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觀鳥|花冠皺盔犀鳥:這隻「愛情鳥」鳴聲似狗吠

2020-12-05 湖南頻道

正在捕食的花冠皺盔犀鳥,生態攝影師餘敏於2019年5月攝於雲南盈江自然保區。

紅網時刻記者 楊滋 吳思靜 整理報導

花冠皺盔犀鳥雄鳥體長約105釐米,雌鳥較小。尾白,雄雌兩性的背、兩翼及腹部均為黑色,但雄鳥頭部奶白色,枕部具略紅的絲狀羽,裸出的喉囊上具明顯的黑色條紋。雌鳥頭頸黑,喉囊藍色。分布於印度次大陸東北部、中國西南部、東南亞及大巽他群島。中國在雲南西南部的盈江採到標本。種群數量極為稀少。

又大又厚又重又長的嘴是花冠皺盔犀鳥惹人注目的標誌,上嘴部還有六條深深皺褶著的盔突,「皺盔」由此而得,它們發聲粗啞,不像別的鳥兒叫聲婉轉清脆,聽起來更像是犬吠,盔突反彈出的風聲使其粗啞嗓音得到一種更加深沉的共鳴,反而聽上去多了一份神秘感與厚重感。

區別於其它犀鳥,花冠皺盔犀鳥有美麗而性感的裸出喉囊,其它犀鳥則沒有。雄性亮黃色或橙黃色,雌性則是亮純藍色。而且,喉囊中間都有一道黑色寬條紋,看起來很特別。

花冠皺盔犀鳥是很容易被發現的,因為它們飛行時振翅聲又大又笨重,很遠即能聽見,身體還沒過去,人們很遠便知道我們的位置了。

花冠皺盔犀鳥也被稱為「愛情鳥」,也是最忠於愛情的鳥類之一,雌犀鳥在樹洞內孵化小鳥時,雄犀鳥的任務就是外出尋找食物,然後回來餵給雌鳥和幼鳥。每天要餵好幾次,才能滿足雌鳥和幼鳥的營養需要。如果雄鳥偷懶不喂,雌鳥和幼鳥就得餓死。這一過程要持續3個多月。所以此間見到的雄鳥,大都精疲力盡,羽毛破損。「愛情鳥」當之無愧。

來源:紅網

作者:楊滋 吳思靜

編輯:楊滋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12/30/6442710.html

相關焦點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花冠皺盔犀鳥:犀鳥界的「顏值擔當」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花冠皺盔犀鳥。花冠皺盔犀鳥Aceros undulatus脊椎動物,鳥綱,佛法僧目,犀鳥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生活於海拔400—1000米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以野果為主食,但也吃蛙、蜥蜴等動物。照片攝於德宏盈江。
  • 中國這5種犀鳥,藏在深山人未知
    花冠皺盔 攝影/孫曉宏犀鳥是熱帶森林的珍稀旗艦物種。中國迄今記錄有5 種犀鳥:雙角犀鳥、白喉犀鳥、棕頸犀鳥、冠斑犀鳥、花冠皺盔犀鳥。它們分布範圍狹窄,種群數量稀少,是十分珍貴美麗的鳥兒。它們喜歡在熱帶森林的高大樹冠上結群活動,鳴叫聲急促響亮,似「格-格-格」聲。白喉犀鳥分布於中南半島地區,在中國分布於雲南勐臘縣,在廣西曾有分布。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沒有野外目擊白喉犀鳥的記錄。最近幾年鳥類學研究人員在勐臘縣自然保護區森林裡觀察到小群的白喉犀鳥。
  • 人間五月芳菲盡,盈江觀鳥正當時!【組圖】
    花冠皺盔犀鳥 鄭山河攝  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  如今,  保護環境、  德宏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就了物種的多樣性,不僅鳥兒流連忘返,就連攝影師們也都愛上這片神奇的土地。盈江的觀鳥點多、鳥種新,使得每次觀鳥都會有不同於以往的收穫。
  • 滇西觀鳥拍鳥,鳥人們無法抵禦的誘惑
    藍綠鵲,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對於鳥友而言,雲南這塊寶地是觀鳥、拍鳥聖地、是加新魔境(指鳥友個人新增目擊記錄/lifer)。首先雲南所處的地理位置實在奇妙。滇西觀鳥,也是有章可循的。特別是對於剛開始觀鳥拍鳥的鳥友而言,由於鳥種太過豐富,要麼是撲面而來的鳥浪,弄得手忙腳亂不分東西,要麼叢林密集不見鳥影一頭霧水。因此有經驗的老鳥人會提醒新人,反正滇西也不會只來一次,可以先觀察常見鳥,下次觀鳥時放過上次已經看好拍好的種類,重點找自己的新種,這樣反而效率比較高更有樂趣。
  • 3種珍稀鳥亮翅彩雲南
    今年6月初,劍湖溼地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過程中首次發現了8隻彩䴉的蹤影。科研人員通過跟蹤監測和對彩䴉行為的觀察分析,確定已有彩䴉在該溼地鷺類繁殖區域進行了繁殖,並在彩䴉的鳥巢發現了3隻幼鳥。「這是雲南省第一次記錄到彩䴉自然繁殖的信息,這種信息在國內非常少見。」
  • 中國觀鳥年報「中國鳥類名錄」7.0版修改說明
    1中國觀鳥年報「中國鳥類名錄」7.0版以IOC全球鳥類名錄9.1和9.2版為討論基礎,涉及了一年多來中國境內的新分布記錄鳥種和因為分類變動而增加的鳥種,及一批鳥種的學名、英文名、中文名變動,瀕危等級變化。
  • 雲南盈江石梯村:獵鳥變護鳥,踏出生態致富路
    雲南盈江石梯村:獵鳥變護鳥,踏出生態致富路  本報記者 趙漢斌  「大家只知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5年前去了石梯後,我想說,石梯難,比古蜀道還難!」曾在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太平鎮擔任工作隊長的雲南省林業廳幹部鐵偉感嘆說,正因出行難,一代代石梯村村民在懸崖上鑿石開階,小村也因此得名。
  • 冬日雲南,太好看「鳥」
    冬日雲南,太好看「鳥」 2020-12-15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德宏「森林精靈」,都在這→
    德宏「森林精靈」,都在這→ 2020-08-23 13: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關注】聽說過「鳥塘」嗎?《人民日報》帶你看德宏盈江這個村民...
    在德宏州盈江縣石梯村當地人管這叫「鳥塘」真想不到,這到處可見的小鳥,居然成了我們致富的寶貝!」蔡伍直感嘆。恰逢鄰近的保山市百花嶺生態觀鳥模式聲名大噪,盈江縣的幹部參觀考察後思路頓開:觀鳥,盈江也行,而且,盈江還有一種觀鳥圈裡的「明星鳥」——犀鳥!
  • 文玩界的「鶴頂紅」——盔犀鳥頭骨,請不要傷害它
    這三種自古就被視為文玩珍品,製成的牙圈、掛牌、手串等受到高端玩家的追捧,而大的雕件則只有資金雄厚者才能擁有。盔犀鳥,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常綠闊葉林中,產於緬甸南部、泰國南部、馬來半島、婆羅洲和蘇門答臘等地。屬於極其瀕危,禁止其國際貿易的一級保護物種。盔犀鳥目前已瀕臨絕種,其他鳥頭都是空心的,只有這種鳥頭是實心的,而鶴頂紅是公鳥獨有的。
  • 握在手裡的鳥頭,比象牙還血腥的真相
    除了東南亞這片區域,世界上再沒有哪裡擁有這樣一種鳥了;而正是在這片土地上,盔犀鳥正在經受最猖獗屠殺。我們一行人跟隨泰國科學家皮萊·潘士威尋找盔犀鳥,她被人稱作「盔犀鳥之母」,從 1978年以來一直致力研究並保護這種鳥。
  • 冬日觀鳥⑥
    編者按:冬日,大批候鳥南遷越冬,晴朗的天空下,金黃的蘆葦蕩裡,波光瀲灩的湖水中,它們棲息、嬉戲、覓食,構成一幅幅美麗的風光圖······現時刻新聞每日推出一種高清野生鳥圖,可做手機桌面壁紙哦~紅網時刻記者 吳思靜 楊滋 整理報導「綬帶鳥」之名,不知何時開始出現,但人們更喜歡稱它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