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是長壽
人人都渴望長壽,長生不老是最好,但是到底怎樣才算是長壽呢?活夠100歲?還是活到120歲?
現在有記錄的人類最長壽記錄是詹妮·路易·卡門,她活了122歲,加164天,是人類已知壽命最長的人。這位是法國亞耳人,她於1988年進入金氏世界紀錄。
農村裡有句罵人的話,叫千年王八萬年龜。話糙理不糙,說的是烏龜和王八的壽命很長。實際上科學家測試過一種平塔島龜的壽命,是120年,看來也沒有活的太久。
在進入現代以來,人類的壽命也在不斷得到延長。平均壽命從最初的30多歲到現在的75歲,人類壽命已大大延長。
DNA甲基化與壽命息息相關
一篇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的文章,對動物壽命的探索往前推進了一步。生物DNA 是作為生命的藍圖,存儲著生物所有的遺傳信息,所以可以作為觀察研究衰老和壽命的理想載體。科學家根據研究發現,動物的壽命與基因甲基化密切相關。
研究人員利用脊椎動物的200多個基因組,與42個特定基因的甲基化進行相關性分析,估算動物壽命並進行排序。
其中露脊鯨作為壽命最長的哺乳類動物佔據榜首,壽命長達268年。
人類自然壽命只有38年
使人大跌眼鏡的是,根據這種方法計算出來的人類自然壽命,竟然只有38歲。
下面這張圖是我國近幾十年來的人均壽命增長曲線,可以看到,在59年的時候,平均壽命也才44歲。更別說古代社會了。
人類長壽得益於現代醫學技術的進步
醫學是修理人體的學問,是生命延長的手段。據考古學家研究,由於自然條件艱苦,凍死餓死對原始人來說都是家常便飯,當時人均壽命只有15歲。經過奴隸社會,進入到封建社會之後,平均壽命才超過了20歲。想想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那還是相當幸運的。
決定人類壽命長短的因素包括社會環境、生活水平、醫療條件等等一些列相關環境因素。古代社會令人最害怕的莫過於傳染病,東漢時期傷寒流行,有的地方嚴重的,病死率高達70%。
中世紀天花是最致命的,全世界每年約有1000~1500萬人受到感染,導致200萬人死亡,倖存者也很大程度上毀容或者致盲,牛痘疫苗問世並廣泛傳播後,人類壽命有了很大程度提高,達到40歲。
1923年青黴素問世,挽救了很多細菌感染患者,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像的。
所以有科幻小說講到穿越的時候,他們最想帶回去的就包括青黴素藥品。
人類平均壽命有望突破100歲
現代醫學一直在不斷進步,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疾病都從基因層面找到了源頭。另一方面基因組科學也在不斷推進藥物開發和分子測試等發展,未來有望真正實現未病先治。
華爾街投資銀行美銀美林曾預測:未來十年最大的投資機會之一將是致力於延緩人類死亡的公司。而我們這代人將會最先受益。也許不就,醫學和科學聯手就能讓我們輕鬆活上100歲了。
另一種未來食品技術,能夠利用農業基因編輯技術實現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從而確保地球上有更健康的飲食和更長壽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