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脊鯨成年後也會變聲—新聞—科學網

2020-12-07 科學網

 北大西洋露脊鯨

一般來說,從幼年生長到成年的過程中,動物發出的聲音都會發生變化,但到了成年後發聲仍在繼續改變的不多,人類就是其中之一。現在研究人員發現,北大西洋露脊鯨也是如此。

北大西洋露脊鯨是鬚鯨家族的成員,也是瀕臨滅絕的一種動物。它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沿著北美大陸東部海岸活動,範圍北至加拿大的芬迪灣,南到美國佛羅裡達半島。

美國雪城大學的生物學家Holly Root-Gutteridge分析了北大西洋露脊鯨的叫聲錄音,以便判斷研究人員能否利用這些聲音來辨別不同的鯨魚。在電腦屏幕上一個音頻程序裡,鯨魚的每一次叫聲都會產生一條形狀獨特的線條。

「整天盯著這些聲音線條,我開始注意到,它們一直在變化。然後我們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數據變化上,才發現原來它們的聲音不僅從鯨魚寶寶到成年時期有變化,而且在成年後還在一直改變。」Root-Gutteridge說。

Root-Gutteridge和她的團隊成員收集了北大西洋露脊鯨長達17年的錄音。這裡面有來自49頭鯨魚的1000多次叫聲,這些鯨魚的年齡從一個月到37歲不等。

與其他動物一樣,成年鯨魚發出的聲音比幼年時期的更加清晰、綿長,結構上也更加複雜。但研究人員同時也發現,這些叫聲在鯨魚的性和生理成熟之後很久仍然在繼續變化。「這種變化貫穿它們的一生。而很多其他動物,比如一隻鳥,通常在發育完全後聲音就不會再改變。」這項研究發表在《動物行為》雜誌上。

「這意味著露脊鯨發聲並不是一個完全出自本能的行為,比如面對某種特定的刺激會發出特定的叫聲,而是鯨魚擁有改變叫聲和交流方式的能力。這意味著它們或許能夠思考它們在叫什麼。」Root-Gutteridge說。

換句話說,增進對露脊鯨叫聲的理解,或許能幫研究者了解它們有著怎樣的想法。另一方面,研究人員表示,今年他們還沒有發現任何新出生的北大西洋露脊鯨,這對於這個本就瀕危的物種來說是個壞消息。希望Root-Gutteridge等生物學家的工作能為露脊鯨的保護提供更多啟示。(艾林整理)

《中國科學報》 (2018-04-20 第4版 自然)

相關焦點

  • 露脊鯨
    露脊鯨(拉丁學名:Eubalaena japonica),是鯨目、鬚鯨亞目。露脊鯨體紡錘形,體表光滑無毛,成年最大可長達18米,重100噸,身體大部分呈黑色,在它們的頭部有特殊的硬皮(粗糙而有斑點的皮)。
  • 科學網—露脊鯨需要更「放蕩」些
    雄性南露脊鯨幾乎每次都返回同一個繁殖地交配,這很容易造成近親繁殖。圖片來源:Brian Skerry 雄性南露脊鯨一直以「四處遊樂」而著稱。 每年冬天,它們會放棄獨自遷徙的習性,往南半球更為溫暖的地方遊去。在那裡,它們會和一些雌性南露脊鯨交配。 不過,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並非所有的雄性南露脊鯨都是如此的「放浪形骸」,而且這可能是一件壞事情。
  • 露脊鯨頭上有超大老繭,簡直醜爆了,知道原因後為它點讚
    不過如果你看到過露脊鯨估計你不會再下這樣的結論,因為露脊鯨的腦袋上,基本上都會有塊巨大的老繭,而且這塊老繭還是凹凸不平,如果密集恐懼症患者看起來肯定不怎麼舒服,那麼這款老繭是什麼呢?其實這款老繭並不來自露脊鯨自己,而是長滿了許多鯨蝨、藤壺和寄生蠕蟲等寄生蟲。大多數鯨身上並沒有鯨蝨和藤壺,只有少量的鯨上會有這些寄生蟲,比如今天的主角露脊鯨。
  • 露脊鯨頭上有超大老繭,簡直醜爆了,知道原因後為它點讚
    大多數鯨身上並沒有鯨蝨和藤壺,只有少量的鯨上會有這些寄生蟲,比如今天的主角露脊鯨。前面已經介紹了露脊鯨,那麼露脊鯨有哪些特點呢?露脊鯨是世界第三大鯨。正常一條成年露脊鯨長度有18米,重量有100多噸。露脊鯨的頭能夠佔到身體的四分之一,露脊鯨的大嘴巴裡有幾千個鯨鬚,其中每條鯨鬚長度也有三米多長。露脊鯨的下顎是向上拱起,這與它的生活習性和進食方式有很大關係。露脊鯨喜歡低速遊泳,每小時只有2到4公裡,即使它開足馬力遊泳,速度最高每小時也僅有10公裡。
  • 北大西洋露脊鯨僅剩400隻,科學家警告:20年後恐將滅絕
    今年6月20號,科學家們在海洋中發現一頭雌性北大西洋露脊鯨的屍體,隨後科學家們把她的屍體拖上岸並進行科學屍檢,並以她身上的傷痕給她起名為「標點」。北大西洋露脊鯨在19世紀早期遭到大量捕殺幾乎滅絕,在1937年禁止商業捕鯨後得以倖存下來。
  • 同在一個地球,南露脊鯨種群繁榮,北露脊鯨卻瀕危,原因讓人唏噓
    最近發表在《海洋生態進展系列》(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布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研究結果:北大西洋露脊鯨群體的平均身體健康狀況,比南半球的露脊鯨要差很多。此時,北大西洋露脊鯨正在陷入瀕臨滅絕的困境。這項研究是由丹麥奧胡斯大學的弗雷德裡克·克裡斯蒂安博士(Dr.
  • 露脊鯨頭上長了超大老繭,看著就難受,原因竟然是「鯨以食為天」
    很多海裡的大鯨魚身上長滿了各種寄生物,尤其是以露脊鯨最為突出。但是有些鯨魚,比如說藍鯨身上卻很少長有。露脊鯨的頭上,經常會有一塊巨大老繭。近距離觀察露脊鯨頭上的老繭,可以發現那實際上是灰色的大塊凸起,上面布滿大量的鯨蝨、藤壺和寄生蠕蟲。
  • 2018年,又一頭露脊鯨死了
    一頭露脊鯨媽媽帶著她的寶寶北大西洋露脊鯨和其他大型哺乳動物一樣,壽命長、成熟期也相對較長,需要近10年才能成熟並具備繁殖能力。還有兩例推測也是被纏繞致死,完成分析後將確認最終死因。© IFAWIFAW的項目經理Brian Sharp談起露脊鯨難掩悲痛:「過去的10個月對北大西洋露脊鯨來說是一場滅頂之災。
  • 攝影師拍到50噸南露脊鯨躲在遊船下方(高清組圖)
    畫面中,一頭重達50噸的南露脊鯨出現在一艘小型遊船的正下方,並直盯著這艘小船。據悉,每年都會有南露脊鯨帶著它們的幼崽來到這片溫暖的海域。作為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這些南露脊鯨似乎要與人類交朋友。一名潛水員甚至潛到水下與這頭龐然大物來個近距離對視。
  • 露脊鯨生存狀況惡化 或將成為歷史
    她指出,去年死亡的露脊鯨中有兩頭雌性剛剛到達最佳生育年齡。現在北大西洋露脊鯨只剩下大約100頭成年雌性。「露脊鯨未來的數量就靠這100頭雌性了,100可不算多,情況還可能急速惡化」布朗說。以極度瀕危的小頭鼠海豚為例,大約20年前還有600隻,現在只剩下30。
  • 「鯨大胖」北大西洋露脊鯨,每天要吃2.5噸食物,全球僅剩409頭!
    因為其遷徙能散播養分,維持海洋生態健康,死亡後變成「鯨落」回饋海底。目前人類發現的鯨類約有90種,體型最大的是藍鯨,而最胖的則是露脊鯨(藍鯨脂肪比超過35%,但相對其體型來說並不胖)。露脊鯨是鯨類中脂肪層最厚的一種,厚度通常超過50釐米、脂肪比可達43%—50%。
  • 認識南露脊鯨
    藍鯨、長鬚鯨、露脊鯨、灰鯨和座頭鯨都屬於鬚鯨。南露脊鯨時常會把頭露出水面,好像在觀察水面的動靜——事實也正是如此。白色的頭飾露脊鯨皮膚上的硬繭呈白色,這並不是皮膚的色素造成的,而是大片鯨蝨的群落。南半球的露脊鯨跟北半球的露脊鯨非常相似,因此有南露脊鯨和北露脊鯨之稱。它們幾乎無法從外觀與北大西洋露脊鯨或北太平洋露脊鯨區分出來,只能藉由它們頭部的細微不同來分辨:南露脊鯨頭部的硬繭可能比北半球的露脊鯨少,而下顎卻擁有比北半球的露脊鯨更多的硬繭 。
  • 瀕臨滅絕的北大西洋露脊鯨身體狀況比南半球的差得多
    研究表明瀕臨滅絕的北大西洋露脊鯨的身體狀況比南半球的同類要差得多。 該研究團隊使用無人機和一種稱為航空攝影測量法的方法來測量全球四個區域中單個露脊鯨的體長和寬度,將北大西洋露脊鯨的身體狀況與來自阿根廷、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近海的三個數量不斷增加南部露脊鯨種群的個體進行了比較。
  • 如果人們不立刻採取行動,北大西洋露脊鯨很有可能在 20 年之內滅絕
    北大西洋露脊鯨是全世界三種露脊鯨中的一種。它們生活在北大西洋臨近海岸線的海域中。冬天會在美國佛羅裡達州附近進行繁殖,然後在夏天遷徙到美國與加拿大東北的海域覓食成長。在禁止捕鯨後,撞船又成為了北露脊鯨的頭等殺手。為了減少撞船的機率,多國政府曾出臺多項法案,要求大型船舶繞開北露脊鯨的海域,或者限速前進,以及安裝鯨魚探測器。但是隨著撞船事件的減少,北露脊鯨被商業漁具纏繞的事件卻又開始頻發。
  • 【氣體知識】玩氦氣變聲需謹慎
    於是各種酒會、派對、聚餐上層出不窮的氦氣變聲表演就上演了。現在利用氦氣變聲活動搞噱頭,找樂子的不僅僅只限於私人活動中了,目前一些不良商家為了招攬客戶,更是提供了某些「笑氣調酒」的服務,來吸引客人千萬消費。到底這些商家是怎麼利用氦氣變聲來謀取利益的呢?
  • 鯨之悲歌:北大西洋露脊鯨兩月內死了8頭,全球僅剩400頭!
    據《太陽報》8月4日報導,加拿大研究人員在過去兩個月發現全球至少8頭露脊鯨死亡,佔整體2%,據估計這種露脊鯨只剩400頭。而且這些已死亡的北大西洋露脊鯨中無一屬自然死亡,都是船擊或漁網纏繞致死。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表示,以此趨勢計算,相信它們或在未來20年內面臨絕種。
  • 靠這個讓人變聲「唐老鴨」,那要是給鱷魚吸呢?丨搞笑諾獎
    靠這個讓人變聲「唐老鴨」,那要是給鱷魚吸呢?| Jim Darlington如何給鱷魚吸氦氣在2015年發表的這項研究中,Stephan Reber等五位研究者報告了他們給一隻雌性揚子鱷吸氦氣的實驗,以及鱷魚吸氦氣後的變聲效果。嚴格地說,鱷魚吸入的並不是純氦氣,而且氦氧混合氣體——它能維持呼吸,同時也能產生類似氦氣的變聲效果。
  • 巨齒鯊也有育兒所—新聞—科學網
    對在多個大陸發現的巨齒鯊牙齒的分析表明,這些龐大的生物通常會用育兒所提高幼鯊的生存機會,就像一些現代鯊魚所做的那樣。 美國伊利諾州德保羅大學古生物學家、並未參與這項研究的Kenshu Shimada說,這提供了一種非常「令人興奮」的可能性。不過,他說,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這些發現。 許多現代海洋動物,從蝦到鯊魚,都依賴育兒所。
  • 北大西洋露脊鯨、狐猿及歐洲倉鼠成為極度瀕危物種
    據外媒報導,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周四發布的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單現實,北大西洋露脊鯨、33種狐猴乃至歐洲倉鼠都被認為是極度瀕危物種。 這份新名單包括超32000種目前面臨滅絕威脅的物種。根據這份新名單,截至2018年底,約有250多頭成年北大西洋露脊鯨存活,其總數量自2011年以來下降了15%這種下降被歸咎於被漁具以及船隻對它們的傷害,另一個下降的原因則是鯨魚的繁殖率較前幾年有所下降。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真心希望科學網這個茶館能一直開下去,不然,很多飽學之士怕會消化不良呢! ◆彭思龍(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 第一次接觸《中國科學報》是在中科院數學所讀研究生的時候,我的導師是它的忠實讀者,經常把他認為好的文章給我們閱讀,作為研究生培養的思想教育材料。10年前科學網邀請我註冊,從此開始了與科學網和《中國科學報》的深入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