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疫情+蟲害+天氣三重影響下,全球出現糧荒概率有多大?

2021-01-12 新浪財經

來源:對衝研投

文 | 陳靜農產品團隊 中信期貨

對衝研投專欄合作團隊

經授權發布

摘要:

從年初至剛剛過去的一個季度來看,對於農產品板塊而言,2020年可能將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影響農業板塊事件此起披伏,接踵而至,令板塊價格波動同比歷史同期明顯加劇。通過梳理,這些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新冠疫情、蟲害(沙漠蝗蟲&草地貪夜蛾)、以及天氣。那麼這三方面因素對我國、以及全球糧油棉造成怎樣的影響?隨著這三個因素不斷發酵,全球範圍內是否可能會出現糧食危機,全球糧荒概率有多大呢?通過對全面分析,筆者得出結論如下,僅供投資者參考:

一、根據全球主要農作物庫消比表現,預計目前糧食庫存可抵禦災害對全球糧食造成20-30%程度的不利影響;

二、天氣影響:春夏預計中性天氣概率較大,料對農產品板塊影響較為有限;

三、新冠疫情影響:陳作貿易流受阻,新作種植預期縮減;(一)海外疫情對陳作供應總量影響有限,主要基於陳作庫消比、及農作物進口依賴度分析得出。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封閉衝擊貿易流令供應節奏被幹擾。這將令進口依賴度較高的農產品、地區受到不利影響,這主要是指全球油料供應、及南北非農產品供應,料將出現階段性供應偏緊預期。預計這種偏緊格局隨著海外疫情蔓延而加強,隨著峰值拐點出現而趨緩。(二)海外疫情影響,將通過影響生產物資、勞工資源供應而傳導至新作種植,故後期在密切關注海外疫情蔓延的同時,需要關注各國政策是否及時、有效地對這方面實施了保障措施,否則新作種植料將下降,從而提振下半年農產品價格。

四、沙漠蝗蟲、草地貪夜蛾影響:從靜態來看,樂觀預期將令全球糧食供應預計下降1-3%,而對中、印影響主要體現於對其經濟作物影響,整體對全球糧食影響有限。從動態來看,僅考慮中、印兩主產國,預計影響使得全球糧食庫消費比下降約10%,從結果上看全球發生糧食危機概率不大,但將對全球糧食價格形成提振。

1

糧食供需現狀:全球主要農作物庫存消費比偏高且呈上升趨勢

從主要農作物庫存消費比指標上來看,全球農作物陳作水平表現尚可,可衝抵20-30%供應量緊缺問題。

從指標發展趨勢上看,除大豆等油料以外,其他主要農作物庫消比整體水平均呈上升走勢,且目前均已觸及各自歷史較高水平;

從指標絕對水平上看,主要農作物庫消比指標處於30%-50%區間,說明陳作庫存水平可以佔到全年總消費水平的1/3-1/2。

綜上,根據全球主要農作物庫消比表現,預計目前糧食庫存可抵禦災害對全球糧食造成20-30%程度的不利影響。

2

天氣影響分析:春夏仍將處於中性天氣概率較大,極端天氣概率較小

今年春、夏繼續維持中性天氣概率較大。截止目前,據NOAA最新報告,整個太平洋赤道海面溫度接近平均溫度,熱帶大氣環流總體上與ENSO中性相一致。中性天氣在北半球2020年春季發生概率為65%,至夏季發生概率降為55%。整體天氣發生厄爾尼諾、或是拉尼娜發生概率不高。綜上,春夏預計中性天氣概率較大,料對農產品板塊影響較為有限。

3

新冠疫情影響分析:陳作貿易流受阻,新作種植面積預期縮減

隨著海外疫情蔓延,國際貿易流不可避免受到衝擊,特別是農業主產國封國封港事件的接連發生,引發了市場對農產品供應方面的擔心,這種擔心對個別進口依賴度較大的國家相應品種價格形成了提振。那麼此次新冠疫情是否會引發今年農產品供應問題?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這需要從農產品陳作、新作兩方面分別來看:

(一)海外疫情對陳作供應總量影響有限,但封閉衝擊貿易流令供應節奏受幹擾陳作供應方面,一方面,基於全球主要農作物庫消比看,預計全球範圍內糧食不缺,且疫情對供、需兩端均形成影響,需求同時受疫情打擊走弱,使得19/20年度去庫存節奏同比預期放緩,令上半年農產品依舊呈現供需過剩預期。

另一方面,全球主要農作物進口依賴度處於中低水平,特別是糧食類作物,故因貿易被擱置而發生全球範圍內糧荒概率不大。大米、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進口依賴度長期保持在25%以下,主產國例如中國、印度等國均以自產自消為主。

故綜上,海外疫情對陳作供應總量影響有限,主要基於陳作庫消比、及農作物進口依賴性得出。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封閉衝擊貿易流令供應節奏被幹擾。這將令進口依賴度較高的農產品、地區受到不利影響,這主要是指全球油料供應、及南北非農產品供應,料將出現階段性供應偏緊預期。預計這種偏緊格局隨著海外疫情蔓延而加強,隨著峰值拐點出現而趨緩。

1、油料供應將出現階段性偏緊預期。除了糧食作物,通過數據發現,糧油棉中主產國中國、印度油料類對外依存度表現出較高依賴性,大豆、棕櫚油需要警惕這方面衝擊影響,這方面料對價格所產生的利多影響,影響時限視疫情在南美、印度出現拐點的時間。

2、北非、南非區域將出現階段性供應偏緊預期。僅北非大米、南非玉米與大豆外,非洲其他農產品均對全球進口農作物存在較高的依賴性。

(二)疫情對新作種植將產生不利影響,料將對20/21年農產品價格形成提振從全球整體上看,預計將對新作種植產生不利影響,並將影響20/21年度糧食供應。不過由於各國疫情高峰期與農作物種植期重疊度不同,各國新作種植受疫情影響程度存差異。其中,料對中國新作種植影響有限,而對印度、美國等疫情尚處於爬坡階段的國家影響將較為明顯。

一方面,種植季逐漸臨近,用於耕種的窗口期相對固定。北半球是今年下半年農作物主要產區,主產國種植季一般集中於年中5-6月,進入4月後農民逐漸進入備耕階段,一旦錯過料將影響新作產量,進而影響20/21年供應。

另一方面,生產資料、勞工資源或將面臨短缺問題。對於中國而言,由於目前全國已順利開展復工復產,目前春耕工作正在進行,疊加國家出臺利好政策保障糧、棉種植,故預計國內受疫情影響相對有限;而對於印度、美國而言,由於疫情爬升,生產物資資源因各行各業停工歇業影響或將出現短缺問題,另外更重要的是勞工問題,可能也將面臨短缺問題。

綜上,海外疫情影響,將通過影響生產物資、勞工資源供應而傳導至新作種植,故後期在密切關注海外疫情蔓延的同時,需要關注各國政策是否及時、有效地對這方面實施了保障措施,否則新作種植料將下降,從而提振下半年農產品價格。

4

四蟲害影響分析:沙漠蝗蟲與草地貪夜蛾

本年度主要關注兩種蟲害可能造成的影響,分別為草地貪夜蛾與沙漠蝗蟲。

(1)關於沙漠蝗蟲,截止目前,隨著印度與巴基斯坦交界處沙漠蝗蟲孵卵成蟲,沙蝗影響在2月份暫時停歇之後又捲土重來,最新情況為據巴糧食安全與研究部介紹,蝗災從2019年3月一直持續到現在,適合蝗蟲孳生的3000萬公頃土地已有38%被入侵,發生範圍、蝗蟲數量、危害程度均屬歷史罕見。截止目前,該地區雨季即將來臨,將有利於蝗卵的存活與孵化。

(2)關於草地貪夜蛾,2019年首次入侵我國26個省份,發生面積1500多萬畝,實際危害面積246萬畝。預計該蟲將在今年3-6月份進入爆發期。根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3月6日發布病蟲情報,初步統計,草地貪夜蛾在雲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福建7省(區)176個縣(市、區)查見幼蟲。

近日,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馮彤,2019年廣東省草地貪夜蛾累計發生面積35萬畝,涉及至21個地級市97個行政縣(市、區),2020年廣東全省草地貪夜蛾發生面積預計達300萬畝,同比為去年同期10倍。若按此估算,2020年我國範圍內草地貪夜蛾發生面積或為1.5億畝,全國耕地面積按18億畝計算,那麼草地貪夜蛾可能發生面積佔比或近10%。

那麼隨著事態進一步演變,蟲害對於印度、巴基斯坦、中國以及全球主要農作物的影響程度究竟如何呢?

(一)涉蟲害影響地農作物全球佔比:中、印較大,而非洲、巴基斯坦較小首先,在全球範圍內,涉及到蟲害影響地區分別為中國、印度、南北非以及巴基斯坦。由於每個地區農作物在全球佔比不同,因此蟲害對全球影響程度存在區別。其中:

(1)中國、印度主要農作物產、消比佔比分別約5-30%、10-25%,對全球農作物供需影響較為顯著。

(2)南、北非,合計產、消比佔比分別約5-10%左右,對全球農作物供需影響適中,由於需求端佔比較高,更多地體現於對全球消費方面的影響。

(3)巴基斯坦佔比較小,產、消在全球佔比僅2-5%左右,對全球農作物供需影響有限。因此,我們將蟲害對全球農作物影響研究,關注焦點主要集中於蟲害對中國、印度兩國農作物影響分析。

(二)蟲害目前影響主要集中於經濟作物,後期不排除向糧食作物發展可能截止目前,中、印、巴三國從分布區域來看,蟲害影響主要集中於油菜籽、甘蔗、棉花等經濟作物,小麥也有部分涉及,但由於受災區非小麥主產區,所以影響有限。

(三)蟲害對印、中及全球主要農作物影響量化預估分析蟲害具體影響程度需從靜態、動態兩方面來著手,來分析預期較為樂觀與悲觀的兩種可能的結果。

首先,靜態上分析,若後期蟲害僅作用於前期涉蟲區域的情況,那麼對全球農作物供需影響將主要體現於南北非地區糧食供應問題,按非洲地區遭受50%受損估算,料將使得全球糧食供應下降1-3%;而對中、印兩國糧食作物影響有限,蟲害影響只是體現於不利於經濟作物產量,預計將使全球經濟作物庫消比下降不足1個百分點,從數據上看影響相對有限。

其次,從動態上分析,考慮後期蟲害可能造成的最大危害程度,分析與研究了蟲害對受災國、及全球農作物庫存消費比的影響。

主要考慮中、印兩個全球農產品主產國,印度按該國專家給出的預期受災程度30%進行估算,中國方面則按10%受災程度進行估算。

通過計算,可以看到兩國若同時受蟲害影響,則合計對全球主要農作物造成的影響結果是——令全球庫消費比同比下降約10%,影響較為顯著。

綜上,關於沙漠蝗蟲、草地貪夜蛾影響,從靜態來看,樂觀預期將令全球糧食供應預計下降1-3%,而對中、印影響主要體現於經濟作物影響,整體對全球影響有限。從動態來看,僅考慮中、印兩國預計影響使得全球糧食庫消費比下降約10%,從結果上看全球發生糧食危機概率不大,但將對糧食價格形成提振。

相關焦點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大幅提升 或增加靜穩天氣出現概率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15日)下午,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大氣成分室副主任方雙喜指出,2016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次刷新紀錄,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導致全球變暖,從長期來看,將導致靜穩天氣出現的概率增加,不利於汙染物擴散。
  • 今年冬季昆明有概率出現明顯降雪
    昆明市氣象臺臺長李曉鵬介紹,受「拉尼娜」現象影響,今年冬季昆明遇到強冷空氣的概率超過80%,也就是說,今年冬季昆明有概率出現明顯降雪。2020年12月中旬至2021年1月強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波動大,大範圍階段性低溫出現的概率較大。 預計明年春季(2021年3月至5月)全市平均降水量145mm左右,較常年同期( 132 mm)偏多(3-4月偏少,5月偏多),全市春季平均氣溫17.5℃,較常年同期(17.2℃)偏高, 2月下旬至4月上旬我市北部、東部高海拔地區可能出現中等強度的倒春寒天氣。
  • 疫情隨手查 新浪新聞app疫情動態接入天氣通、墨跡天氣
    近期,天氣通、墨跡天氣、今託管等app與新浪新聞app開展合作,將新浪新聞的疫情動態接入各自的app,使民眾在獲取信息的同時,也可以輕鬆掌握疫情實時動態。用戶打開墨跡天氣app查詢天氣的同時,還可點擊「首頁通知欄」「信息流滾動欄」等入口進入「聚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專題頁面,實時查詢最新疫情動態、了解權威防疫資訊和專業防疫知識。
  • 家裡沒有看到害蟲出現,有必要定期蟲害防治嗎?
    【上海除蟲公司奔奔蟲控】蟑螂、蚊子、老鼠等害蟲,影響我們生活、生產、健康等多個方面,所以發現害蟲要及早防治,那麼沒有看到害蟲出現,有必要進行定期蟲害防治嗎? 1、害蟲的危害有哪些? (1)入侵人們的生活工作空間,造成滋擾。
  • 江南華南28日將出現新一輪降水過程 北方地區多大風天氣
    江南華南28日將出現新一輪降水過程 北方地區多大風天氣 2020-05-28 19:34:00來源:央廣網
  • 氣候變暖導致全球大部分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概率增加
    4月24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研究稱,氣候變暖導致全球80%以上的觀測區域破紀錄高溫事件發生的概率增加,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增加了全球近半數區域極端暴雨和乾旱發生的概率。
  • 拉尼娜現象確定已出現!2020年冬天會不會有極端天氣?
    不過話說回來,影響我國多大,其實除了拉尼娜現象之外,在冬季可能還主要看冷空氣,氣流活動等因素影響,所以這個需要根據不同時段的氣候現象來進行分析。2020年冬天會不會有極端天氣?而剛好,如今的拉尼拉現象的發現還是比較明確,NOAA宣布拉尼娜現象形成之後,有75%的概率會持續到整個冬季,所以對冬季的影響大概率是存在的。除非這個也是一個短暫的拉尼娜現象,消失了才不會影響。但是從如今的情況來看,拉尼拉現象可能不會那麼快消失了。如今的Nio3.4指數已經快接近與-0.6度左右了,所以持續的趨勢很大。
  • 今冬還會有多冷?——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解析極寒天氣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題:今冬還會有多冷?——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權威解析極寒天氣新華社記者高敬冷透了!6日早上,寒潮如約而至,北京氣溫-10.6℃,呼和浩特-25.2℃。強冷空氣將繼續深入,華北、黃淮等地氣溫將創入冬新低。去年12月底以來,冷空氣輪番來襲,大江南北一起喊「冷」。這是不是傳說中的「最冷」冬季?今冬還會有多冷?
  • 今冬還會有多冷?——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權威解析極寒天氣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題:今冬還會有多冷?——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權威解析極寒天氣  新華社記者高敬  冷透了!  6日早上,寒潮如約而至,北京氣溫-10.6℃,呼和浩特-25.2℃。強冷空氣將繼續深入,華北、黃淮等地氣溫將創入冬新低。
  • 眾包天氣預報信息深度整合系統研究
    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們的需求,然而在信息的精確程度上,有的信息來源卻無法保證,比如下圖中出現的這種情況。同樣是預測第二天的天氣,第一家氣象來源預報第二天為晴轉多雲,而第二家氣象來源則預測為雷陣雨,另外包括最低氣溫,最高氣溫等信息也有明顯的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有一家氣象來源提供的信息不夠準確,亦或者兩家提供的信息都有錯誤。
  • 寒潮天氣將減少蟲害越冬?專家:寒潮對北京田間病蟲發生影響不大
    低溫寒潮天氣會對本地農作物產生什麼影響?較低的溫度是否會增加蟲害越冬的死亡率,成就天然的「殺蟲劑」呢?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市植物保護站測報科獲悉,短時間的寒潮天氣對正常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有限,另一方面,由於北京多數蟲害發生的輕重取決於異地遷入蟲源,因此寒潮天氣對於本地病蟲害的影響也不大。草地螟越冬土繭。
  • 拉尼娜事件可能造成2020-2021年我市出現階段性低溫雨雪天氣的概率...
    拉尼娜現象通過複雜的海洋與大氣相互作用,導致全球天氣氣候出現不同程度異常。受其影響,預計2020/2021年冬季,影響我市的冷空氣勢力偏強,冷空氣活動頻繁,出現階段性低溫雨雪天氣的概率增加。漢中市氣象局建議,注意低溫雨雪、大霧等天氣對交通的不利影響,做好低溫凍害對農業設施的防禦工作。及時關注天氣氣候信息資訊。
  • 氣象組織預測今年全球將現異常高溫 但厄爾尼諾出現概率低
    3月2日,據外媒報導,世界氣象組織表示,今年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較低,但由於人為活動所引起的氣候變化,全球多地仍將經歷異常高溫。氣象組織預計,2020年三四月間出現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分別為35%和5%,而六到八月間出現上述現象的概率均為20-25%。
  • 疫情局勢下,2021考研政治形勢與政策大綱解析分析變化
    中公考研小編整理2021考研政治形勢與政策大綱解析分析變化,關注一下~時間已近9月中旬,2021考研大綱解析還未見蹤影。我們能夠遇見到的就是今年的「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及形勢」這門學科,總計4道客觀題,1道主觀題,大概率是與新冠疫情有關的。從2020年初到現在,比較重要的國際峰會都與新冠疫情相關,一個是20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疫情峰會,一個是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在兩次峰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圍繞的主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以今年的最後一道分析題,大概率是考察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
  • 全球及中國都卜勒天氣雷達行業發展深度調研及未來趨勢分析(2020...
    《全球及中國都卜勒天氣雷達行業發展深度調研及未來趨勢分析(2020-2026年)》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信息中心、都卜勒天氣雷達相關協會的基礎信息以及都卜勒天氣雷達科研單位等提供的大量資料,對都卜勒天氣雷達行業發展環境、都卜勒天氣雷達產業鏈、都卜勒天氣雷達市場供需
  • 2020年首場寒潮來襲 寒潮對疫情有什麼影響
    1、寒潮低溫天氣對疫情防控、消滅病毒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答:傳染病的流行受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顯著影響。氣候變化是自然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寒潮、低溫等氣候變化,對疫情防控總體來說是不利的。病毒耐冷不耐熱,而且相對溼度大,病毒存活時間長;相對溼度小,越是乾燥,病毒存活時間短;低溫使得病毒在環境中的存活時間延長,更容易導致其傳播。  2、民間所說的瑞雪兆豐年,下雪對消滅病菌是有好處的,適用於新冠病毒嗎?
  • 今冬還會有多冷?——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權威解析極寒天氣...
    今冬還會有多冷?記者6日專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權威解析極寒天氣。平均溫度排名「還沒進前5名」記者從中央氣象臺了解到,受寒潮影響,東北地區南部、華北、黃淮、江淮東部的部分地區氣溫將創入冬以來新低,其中瀋陽、北京、濟南、上海等地氣溫有可能創下或接近20年來的新低。
  • 根據物理學,人穿牆而過的概率有多大?
    穿牆的概率有多大?觀察原子的結構時,我們知道其中大約99.9999999%都是空的,即未被亞原子粒子填滿。由於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這意味著所有物質都是空的。一般來說,談論原子中電子的位置時,會有更多的不確定性。電子在原子上的位置被稱為「軌道」,但這個「軌道」並非是固定的,而是指電子最可能出現的位置。
  • 極端天氣事件與全球氣候變化
    極端天氣事件:就是超過正常狀態下的最高或最低極端天氣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一般情況下學者認為,這種極端事件出現的概率在5%以下。但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加,2013年9月5日,《美國氣象學會通報》發文稱,經研究發現,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已經提高了極端炎熱天氣發生的概率。雖然目前不能找出關聯,但不可否認,極端天氣事件的出現與氣候變化有緊密關係。
  • 深度解析雲南「逆天」乾旱 居然是因為這兩大「元兇」!
    在現場,雲南省氣象局副局長顧萬龍就今年全省氣候形成原因和人工增雨作業的情況做了介紹,深度解析了今年雲南乾旱的成因及對策,未來一段時間,雲南省氣象部門還將進行人工增雨措施準備,積極投入實施人工增雨作業。雲南省今年「逆天」乾旱到底為何?2019年以來,雲南天氣氣候有兩個特點,一是冬春季、初夏氣溫持續偏高,二是初夏降水顯著偏少,乾旱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