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分析化學促進科技發展」「光助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2020-11-24 騰訊網

化工醫藥原料搜索,用化學加百科專業

導讀

4月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汪爾康,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董紹俊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在津南校區綜合業務樓東樓分別帶來「分析化學促進科技發展」「光助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學術報告。報告後,校長曹雪濤會見了兩位院士。副校長李靖主持學術報告並代表學校向兩位院士頒發「百年南開大講壇主講人」紀念牌。

跳轉閱讀創建一張化學加電子名片,可受邀加入五個維度的醫藥化工群

曹雪濤對兩位院士來訪並帶來精彩學術報告表示感謝,他說,汪爾康、董紹俊院士伉儷的學術成就、治學精神、科研事跡等被視為學術界的一段佳話。今年是南開大學建校百年,在南開事業發展及「雙一流」建設過程中,懇盼得到兩位院士的指點與支持。

李靖在主持中說,學術是大學的永恆主題,此次邀請汪爾康院士、董紹俊院士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旨在進一步打造「追求卓越、爭創一流」的學術氛圍,幫助師生拓寬學術視野,促進科學建設,推動學術發展。

報告中,汪爾康院士介紹了課題組利用分析化學促進科技發展的一系列成果。實驗室成功開發的物聯網感知國產化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利用物聯網技術下的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可遠程、實時獲取水質參數監測數據、在線儀表運行狀態、監測預警與報警、自動監測站概況等信息,不僅為研究水汙染擴散與自淨規律、防治水汙染事故提供數據支撐,豐富了在線監測儀表參數及智能化物聯平臺功能,而且提出了國際領先的快速、簡便、無汙染的水質分析新方法。課題組提出的就地現場培養生物菌種反應器實時在線檢測生化需氧量的方法,改變了國際上自1936年沿用至今的五天才能出結果的方法。利用生物呼吸鏈原理和就地現場培養生物菌種反應器方法,創新研製成功生物總毒性監測儀。

董紹俊介紹了光助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她說,我們成功地設計組裝了各類光助酶生物燃料電池,光源包括紫外光、可見光、近紅外光,光激發方式包括光助陰極、光助陽極、光助雙極;進而研究在光照下酶生物燃料電池中電化學行為的變化,以及各種參數的測定,掌握其反應規律。在電池的設計上,注重組裝無隔膜的一室電池,以保證能量轉換高效、池體結構簡單,有利於微小型化。將光能和化學能同時轉化為電能,促進了電池性能的顯著提高。

汪爾康,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曾任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所長、「分析化學」刊物主編,研究領域涉及分析化學、電化學與電分析化學、環境與生命科學分析,迄今共發表SCI收錄論文1000餘篇,總引超62000餘次,H-指數115,共獲發明專利40項,連續5次誇15年榮獲選全球高被引用科學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4項和省部級獎14項,國際獎2項。在第十三屆全國電分析化學大會上獲中國電分析化學成就獎,在第十九屆電化學大會上獲中國電化學成就獎。

董紹俊,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方向涉及功能界面電化學、光譜電化學生物電化學和傳感器領域。迄今共發表SCI收錄論文1000餘篇,總引57000多次,H-指數115。迄今連續5次15年榮獲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3項、院省部級成果獎11項,國際獎1項。在全國第十八屆電化學大會上獲中國電化學成就獎。曾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以及「中科院優秀研究生導師」。

來源 | 南開新聞網 編輯 | 化學加

入駐化學加網快速通道,將與微信小程序同步展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長春應化所摺紙生物燃料電池研究獲進展
    為題報導了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董紹俊課題組發表在《化學通訊》上的關於生物燃料電池研究的新進展。  董紹俊課題組多年來致力於生物燃料電池的微型化與便攜性研究。近期發展出一種新方法,通過將摺紙技術與微型化的生物燃料電池結合起來,將軟飲料中的葡萄糖催化轉化從而直接獲取能量。他們針對如鉑、金等貴金屬陰極價格昂貴、易中毒、高度依賴溶液中氧含量濃度等缺點,創新性地提出了一種以二氧化錳作為陰極材料的消耗型陰極。
  • Catal.等最新頂刊發文看生物燃料電池研究進展
    長期以來,生物燃料電池以其原料來源廣泛、對環境更友好等優點而受到科學研究的高度關注。因此,我們匯總了近期發表在頂刊的生物燃料研究,梳理該領域的最新進展。Nat. Mater.:生物燃料賦能體液葡萄糖檢測n型半導體聚合物可以通過電子轉移產生信號,在檢測器件等應用方向上被認為極具發展前景。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摺紙生物燃料電池取得新進展
    近日,英國皇家化學會Chemistry World以「Soft drinks power origami cell」為題報導了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董紹俊課題組關於生物燃料電池研究的新進展。 生物燃料電池是一種酶替代貴金屬催化劑的能量裝置。
  •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隨著移動可攜式電子產品(如筆記本電腦、行動電話等)的普及及其功能的增強,對電源系統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電源已經逐漸無法滿足科技發展的需要。而具有微小尺寸與高能量密度的微機電系統(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微能源技術日益受到各國研究機構的更多關注。
  • 化學所在漆酶生物電化學和電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漆酶作為一種多銅族氧化酶,因其能夠實現在較低過電位下對氧氣分子的電化學催化還原,因而在生物燃料電池和生物電化學的傳感研究領域中備受關注。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活體分析化學實驗室毛蘭群課題組研究人員較早即致力於漆酶的電化學和基於此的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
  • 鎂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作為一種高能化學電源,擁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因此很多研究學者與單位對其進行了研究。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GE公司就對中性鹽鎂燃料電池進行了研究[2]。本文將鎂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分為工作原理、電極的研究和電解液添加劑三部分進行闡述。
  • 長春應化所摺紙生物燃料電池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與傳統燃料電池相比,生物燃料電池除具有高效清潔、環境友好的優點,也具有來源廣、操作條件溫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獨特優勢。但是,生物燃料電池的小型化問題及其相對複雜的組裝過程仍然是提高其實用性的一大難題。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董紹俊課題組多年來致力於生物燃料電池的微型化與便攜性研究。
  • 微生物燃料電池處理高鹽廢水的研究進展
    本文綜述了MFC 處理高鹽廢水研究的最新進展,分析了鹽度對MFC 產電、汙染物脫除、微生物生長和群落的影響,基於耐鹽微生物、生物膜、反應器結構及擴展應用等方面提出未來MFC 處理高鹽廢水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廢水;高鹽;微生物燃料電池;降解;生物能源 引言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淡水資源的消耗量逐年迅速上漲,水資源日漸匱乏,同時水體汙染日趨嚴重。這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同時也威脅著人類的長期生存和發展。開發高效低成本廢水處理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 生物燃料電池可以存儲能量?!
    研究人員一直在不斷的研發能夠通過生物過程發電的各種生物電池,但大多數生物電池都無法產生和儲存大量的能量。
  • 寬溫域高溫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研究最新進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20年6月8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盧善富教授、澳大利亞科廷大學蔣三平教授和丹麥科技大學李慶峰教授團隊綜述了寬溫域高溫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150-250 ℃)的最新進展,並提出了未來發展方向,相關成果以 「Advancement
  • 燃料電池低成本催化劑的化學原理分析
    質子交換膜(PEM)燃料電池是一種儲能技術,有助於降低碳足跡。燃料電池利用一種被稱為氧還原的化學反應,這種反應需要一種低成本的催化劑來實現更廣泛的商業應用。摻氮碳就是這樣一種催化劑,但關於摻氮工作原理的化學細節頗有爭議。這些知識對於改善PEM燃料電池在未來技術中的功能非常重要。
  • 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機制研究獲進展
    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是一種以產電微生物為陽極催化劑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在廢水處理和新能源開發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青島能源所在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等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傳感器團隊負責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劉愛驊等在基於木糖脫氫酶表面展示體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生物燃料電池是指以微生物或酶為催化劑,將生物燃料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 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深度調查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二、中國生物燃料開發的現狀 193三、中國生物質燃料成型機通過鑑定 194四、中國燃料乙醇生產規模統計 195五、生物柴油產量產能統計 196六、中國生物丁醇開發進展 198七、>第7章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分析 274第一節世界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分析 274一、 世界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發展狀況 274二、日本大力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 276三、燃料電池汽車製造商發展預期 276
  • 一文了解鋁燃料電池發展現狀
    中國從事相關技術研究的單位主要有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大連物理化學研究所、船舶重工712所、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大學、天津大學、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四川德陽東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台州非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雲南冶金集團創新金屬燃料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等。截至2016年中國生產新能源動力電池的大大小小企業約有150家。
  • 磷鉬酸對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陰極氧還原的促進作用
    磷鉬酸對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陰極氧還原的促進作用 蘇怡,劉長鵬,單義斌,李旭光,薛新忠,徐維林,田天,周小春,邢巍,陸天虹(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長春130022)  摘要:以磷鉬酸(H4PMo12O40·xH2O,PMo12
  • FOE虛擬專刊 | 太陽能電池研究新進展
    開發高效、穩定、低生產成本的太陽能電池,是實現太陽能大規模利用與以化石燃料為主的電網發電 「價格均等」的有效途徑。本期虛擬專刊選取了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期刊2018-2019年發表的太陽能電池相關的文章,這些文章介紹了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和其他研究單位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以及它們的材料、器件結構、製作工藝、測試分析等方面的部分研究進展。希望這些研究工作能給從事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的讀者們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 清華大學在燃料電池領域的研究
    會上,主講嘉賓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裴普成教授就燃料電池技術及燃料電池應用問題與大家展開探討。作為清華大學教授,裴普成還為現場嘉賓展示了學校在燃料電池研究領域的科技成果。清華大學燃料電池汽車研究概況據裴普成教授介紹,清華大學對燃料電池車的研究從1999年就已經開始。當時,清華大學曾安裝了一個5千瓦的電堆在一個小平臺車上。
  • 【技術】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催化劑研究進展
    本文結合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催化劑的現狀,主要從鉑基催化劑、其他貴金屬催化劑和非鉑基催化劑對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催化劑研究進展和熱點進行分析及展望。  隨著環境汙染和能源危機問題日益嚴重,尋找綠色可再生能源成為世界共同關注的話題。燃料電池能夠將化學能直接轉換為電能,以其綠色化、高電流密度、低重量、緊湊型發電的特點成為可行的綠色能源技術之一。
  • 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2007年,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環境技術小組開發出了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它可以連接植物根系和土壤細菌來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