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號」火星車發現 火星土壤含水量為2%

2020-11-22 中國青年網

 

  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國外媒體報導,到目前為止,我們可能知道火星表面曾經存在著大量的水資源,但依據地球環境氣候進行衡量,火星處於乾旱貧瘠狀態,目前,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車最新勘測結果表明,火星土壤含水量為百分之二。

  這項最新研究發表在《科學》雜誌上,「好奇號」火星車現已發現火星表土層含有較高的水分。2012年8月6日,好奇號著陸在鄰近火星赤道的加勒隕坑,其明確的勘測任務是尋找現今和歷史上適應生命的宜居環境,它使用一套複雜的儀器設備,逐漸勘測獲得火星地質和宜居環境的歷史數據。

  好奇號鏟取了細粒表皮土層樣本,於2012年10月17日傾倒在機載的化學實驗室中,經過分析最初的土壤樣本,好奇號「火星樣本分析儀(SAM)」探測到一些重要信息。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的勞裡-萊辛(Laurie Leshin)說:「最令人興趣的是好奇號首次鏟取土壤樣本中具有較高含水量,火星表面土壤樣本中大約百分之二是水,這是巨大的資源,並且合乎科學邏輯。」

  好奇號機械臂鏟子獲取的土壤樣本經篩選傾倒在火星樣本分析儀中,加熱至835攝氏度,之後火星樣本分析儀使用氣相色譜儀、質譜儀和可調諧雷射光譜儀確定其中包含的化學成分,以及包含元素的不同同位素比率。

  當土壤樣本受熱時,該儀器探測到豐富的水分,以及許多二氧化碳、氧氣和硫化物,還有形成水的重要化合物——碳酸鹽物質。

  這項實驗證實含氧和含氯化合物存在於火星表面,其中含氯化合物非常接近於高氯酸鹽,2008年,美國宇航局「鳳凰號」火星車最初發現高氯酸鹽存在於火星高緯北極地區土壤中,目前最新研究暗示著高氯酸鹽遍布火星表面。

  雖然高氯酸鹽對於人體生物學而言具有較高毒性,但仍有一些細菌使用這種化合物獲得能量。該項研究進一步點燃了科學家對於假定火星微生物是否以高氧酸鹽進行新陳代謝的猜測。

相關焦點

  • 火星上的「好奇號」現在在幹嘛?
    好奇號是美國第四臺火星車,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臺核動力火星車,當然了,這個核動力沒有大家想像的那樣太過於高級,這個核動力是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池(鈽-238)提供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時釋放的熱能,將熱能轉化為電能。
  • 火星上的偵探——「好奇號」火星車發回自拍照 沙丘為伴略顯孤單
    「好奇」號火星車由核電池驅動,因此在火星塵暴期間沒有陽光照射也能照常工作。相比之下,「機遇」號火星車依靠太陽能電池工作,自從6月初塵暴開始就與地球「失聯」了。地面控制人員表示,希望隨著火星塵暴消退,天空放晴,「機遇」號能重新吸收陽光充電,並啟動修復程序。
  • 圖解「好奇」號火星車如何降落火星
    「好奇」號登陸火星通過一套非常複雜的機械程序,以下揭示整個登陸的工作流程:隨著「好奇」號火星科學實驗室抵近火星軌道,火星車此時正完全處於著陸隔熱系統的包裹之中,在穿過火星大氣前,「好奇」號將進入火星中部區域上方2188英裡,即3522公裡的位置。
  • 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發現「塵魔」,這究竟是什麼?
    以好奇號火星車為例,好奇號位於蓋爾撞擊坑、蓋爾隕石坑(Gale)是火星上鄰近埃律西昂平原的低地邊緣,座標5.4°S 137.8°E的大撞擊坑。這種照相機只能拍攝黑白照片,它們的特點是視角大(120°),視線低(能拍到的高度只有3m),能協同主計算機工作併合成三維立體照片,讓好奇號在行駛和移動機械臂時能及時發現並躲開障礙物。
  • 「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發現「塵魔」,科學家:令人印象深刻
    那麼火星車是如何傳回數據的呢?火星車測控數傳通信系統的工作模式主要包括兩種:火星車地面站(直接對地模式),火星 車軌道器地面站(中繼傳輸模式)。 如果是第二種模式的話,一般情況下,在一天之內,火星車與軌道器的可視時間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鐘,而火星探測器的著陸區不同,則每天可傳回深空站的數據量也會有所差異。
  • 「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發現「塵魔」,科學家:令人印象深刻
    那麼火星車是如何傳回數據的呢?火星車測控數傳通信系統的工作模式主要包括兩種:火星車←→地面站(直接對地模式),火星 車←→軌道器←→地面站(中繼傳輸模式)。火星車為例,好奇號位於蓋爾撞擊坑、蓋爾隕石坑(Gale)是火星上鄰近埃律西昂平原的低地邊緣,座標5.4°S 137.8°E的大撞擊坑。
  • 解讀NASA「好奇號」火星車:正在尋找火星生命
    好奇號機械手臂可從表面拿起樣本並將它們放進車裡加熱,探測器可收集散發的氣體,對它們進行分析,為巖石和土壤是如何形成的提供線索。
  • 「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高點拍攝360度全景照片
    圖中山峰A大約距離好奇號火星車29.1公裡,該山峰高度為1900米(與最近隕坑底部的距離)。(騰訊太空訊  悠悠/編譯)如圖所示,這是好奇號火星車拍攝崎嶇的沙質基巖,圖中山峰B大約距離好奇號火星車28.4公裡,該山峰高度為1200米(與山麓底部的距離)。
  • 火星上的生命?「好奇號」發現甲烷等有機物
    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上的火星樣本分析儀(SAM)在一塊名為Cumberland的巖石的上鑽孔,將樣本送入內部一個高溫室內加溫,隨後分析從樣本中析出的氣體成分,發現了一些複雜的有機化合物,包含氯化苯、二氯乙烷、二氯丙烷和二氯丁烷等。科學家稱,這是好奇號在火星上首次確定性探測到有機物。雖然並不能證明火星上有過生命跡象。
  • 好奇號火星車發現一顆「鋼珠」?
    長時間以來,對於地外生命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過,很多人都說火星上存在生命,但是至今我們都沒有發現它的存在。而近些年來,不少科學研究者或者研究不明飛行物的人都喜歡針對火星拍攝照片進行研究。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能夠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而在美國宇航局2020年發布「毅力號」之後,火星生命的探索也將會拉開新的篇章。
  • 火星救援是否可行?好奇號火星車能營救機遇號嗎?
    北京時間2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月13日,美國宇航局宣稱,「機遇號」火星車現已死亡。
  • 「好奇號」火星車最新發現!火星古代可能存在周期性氣候變化
    (圖片:NASA/JPL-Caltech/MSSS)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可能剛剛捕捉到了火星很久以前的大乾旱景象。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好奇號」在蓋爾環形山的巖石中發現了含量相對較高的硫酸鹽。研究人員說,在過去的遠古時期,蓋爾環形山曾經有著一個湖泊河流系統,這些新發現的鹽很可能是在湖泊河流的低水位時期通過蒸發濃縮留下來的。
  • NASA好奇號火星車開始火星上的「夏季旅行」
    NASA的「火星好奇號」火星車將繞過火星上的大風火山口,前往備受期待的 航天局周一 宣布了好奇號在夏普山的「夏季旅行」。「到旅行結束時,漫遊者將能夠登上自2014年以來一直在探索的3英裡高的火星山(5公裡高)的下一段,尋找可能支持古代微生物生活的條件。」 美國宇航局說。 現在,好奇號已完成對含粘土單元的勘探,因此含硫酸鹽單元是下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
  • 好奇號在火星表面發現的「遺蹟」,下個月,天問1號將會一一求證
    「好奇號」於2011年11月發射升空,2012年8月成功登陸火星表面,作為最新一代火星車,其身上配備了核動力電池,是世界上第一臺由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好奇號身上的一個重要使命,便是探尋火星上的生命元素。
  • 「火星車」好奇號測量山的重力
    就像智慧型手機一樣,好奇號帶有加速計(accelerometer)和陀螺儀。移動智慧型手機可以讓這些傳感器確定其位置和面向的方向。好奇號的傳感器做同樣的事情,但精度要高得多,在每個火星表面的導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了解火星車的方向還可以讓工程師準確地指向其儀器和多向高增益天線(multidirectional, high-gain antenna)。
  • 「好奇號」火星車首次拍到火星重力波狀雲層
    騰訊太空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雖然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車通常聚焦觀測火星表面,但有時也會朝向上方觀測火星雲層。
  • NASA火星好奇號8周年,鑽探27個巖石樣本,採集6個土壤樣本
    好奇號原本的任務是在火星工作2年時間,作為世界上第一輛核動力火星車,主要任務是在火星上尋找有機物以及其他可以證明生命存在的物質。2012年,好奇號原本只有2年的探測任務被無限期延長,時至今日好奇號已經工作8年時間。好奇號的8年「火星時光」:好奇號是美國第4臺火星車,總投資26億美元,是當年最昂貴的火星探測任務。
  • NASA火星好奇號8周年,鑽探27個巖石樣本,採集6個土壤樣本
    好奇號原本的任務是在火星工作2年時間,作為世界上第一輛核動力火星車,主要任務是在火星上尋找有機物以及其他可以證明生命存在的物質。2012年,好奇號原本只有2年的探測任務被無限期延長,時至今日好奇號已經工作8年時間。
  • 美國宇航局公布好奇號火星車的最新自拍照
    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了好奇號火星車的最新自拍照。這張360度全景自拍,一共由86張照片合成,拍攝時間是2020年2月26日。一如既往地,好奇號的自拍杆(機械臂)被P掉了。
  • 火星360度全景「自拍照」被公布,多虧了好奇號火星車
    就在好奇號爬上火星巖石之前,這輛車大小的火星車拍了一張360度的自拍照,這張自拍照是由86張從火星傳回地球的照片拼接而成的。 「好奇號」於2020年2月26日,也就是它執行任務的第2687天,拍攝了這些照片。你可以看到就在「漫遊者」後面的「破碎的巖石層」的綠休山牆,再往後是月球車本月達到的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