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汙名:從麻風到新冠

2021-02-23 偶爾治癒

2021 年 1 月 31 日為世界麻風病日

圖源:世界衛生組織

將大瘟疫和種種社會問題的不幸歸罪於外來者是反覆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

正如哲學家,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所說的一樣:「移民是歐洲社會問題的替罪羊」。中國人在麻風傳播問題上所蒙受的不白之冤,類似衰弱的奧斯曼帝國要為泛濫的天花負責,又仿佛吉普賽人在歐洲社會中長期擔任的「神之棄民」角色,這一民族亦長期被與黑死病聯繫到一起,與華人勞工同時期的義大利移民也被視為小兒麻痺症的「病因」,猶太人被視作是結核和黑死病的「特定宿主」。

與傳染病相關聯的歧視在種種複雜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已然變成一個龐然大物。有關麻風的病恥和歧視,其實只是廣泛存在的對傳染病的歧視的縮影。

值得欣慰的是,在醫學的發展下,麻風病等在舊時代強烈威脅人類文明的傳染病正在加速消亡。如今,麻風病在全球的發病率為每萬人 0.29 例,而這個比例還在進一步地下降。麻風病藥物治療方式的出現,對於改變麻風病人的處境和消除汙名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它不僅僅減少了病例,同時「人類能夠解決,掌控這種疾病」的認識使得公眾認知中麻風病人的「危害性」,大大降低,以健康利益衝突為基礎的汙名的動機因此減少。

新千年裡,病例的鮮見使得麻風這個詞彙在千禧一代中近乎消失,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對麻風病的徹底遺忘。

傳染病的汙名化和病恥感仍然牢牢地紮根在人類社會中。迄今為止,仍有 20 多個國家存在麻風歧視性法案。即使在被浪漫化的小說《島》裡,家族第四代阿麗克西斯在甫一聽說家族中曾有麻風病人時,也依然感到「一陣噁心」。

事實上,正是因為麻風的消亡,我們更應該注意到至今留存的受害者們依然遭受的傷害和遺棄。

儘管麻風病患者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人身權利受到了包含就業,生育和教育等各個方面的損害。然而鮮有患者得到賠償。

在《島》的結尾,索菲婭完成了對這段歷史的和解,「最後,她看不到恥辱,只看到英雄主義,沒有不忠,只有激情,沒有麻風病,只有愛。」

忘記傳染病病人的身份標識,在公共利益和個人權益中,去尋求微妙而公平的平衡,只表達愛而略去仇恨,似乎是一件難事。

在信息化的時代,觀點的對峙更加激烈。這也導致圍繞傳染病患者的汙名披著「公共利益」的外衣,在輿論的驅使下變得更為尖銳。

2021 年 1 月,上海市疾控改變了過去一年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的公開形式,不再呈現和患者有關的信息,只提供風險地點作為提示。以此來減少病人所受到的壓力。

而對於麻風病,世衛組織一直鼓勵使用其科學稱謂漢森氏病 ( Hansen’s disease ) 而非麻風病( Leprosy ) ,意在淡化隱喻,消除汙名。

衰微而古老的疾病麻風,是傳染病汙名化的先輩和集大成者。麻風的歷史,就是複雜而殘酷的人類社會變遷史。

無麻風的世界即將來臨,然而傳染病汙名和病恥消除依然任重道遠。千年痼疾,是否有終結的一天?

相關焦點

  • 疾病汙名:一種次生性社會心理病毒
    文 / 鄧啟耀(廣州美術學院視覺文化研究中心)2020年以來,新冠病毒的蔓延已造成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危機,由恐慌導致的汙名化他者,也成為一種次生性社會心理「病毒」。
  • 鼠疫、麻風、天花——面對這些疾病新冠病毒在古代算小弟嗎?
    鼠疫,麻風,天花,癆病(肺結核)這些傳染病的死亡率要比新冠病毒高的高,像新冠病毒這種主要對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人致死率高的病毒在古代根本不算大事
  • 國際關係中的汙名與汙名化
    對國際關係中汙名的概念及其生成機理進行學理化研究,不僅有助於豐富和發展國際關係理論,而且也是新時代中國塑造國際形象、增強國際話語權的迫切需求。再如,「9·11」事件後,小布希政府宣布開展反恐戰爭,以支援恐怖主義、危害世界和平為由,將伊朗、伊拉克和朝鮮冠以「邪惡軸心」國家的稱號。儘管汙名在國際社會中由來已久,對特定國家施加汙名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但該現象未得到學術界充分的學理關注。  鑑於此,有必要對國際關係中的汙名與汙名化現象展開研究。
  • 新冠病毒起源於印度?《柳葉刀》發現新線索
    然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在全球持續蔓延了數月,但是仍舊有著大量的民眾將新冠病毒的爆發看成是中國的過錯,中國的國際形象也因此受到了不少的影響,即使中國一直都在為全球抗疫做出巨大貢獻,也很難以得到許多民眾的認可。
  • 遇到危險就縮成球的犰狳,竟攜帶麻風桿菌,它會是麻風病的源頭嗎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從武漢開始往其它地方蔓延之後,很多所有省份和直轄市都出現了確診病例。隨後專家小組對這種疾病進行病毒溯源,發現最早發生新冠病毒感染的地方可能就在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這個市場表面上看是販賣各種海鮮產品的,但背地裡有不少商家做著野生動物的生意。
  • 麻風果(假花生)
    小果子叫麻風果。麻風樹與麻風果結果出來,也有些後怕。麻風果,是麻風樹的果實。在海南分布比較廣,俗稱籬笆果。也叫假花生。麻風果果實有澀味,雖名叫假花生,但並不像花生那樣好吃,誤食多因小兒好奇所致。口服後吸收很快,因此中毒起病迅速,潛伏期約一個小時。
  • 中國科學家發現兩個新的麻風病易感基因
    10月24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在麻風易感基因研究方面通過對10531個病例及健康對照者的研究,發現2個新的麻風易感基因,並在世界上首次證明了其中1個和傳染病有關。這是繼2009年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全基因關聯分析方法率先發現7個麻風易感基因之後,在該領域取得的又一原創性成果,標誌著我國在麻風易感基因研究方面繼續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 中國麻風防治協會第八屆代表大會在泰安開幕
    10月9日,中國麻風防治協會第八屆全國全員代表大會暨2020年全國皮膚病防治學術年會在山東泰安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國麻協會員、皮膚科專家等600人參會。  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副主任、「科創中國」泰安掛點組組長寧方剛表示,中國麻風防治協會是我國麻風防治領域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是中國科協所屬學會的優秀代表。近年來,持續舉辦全國麻風皮膚病學術年會、全國麻風皮膚病防治科普傳播專家團隊特色活動、舉辦第19屆國際麻風大會、開展「集善扶貧健康行」麻風救助項目等,得到了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 昆明動物所等在麻風遺傳易感性研究中獲進展
    分析顯示,rs1049432和rs3176238變異能夠影響神經組織和皮膚組織中基因表達,且在病人麻風皮損組織與正常皮膚組織中表達具有顯著差異。該研究提示TFAM和POLG是麻風的易感基因,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調節基因的表達來實現。該研究提供了宿主遺傳背景與線粒體代謝影響麻風易感的新證據。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推測麻風或為自身免疫病
    ,為認識線粒體基因與麻風的遺傳易感以及麻風易感基因集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迄今,麻風雖然得到有效控制,但具體的致病機理尚未完全闡明。近年的研究發現,宿主的遺傳背景和環境因素極大地影響麻風的遺傳易感性。  研究結果從表達水平、蛋白相互作用網絡、疾病特異性等各層面,系統地揭示了麻風的遺傳基礎,匯總了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麻風易感基因集。結合麻風桿菌潛伏期長、麻風臨床表型主要取決於宿主遺傳背景和免疫狀態這一現象,以及系統分析結果,推測麻風的遺傳基礎與自身免疫病類似,可能是一種自身免疫病。
  • 千年桐——500億生物柴油夢想
    巨大的財富起源於一種樹不要懷疑這是真的,在湖南很多山裡隨處可以見到這種樹——千年桐,據相關資料顯示,千年桐適合在我國雲南、四川、貴州、廣西、、湖南、江西等地種植,8至12個月即可掛果,可以採集果實上百年不衰,而且到第五年進入豐產期後,單株產量即可達到目前小桐籽300公斤的最高畝產量,而且經測定千年桐果仁的含油量遠遠高過小桐籽35%,達到了喜人的
  • 中世紀後期歐洲人吃得挺好:工人每天能吃肉,麻風病院天天吃魚
    首先,中世紀這個說法就不準確,因為中世紀是從公元5世紀到公元15世紀,持續1000年的時間,即使在中國,也從東晉到明成祖朱棣了。 這麼長的時間跨度下,很難說歐洲地區老百姓生活究竟如何,因為很可能在上一個100年這個地區老百姓生活很好,但是到下一個百年這個地區老百姓生活就不好了。
  • 自然界唯一攜帶麻風病毒的動物,見到了不要摸
    得了麻風的人只能一個人躲進深山裡,獨自忍受著這種慢性疾病帶來的折磨,臉、手、腳都會產生變異,畸形生長,人不像人。即使治好了,也一輩子不能出門,不能勞作。在人類與麻風桿菌抗爭的歷史長河裡,悄無聲息地把麻風病毒傳染給了一種動物,如今它正攜帶著病毒,慢慢「還給」人類,它就是犰狳,除了人類外,自然界唯一會攜帶麻風桿菌的動物。
  • 世界麻風病日你知道在哪一天嗎?對於麻風病你了解多少?
    麻風桿菌主要通過破潰的皮膚和黏膜排出體外,其他在乳汁、淚液、精液及陰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風桿菌,但菌量很少。麻風桿菌是由挪威學者韓森於1874年首先發現,所以麻風病也叫韓森氏病。未經治療的麻風病人是唯一的已知傳染源。
  • NEJM:美國首例麻風病人可能由犰狳傳染而來
    而近日,美國研究人員稱,美國首例麻風病人可能由犰狳傳染而來。一提犰狳,人們就會想到它的可愛。有些美食家還說,烤犰狳肉是一道美味。現在,路易斯安那州的研究人員發現九帶犰狳的更多信息。美國國家麻風病項目的微生物學主任理察? 杜魯門稱:「大量證據表明,人類通過這種動物染上麻風病的。」
  • 山東省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發現麻風病易感基因發布會
    [2009年12月17日 9:42:31]包文輝:目前,由張福仁研究員率領的研究團隊已建立起全球最大的麻風病遺傳資源庫,收集和儲存了數萬份麻風組織和血液樣本,正在對麻風病防治相關的重大課題進行更加深入地探討和研究,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他們一定能夠取得新的突破性成果,為人類徹底消滅麻風病做出新的貢獻。
  • 新冠"零號病人"找到了?去年9月的義大利藏著什麼?
    北京時間11月19日凌晨,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確認感染了新冠病毒。11月13日至今,四次檢測,兩陰兩陽,鋼鐵俠終究難敵新冠。此前,馬斯克曾語出驚人:「即使疫苗上市,我和我的家人也都不會接種,因為我們沒有感染的風險,人類對新冠病毒的恐慌是愚蠢的!」
  • 馬玉華:20年堅持 做好麻風病人的拯救者 - 好人365-中國文明網
    馬玉華卻奮不顧身的衝了上去,堅守在麻風病治療的前線,付出青春與汗水,成為疾控戰線上的第一人,麻風病區的守望者。   馬玉華是麻風病的探索者。大學畢業時,她對於麻風病,有的只是老師上課時的輕描淡寫。但面對,這種不熟悉的病例,她沒有放棄,沒有退縮,而是不斷探索、不斷鑽研,虛心的向前輩們學習。在日積月累之下,她成了「麻風村」的全才醫生,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看病煩的問題。
  • 非洲麻風樹可提煉出生物柴油 商業前景看好(圖)
    非洲「耐旱明星」麻風樹  麻風樹是非洲許多國家的一種常見植物,被稱為植物界中的「灰姑娘」。  近來它被開發出了新的用途——煉製生物柴油,這位「灰姑娘」為非洲經濟帶來了新的希望。  麻風樹的名字令人生畏,外形也不怎麼美觀,可算是植物界中的「灰姑娘」。但它生長迅速、生命力頑強,一直被非洲人視為沙漠上的「耐旱明星」。  定於下周出版的美國《新聞周刊》報導說,麻風樹現已成為世界上最熱門的綠色能源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