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犀鳥和它的「大嘴巴」》——劉鈺

2021-01-18 德強生物

世界上有一種瀕臨滅絕的鳥類,它們生存的地方四季如春,氣候宜人,鮮有天敵,而且140公分的體長讓它們在島嶼上佔據著絕對的生存地位。但是近幾百年卻活成了「瀕危」物種,這全歸功於它們不同尋常的「大嘴巴」!

這種鳥屬於「犀鳥」的一種,不過它是種群中獨特的存在。它們不僅擁有龐大的身軀,同時還擁有一副「巨大」的喙,一隻成年公鳥其體長140公分,那麼嘴巴至少要佔據40公分的長度!並且這個鳥喙內部不同於它們的同族是中空的,而是由角質蛋白填充,光嘴的重量就佔據了身體總重的10%,鳥類學家稱這種巨大的喙稱為「盔突」。

其實這種「特殊」的構造其實是為了適應生存環境的一種進化手段,首先其可以增加日常覓食的種類,二則是由角質蛋白形成的大「盔突」可以用作爭鬥和自保的武器。公鳥常用這種盔突來「敲擊」敵人,在求偶中這紅黃鮮豔的盔突也是其彰顯雄性本色的利器之一。雖然上天為這種鳥類設計了如此巧妙的武器,但不要忘了有句老話叫「虎為皮亡」,盔犀鳥的滅絕也是從這「大嘴巴」開始的。

盔犀鳥主要生存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地,在古代這些地方的人開化程度不高,大多捉來這種大鳥作為食物。後來有人發現了它們腦袋的特殊結構,便當做飾品戴在身上。這種「飾品」後來也隨著明朝隆慶時代的「海運開關」流入了中原地區!國人對這種新奇的東西充滿好奇,尤其是各路雕刻名家更是對這種「頭盔」愛不釋手!因為這種角質蛋白結構的喙遠比象牙那種羥質磷灰石要好下刀的多,可以在上面洋洋灑灑地發揮雕刻家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同時這種頭盔顏色紅黃分明,在我國古代以紅為貴黃為尊的年代寓意十分「吉祥」。這種盔犀鳥一時間成為各類王公貴族的手中摯愛!人們也為其命名為「鶴頂」。

如此以來這種鳥喙便有了很大的「市場」,當地居民也為了銀錢而大量捕殺這種鳥類,短短的百年時間盔犀鳥就走入了滅絕的邊緣,但清朝乾隆年間實行了「禁海」政策,這一政策也讓盔犀鳥有了喘息的餘地,否則如今我們只能在教科書上來緬懷它們了。

隨著清朝的衰敗,一直到祖國統一,再到我國實力逐漸強大,這種盔犀鳥仿佛被遺忘了一般,很少有人再去捕殺它們,也給了它們很長的恢復期,但是好景不長,在2014年文玩熱潮來臨之時又有商販想起了它們!於是大量的捕殺和走私開始了,盔犀鳥們在短短的幾年內數量驟縮,又再次走向了滅絕!

雖然我國也在大力扼制這種售賣野生動物製品的行為,但仍有許多雕刻大師用這「鳥頭」去雕刻成漫天神佛。更有「跟風」之人將其奉為至寶戴在身上,甚至拿去開光圖個「吉祥」!各種營銷帳號甚至將其列入了佛教「七寶」之一!據統計每年遭到捕殺的盔犀鳥在7000隻以上,自然人們在「藝術品」面前會選擇性忽視掉這一串串血淋淋的數字!

不過作為一個具有獨立思想的物種,人類應當給予其他同種生命相應的「尊重」,血淋淋的戰利品並不能作為炫耀的資本。

相關焦點

  • 文玩界的「鶴頂紅」——盔犀鳥頭骨,請不要傷害它
    這三種自古就被視為文玩珍品,製成的牙圈、掛牌、手串等受到高端玩家的追捧,而大的雕件則只有資金雄厚者才能擁有。盔犀鳥,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常綠闊葉林中,產於緬甸南部、泰國南部、馬來半島、婆羅洲和蘇門答臘等地。屬於極其瀕危,禁止其國際貿易的一級保護物種。盔犀鳥目前已瀕臨絕種,其他鳥頭都是空心的,只有這種鳥頭是實心的,而鶴頂紅是公鳥獨有的。
  • 亟待保護的盔犀鳥
    本文作者盔犀鳥隸屬於佛法僧目犀鳥科。主要分布於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體長可達1m以上,是亞洲個頭最大的犀鳥(但體重比雙角犀鳥略輕)。犀鳥 來自網絡而盔犀鳥的盔突是實心的,且質地和象牙頗為類似。於是,盔犀鳥的腦袋自然就很沉重。
  • 這隻鳥的嘴巴被別人砍掉 拿去賣錢 網友:我買得起也不買
    你一定聽說過有人為了獲取珍貴的象牙,選擇殘害大象,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鳥,它的嘴巴和象牙一樣珍貴,而它們也常常因此慘遭毒手,圖片中,這種長相奇特的鳥叫做盔犀鳥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們寬厚的實心嘴,他們的嘴是非常好的雕刻原料,但這也給盔犀鳥帶來了殺身之禍,不少偷獵分子把盔犀鳥的嘴砍下去換錢,每年都有很多盔犀鳥因此而死,這是一隻可憐的盔犀鳥,當她被一個男子發現的時候,他的嘴已經被人砍掉,如果沒人管他,他很快就會死去,善良的男子,趕緊把這隻盔犀鳥,送到當地動物保護協會接受治療,工作人員細心的為這隻盔犀鳥處理傷口,是真正的脫離了生命的危險,
  • 盔犀鳥的滅頂之災:我的頭骨究竟有多值錢?
    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因此,我們可以預見到,在這個惡性循環的驅動下,盔犀鳥數量的減少只會繼續加劇對盔犀鳥的捕獵活動,盔犀鳥的數量自然而然會變的更為稀少。如果我們無法有效的阻止盔犀鳥數量的減少和盔犀鳥捕殺活動的加劇,那麼盔犀鳥的處境會越來越危險。
  • 盔犀鳥的生活習性與繁殖方式
    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常綠闊葉林中。主要以無花果等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蝸牛、蠕蟲、昆蟲、鼠類和蛇等。產於緬甸南部、泰國南部、馬來半島、婆羅州和蘇門答臘等地。  盔犀鳥因其頭骨因其頭胄為實心,外紅內黃,製成的各種工藝品被廣為收藏,被稱為鶴頂紅。是華盛頓公約(CITES)一級保護物種(極其瀕危,禁止其國際貿易)。
  • 大象不長象牙後,人類盯上了盔犀鳥的頭骨,它的價值堪比黃金
    盔犀鳥是所有犀鳥科鳥類中體型最大的,它們的體型在1米到1.2米左右,與其它鳥類不同的是,盔犀鳥的頭部骨骼是實心的,就像一頂頭盔蓋在了腦袋上,也正是因為這一特殊構造,盔犀鳥的頭骨被不法商人看中了。盔犀鳥的頭胄外紅內黃,色澤獨一無二,甚至比瑪瑙和玉石更讓人喜愛,在過去,盔犀鳥被捕殺後,人們將它的頭骨製成了各種雕刻品,而這也導致了盔犀鳥成為了極危動物,數量大幅度減少。盔犀鳥和大象只是大多數案例中的一個,正如鯊魚的魚鰭被冠以「營養價值」而遭到人類捕殺一樣,若再不制止,野生動物的命運難以想像。
  • 盔犀鳥的頭做成的藝術品很美,背後卻是無數生命的犧牲
    盔犀鳥是一種近危物種,主要分布於汶萊達魯薩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和泰國。因其頭胄為實心,外紅內黃,製成的各種工藝品被廣為收藏,文玩界叫它鶴頂紅。被評為罕見霸氣款的稀有物件,原紅鳥頭手持,搭配嘴雕刻象神、鳥嘴角料製作計數器,羚羊角三通,帶皮猛獁牙珠子,南紅瑪瑙背雲,除了猛獁牙和南紅其它都是違禁品,心裡滴血一直沒有停止啊。隨著收藏升溫,地下貿易屢禁不絕,盔犀鳥作為瀕危物種,生存面臨極大壓力。
  • 這種首飾比黃金還珍貴,用盔犀鳥的鳥頭製作,背後的真相太血腥
    盔犀鳥的鳥頭非常漂亮,結果就因為頭太好看,如今快滅絕了!但是在僅剩的這片土地,盔犀鳥正在被秘密捕殺。,已有上千年的狩獵歷史,他們把盔犀鳥的羽毛做成頭飾,把盔犀鳥的頭胄做成腰帶等飾品和用於雕刻。受到國家刑法的保護,但還是有捕獵者私自捕殺盔犀鳥售賣。
  • 禁止象牙交易後,人類又盯上了盔犀鳥的頭骨
    象牙是大象的牙齒,它是一種白色硬質物體,主要成為為牙本質,與骨頭十分相似。象牙作為精美的藝術品,在許多領域上都有它的身影存在。比如說雕刻藝術、首飾等在市場上都是非常吃香的。甚至我國古代文物也有象牙的成分存在,比如清朝中期極為有名的象牙雕刻染色如意就是象牙材質製作而成的。
  • 深圳皇崗海關查獲瀕危動物「鶴頂紅」盔犀鳥頭骨14個
    > 皇崗海關查獲「鶴頂紅」盔犀鳥頭骨14個。皇崗海關查獲「鶴頂紅」盔犀鳥頭骨14個。這些鳥類頭骨有一個銅盔一樣的突起,實心,比較堅硬,套在突出的喙上面。頭骨凹凸變化,正面呈淡黃至鵝黃色,側面呈淡紅至深紅色,質地光滑細膩。經初步鑑定,這14件鳥類頭骨全部為盔犀鳥頭骨,即傳說中的「鶴頂紅」。當時旅客稱自己是幫人帶貨,收取帶工費300元人民幣。
  • 香港旅客違規攜帶珍稀物種盔犀鳥頭骨製品入境被查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日訊 (記者 楊陽騰)8月2日,深圳皇崗海關對外發布,該關日前在福田口岸查獲旅客違規攜帶的「鶴頂紅」——盔犀鳥頭骨共計14個。這是皇崗海關今年以來首次查獲此類動物製品。  圖為深圳皇崗海關查獲的旅客違規攜帶的盔犀鳥頭骨動物製品
  • 浙江首次查獲"鶴頂紅":並非毒藥而是盔犀鳥頭骨
    此次專項行動貫穿全年,主要將集中偵破一批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大要案件,摧毀一批違法犯罪網絡和窩點,依法嚴懲一批違法犯罪分子和團夥。這三種自古就被視為文玩珍品,製成的牙圈、掛牌、手串等受到高端玩家的追捧,而大的雕件則只有資金雄厚者才能擁有。「鶴頂紅」,說的可不是武俠小說中的毒藥,而是盔犀鳥的頭骨。在這起案子裡,民警就查獲到盔犀鳥的頭骨,這也是浙江第一次查獲盔犀鳥製品。盔犀鳥,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常綠闊葉林中,產於緬甸南部、泰國南部、馬來半島、婆羅洲和蘇門答臘等地。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花冠皺盔犀鳥:犀鳥界的「顏值擔當」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花冠皺盔犀鳥。花冠皺盔犀鳥Aceros undulatus脊椎動物,鳥綱,佛法僧目,犀鳥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生活於海拔400—1000米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以野果為主食,但也吃蛙、蜥蜴等動物。照片攝於德宏盈江。
  • 冬日觀鳥|花冠皺盔犀鳥:這隻「愛情鳥」鳴聲似狗吠
    正在捕食的花冠皺盔犀鳥又大又厚又重又長的嘴是花冠皺盔犀鳥惹人注目的標誌,上嘴部還有六條深深皺褶著的盔突,「皺盔」由此而得,它們發聲粗啞,不像別的鳥兒叫聲婉轉清脆,聽起來更像是犬吠,盔突反彈出的風聲使其粗啞嗓音得到一種更加深沉的共鳴,反而聽上去多了一份神秘感與厚重感。區別於其它犀鳥,花冠皺盔犀鳥有美麗而性感的裸出喉囊,其它犀鳥則沒有。雄性亮黃色或橙黃色,雌性則是亮純藍色。
  • 白鷺捕魚講究個「願者上鉤」,它張大嘴巴守在洞口,坐等魚兒上鉤
    白鷺捕魚講究個「願者上鉤」,它張大嘴巴守在洞口,坐等魚兒上鉤!自然之類的鳥類很多都有捕魚的習慣,它們捕魚的方法層出不窮,翱翔於天空的老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俯衝向水面,直接將鷹爪伸入水中,抓起一條大魚,順勢起飛。
  • 探索蝴蝶和蛾子的嘴巴,這種吸管式的嘴巴你們見過嗎?
    歡迎來到酷兒話科學,我是本篇文章的作者酷兒,和酷兒一起來近距離觀察下蝴蝶和蛾子的嘴巴。大多數的蝴蝶都有著漂亮的五顏六色的翅膀,它們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的姿態非常優雅,就像女孩子們飄舞的裙子,你有沒有觀察過當一隻蝴蝶停在花朵上的時候,它在做什麼呢?
  • 從疣豬到盔犀鳥:看動物頭骨的驚人多樣性!
    「我喜愛海獅牆,」鳥類和哺乳動物標本管理員莫·弗蘭納裡(Moe Flannery)說,「它讓你了解到為什麼科學家需要同個物種的眾多標本。」她解釋道,頭骨的變化揭示了動物的性別、年齡,有些還能了解它們死亡的原因。例如,有些海獅頭骨上有小而圓形的洞,這意味著它遭受過槍擊,可能來自某個憤怒的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