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貝古城的出土可稱得上是考古史上最引人人勝的故事之一。
在義大利的古書上,可以查詢到有龐貝這樣一個城市的名字,可它的確切位置卻無人知曉。據說,它深埋在地下,而且是在一夜之間詭秘消失的。究竟這是如何樣一回事情呢?
全球上很少有地方會像那不勒斯海灣這樣擁有如此豐富的自然資源。這裡享有充沛的水資源,有富含礦物質的火山灰,有義大利半島上最肥沃的土地,一年內可以有兩季或兩季以上的收成。這裡的氣候溫和,冬季短暫,春秋漫長,夏季由於海風的緣故不太炎熱。海灣則提供了優良的錨地,漁民因此而收穫頗豐。
距今約兩千年前,就在義大利那不勒斯海灣這塊富饒的土地上,在維蘇威火山的南面,坐落著一個叫龐貝的小鎮。最早在這裡居住的是奧斯克人,公元前6世紀,希臘人來到了這裡,帶來了先進的希臘文明;接著又從義大利中部的託斯卡納地區又來了一批人,他們帶來了義大利本土最古老的伊特拉士坎文明,龐貝就是在希臘文化和伊特拉士坎文化的共同哺育下成長起來的。公元前3世紀,龐貝歸屬羅馬共和國。;發展到奧古斯都帝國時期,龐貝已經成為十分繁華的商業城市和遊覽勝地。
龐貝背山面海,風景秀麗,羅馬最富有和最高貴的家族紛紛在這裡建築極其奢華的鄉村別墅,偉大的政治家和演說家西塞羅在附近就擁有三處地產。這裡的商業活動十分活躍,它不僅是連接義大利內地和外界的貿易樞紐,而且還是當地織布和印染業的中心,也是諸多手工藝人如鐵匠、陶工、吹玻璃工人的棲身之地。這座城市的空氣中瀰漫著休閒和享樂的氣氛。
這裡有用於角鬥士比武的大型圓形競技場,有上演戲劇和音樂節目的劇院,有眾多家酒吧和餐館,有兼做法庭和銀行的大會堂,有公共浴場和廟宇,甚至還有裝飾露骨而又色情的妓院。在公元1世紀中期,龐貝人生活的如此舒適而安逸。
然而,正如那句有預見性的詩句所言:世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永恆,龐貝人做夢也沒有預料到,厄運正悄悄降臨到他們的頭上,而這厄運正來自那座與他們相依相伴的、沉睡了幾個世紀的維蘇威火山。
在這之前的史書上並未記載這座火山有任何要爆發的跡象。維蘇威火山高度只有六千英尺,雖然有時溫度比較高,但並不被認為是什麼不詳的徵兆,人們在山坡上種植果園,開墾牧場,動物們在山頂的灌木叢裡奔走,到公元79年災難來臨之前,火山周圍的居民與它已經平安相處了一千多年。
然而,地球自誕生之日起,就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中,漫長的歲月裡,來自地球內部的很大壓力逐日積聚,使得構成地殼的兩大板塊非洲大陸和歐亞大陸之間不斷的擠壓碰撞,從而使得地中海海底的邊緣向地球內部深陷,維蘇威火山及義大利西岸的一系列火山就是這種地質運動的產物。所以,雖然被成為千年死火山,維蘇威火山還是有隨時甦醒、爆發的可能,而且其威力和殺傷力無法預想。
公元62年,龐貝極其附近地區曾發生了一場大地震,房屋和別墅倒塌,城市管道系統被破壞,許多人喪生於瓦礫中,以至於當時在位的皇帝曾一度考慮要遺棄這個地方。
羅馬哲學家塞內加這樣描述這次地震的結果:六百頭羊被大地吞噬,雕像從底座上墜落,被摔的粉碎,到處都是驚慌失措的人們。
這次地震本來是維蘇威火山甦醒的一個前兆,地球內部被禁錮已久的壓力終於快要釋放了。然而,當時的人們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只是在震後積極努力的重建家園,像往日一樣的忙碌著。不知不覺之中,陰影已經籠罩了這塊土地。
隨著地球內部壓力的逐漸升高,到公元79年8月維蘇威火山甦醒前,它周圍的地區已經發生過多次的震顫,水井幹涸了,地面上的動物焦躁不安,一些經歷過公元62年地震的人們,紛紛收拾財物逃離這個地方。8月24日凌晨,毀滅性的災難終於降臨。火山灰開始從火山口上溢出,沉睡了千年的惡魔慢慢伸開了懶腰。下午1點鐘左右,先是有一片奇特的雲彩從山頂冉冉升起,向四周擴散,接著傳來震耳欲聾的爆裂聲,維蘇威火山如一門沖天火炮,以大約聲速兩倍的速度噴射出高達十七英裡的濃烈熔槳,熔槳在空中被粉碎成小顆粒,擴散成一個大雲團,隨著氣流向東南方向移動,很快籠罩了附近幾個城市。
火山噴出的大量熱蒸汽形成的雨水傾盆而下,山洪衝刷著山石泥土和火山灰,很大的土石流順著山谷奔瀉而來,空氣中瀰漫著嗆人的硫磺和濃煙味。看到這種景象,火山邊上的龐貝城裡陷入一片恐當龐貝城從沉睡中被考古學家叫醒時。一件件古物的出土、一條條古街道的被發掘,古羅馬文明光輝從這裡噴薄而出了。有人說龐貝城的發掘,是人類考古史上的一個裡程碑,畫家塞思也頗有同感,這便是他創作的油畫《龐貝的發掘》。
慌,大多數人藉助各種交通工具選擇了逃離,但仍有千餘人留了下來,他們有的是為了找尋親人,有的是因為留戀家鄉的財產,還有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弱病殘。
只兩三個時辰的工夫,覆蓋在龐貝表層的浮石和石頭已經厚達一英尺,建築物開始倒塌,人們或被浮石擊中,或被壓在塌陷的建築物下,或葬身於火災爆炸之中。隨著更多的巖石顆粒飄落下來,龐貝地面浮石的厚度也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達到了每小時增厚六英尺的速度。驚慌失措的人們在越積越多的浮石上爬行,有些人則擁簇到了還未被巖石壓垮的屋脊下。這是一個災難的時刻。
與龐貝相毗鄰的赫庫蘭尼姆也見證了這場火山爆發的威力。8月25日,火山灰雲團以至少每小時一百英裡的速度來到了赫庫蘭尼姆的上空,那裡的人們根其實不及逃往海邊,呼嘯而至的火山灰雲團燒毀了城市的房屋,燒焦了人們的皮膚,整個海灘面目全非,赫庫蘭尼姆湮沒在滾滾的巖漿流中。
在赫庫蘭尼姆遺址中,考古人員發掘出了一具女性骨骸。該女子的左手中指、食指上戴著兩枚寶石戒指。這名女子可能出於一個富足之家。
隨後的幾個小時裡,火山先後猛烈噴射了六次至多,炙熱的火山雲團席捲了整個龐貝,所到之處,人和動物無一倖免。處於死亡邊緣的人們呼喊著,掙扎著,乞求庇佑之神的降臨,可惜這次黑暗真的降臨了人間。最終一次噴發的火山灰幾乎覆蓋了城市所有剩餘的一切,也掩蓋了人們痛苦不堪的最終掙扎。堅持了十八個小時後,維蘇威火山的勢頭開始減弱,而此時的龐貝和赫庫蘭尼姆早已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成為一片廢墟。
當作僅供參考的文字材料,置於佛羅倫斯的勞倫琴圖書館內藏有火山爆發見證人小普林尼的原始信件,上面記述了這次災難的全過程。
詩人斯坦圖斯曾問:幾個世紀過後,當在廢墟上播下新的種子之時,人們還會相信整座的城市和其居民就躺臥在他們的腳下,祖輩的土地是在火海中沉淪的嗎?一千年過去了,龐貝漸漸被人們遺忘。
只是在人們翻閱古書的時候,才會看到有個龐貝古城。然而它的遺址具體在何處,城市原本是個什麼樣子,對人們始終是個謎。
18世紀初,一位義大利農民在維蘇威火山東南地區建造水渠時,從地下挖出了一些古羅馬的錢幣,以及一些經過雕琢的大理石碎塊,其中一塊石頭上刻有龐貝的名字。在這之前,周遭已經出土了不少建築遺址。關於龐貝的各種猜測和報導吸引了許多人前來探險或者探寶,給價值不可估量維蘇威火山埋葬物造成了極大的毀壞。
1860年,義大利國王維克多伊邁紐爾二世把龐貝城的挖掘列為國家的重大建設項目之一,並委任菲奧勒利教授主持工作。經過兩百多年的持續挖掘,詭秘失蹤而沉睡千年的古城龐貝終於重見天日。
由於被六英尺以上的泥石埋著,所以當年的城市建築、設施和文物都完整地保存了下來,只是昔日的繁華之城變成了今日的死亡墓穴,深埋在地下的墓穴不僅以非同尋常的方式記錄了那場災難,而且還以獨特的方式詳盡地揭示出古典全球裡個人及公共生活的諸多方面,對研究古羅馬時期的社會生活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料。龐貝城也因而成為舉世無雙的全球博物館,每年吸引了數以百萬的人們觀光旅遊。
【溫馨提示】:文章來源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若有不妥,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