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內部含水量與地球相當

2020-11-22 人民網

美國科學家對兩塊源於火星地幔的隕石進行分析發現,火星內部的含水量遠遠大於過去的估計,其總量與地球的相當。此結果不僅改變了人類對火星地質史的認識,而且闡述了水如何來到火星表面的。新研究還提出火星可能曾有生命存在。

新墨西哥大學科學家弗朗西斯·麥克庫賓當年在卡內基研究所進行博士後工作時,領導了關於火星隕石含水的研究,分析工作由卡內基研究所調研員埃裡克·哈烏瑞等人完成。相關研究文章發表在《地質》雜誌上。

研究人員分析的火星隕石為輝熔長石無球粒隕石,它們是相對比較年輕的隕石,是火星部分地幔熔化後在火星淺表層和表面形成的晶體。大約在250萬年前,這些隕石從火星拋射出最終來到地球,隕石的地質化學能夠告訴研究人員許多有關行星所經歷的地質過程。

哈烏瑞表示,他們分析的兩塊隕石具有不同的歷史,一塊在形成時混合了其他元素,而另一塊則沒有與其他元素混合。然而在分析隕石礦物磷灰鹽的含水量時,儘管兩塊隕石的痕跡元素極不相同,但含水量則沒有什麼差別。該結果表明,火星在形成時就包含了水,同時在其發生變化時內層能夠儲水。

根據隕石礦物磷灰鹽含水量,研究人員估計火星形成巖石的地幔中含水率為70%至300%,與之相比,地球地幔的含水率為50%至300%。哈烏瑞和其他研究人員藉助次級離子質譜分析技術,利用他們開發的能夠量化磷灰鹽中水分的新技術和新標準推算出了火星的含水量。

哈烏瑞認為,曾有確鑿的證據表明火星表面存在著流動的水,但是讓人感到疑惑的是為何過去評估時卻認為火星內部很乾燥。新的研究不僅讓人可信,同時表明火山可能是將水從火星內帶到表面上來的主要載體。麥克庫賓總結說,新的研究不僅解釋了火星表面水的出處,而且提出了類地行星在它們形成時所具有的儲氫機制。(記者 毛黎)

總編輯圈點:

無論在地球還是火星,水都是個關乎生命的大問題。作為尋找地外生命的第一目的地,火星上是否有水是科學家著力探索的重要問題。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在浩瀚宇宙中地外生命「可以有」,但卻無法驗證地外生命是否「真的有」。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發現,不僅說明了火星表面水的來源,更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火星上存在水這一觀點,讓科學家離驗證地外生命「真的有」更近一步。

相關焦點

  • 火星內部含水量與地球相當!趕緊去開發房地產 ^0^
  • 木衛三的體積比地球小,裡面含水量卻相當大,比太平洋還要多!
    木衛三的體積比地球小,裡面含水量卻相當大,比太平洋還要多!14:01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木衛三的體積比地球小
  • 火星新隕石含水量高
    火星新隕石含水量高 2013-1-15 22:59: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T
  • 「好奇號」火星車發現 火星土壤含水量為2%
    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國外媒體報導,到目前為止,我們可能知道火星表面曾經存在著大量的水資源,但依據地球環境氣候進行衡量,火星處於乾旱貧瘠狀態,目前,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車最新勘測結果表明,火星土壤含水量為百分之二。
  • 火星新隕石含水量高-光明日報-光明網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近日宣布,他們確認此前發現的一顆火星隕石屬於全新類型。    這顆隕石名為「西北非7034」,重約320克,2011年發現於北非國家摩洛哥的沙漠地帶,歷史可以追溯到21億年前。
  • 30億年前含水量巨大的火星為何乾涸?
    我們人類生存的地球在宇宙當中只不過是一個非常渺小的存在,小的可以忽略不計。宇宙非常的大,浩瀚無際。目前我們科學家所能探測到的範圍是大概91億光年。然而聽起來數字非常的龐大,但是卻還沒有達到整個宇宙的1%。由此可見,我們人類在宇宙面前是多麼渺小的存在,就像塵埃一樣。
  • 地球內部每年吞噬幾十億噸海水,海平面為什麼沒有下降反而上升?
    在世界各地海溝同樣出現吞噬海水的現象,這些數量眾多的海溝每年要吞噬地球表面幾十億噸海水,為了驗證地球內部是不是正在吞噬海水,科學家挖掘地球內部的巖石進行分析,在地底下200公裡處發現的一種名字叫做「林伍德石」的巖石,科學家發現這種巖石含有大量的水分,而且這些巖石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含水量越豐富。
  • 含水量或是地球30倍以上,可能有生命存在
    而在木星的衛星之中,其中含水量最多的就是木衛三。這顆天體非常特別,是太陽系中已知唯一一顆擁有磁圈的衛星,當然是否存在生命也給予了部分結論,同時首先大家應該知道,如今有在太陽系除地球之外,任何一個天體都未找到生命。
  • 新重力模型圖顯示火星多孔地殼密度與月球相當
    新重力模型圖顯示火星多孔地殼密度與月球相當 原標題:   科技日報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房琳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日前發現,火星地殼的密度並不如此前想的那樣大,這一點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紅色星球的內部結構和演化歷程。
  • 研究隕坑推算火星古氣候:氣壓水平曾與地球相當
    研究隕坑推算火星古氣候:氣壓水平曾與地球相當   隕坑推算火星古氣候:氣壓水平曾與地球相當  ■探索  儘管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火星既寒冷又乾燥,但根據一項近日發表的研究結果,在地質歷史時期,火星曾經擁有溫暖而潮溼的環境,但這種環境可能只斷斷續續地存在了一段時期。
  • 什麼是火星隕石,火星隕石是怎麼到達地球的?
    海盜探測計劃是火星探測史上最昂貴的計劃之一,也是1990和2000年代前最成功,提供信息最多的火星探測計劃火星的大氣成分和地球有很大的區別,科學家在對某些隕石內部玻璃體進行研究時發現,其中包裹著微量的氣體。
  • 火星內部有什麼?
    我們知道「紅色星球」外表的樣子,但是,火星表面之下又是什麼樣的呢?來源:NASA JPL我們已經頗為了解地球內部的構造了,但對於火星,我們還只觸及到了表面。想要弄明白火星的形成機制,我們必須研究它的深層內部。
  • 含水量或是地球30倍以上可能有生命
    同時有部分科學家認為這可能只是木衛三海洋的一小部分,因為木衛三還有一個其他天體可能都不存在的情況,那就是有三個海洋層層疊加效應,所以綜合情況來看,木衛三的海洋深度可能超過1000公裡,蘊含著超過150億立方千米的巨大水體,含水量是地球水量的
  • 為何地球上這麼多液態水,而火星卻幾乎不見液態水?
    從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表至今,地球生命起源於海洋的說法得到諸多科學家的承認。而智慧生命,則是在經過漫長的進化之後才形成今天的樣子,生命起源於水中,那麼,又是什麼因素導致了水佔據了地球的71%?火星與地球,幾乎可以說是太陽系內的一對孿生兄弟,它們的自轉、公轉周期、所處軌道與太陽間的距離相差無幾,為何地球上生機勃勃,火星上卻空蕩無比呢?地球上的這些水來自哪裡?火星上的水又去哪裡了?
  • NASA洞察號證實火星地震活躍,並發現氣輝現象,火星內部很危險
    火星上的地震活動比月球的地震活動更頻繁,但比地球少。洞察號的主要任務是偵測稱為「火星地震」(marsquakes)的震動。洞察號使用先進儀器「內部結構地震實驗」地震儀(Seismic Experiment for Interior Structure,SEIS)在 235 個火星日(Martian days)的週期內紀錄了 174 個不同的地震事件,成功完成這項任務。
  • 什麼是火星隕石,它是怎麼到達地球的?為何被稱為火星的「信使」
    火星的大氣成分和地球有很大的區別,科學家在對某些隕石內部玻璃體進行研究時發現,其中包裹著微量的氣體。火星雖然比地球小,引力也比地球弱,但是好端端的火星巖石怎麼飛到地球上來了呢?其實還是來源於小行星撞擊。大家都知道,地球誕生之初以及誕生之後的漫長過程中,也經受過無數次的小行星撞擊,甚至恐龍的滅絕也被歸因於此。作為比地球要小一號的臨近的火星,也同樣未能倖免。
  • 最新研究指出月球內部富含貴重金屬:儲量或與地球相當
    9月15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發表在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發布一項研究稱,雖未直接檢測到貴重金屬,但在月球火山巖樣本中檢測到的硫與其內部存在的硫化鐵相關,而硫化鐵正是儲存鉑和鈀等貴金屬的好地方。科學家認為月球和地球的組成成分相似。
  • 與火星直徑相當,地球會進入小冰期嗎?
    與火星直徑相當,地球會進入小冰期嗎?太陽和地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全球變暖愈演愈烈的情況下,有科學家提出,太陽可能會進入平緩期,不再如此活躍,這也就意味著地球很有可能會進入小冰河時期。太陽活躍度降低,地球所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將會變少,溫度就會降低,全球變暖的問題也將會迎刃而解了。
  • 「年輕」鋯石揭秘火星內部結構
    phys.org網站當地時間11月17日報導,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分析一顆來自火星的古老隕石,發現這顆紅色星球可能富含鋯石礦物。其中「年輕」的鋯石大多來自火星內部,包含了這顆星球深處難以探查的內部信息。這一發現對於深入了解火星的內部結構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 每日科普|揭密火星內部世界
    「類地」可以理解為類似地球的意思,因為它們和地球一樣,外殼是固體表面,主要由巖石類物質構成。這類行星的內部都有類似雞蛋一樣的分層結構,火星也一樣,從裡到外可以簡單地分為三層,即火星核(蛋黃)、火星幔(蛋清)和火星殼(蛋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