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捕食的花冠皺盔犀鳥,生態攝影師餘敏於2019年5月攝於雲南盈江自然保區。
紅網時刻記者 楊滋 吳思靜 整理報導
花冠皺盔犀鳥雄鳥體長約105釐米,雌鳥較小。尾白,雄雌兩性的背、兩翼及腹部均為黑色,但雄鳥頭部奶白色,枕部具略紅的絲狀羽,裸出的喉囊上具明顯的黑色條紋。雌鳥頭頸黑,喉囊藍色。分布於印度次大陸東北部、中國西南部、東南亞及大巽他群島。中國在雲南西南部的盈江採到標本。種群數量極為稀少。
又大又厚又重又長的嘴是花冠皺盔犀鳥惹人注目的標誌,上嘴部還有六條深深皺褶著的盔突,「皺盔」由此而得,它們發聲粗啞,不像別的鳥兒叫聲婉轉清脆,聽起來更像是犬吠,盔突反彈出的風聲使其粗啞嗓音得到一種更加深沉的共鳴,反而聽上去多了一份神秘感與厚重感。
區別於其它犀鳥,花冠皺盔犀鳥有美麗而性感的裸出喉囊,其它犀鳥則沒有。雄性亮黃色或橙黃色,雌性則是亮純藍色。而且,喉囊中間都有一道黑色寬條紋,看起來很特別。
花冠皺盔犀鳥是很容易被發現的,因為它們飛行時振翅聲又大又笨重,很遠即能聽見,身體還沒過去,人們很遠便知道我們的位置了。
花冠皺盔犀鳥也被稱為「愛情鳥」,也是最忠於愛情的鳥類之一,雌犀鳥在樹洞內孵化小鳥時,雄犀鳥的任務就是外出尋找食物,然後回來餵給雌鳥和幼鳥。每天要餵好幾次,才能滿足雌鳥和幼鳥的營養需要。如果雄鳥偷懶不喂,雌鳥和幼鳥就得餓死。這一過程要持續3個多月。所以此間見到的雄鳥,大都精疲力盡,羽毛破損。「愛情鳥」當之無愧。
來源:紅網
作者:楊滋 吳思靜
編輯:楊滋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12/30/644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