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
黑天鵝滿天飛,現在天上飛的叫蘋果。
蘋果的市值2018年曾經高達過11000億美元,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站上萬億美元大關的上市公司。此前的2007年,中石油也曾經創下過類似的紀錄,那一次是盤中而不是盤後;但是現在看來,爭盤中盤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最後的結果可能是一樣的。
2019年美股開市的第二天,蘋果的市值一天蒸發10%,整整700億美元,當天的收盤價才142.19美元,相比232.74美元的高價,跌幅相當30%還多,現在的市值是6748億美元,3個月跌掉一個Facebook的市值,蘋果就是如此和他的投資者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蘋果的暴跌源於2019年一季度的預報,營收估計在840億美元,而預估是913億美元,毛利率是38%,屬於分析師的低限。特別有意思的是,當天中國公司華為的海外團隊在公布華為業績的時候被人截圖顯示發自蘋果手機,當事人因此受到降薪處分,這個插曲顯示了此前身處漩渦中心的華為人的心態,事實上,蘋果也一直是華為超趕和超越的目標,蘋果手機在中國人心目中也曾經是神一般的存在,畢竟蘋果是智慧型手機的開拓者和象徵,一個產品帶動一個產業從而帶動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的消費趨勢,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好的學習樣板;而如今,蘋果在創下歷史輝煌之下業績卻出現了2017年以來的首次下滑,這裡面有蘋果創新停滯的因素,也有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手機廠商的奮鬥因素,或許這反映的新舊更替就是不可迴避的規律。
蘋果業績的下滑對於美股的影響是巨大的,納斯達克指數跌幅是3.04%,道瓊跌幅是2.83%,標普則是2.48%。大家都知道,美股長達10年的牛市是由高科技股FANNG帶動的,五大指標股貢獻了47%的指數漲幅,而如今蘋果領域是否意味著泡沫、高科技泡沫的破滅呢?或者講智慧型手機帶來的移動紅利是否已經消費得差不多了?
美國經濟學家泰勒·考恩寫了一本書,書名叫《大停滯》,中國的數據大家塗子沛2014年把這本書翻成中文,考恩還專門為中國讀者寫了序言。
考恩認為,美國經濟,從1970年代中期開始,已經進入了一個停滯的時代,這個停滯主要一是人類天性,人總是喜歡採摘「低垂的果實」,貪圖便利,挑好做的事情先做,不到最後關頭不肯努力改變;二是美國人進入「科技高原」,人類的重大發明幾乎都在1940年前發生,電、火車、飛機、打字機、照相機等,而計算機之後幾乎沒有像樣的發明,因此美國人的生活和1950年代比是沒有太大變化的,也就是時代是停滯的,在他的認知中,計算機和網際網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並不顯著,沒有成為驅動美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考恩的這個觀點不能說沒有道理,因為和中國的網際網路應用熱相比,中國好像已經變道超車,網際網路原創美國,光大於中國,前十大市值公司中,美中平分天下,但是最近的股市表現也正是因為谷歌、蘋果、Facebook、奈飛和雅虎的強勢才瘋狂,怎麼能說不過如此呢?如果沒有網際網路,美國的今天還真和1950年代沒太大區別,而這也恰恰是中譯者塗子沛不能認同的地方,與考恩的觀點相反,他認為正是網際網路,甚至物聯網會帶動美國衝出科技高原,為所謂的大停滯時代畫上句號。中美兩國的確階段不同,一個是已經發達的大國,一個是正在發展的大國。對於新事物的感受區別更大,中國經濟的發展遠沒到討論「大停滯」的階段;所以,在水皮看來,考恩的觀點是針對美國現狀的,但是對中國並非沒有啟發,尤其是這本書中文版腰封上的廣告詞說得挺有意思:「停滯,並不只是一場金融危機,而是一代人的偷懶與不思進取;停滯,並不只是資源耗盡,而是原生創新與應用創新之間無法連接。」
蘋果,難道不正是「低垂的果實」嗎?!
責任編輯:秦嶺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