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彩䴉在大理生了3個寶寶
大理首次監測到它們在劍川劍湖溼地自然繁殖
數隻珍稀物種彩䴉現身雲南大理劍川劍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通過跟蹤監測發現彩䴉在劍湖溼地自然繁殖,並成功孵化出3隻幼鳥。
普洱市景谷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供圖
彩䴉是我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於歐洲南部、非洲、美洲中部和亞洲,由於曾連續多年未在我國觀測到這種鳥類,依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標準,許多專家學者曾認為其在中國絕跡。
今年6月初,劍湖溼地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過程中首次發現了8隻彩䴉的蹤影。科研人員通過跟蹤監測和對彩䴉行為的觀察分析,確定已有彩䴉在該溼地鷺類繁殖區域進行了繁殖,並在彩䴉的鳥巢發現了3隻幼鳥。
「這是雲南省第一次記錄到彩䴉自然繁殖的信息,這種信息在國內非常少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鳥類組伍和啟博士介紹,彩䴉繁殖期因地域的不同而有差異,彩䴉通常在春季成群營巢,每窩產卵3至5枚。此次記錄到彩䴉的繁殖信息,對下一步開展彩䴉研究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溼地、沼澤等棲息地的破壞和環境汙染是彩䴉一度在我國難覓蹤跡的主要原因。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改善,彩䴉在國內的蹤跡逐漸多了起來。
劍湖溼地位於我國西部候鳥遷徙通道上,既是候鳥遷徙過境的重要集結點和停歇地,也是遷徙水禽的越冬棲息地,僅今年以來,劍湖溼地還監測到灰喉山椒鳥、紅嘴相思鳥等鳥類。
★名詞解釋
彩䴉
是鳥綱、䴉科、彩䴉屬的鳥類。體長48—66釐米,翼展80—95釐米,體重485—580克。是深慄色帶閃光的䴉,看似大型的深色杓鷸,上體具綠色及紫色光澤;虹膜褐色;嘴近黑色;腳綠褐色;臉部裸露,裸皮及眼圈鉛色;頸、上背、肩和最內側翼上覆羽色深。頭部除面部裸出外皆被羽,體羽大部為青銅慄色。它們性喜群居,經常與其他的一些䴉類、鷺類集聚在一起活動。主要以水生昆蟲、昆蟲幼蟲、蝦、甲殼類、軟體動物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彩䴉繁殖期因地域的不同而有差異,通常在春季成群營巢,每窩產卵3—5枚。分布於歐洲南部、亞洲、非洲、美洲中部,包括中國的上海、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因為棲息地的減少和環境汙染問題,已瀕臨絕跡。
我是雙角犀鳥 看我們唱「吉祥三寶」
德宏已有雙角犀鳥、花冠皺盔犀鳥、冠斑犀鳥的孵育觀測記錄
經過一個多月的蹲守,德宏州的生態攝影師拍攝到了雙角犀鳥雛鳥破洞出巢的珍貴影像。
6日一早,生態攝影師何海燕等人來到位於德宏州盈江縣的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森林中,經過兩個多小時等待,觀測到雙角犀鳥雛鳥開始從樹洞裡的巢穴中探出頭來。雛鳥多次觀望後,將泥巴等封巢物往外拋擲,隨後飛離巢穴,開始森林裡的生活。
「能拍攝到雙角犀鳥雛鳥出巢的影像,我非常激動。」何海燕說,長時間的蹲守拍攝十分辛苦,希望通過這些珍貴、美好的影像讓更多人了解自然、保護自然。
雙角犀鳥成鳥給巢穴內的雛鳥餵食
「雙角犀鳥是熱帶雨林的標誌性旗艦物種,雨林保存、保護得好不好,通常會通過這些旗艦物種來進行評價。近年來,盈江境內多次觀測到不同種類的犀鳥繁衍後代的景象,說明這裡生態保存、保護得很好。」盈江觀鳥協會會長班鼎盈說。
班鼎盈介紹,雙角犀鳥的繁育方式比較特別,完成交配後,雌鳥會鑽進樹洞,用泥巴、果子、糞便把樹洞封起來,只留一條小縫用於雄鳥餵食,以確保自己和幼鳥不被天敵傷害。雌鳥在樹洞中孵育雛鳥達數月之久,待雛鳥長得差不多時,雌鳥會破洞而出,然後再將洞口封上。
據盈江觀鳥協會介紹,目前德宏州境內已有雙角犀鳥、花冠皺盔犀鳥、冠斑犀鳥的孵育觀測記錄,觀測到的犀鳥數量約為200隻。
★名詞解釋
雙角犀鳥
是大型鳥類,體長119—128釐米,翼展146—160釐米,重量2.15—4千克。
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平原常綠闊葉林,尤其喜歡靠近湍急溪流的林中溝谷地帶。分布於中國、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別看我長得醜 我極度瀕危
雲南首次發現細嘴兀鷲
全世界僅1000—2499隻
普洱市景谷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救助了一隻大鳥。經鳥類專家鑑定,該鳥為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這是雲南省內首次記錄到該物種。
7月4日16時許,景谷鎮派出所民警帶回了一隻體型較大、種類不明的大鳥,這隻鳥為當地村民在響水水庫邊發現。大鳥無明顯外傷,但看起來十分虛弱,於是將其帶回救助。目前,大鳥狀態逐漸好轉,健康狀況良好,暫時寄養在景谷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
雲南大理劍川劍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經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初步鑑定,確認該鳥為細嘴兀鷲,全世界種群數量為1000—2499隻。
據專家介紹,細嘴兀鷲主要分布在孟加拉國、柬埔寨、印度等地,此前在我國國內僅記錄於西藏東南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鳥類課題組計劃對該鳥安裝衛星追蹤器,跟蹤其後續的活動情況,以便進一步開展保護和科研工作。
★名詞解釋
細嘴兀鷲
體長80—100釐米,體重6—8千克。體型中等,看起來非常像印度兀鷲,鳥喙較小,黑色。頭部和脖子較暗,幾乎全是黑色。背部和翅膀比其他上部更暗。身體其他部位的羽毛呈棕色,下身呈淡褐色。
細嘴兀鷲是留鳥,不會遷徙。棲息在開闊和部分林地,主要在低地。也在人類居住地附近發現,並從垃圾堆和屠宰場中清除動物屍體。建巢於枝葉茂密的樹叢上。繁殖季節在10月至來年的4月間,每窩只產一枚卵。孵化由雌雄雙方共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