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觀鳥年報「中國鳥類名錄」7.0版修改說明

2020-12-04 廣州陽光鳥會

1

中國觀鳥年報「中國鳥類名錄」7.0版以IOC全球鳥類名錄9.1和9.2版為討論基礎,涉及了一年多來中國境內的新分布記錄鳥種和因為分類變動而增加的鳥種,及一批鳥種的學名、英文名、中文名變動,瀕危等級變化。詳情如下:

1

新分布名錄

1.1

接受侏鸕鷀 Pygmy Cormorant Microcarbo pygmaeus作為新分布鳥種,並將其從原附錄3中刪去。首次記錄(林宣龍等,待發表)情況如下:記錄時間:2018年11月20日記錄地點:新疆瑪納斯記錄人:劉忠德備註:其原拉丁名Microcarbo pygmeus為錯誤拼寫。

侏鸕鷀 韋銘攝於新疆瑪納斯

1.2

接受白翅棲鴨 White-winged Duck Asarcornis scutulata作為新分布鳥種。首次記錄(張琦等,待發表)情況如下:記錄時間:2019年4月22日記錄地點:雲南盈江縣那邦鎮記錄人:杜銀磊備註:本種在藏南地區(印佔)有記錄。

白翅棲鴨 杜銀磊攝於雲南盈江

1.3

接受稀樹草鵐 Savannah Sparrow Passerculus sandwichensis作為新分布鳥種。首次記錄(陳振寧等,待發表)情況如下:記錄時間:2017年4月13日記錄地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州瑪沁縣大武鎮記錄人:改洛、陳振寧、馬存新備註:2018年11月10日在臺灣雲林濁水溪口有1隻記錄。

2

亞種提升為種

2.1

喜山短翅鶇 Himalayan Shortwing Brachypteryx cruralis,由藍短翅鶇 White-browed Shortwing B. montana亞種提升(Eaton et al. 2016, Alstrm et al. 2018),為單型種,分布於喜馬拉雅中段至緬甸、泰國西北部及中南半島北部,國內於西藏、雲南、四川。

喜山短翅鶇 曾祥樂攝於雲南百花嶺

2.2

中華短翅鶇 Chinese Shortwing Brachypteryx sinensis,由藍短翅鶇White-browed Shortwing B. montana亞種提升(Eaton et al. 2016, Alstrm et al. 2018),為單型種,僅分布於國內,於貴州、廣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蘇、浙江、河南、陝西、福建、廣東等。

中華短翅鶇 卜標攝於重慶金佛山

2.3

臺灣短翅鶇 Taiwan Shortwing Brachypteryx goodfellowi,由藍短翅鶇 White-browed Shortwing B. montana亞種提升(Eaton et al. 2016, Alstrm et al. 2018),為單型種,僅分布於我國臺灣。

臺灣短翅鶇 楊曉穗攝於臺灣

2.4

原斑臉海番鴨的stejnegeri亞種(繁殖於西伯利亞東部,越冬於亞洲東部海岸)提升為獨立種Melanitta stejnegeri(Garner etal., 2004, del Hoyo and Collar, 2016),保留其中文名,修改英文名為Stejneger's Scoter。

2.5

原暗綠繡眼鳥Zosterops japonicus的simplex亞種(分布於中國大陸和臺灣,以及緬甸和越南北部)和hainanus亞種(分布於海南島),及其他三個分布在東南亞的亞種提升為獨立種Zosterops simplex(Lim et al. 2018),保留其中文名,修改英文名為Swinhoe's White-eye。

暗綠繡眼鳥 袁屏攝

2.6

原棕胸佛法僧的affinis亞種(分布於印度東北部至中國西南部、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北部)提升為獨立種Coracias affinis(Johansson et al. 2018),保留其中文名,修改英文名為Indochinese Roller。

棕胸佛法僧 卜標攝於瑞麗

2.7

原山藍仙鶲的whitei、lekhakuni、deignani和coerulifrons亞種(分布於緬甸東部和北部至中國中南部、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其中whitei亞種分布於國內)提升為獨立種Cyornis whitei(Zhang et al. 2016, Gwee et al. 2019),保留其中文名和英文名。

山藍仙鶲 韋銘攝

3

物種歸併

3.1

鑑於該類群分類地位仍需進一步研究,將草原灰伯勞Lanius pallidirostris併入西方灰伯勞Lanius excubitor(Olsson et al., 2010)。

3.2

鑑於分子系統發育研究結果,將擬遊隼Falco pelegrinoides併入遊隼Falco peregrinus(Dickinson and Remsen, 2013)。

4

因屬的變更修訂拉丁名的物種

4.1

條紋噪鶥由Garrulax屬移入單型屬Grammatoptila(Cibois et al. 2018),拉丁名改為Grammatoptila striata。

4.2

斑喉希鶥由Minla屬移入Actinodura屬(Cibois et al. 2018),拉丁名改為Actinodura strigula。

4.3

藍翅希鶥由Minla屬移入Actinodura屬(Cibois et al. 2018),拉丁名改Actinodura cyanouroptera。

4.4

慄背奇鶥由Heterophasia屬移入單型屬Leioptila(Cibois et al. 2018),拉丁名改為Leioptila annectens。

4.5

眼紋噪鶥、大噪鶥、斑背噪鶥、白點噪鶥、黑額山噪鶥、灰翅噪鶥、棕頦噪鶥由Garrulax屬移入Ianthocincla屬(Cibois et al. 2018),拉丁名做相應修改。

斑背噪鶥 杜卿攝於佛坪

眼紋噪鶥 卜標攝於金佛山

4.6

慄頸噪鶥、黑喉噪鶥、黃喉噪鶥、靛冠噪鶥、棕臀噪鶥、白喉噪鶥、臺灣白喉噪鶥、山噪鶥、黑領噪鶥、臺灣棕噪鶥、灰脅噪鶥、棕噪鶥、白頰噪鶥和黑臉噪鶥由Garrulax屬移入Pterorhinus屬(Cibois et al. 2018),拉丁名做相應修改。

4.7

矛紋草鶥、大草鶥、棕草鶥各種由Babax屬移入Pterorhinus屬(Cibois et al. 2018),拉丁名做相應修改。

4.8

藍枕花蜜鳥由Hypogramma移入Kurochkinegramma屬(Gregory Dickinson 2012, Dickinson & Christidis, 2014),拉丁名做相應修改。

5

拉丁名拼寫變更

5.1

勺嘴鷸原拉丁名Calidris pygmea拼寫錯誤,修訂為Calidris pygmaea。

5.2

北灰鶲原拉丁名Muscicapa dauurical 拼寫錯誤,修訂為Muscicapa dauurica。

6

英文名變動的鳥種

6.1

歌百靈英文名改為Horsfield's Bush Lark。

6.2

灰腹繡眼鳥英文名改為Indian White-eye。

6.3

棕噪鶥英文名改為Buffy Laughingthrush。

7

瀕危等級調整

7.1

白腰叉尾海燕,由未評估(NR,原因是最近分出來的鳥種)升至易危 (VU)。

7.2

棕腹隼雕,由低度關注(LC)升至近危(NT)。

7.3

雙角犀鳥,由近危(NT)升至易危(VU)。

7.4

花冠皺盔犀鳥,由低度關注(LC)升至易危(VU)。

花冠皺盔犀鳥 韋銘攝於雲南盈江

7.5

白頸鴉,由近危 (NT)升至易危(VU)。

白頸鴉-杜卿攝於董寨

相關焦點

  • 《中國鳥類名錄》與程式設計師
    我是一個程式設計師,也是一個剛入門的觀鳥愛好者。國內正在放國慶假,我在想我也沒節可過的時候,中國觀鳥年報-中國鳥類名錄 6.0 (下稱鳥類名錄或 6.0)正式發布了,馬上感覺這個節日會非常充實...自2016年年中開始被朋友暗光風影帶進觀(拍)鳥世界後,一發不可收拾。一開始時在野外拍到一隻鳥兒,回到家要花費兩個小時來確定是什麼名字。
  • 《中國鳥類識別手冊》今年5月出版
    本報訊 記者焦玉海報導 《中國鳥類識別手冊》審稿暨中國鳥類調查研究現狀高級研討會3月7日在京舉行。記者在會上了解到,廣受鳥類專家和觀鳥愛好者關注的鳥類專著《中國鳥類識別手冊》將於今年5月出版。    我國是世界鳥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現有鳥類超過1400種,約佔世界鳥類的16%。
  • 中國鳥類種數最新數據新鮮出爐
    3月13日,中國觀鳥年報《中國鳥類名錄》V4.0在江西官山正式發布。
  • 四川短翅鶯列入中國鳥類名錄(組圖)
    3月13日,中國觀鳥年報《中國鳥類名錄》4.0版本在江西官山正式發布,中國鳥類種數再次刷新,增加到1458種,四川短翅鶯被新列其中。  這份名錄是以世界鳥類學家聯合會(IOC)世界鳥類名錄為藍本,由從事鳥類分類和系統研究的科學工作者,以及常年在國內野外一線進行鳥類觀察的資深觀鳥者共同編寫而成,是觀鳥業界最前沿的名目總結。
  • 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命名鳥類 四川短翅鶯列入名錄
    3月13日,中國觀鳥年報《中國鳥類名錄》4.0版本在江西官山正式發布,中國鳥類種數再次刷新,增加到1458種,四川短翅鶯被新列其中。這份名錄是以世界鳥類學家聯合會(IOC)世界鳥類名錄為藍本,由從事鳥類分類和系統研究的科學工作者,以及常年在國內野外一線進行鳥類觀察的資深觀鳥者共同編寫而成,是觀鳥業界最前沿的名目總結。
  • 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命名鳥類 四川短翅鶯入中國鳥類名錄
    這是2008年發現弄崗穗鶥和華西柳鶯之後,在我國境內發現的又一鳥類新物種。為了紀念中國現代鳥類學奠基者之一的鄭作新院士(Cheng Tso- hsin),四川短翅鶯的種加詞(物種名第二部分)被指定為chengi,這也使它成為了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來命名的鳥類。
  • 《中國鳥類識別手冊》新書發布
    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策劃人劉開運策劃並組織編寫,著名觀鳥攝影家聶延秋著作的《中國鳥類識別手冊》日前在京舉行新書發布會
  • 觀鳥天堂府河溼地首發鳥類名錄 149種鳥類榜上有名
    武漢府河鳥類名錄,是結合近10年來的各種歷史資料、歷史數據、民間組織和個人的觀鳥記錄等數據源,對武漢府河溼地的越冬候鳥、水鳥以及鳥類類群進行了分別的統計和整理,最終形成的。監測報告統計出的武漢府河溼地冬候鳥、夏候鳥、水鳥、林鳥等各類鳥類種類的總數,共計149種,佔武漢市所有鳥類種類數量的39%。
  • 講座| 劉陽博士:淺談中國鳥種的分分合合
    中國有多少鳥種?按照最新名錄《中國觀鳥年報-中國鳥類名錄5.0 (2017)》1468種,按照4.0版的名錄1458種。  中國鳥種分分合合讓人暈,要是有位專家講講就好了,專家講座來答疑解惑。
  • 《新疆鳥類分布名錄》出版
    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馬鳴研究員主編的《新疆鳥類分布名錄》(第二版)(Ma Ming. 2011.該書主要記錄了新疆鳥類種和亞種的分類與分布。編者匯聚了30餘年的野外考察成果和近10年的觀鳥記錄所著。新疆鳥類資源比較豐富。書中共收錄鳥類453種(約598種及亞種),隸屬於21目,65科,196屬,佔中國鳥類種數的34%。另外,對於有疑問的94種鳥類單獨列在正文之後,以備參考。正文給出了每個種的中文名、拉丁名(學名)、英文名、地理分布(至縣級地名及主要地理單元)、生態習性等。
  • 「鳥類瀕危名錄」新增24種鳥 四川發現7種(圖)
    2015 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更新,包括鳳頭麥雞(左圖)在內的多種鳥類在名錄上排名有變化,這些鳥在成都基本都可見。彎嘴濱鷸。鳳頭麥雞。  棲息地破壞 成鳥類致危因素之首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2015年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名錄」),共有24種鳥類調升為有滅絕威脅的級別(包括易危、瀕危及極度瀕危),涉及中國鳥種13種,其中包括草原鵰、鳳頭麥雞、紅頭潛鴨在內的7種鳥類,均在四川有過觀測記錄。
  • 鄭作新和他的《中國鳥類名錄》
    他對中國鳥類進行全面考察,帶著學生到野外觀察、採集,並舉辦鳥類展覽。抗戰爆發後,他在艱苦條件下依然堅持研究,並於1941年發表《三年來邵武野外鳥類觀察報告》。這是國內第一篇不但列出野鳥的種類,而且提到它們居留期間和數量的報導,受到當時世界生物學界的重視。抗戰結束後,鄭作新對中國鳥類進行了更為全面的考察整理。並於1947年發表了《中國鳥類名錄》。
  • 全球又有24種鳥類入瀕危名錄 四川發現7種瀕危鳥
    棲息地破壞 成鳥類致危因素之首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2015年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名錄」),共有24種鳥類調升為有滅絕威脅的級別(包括易危、瀕危及極度瀕危),涉及中國鳥種13種,其中包括草原鵰、鳳頭麥雞、紅頭潛鴨在內的7種鳥類,均在四川有過觀測記錄。
  • 武漢去年觀察到306種野生鳥類 喜鵲和我們天天見
    4月1日至7日是「武漢愛鳥周」,武漢觀鳥會今天將正式發布的《2016年武漢野生鳥類觀察年報》(以下簡稱「年報」)說,全市去年共觀察到306種野生鳥類,其中最常見的是喜鵲。武漢去年新增8種鳥這是來自武漢民間觀鳥愛好者組織的首份野生鳥類觀察年報,長達259頁。
  • 棲息地退化鳥類致危 四川七種鳥類進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名錄」),共有24種鳥類調升為有滅絕威脅的級別(包括易危、瀕危及極度瀕危),涉及中國鳥種13種,其中包括草原鵰、鳳頭麥雞,紅頭潛鴨在內的7種鳥類,均在四川有過觀測記錄。草原鵰是一種大型猛禽,體長為71至82釐米,體色基本呈褐色,主要分布在俄羅斯、蒙古、中國等地,在四川省甘孜州、阿壩州一帶偶爾也會出現它的倩影。「草原鵰算是川西北高原的一種留鳥,並不常見。」在這次更新的IUCN名錄上,草原鵰級別從低危變成了瀕危,這意味著這些年該種群大量減少。根據國際鳥盟(birdlife.org)的分析,草原鵰全球數量減少的原因是棲息地破壞,即草原農業化。
  • 成都鳥類名錄發布:已知分布鳥類446種 73種近瀕危
    紅腹錦雞-攝影-牛蜀軍    成都究竟有多少種鳥類?答案是466種。4月1日,四川省暨成都市第35屆「愛鳥周」來臨之際,成都觀鳥會正式發布成都鳥類名錄1.0》(簡稱《名錄》)。    初步統計,目前成都境內已知分布有鳥類20目78科466種,其中非雀形目計有19目35科205種,雀形目43科261種。按照最新的數據,成都現有鳥種數量約佔全國總數的31.9%,名列全國同類城市前茅。    從保護類別上看,目前分布在成都的鳥類中,有5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別位黑鸛、金雕、綠尾虹雉、紅喉雉鶉、斑尾榛雞。
  • 福建出版中國最全「鳥書」 堪稱鳥界本草綱目
    作為我國鳥類學研究的奠基人,他主編了《中國動物志》14卷鳥類志中的7卷,還是我國鳥類分類學說的創新者。而在鄭作興院士逝世十多年後,福建海峽書局出版了中國最全的「鳥書」、鳥界的「本草綱目」,它就是《中國鳥類圖鑑》。
  • 中國鳥類圖庫建成上線:8萬多張圖片涵蓋1445種鳥類
    中國鳥類圖庫建成上線:8萬多張圖片涵蓋1445種鳥類 王江江 尹萍/中國綠色時報 2019-03-21 10:29
  • 新疆觀鳥12年 發現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
    人民網烏魯木齊12月7日電 (記者胡仁巴)「今年4月12日,新疆鳥友會會員在烏魯木齊南郊溼地拍鳥時,在蘆葦蕩裡非常意外地發現一種國內新鳥類——須葦鶯。」7日,新疆觀鳥會會長苟軍介紹,新疆觀鳥會會成立12年來,鳥友們已在新疆發現了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和36種新疆鳥類新記錄。
  • 每日佳軟:鳥類科普佳作"中國鴴鷸識別"
    通過手機科普知識是一個重大轉折,作為自然科普中的鳥類觀察,「中國鴴鷸識別」是國內少有的科普App,喜歡鳥類的網友可以體驗一下。 每日佳軟:鳥類科普佳作"中國鴴鷸識別"(36.4M)中國鴴鷸識別>    「中國鴴鷸識別」的科普對象很特別,是一種叫做鴴鷸(héng yù)的鳥類,這款應用也是是北京觀鳥會(Beijing Bird Watching Society)繼北京猛禽識別後,最新發布的一款觀鳥工具類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