日起,由歐盟主導的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出現故障,除測試中的兩個衛星外,其餘22個已投入正式使用的衛星全數
  • 最精確原子鐘:150億年偏差不超1秒
    原子鐘,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精確的時鐘設備,它利用原子內部的電子在兩個能級間跳躍時輻射出來的電磁波作為標準,去控制校準電子振蕩器,進而控制鐘的走動。這種鐘的穩定程度很高,最好的銫原子鐘達到2000萬年才相差1秒的精度。我們腕上的手錶典可以保證一周之內不差一秒,我們對這個精度已經很滿意了,而現代原子鐘的目標測量精度,是要求在整個宇宙壽命期間都不會偏差一秒。
  • 原子鐘50億年無誤差 工作原理詳解(一)
    原子鐘50億年無誤差 網友:太精了有一笑話曾經這樣說過:當一個人問一個人時間時,他得到的答覆也許自認為是準確時間,但當同時問幾個人的時候,多半自己就搞不清準確時間了。原因就是我們現在每個人所佩戴手錶顯示的時間都會一定程度的誤差。那麼世界上到底有沒有足夠精確的時鐘可以保證永遠不會走慢或走快呢?
  • 中國科學家成功研發24億年不差一秒的車載光頻標
    中國科學家成功研發24億年不差一秒的車載光頻標 新華網 | 2020-12-03 08:52:24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成功研發24億年不差一秒的車載光頻標。
  • 新知|一秒有多長?你以為的「一瞬間」有多快?
    「嘀嗒嘀嗒」,在分針與秒針不斷交錯間,時間一秒一秒流逝。然而,一秒到底有多長?我們平時所說的「時間」是如何測量的?如何捕捉飛秒數量級的瞬間?司空見慣的「時間」背後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一秒到底有多長  當你一字一句閱讀到這裡時,時間已經流逝了20秒。
  • 新知|一秒有多長?你以為的「一瞬間」有多快?
    「嘀嗒嘀嗒」,在分針與秒針不斷交錯間,時間一秒一秒流逝。然而,一秒到底有多長?我們平時所說的「時間」是如何測量的?如何捕捉飛秒數量級的瞬間?司空見慣的「時間」背後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一秒到底有多長當你一字一句閱讀到這裡時,時間已經流逝了20秒。作為最常用的時間單位之一,「秒」常常以周期性運動的時間來定義。
  • 我國研發出24億年 不差一秒的車載光頻標
    據新華社武漢12月2日電(記者譚元斌)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成功研發24億年不差一秒的車載光頻標。該院高克林研究員團隊經過10多年努力,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研製出24億年不差一秒的超高精度車載光頻標。該車載光頻標經過1200多公裡的長途搬運後,完成了16位有效數字的鈣離子光頻標鍾躍遷絕對頻率測量。
  • 新原子鐘精準度創紀錄 150億年內計時可分秒不差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4月22日報導,物理學家22日表示,他們已經微調一個原子鐘,該原子鐘在150億年內都不會增減1秒,維持時間比宇宙現已存在的年齡還長。原子鐘研發者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表示,這個「光晶格」鍾使用鍶原子,比2013年創下的世界紀錄精準3倍。
  • 我國研發出24億年不差一秒的車載光頻標
    新華社武漢12月2日電(記者譚元斌)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成功研發24億年不差一秒的車載光頻標。該院高克林研究員團隊經過10多年努力,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研製出24億年不差一秒的超高精度車載光頻標。該車載光頻標經過1200多公裡的長途搬運後,完成了16位有效數字的鈣離子光頻標鍾躍遷絕對頻率測量。
  • 科普 閏秒是不是多了一秒?
    這多出的一秒,就是最近炒的很熱的閏秒了。不過時間並不會憑空多出一秒,所謂的閏秒,只是不同時間標準相互協調的產物。一天到底有多長並不確定自古以來,人類的生活規律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天——24個小時。這就是世界時(UT)的原始定義。把這24個小時繼續拆分,就會得到1分鐘和1秒鐘的長度。
  • 銣原子鐘研製團隊:讓北鬥衛星的「心臟」300萬年差一秒
    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球組網;從單星研發到多星並舉,從艱難追趕到昂首超越,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鬥,讓中國的北鬥終成世界的北鬥。 北鬥的研製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們的節目將為您講述。 作為北鬥衛星的「心臟」——銣原子鐘,它的每一次跳動都直接決定著北鬥衛星定位、測速和授時功能的精度。
  • 新型原子鐘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十分之一秒
    ,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十分之一秒之內。糾纏增強的光學原子鐘有可能在1秒鐘內達到比目前最先進的光學鍾更高的精度。原子鐘通過與雷射一樣的方法來測量原子云的規則振蕩,這是科學家目前可以觀察到的最穩定的周期性事件。理想情況下,人們將能夠使用單個原子的運動。
  • 中國研發出 24 億年不差一秒的車載光頻標
    IT之家12月2日消息 新華社報導,近期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成功研發 24 億年不差一秒的車載光頻標。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高克林研究員團隊經過 10 多年努力,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研製出 24 億年不差一秒的超高精度車載光頻標。該車載光頻標經過 1200 多公裡的長途搬運後,完成了 16 位有效數字的鈣離子光頻標鍾躍遷絕對頻率測量。
  • NASA發射的深空原子鐘到底是什麼?
    深空原子鐘到底有什麼不同?未來的一年對深空原子鐘的發展至關重要,美國宇航局將監測它在離地球720公裡高空環繞運行時的表現,這幾乎是國際空間站距離地球距離的兩倍。那麼,深空原子鐘到底是什麼?他和普通原子鐘又有什麼不同?
  • 銣原子鐘研製團隊:讓北鬥衛星的「心臟」300萬年差一秒
    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球組網;從單星研發到多星並舉,從艱難追趕到昂首超越,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鬥,讓中國的北鬥終成世界的北鬥。 北鬥的研製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們的節目將為您講述。作為北鬥衛星的「心臟」——銣原子鐘,它的每一次跳動都直接決定著北鬥衛星定位、測速和授時功能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