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汙染及其防治:現狀、原因、防治措施

2020-12-02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當前我國土壤汙染情況日益嚴重且對土壤質量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破壞,對土壤上耕種的農產品質量以及區域環境質量等均造成非常嚴重的威脅,土壤汙染問題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各國政府部門都需要慎重思考並積極解決的一項重要問題內容。基於此,本文將針對我國範圍內土壤汙染的現狀進行分析闡述,同時針對土壤汙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進行探討總結。

關鍵詞:土壤汙染;發展現狀;汙染原因;防治措施

當前我國城市發展規模以及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我國經濟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但由此造成的工業固體廢物以及人們生活垃圾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大量工業固體廢物及居民生活垃圾開始向農業環境不斷轉移並對農業土壤的安全性造成嚴重威脅。同時我國農業朝向現代化、集約化發展的過程中大量化肥以及農藥的使用也導致了有害廢棄垃圾物不斷滲透至土壤環境中,對土壤的質量性能造成嚴重破壞,我國範圍內土壤汙染情況也愈發嚴重。如何防治我國範圍內愈發嚴重的土壤汙染情況並採取良好的防治措施以確保土壤質量,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政府部門在各行各業發展過程中必須慎重思考的一項內容。基於此,本文將針對我國範圍內土壤汙染的現狀進行分析闡述,同時針對土壤汙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進行探討總結。

一、我國範圍內土壤汙染的發展現狀

相關統計顯示,當前我國範圍內土壤汙染情況較為嚴重的耕地已經佔據全國範圍內耕地面積的20%,尤其是部分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其耕地重度汙染情況非常嚴重,部分地區耕地重度汙染比例展示達到該地區範圍內耕地面積的10%,輕度汙染的比例則達到該地區範圍內耕地面積的70%,對該地區範圍內的土壤質量造成非常嚴重的破壞。同時伴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態勢以及行業發展規模,我國範圍內土壤汙染的類型相較以往也變得更多,表現出無機汙染、有機汙染、生物複合汙染的後續發展態勢。此外,我國範圍內土壤汙染的途徑進一步擴大,土壤汙染的原因相較以往更加複雜且控制難度更高。

二、我國範圍內土壤汙染的主要原因

2.1 化肥汙染

化肥的出現對提升我國範圍內農業生產規模發揮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但其長期使用過程中也很容易引發土壤板結、耕層淺薄等多項問題,使得土壤本身的保水保肥能力不斷下降且對土壤種植的農作物生產質量造成嚴重破壞。尤其是化肥本身含有氮磷等多項化學成分,不易被土壤吸收的情況下還會伴隨土壤風蝕而不斷轉移,對其他區域的土壤質量造成嚴重破壞,使得土壤汙染的範圍不斷擴大。

2.2 農藥汙染

農藥是當前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生產工具,其能有效降低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頻率並充分提升農作物產量。然而農藥使用過程中部分殘留的農藥成分在發揮強力殺傷作用的同時,也對土壤本身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尤其是持續強烈使用農藥的情況下,土壤本身對殘留的農藥成分缺乏吸收能力和降解能力,使得土壤的載體功能、調節功能等受到嚴重破壞。

2.3 固體廢棄物汙染

當前我國工業發展進步的過程中也產生了非常多的固體廢棄物垃圾,而固體廢棄物垃圾在處理過程中有大量的有機汙染物、無機汙染物等得不到徹底有效的處理,只能以填埋處理的方式進行土壤填埋,由此對土壤本身的生態系統以及生態質量造成嚴重破壞。此外,禽畜養殖過程中也會產生各種垃圾汙染,再加上城市居民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垃圾汙染等,均會對土壤本身質量造成嚴重破壞。

2.4 工業及生活汙染

當前我國工業生產過程中會排出大量的工業廢水,城市發展過程中則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廢水,其中所蘊含的氮磷鉀等成分雖然對農作物的種植具有積極的促進效果,但其同時具備有機物、病原菌、重金屬等多項汙染成分,在不經過有效處理的情況下必然會對土壤質量產生嚴重的破壞效果。

2.5 大氣乾濕沉降汙染

工礦企業運行過程中每天都會向大氣排放巨量的粉塵廢氣,機動車行駛過程中也會將馬路上的灰塵不斷捲起並拋向天空。因此每天都有大量的粉塵廢氣排向空中並對大氣環境質量造成嚴重汙染,而上述汙染內容會在後續過程中伴隨降水重新進入地面並由此引發相應的土壤汙染,例如重金屬汙染、碳氫化合物汙染等。酸雨就是一種典型的大氣乾濕沉降汙染現象。

三、我國範圍內土壤汙染的防治措施

3.1 提升有機肥施用比例

有機肥與傳統化肥相比其更加無害化,能夠充分發揮其內部有機成分的養田功能以緩慢改善農田土壤的性質質量,對提升農田循環使用過程中的合理性具有積極效果。因此在當前情況下,建議提升農田耕種過程中有機肥的施用比例,同時結合當前土壤的實際情況、氣候條件、耕種規律合理選用肥料用量,對有機肥使用過程中的具體施肥時間、施肥方法進行改善以提升土壤對有機肥料的吸收比例,促使農田耕作能夠獲取相應的經濟效益以及生態效益。

3.2 發展生物防治以應對農藥汙染

農藥使用過程中雖然對防治植物的病蟲害有良好效果,但應儘可能的降低農藥的施用比例以及適用範圍,結合當前農田的實際使用情況以及生態系統選擇更加全面的病蟲害防治措施,避免大量農藥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土壤汙染問題。此外,相關部門還應當改進農藥類型,嚴格限制農藥成分中的毒性含量,抑制高殘量農藥的生產規模及使用規模,利用生物防治措施逐步替代農藥防治作用。

3.3 嚴格控制工業汙染

政府部門應當嚴格控制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汙染問題,提升對技術型產業的投資,限制高汙染行業的生產規模,在提升工業生產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重視工業生產的生態效益,由此促使相關企業更加注重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均衡性,加強對工業生產工業的創新研究以降低工業廢棄垃圾的排放量。政府部門還應採取合理技術對城市汙水進行分門別類的治理,控制生活汙水的流入範圍以有效達到控制土壤汙染的目的。

3.4 加強對汙染土壤的修復治理

政府部門應加強對汙染土壤修復治理,通過多種措施降低當前汙染土壤中的汙染物含量。例如物理修復法、化學修復法、生物修復法等,使得汙染土壤的性能質量得到有效改善,避免土壤汙染現象呈現出更加嚴重的擴散趨勢。各地政府部門還應當加強對汙染土壤的性能質量監測,結合當前汙染土壤的實際情況採取相應的修復措施,加強對土壤汙染防治重要性的宣傳,從全體層面上降低土壤汙染範圍。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當前我國範圍內土壤汙染的發展現狀以及發生原因進行了探討分析,同時總結了土壤汙染的防治措施。各地政府部門應當綜合上述防治措施,因地制宜的開展土壤汙染綜合治理,不斷優化土壤治理環境並控制土壤汙染源頭,確保各地範圍內土壤汙染能夠得到有效控制。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
    國家實行土壤汙染防治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將土壤汙染防治目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評價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土壤汙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負責人的內容。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土壤汙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
  • 內蒙古立法防治土壤汙染
    《條例》共42條,進一步壓實了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土壤汙染防治方面的職責。明確土地使用權人從事土地開發利用活動,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減少土壤汙染,對所造成的土壤汙染依法承擔責任。
  • 環境保護部就《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答問
    我國的土壤汙染是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長期累積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工礦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是造成其周邊土壤汙染的主要原因。尾礦渣、危險廢物等各類固體廢物堆放等,導致其周邊土壤汙染。汽車尾氣排放導致交通幹線兩側土壤鉛、鋅等重金屬和多環芳烴汙染。二是農業生產活動是造成耕地土壤汙染的重要原因。
  • 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直擊六大問題
    報告指出,土壤汙染防治法實施一年多時間,各地區各部門依法開展大量工作,但土壤汙染防治歷史欠帳多、治理難度大、工作起步晚、技術基礎差,土壤汙染形勢依然嚴峻,法律實施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依法打好淨土保衛戰任務艱巨。法律學習宣傳普及不夠法律第十條對法律宣傳教育和科學普及作出規定。
  • 推進土壤汙染防治 打贏淨土保衛戰
    為了保證人民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近年來,高新區全面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紮實推進土壤汙染防治工作。一是建立土壤汙染防治機制。壓實部門職責,加強協同聯動,印發《淄博高新區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梳理土壤汙染防治重點工作任務43項,非重點工作任務59小項。累計召開土壤汙染防治方面專題會議11次,有效推動工作進展,確保履職到位。
  • ...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二是各地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認真履行法定職責,積極推動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地方政府加強土壤汙染防治組織領導,加快部署和落實工作任務。相關部門依法推動土壤汙染狀況詳查,推進落實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等法律制度。三是企業土壤汙染防治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加強環境保護既是發展大局需要,也符合自身長遠利益,依法治汙、保護生態環境的法治意識和主體意識逐步增強。
  • 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德陽市工作方案
    (市環保局牽頭;市經信委、市國土局、市城鄉規劃管理局參與) 分用途明確管理措施。自2017年起,各地要結合土壤汙染狀況詳查情況,根據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結果,逐步建立汙染地塊名錄及其開發利用的負面清單,納入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合理確定土地用途。符合相應規劃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的地塊,可進入用地程序。
  • 文獻分析|土壤汙染防治研究發展態勢報告(上)
    本文通過文獻計量學的分析方法對土壤汙染防治領域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為土壤汙染防治問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國際土壤汙染防治研究現狀分析   01國際論文數量變化及類型分析   在此次統計範圍內,據檢索結果,WOS核心合集資料庫共收錄了土壤汙染防治方面的文獻共9323篇(類型分布見圖1),從2012年到2016年,論文的數量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見圖2),文獻量總體的變化說明在國際上,學術界對土壤汙染防治領域給予高度關注
  • 土壤汙染治理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在城市化、農業化和工業化全面發展的背景下,各種汙染物到處隨機排放,導致土壤環境遭受到嚴重的汙染,不僅危害到土壤,還危害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土壤汙染問題得到政府部門高度的重視,並制定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但是由於重金屬類、藥物類、生物類、化學類等汙染物排放量較多,且情況比較複雜,給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影響到土壤汙染防治的效果,所以當下必須要高度重視土壤汙染防治工作
  • 西鄉縣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專題培訓
    為進一步夯實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的理論基礎,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保障和環境支撐,12月25日,西鄉縣舉辦了《土壤汙染防治法》專題培訓,會議由縣政府副縣長張漢文主持,縣委、人大、政府、政協分管領導,各鎮(街道)分管領導、業務人員以及縣級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和部分企業代表共計100餘人參加培訓。
  •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內蒙古自治區土壤汙染防治...
    由於土壤汙染具有長期性、累積性、複雜性和地域性的特點,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同時受汙染暴露特點及汙染直觀程度所限,長期以來,土壤汙染未能與水、氣擺在同一高度加以重視和防控。前期在土壤汙染防治領域,未開展過系統的管理、防治、監測等措施,造成我區土壤汙染存在底數不清、工作基礎薄弱的問題。
  • 省生態環境廳舉行《陝西省土壤汙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
    以上地塊中擬收回和已收回土地使用權,以及用途變更為居住、商業、醫療、養老機構、學校等用地的共10塊,均已按照要求落實風險管控措施。根據《2020年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核算方法》,我省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為100%。 二、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一)深入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包括農用地詳查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
  • 青海省土壤汙染防治工作 取得積極成效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開展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有關工作安排和省人大常委會2020年監督工作計劃,8月上旬至下旬,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常委會委員、環資委委員、環境資源專業代表小組成員組成執法檢查組,分四個階段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寧市、黃南藏族自治州、海東市開展《土壤汙染防治法》貫徹實施情況執法檢查。
  • 美麗中國先鋒榜(15)|浙江台州市推進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
    這個階段,台州的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體工作體系尚未形成,土壤汙染的趨勢並未得到有效遏制。「如何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如何把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推向縱深?如何建立土壤汙染綜合防治體系?如何打好淨土保衛戰?」四道難題仍舊擺在台州市委市政府的面前。黨的十八大作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為台州深入推進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 淺論工業廢水的汙染現狀及防治措施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在逐漸減少,但是卻依然存在比較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還需要從技術角度出發,提高此方面重視,做好防治措施研究,爭取從根本上改善廢水汙染問題。水汙染不僅汙染了生態環境,還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嚴重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形勢,不利於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也給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 霍邱縣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工作情況新聞...
    》(以下簡稱「土十條」),大力落實全縣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推進土壤汙染防治法貫徹執行,土壤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和「土十條」的要求,我縣積極建立完善土壤汙染防治管理體系。一是我縣成立了土壤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職能單位負責人為成員,設立辦公室。二是縣政府印發了《霍邱縣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編報了土壤環境治理項目,明確了我縣土壤汙染防治工作要求和各部門監管責任,加強了部門間的信息溝通機制,實行聯動監管。
  • 青海省人大常委會關於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
    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根據2020年度省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計劃,省人大常委會定於8月份,對我省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情況開展執法檢查。此次執法檢查的重點:一是法律學習宣傳普及,配套法規制定等情況。
  • 土壤重金屬汙染防治的有效措施:土壤負載容量管控法
    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汙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從土地利用類型看,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從汙染類型看,以無機型為主,無機汙染物超標點位數佔全部超標點位的82.8%。從汙染物超標情況看,鎘的問題最為突出,點位超標率為7.0%。
  • 溫州:溫州市科技支撐土壤汙染防治工作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6〕31號)文件精神,溫州市拓展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抓住科技對土壤汙染防治的支撐引領作用,發揮科技優勢,為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提供科技保障。一、主要做法(一)加強土壤汙染防治研究。
  • 景德鎮市人大檢查組深入鵝湖鎮開展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
    大江網/景德鎮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朱宇青報導:近日,由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史曉蓮、市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方勵平、市人大環資委調研員黎小蘭、市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張玲、市人大環資委委員詹俊英、市人大環資委委員胡新勝、市人大環資委辦公室副主任朱雲生組成的檢查組深入浮梁縣鵝湖鎮開展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