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網訊 5月27日下午, 針對今年雲南持續乾旱天氣,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了雲南省防汛抗旱工作媒體通氣會。在現場,雲南省氣象局副局長顧萬龍就今年全省氣候形成原因和人工增雨作業的情況做了介紹,深度解析了今年雲南乾旱的成因及對策,未來一段時間,雲南省氣象部門還將進行人工增雨措施準備,積極投入實施人工增雨作業。
雲南省今年「逆天」乾旱到底為何?
2019年以來,雲南天氣氣候有兩個特點,一是冬春季、初夏氣溫持續偏高,二是初夏降水顯著偏少,乾旱突出。造成上述氣候異常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和厄爾尼諾事件。
(一)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下的氣候異常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的資料顯示,自有記錄以來,全球20個最熱的年份都出現在過去22年,特別是剛剛過去的4年(2015-2018年)排名前4位,這表明全球氣候變暖趨勢仍在繼續。2018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比1850-1900年(工業化前)平均值約高1.0°C,比1981-2010年平均值約高0.38°C。
大量研究表明,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次增多,強度增強。雲南從2018年冬季開始的氣溫異常偏高就是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發生的局地極端異常氣候事件。
(二)2018年9月厄爾尼諾事件影響
厄爾尼諾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高,使大氣環流發生明顯改變的一種自然現象,是全球氣候異常變化的最強信號之一。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2018年9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偏暖範圍逐漸擴大,進入厄爾尼諾狀態,至2019年2月底,已達到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從目前預測結果來看,該事件將持續到2019年秋季前後。
研究表明,出現厄爾尼諾事件的年份,雲南大部地區初夏降水偏少,極易出現明顯的初夏乾旱。上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在2014年10月-2016年4月。在2015年,雲南就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初夏高溫乾旱;2018年9月爆發的厄爾尼諾事件使大氣環流發生改變,冬春季從中高緯度南下影響雲南的冷空氣偏東偏弱,導致雲南境內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
與此同時,為雲南降水輸送水汽的兩個通道(印度洋和孟加拉灣,西太平洋和南海)也發生異常,造成進入雲南的水汽輸送較常年同期偏弱,降水持續偏少。厄爾尼諾事件是造成2019年雲南冬春季氣溫偏高,初夏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初夏乾旱的重要原因。
多地人工增雨效果明顯 1056個鄉鎮「喜迎」降水
為緩解今年入春以來雲南省因降水持續偏少、氣溫異常偏高造成的氣象乾旱範圍不斷擴大的情況,雲南省氣象部門於5月14日進入人工增雨應急狀態,對具備有利天氣條件地區積極實施飛機增雨和地面增雨作業。
5月19日-27日,雲南省氣象部門先後在昆明、曲靖、保山、昭通、西雙版納、普洱、臨滄、楚雄、大理、德宏、文山、紅河、麗江等13個州(市)有作業條件的區域增加飛機和地面增雨頻次,共實施飛機增雨作業8架次,累計航程7072公裡,實施地面增雨作業382次。
期間,作業影響區累計有1056個鄉(鎮)出現降水,其中,降水在0.1-9.9毫米有443個鄉(鎮)、10.0-24.9毫米有252個鄉(鎮)、25.0-49.9毫米有235個鄉(鎮)、50-99.9毫米有112個鄉(鎮)、100.0毫米以上有14個鄉(鎮)。
接下來,雲南省氣象部門還將繼續抓好人工增雨措施準備,一旦具備有利天氣條件就全力投入實施人工增雨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