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號」火星車最新發現!火星古代可能存在周期性氣候變化

2020-12-02 前瞻網

2016年9月,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漫遊車的自拍展示出了它在夏普山底地莫瑞孤峰群(Murray Buttes)地區的樣子。(圖片:NASA/JPL-Caltech/MSSS)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可能剛剛捕捉到了火星很久以前的大乾旱景象。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好奇號」在蓋爾環形山的巖石中發現了含量相對較高的硫酸鹽。研究人員說,在過去的遠古時期,蓋爾環形山曾經有著一個湖泊河流系統,這些新發現的鹽很可能是在湖泊河流的低水位時期通過蒸發濃縮留下來的。

這一時期可能是一個正常周期性波動的一部分,這種規律的氣候變化或許有可能是由火星的軸向傾斜或軌道參數的反覆變化而造成的。但科學家們在10月7日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雜誌網絡版上的新研究報告中寫道:「基於軌道觀測得出的結論,另一種可能性認為,蓋爾湖的乾旱痕跡可能是火星長期全球乾旱留下來的跡象。」

一顆行星的轉變

火星曾經是一個相對溫暖和溼潤的世界,那裡有著河流和湖泊,大多數研究人員還認為,火星還有著一個覆蓋大部分北半球的海洋。

但在大約42億年前,火星開始發生變化。火星失去了它的全球磁場,要知道,正是這個全球磁場一直保護著火星免受太陽風的影響。

結果,在大約37億年前,火星的大部分空氣都流失到了太空中,導致火星變得更冷更乾燥。今天,火星大氣的密度只有地球大氣的1%。(幸虧地球的磁場還在。)

好奇號火星車正在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火星的歷史,包括它的這次戲劇性的轉變。

2012年8月,這輛轎車大小的火星車在直徑96英裡(154公裡)的蓋爾隕石坑內著陸,主要任務是評估該地區在過去的可居住性。很快,「好奇號」就在該地區發現了許多很久以前存在液態水的證據。而事實上,該任務小組也已經確定,蓋爾隕石坑的底部是一個古老的湖床,在遠古時期,該地區可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能夠支持類地生命的存在——這段時間可能長達數億年。

2014年9月,「好奇號」到達了蓋爾隕石坑底部中心的夏普山,這座奇怪的山高3.4英裡(5.5公裡)。自那以後,好奇號就一直在攀登這座山的山麓小丘,一邊爬一邊檢查越來越年輕的沉積物。這才引出了這項新研究。

隕石坑鹹水湖

研究人員分析了「好奇號」在探索Murray Buttes上部地區組成時所做的測量數據(該地區是夏普火山基底附近的一堆裸露沉積巖,科學家們認為它有33億至37億年的歷史)。

他們發現這些巖石的硫酸鹽含量非常高,比好奇號之前在隕石坑底部探測到的含量要高得多。(任務小組成員說,那些年代較早的巖石表明,當時它們所處的環境有很多新鮮的水,甚至可能可以飲用。)

新的研究報告稱,約500英尺(150米)的Murray Buttes地層中富含大量硫酸鈣,而高濃度硫酸鎂只在巖層中零散地佔了很小的部分。

這些鹽可能是在蓋爾隕石坑盆地邊緣的淺水區域沉積下來的。研究人員說,這些沉積物可能可以追溯到中心湖邊緣的多個淺水區域。

研究人員補充說,儘管如此,這些鹹水池塘仍然很可能適合生物居住。他們指出,地球上的高含鹽度的湖泊一樣充滿了生命。的確,從天體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探測到鹽這件事情的性質確實是非常有趣。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帕薩迪納市加州理工學院的行星科學家威廉·拉潘(William Rapin)說:「硫是生命的基本元素,而我們發現了火星的水中存在有硫酸鹽。」

解決這個謎題

Rapin說,蓋爾環形山湖泊系統有可能在這些含鹽沉積物形成的時候就已經永久乾涸了。

他說:「也許當時適宜居住的環境已經開始變少,又也許火星的大部分地區已經太過乾旱。」

不過,火星也可能只是暫時處於乾旱期,當火星的旋轉軸或軌道偏心度改變時,火星可能會再次變得溼潤起來。

「好奇號」的工作可能很快就有助於解開這個謎團。火星軌道飛行器在夏普山上發現了硫酸鹽。拉賓說,「好奇號」正在向這些沉積物進發,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的話,好奇號應該會在未來一兩年裡開始遇到這些沉積物。(火星軌道探測器沒有發現這次新發現的沉積鹽。)

他補充說,火星車在山頂以及在沿途發現的東西,應該有助於研究人員拼湊出蓋爾環形山湖泊系統的演化過程。

「在未來幾年裡,我們將會更加了解關於火星的歷史,以及這些硫酸鹽沉積物,這很有可能是一個重大的裡程碑,」Rapin說。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好奇號」火星車發現 火星土壤含水量為2%
    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國外媒體報導,到目前為止,我們可能知道火星表面曾經存在著大量的水資源,但依據地球環境氣候進行衡量,火星處於乾旱貧瘠狀態,目前,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車最新勘測結果表明,火星土壤含水量為百分之二。
  • NASA好奇號火星車開始火星上的「夏季旅行」
    NASA的「火星好奇號」火星車將繞過火星上的大風火山口,前往備受期待的 航天局周一 宣布了好奇號在夏普山的「夏季旅行」。「到旅行結束時,漫遊者將能夠登上自2014年以來一直在探索的3英裡高的火星山(5公裡高)的下一段,尋找可能支持古代微生物生活的條件。」 美國宇航局說。 現在,好奇號已完成對含粘土單元的勘探,因此含硫酸鹽單元是下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
  • 「好奇」號發現火星古綠洲
    這幅圖景正在美國宇航局「好奇」號漫遊者的科學家面前徐徐展開。想像一下,蓋爾隕石坑的地面上點綴著池塘,這是一個寬150公裡的古老盆地,「好奇」號正在進行探索。水流可能曾衝擊隕石坑的牆壁,衝向其底部。如果通過快進觀看歷史,你會發現這些水道先是溢出,然後乾涸,這個循環可能在數百萬年裡重複了無數次。「好奇」號的科學家在近日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的論文中描述了這樣的景觀。
  • 好奇號重大發現:火星湖泊曾因寒冷而結冰,而且還有碳循環存在!
    利用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科學家們發現了火星湖泊長期存在的證據。這項多年的實驗是在「好奇號」肚子裡的化學實驗室進行,名為「火星樣本分析」(SAM)。研究發現,蓋爾隕石坑巖石中的某些礦物,可能是在冰蓋的湖泊中形成。這些礦物可能是在夾在暖期之間的寒冷階段形成,或者是在火星失去了大部分大氣層並開始變得永久寒冷之後形成的。
  • 好奇號火星車發現火星上有古代特大洪水的證據
    先前關於火星表面稱為「巨型波紋」的巨型波浪狀特徵的圖像表明,該星球過去曾遭受過災難性洪災現在,一組科學家利用好奇號流動站收集的數據來證明,大約40億年前,大洪水席捲了大風火山口。「我們使用流動站好奇號觀測到的詳細沉積學數據首次發現了特大洪水,」《自然》發表的論文的合著者阿爾伯託·G·費爾南說。「以前沒有用軌道器數據識別出特大洪水留下的沉積物。」
  • 好奇號在火星發現「海螺化石」?科學家:不排除存在生命的可能!
    自從2012年8月成功登陸火星以來,NASA好奇號火星車一直在紅色星球表面辛勤地工作。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奇號零部件開始老化,「腿腳」有些不太靈便,車輪被石頭戳了好幾個破洞;「記憶力」也開始減退,快閃記憶體頻繁失靈;前幾天還在火星的夏普山中迷失了方向,差一點找不到路。
  • 「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高點拍攝360度全景照片
    圖中山峰A大約距離好奇號火星車29.1公裡,該山峰高度為1900米(與最近隕坑底部的距離)。(騰訊太空訊  悠悠/編譯)自2013年以來,工程師發現好奇號火星車車輪上出現小洞和破損跡象,通過機械臂上的「火星手持透鏡成像儀(MAHLI)」進行檢測。
  • 漫畫圖解:「毅力號」今年7月飛往火星,好奇號發現疑似生命證據
    一個由天體生物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宣稱,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發現的有機分子可能是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證據。在今年2月《天體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文章中,研究小組認為,「噻吩」的存在可能是紅色星球上古代生命的跡象。「噻吩」是在地球上的煤、原油和白松露中發現的一種特殊化合物。
  • 「好奇號」發現了火星曾發生過史前大洪水的證據
    之前火星上的大通道和火星表面巨大的波浪狀特徵的圖像顯示,火星過去曾遭受過災難性的洪水災害。現在,一組科學家利用「好奇號(Curiosity)」探測器收集的數據證明,大約40億年前,大洪水席捲蓋爾火山口。「我們利用好奇號火星車觀測到的詳細沉積學數據首次確定了特大洪水,」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的合著者Alberto G. Fairén說。「大洪水留下的沉積物以前沒有用軌道器數據確定。」
  • 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發現「塵魔」,這究竟是什麼?
    ,好奇號位於蓋爾撞擊坑、蓋爾隕石坑(Gale)是火星上鄰近埃律西昂平原的低地邊緣,座標5.4°S 137.8°E的大撞擊坑。它的直徑154公裡,並且已存在了約35至38億年之久。這個坑的名字來自澳洲天文學家華特·弗雷德裡克·蓋爾(Walter Frederick Gale),他於19世紀後期觀測火星,並且描述火星存在著溝紋。
  • 好奇號火星車發現一顆「鋼珠」?
    長時間以來,對於地外生命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過,很多人都說火星上存在生命,但是至今我們都沒有發現它的存在。而近些年來,不少科學研究者或者研究不明飛行物的人都喜歡針對火星拍攝照片進行研究。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能夠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而在美國宇航局2020年發布「毅力號」之後,火星生命的探索也將會拉開新的篇章。
  • 圖解「好奇」號火星車如何降落火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報導,其研製的最新火星科學實驗室「好奇」號將於8月5日登陸火星表面,是否能成功登陸取決於高科技精密儀器和精確的計時。具體「好奇」號是如何登陸火星的,還是讓我們通過圖解來看看。
  • 「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發現「塵魔」,科學家:令人印象深刻
    以好奇號火星車為例,好奇號位於蓋爾撞擊坑、蓋爾隕石坑(Gale)是火星上鄰近埃律西昂平原的低地邊緣,它的直徑154公裡,並且已存在了約35至38億年之久。這個坑的名字來自澳洲天文學家華特·弗雷德裡克·蓋爾(Walter Frederick Gale),他於19世紀後期觀測火星,並且描述火星存在著溝紋。
  • 「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發現「塵魔」,科學家:令人印象深刻
    那麼火星車是如何傳回數據的呢?火星車測控數傳通信系統的工作模式主要包括兩種:火星車←→地面站(直接對地模式),火星 車←→軌道器←→地面站(中繼傳輸模式)。火星車為例,好奇號位於蓋爾撞擊坑、蓋爾隕石坑(Gale)是火星上鄰近埃律西昂平原的低地邊緣,座標5.4°S 137.8°E的大撞擊坑。
  • 火星救援是否可行?好奇號火星車能營救機遇號嗎?
    圖中是好奇號火星車的自拍照,不幸的是,機遇號的「小夥伴」好奇號無法對其展開救援,2019年2月13日,美國宇航局宣稱,機遇號火星車現已死亡
  • 歐空局最新報告認為:火星甲烷異常升高,可能與好奇號位置有關
    ,可能與好奇號火星車所處的位置有關。由於在地球上,甲烷的主要來源是生物活動,因此,火星上發現甲烷的現象引發了關於火星是否存在生命活動的熱議。最激動人心的發現是2019年6月,當時,好奇號火星車在蓋爾隕石坑檢測到甲烷含量突然升高了3倍多,這是有史以來在火星上發現的含量最高的一次記錄。
  • 美·NASA·好奇號火星車到達火星第3,000天
    美國南加州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機器人操作員仔細地繪製了每一次駕駛的地圖,以確保好奇號的安全。好奇號在它逐漸爬升期間不斷有發現新發現。它們也可能在山體滑坡中形成,這時巨大的彎曲的基巖板塊向山下滑動。好奇號(Curiosity)的團隊之前在大風火山口(Gale Crater)中曾見過板狀巖石,但很少形成如此優美的臺階組合。
  • 火星車玩自拍:NASA公布「好奇號」最新自拍照
    」號火星車「激動人心的」自拍。「好奇號」正在進行的實驗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數十億年前地球上是否存在生命,那時它可能是一個更適宜居住的地方。照片可以顯示「好奇號」探測器已經走了多遠。在300米開外,可以看到「好奇號」大約一年前離開的維拉·魯賓山脊,在那之後可以看到「好奇號」花了大量時間探索的蓋爾環形山。
  • 「好奇」號發現火星巖石中存在氮化物
    「好奇」號發現火星巖石中存在氮化物 2015-03-26 科技日報 李玥 【字體:日前,美科學家分析「好奇」號火星車之前收集的樣本,發現了火星巖石中存在氮化物的證據。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也進一步支持了這顆貧瘠乾旱的紅色行星可能曾有適合生物居住環境的觀點。   雖然行星科學家一直在尋找有機碳,但我們也知道氮在生命中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論文第一作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行星地球化學家珍妮佛·斯特恩說。
  • 「好奇號」火星車崩潰了,但它又能正常工作了
    2012年,美國宇航局(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降落在火星的蓋爾隕石坑,開始探索火星過去和之後演變的線索。自2014年以來,「好奇號」火星車一直在調查夏普山,這座山位於火星蓋爾環形山中心的埃奧裡斯-蒙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