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藍色字"關注
盔犀鳥(學名:Rhinoplax vigil,英文名:Helmeted Hornbill)盔犀鳥屬的鳥類。是所有犀鳥科鳥類中體型最大的,體長110-120釐米,雄鳥體重3.1千克,雌鳥體重2.6-2.8千克。頭骨像頭盔,套在突出的喙上面。頭盔凹凸變化,突與顱骨相關聯,與其他犀鳥不同,頭骨內部為實心,構成近10%的鳥的總重量。頭部、頸部、背部、翅上覆羽、胸部和上腹部羽毛呈深棕色,具金屬光澤;翅膀的邊緣及尾羽為白色,並有黑色寬條紋。下腹部白色。
盔犀鳥
通常成對或小群生活,繁殖特性如同多數犀鳥科鳥類一樣,築巢於樹洞,雌鳥產卵其中,雄鳥以泥封洞口,僅留一小孔自外餵食,雛鳥孵化至羽毛接近長全時,雌鳥才破洞飛出。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常綠闊葉林中。主要以無花果等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蝸牛、蠕蟲、昆蟲、鼠類和蛇等。產於緬甸南部、泰國南部、馬來半島、婆羅州和蘇門答臘等地。
盔犀鳥因其頭骨因其頭胄為實心,外紅內黃,製成的各種工藝品被廣為收藏,被稱為鶴頂紅。是華盛頓公約(CITES)一級保護物種(極其瀕危,禁止其國際貿易)。
歷史記載
犀盔鳥應該在元代之後。史料中,最早出現「鶴頂」一詞,是元末汪大淵的《島夷志略》。所記出產國有丹馬令、吉蘭丹、蘇洛鬲、龍牙犀角、須文答剌等。但沒有說其以此為貢物。
而鶴頂作為貢物入中國的,最早可能在至元間。據《元史》世祖本 紀記載:「(二十八年冬十月)癸未,羅斛國王遣使上表,以金書字,仍貢黃金、象齒、丹頂鶴、五色鸚鵡、翠毛、犀角、篤縟、龍腦等物。」《島夷志略》有羅斛國,沒有說它在哪裡,只是說:「其田平衍而多稼,暹人仰之。氣候常暖如春。」並且羅斛國所貢多為東南亞土產,故應位於南洋,多數學者認為在今泰國湄南河下遊。羅斛國所貢的「丹頂鶴」很可能就是鶴頂,因為丹頂鶴產於亞洲東北,足跡罕至南亞,即使偶有迷鳥也非常少,不可能作為貢品。
而對它大量接觸則在鄭和下西洋之後,鄭和隨員鞏珍 的《西洋番國志》、 馬歡的《瀛涯勝覽》,以及費信的《星槎勝覽》等書中,都或繁或簡地提到這種奇特的鳥類。正因為其頭胄的特殊,出產國常作為貢品以入中國。
據《明史》記載,曾進貢過鶴頂的國家,只有浡泥、滿剌加、榜葛剌三個而已。又說文郎馬神產鶴頂,但沒有說它曾貢。《明史》擇要而記,不可能把所有的事詳細記錄。徵之《明會典》,則曾以此為盔犀鳥的型態。
鶴頂作為貢物以入中國,明載《會典》自無可疑,但各出產國自宣德以後貢者日稀。其最後入貢時,據《明史》爪哇、浡泥在嘉靖九年、滿剌加在正德三年、蘇門答剌在成化二十二年。且其進貢都不是經常性的。
外形特徵
盔犀鳥是所有犀鳥科鳥類中體型最大的,體長110-120釐米,兩根中央細長尾羽長度可達50釐米;雄鳥體重3.1千克,雌鳥體重2.6-2.8千克。具圓形頭盔,頭盔凹凸變化,突與顱骨相關聯,與其他犀鳥不同,內部為實心,構成近10%的鳥的總重量。頂部和側面是強烈的紅色。像其他的犀鳥,從嘴的基部直至盔突先端的1/2或1/3處。嘴峰佔頭部大小的一半以上,呈紅色。頭盔中後部外表鮮紅,前部與喙為黃色。雌鳥體型略小,鳥頸為淡藍色,頭盔小,顏色亦較淡,而無長尾羽。
盔犀鳥的頭部、頸部、背部、翅上覆羽、胸部和上腹部羽毛呈深棕色,具金屬光澤;翅膀的邊緣及尾羽為白色,並有黑色寬條紋。頭頸肌膚裸露,雄鳥臉部和頸部的羽毛紅橙色,頦部、喉部、上胸部和腋羽為黑色,其餘下體為白色。雌鳥的羽色和雄鳥基本相似,喉部藍色,但體形稍小。
眼睛大而美麗,虹膜為紅褐色,眼周的裸露皮膚雄鳥為紅色。
地理分布
原產地:汶萊達魯薩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和泰國。
區域性滅絕:新加坡。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常綠闊葉林中。一般喜歡選擇在密林深處的參天大樹(如熱帶雨林茂密的樹)上生活。
通常成對或小群生活,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動。多在樹上棲息和活動,有時也到地面上覓食。叫聲為「嘎克、嘎克、嘎克」,非常洪亮。飛翔時頭部和頸部向前伸直,兩翅平展。
主要以水果、無花果等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蝸牛、蠕蟲、昆蟲、鼠類和蛇等。吃食的時候,常常先將食物拋在空中,然後用嘴準確無誤地一口叼住,再吞咽下去。消化不了的果核、獸骨等食物殘渣,則從胃中反吐出。
繁殖特性如同多數犀鳥科鳥類一樣,築巢於樹洞,雌鳥產卵其中,雄鳥以泥封洞口,僅留一小孔自外餵食,雛鳥孵化至羽毛接近長全時,雌鳥才破洞飛出。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1-3月或5-11月。營巢於懸崖絕壁上的石洞、石縫或者樹洞的底部,有的巢可以連續幾年使用。石洞距離地面的高度為60米左右,洞口的直徑為60釐米左右,巢中鋪墊有松樹葉、雜草、羽毛等。巢的直徑為27釐米,深度為13釐米。每窩產卵2-3枚。由雌鳥在洞口封閉的巢中孵卵。
盔犀鳥和其他犀鳥的繁殖習性相同,雌鳥選好巢址後,在洞底鋪一層碎木屑,就在洞內產卵。產卵後蹲在巢內不再外出,將自己的排洩物混著種子、朽木等堆在洞口。雄鳥則從巢外頻頻送來溼泥、果實殘渣,幫助雌鳥將樹洞封住。封樹洞的物質滲有雌鳥粘性的胃液,因而非常牢固。最後在洞口留下一個垂直的裂隙,供雌鳥伸出嘴尖接近雄鳥的餵食。雌鳥幽囚洞中達數月之久,直到雛鳥快出飛時才破洞而出。在此期間,全靠雄鳥餵食。雄鳥能將胃壁的最內層脫落吐出,呈一薄膜狀,用以貯存果實,以供雌鳥和雛鳥食用。雌鳥出洞時已全身換上新羽,立即負責餵雛。雌鳥在封閉的洞穴內,還不時地清掃糞便等汙物,它直接用嘴拋出洞外,它自己排便時,將肛門對著洞口直接噴射出,這種奇特的生活方式,也許是防衛天敵的傷害,及與惡劣的自然環境作鬥爭所形成的適應。孵卵期28-40天。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
素材來源:網絡
微信編輯:鳥哥傳說,平臺微信號:ngcs1314。
合作QQ2246114349。轉載需註明以上信息!
關注說明:讀完每篇文章後點左下角閱讀原文/再點藍色字鳥哥傳說/接著點進入公眾號就關注了;或長按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進入公眾號同樣可以關注。以後每天免費收閱健康、美圖、搞笑以及哥對各種鳥的講解!
編輯不易,隨手分享和點讚!!
下一篇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