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宇宙天眼發射時間敲定!

2020-10-18 巔峰高地

再有不到一個月時間我們即將迎來心心念念的2020年,在這一年我國航天戰線將展開一幅幅波瀾壯闊的奮鬥圖景。今年我國航天發射次數有望繼續蟬聯世界冠軍,明年航天發射次數將繼續三連冠態勢,其中一步實現繞落巡火星的火星一號探測器將於7月23號左右擇機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器將於明年年底發射,這是人類繼阿波羅載人登月之後最大規模的月球探測行動。

除此之外,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也將實施至少3次發射任務,其中一枚是長徵五號B型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未來接替神舟載人飛船的新一代大噸位載人飛船試驗船也將藉此機會進行軌道飛行試驗。作為空間站主力運載工具,長徵五號B型運載火箭首飛將正式拉開天宮空間站建設大幕

天宮空間站初期規模為百噸級

按照計劃,我國將於2022年左右正式建成天宮空間站,初期規模為100噸,由天和號核心艙、問天號實驗艙、夢天號實驗艙、神舟載人飛船、天舟貨運飛船組成,最後發射模塊是巡天號光學艙。

巡天光學艙是我國第一部大口徑光學空間望遠鏡,它將接替哈勃成為人類窺探宇宙奧秘的新天眼

巡天光學艙

據國家天文臺最新消息,我國巡天光學艙將於2024年發射入軌,作為天宮空間站工程組成部分,它將與空間站共軌運行。

在過去的漫長歲月裡,我國航天長期處於「補課」階段,大量應用衛星需要發射,還有載人航天、嫦娥探月的一系列工程課題需要突破,因此分配給空間天文領域的資源就少之又少。

得益於經濟建設的日新月異,我國綜合國力得以大幅躍升,航天諸多領域補課階段行將結束。譬如,我國在軌衛星規模已經突破300顆,位居世界第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明年全線完工,高分專項工程也已取得諸多國際領先成果,嫦娥工程更是成為人類21世紀探月的先鋒力量。系列瓶頸問題的突破,為我們騰出手來幹更大的事業開闢了新通路。

我國在軌衛星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二

正所謂好飯不怕晚,有著十幾噸個頭的巡天光學艙就造價而言將遠超天和號核心艙,甚至可以比肩遼寧艦造價,那麼巡天光學空間望遠鏡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需要如此多資金打造呢?

首先,巡天光學艙將配置2米大口徑離軸三反空間望遠鏡,解析度不低於哈勃空間望遠鏡,同時視場角是哈勃300多倍,這意味著巡天光學艙只需要1天多時間就能幹完哈勃一年的活。其主要職責是在紫外與近紅外波段對宇宙的構成與演化、黑洞、暗能量、暗物質展開深入研究,產生的天量數據將支持我國科學家獲取一大批國際原創性科學成果,有利於爭奪世界科學領域的話語權。

早期巡天光學艙構型

巡天光學艙還將突破空間天文望遠鏡不能用於對地觀測的世界難題,不僅能對宇宙觀測同時也能對地偵察。據估算巡天光學艙對地觀測可以達到釐米級解析度,與大洋彼岸最新型的鎖眼系列偵察衛星旗鼓相當,這是此前哈勃望遠鏡未能實現的功能。

美國大口徑空間光學設施是先軍後民,在哈勃升空之前已有一系列同噸位量級的鎖眼系列偵察衛星。我國將是軍民同步發展大噸位空間光學設施,這主要是因為在長徵五號以前我國火箭運力不足以支撐十幾噸的大噸位載荷。

今明兩年長徵五號將步入成熟期,除空間站載荷之外,它還將迎來新的批量發射業務,一大批大噸位載荷將陸續發射入軌,其中自然包括大噸位偵察衛星。

巡天光學艙還有第三個獨特優勢,就是具備在軌交會對接、在軌燃料補加、在軌維修升級功能。我們對巡天光學艙的任務定位是建成國家級空間光學實驗室,也就是說了除了前文所述對天對地雙向觀測能力之外,它還將肩負起更多、更先進的空間光學技術試驗,並預留有拓展任務接口。

據推測巡天光學艙很可能配置有加壓艙,這意味著航天員不僅可以在艙外對其維修,還能在艙內安裝升級設備,是名副其實的空間光學實驗室。

空間天文望遠鏡已經很難概括巡天光學艙任務定位,它既是遠超哈勃300多倍的空間天文望遠鏡,也是大噸位對地偵察衛星,同時還是大型在軌國家級空間光學實驗室,這也就難怪為什麼官方至今只能稱其為「光學艙」的原因,功能太多,連名字都不好起

我們已經擁有三位數規模對地遙感衛星

巡天光學艙也必將加速天基國防事業的發展,作為世界唯二的天基遙感強國我們已經擁有三位數規模的對地遙感衛星,空間光學設備產業鏈也是日益成熟,生產鏡片口徑已經實現全覆蓋,從小口逕到世界最大4米級碳化矽反射鏡都有獨立自主的產品體系。

近年來甚至向歐洲、韓國、日本出口天文級光學設備,系列先進產品的問世通過巡天光學艙進行技術驗證,可以為大批量生產部署掃清障礙。

事實不止一次地證明,中國人辦事要麼不幹,要幹那就一定是一鳴驚人,而一鳴驚人的背後是數十萬航天人持續半個多世紀的厚積薄發。雖然近代以來我們曾經弱小曾經落後,但縱觀華夏上下五千年歷史,引領世界才是我們的主流。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探測範圍可達宇宙邊緣 臺媒:或能尋找外星人
    參考消息網10月13日報導 臺媒稱,首位發現脈衝星的天文學家喬瑟琳·貝爾今年早些時候曾參觀位於貴州的「中國天眼」,她期待這座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能發現更多微弱、遙遠、獨特的脈衝星,包括發現圍繞黑洞旋轉的脈衝星。
  • 中國天眼有多強?看穿137億光年!美國天眼如何了?NFS:拆除
    並且如今全球也只有中國天眼有這個能力,美國天眼——阿雷西博天文臺已經完全落寞了,就算是有探測能力,阿雷西博的口徑至今也只有305米,雖然後期擴建到了350米。但是相對來說探索能力也還是比中國天眼弱很多,更何況如今的「美國天眼」完全已經是屬於「要垮不垮」的模式,後面我們就來看看下它的情況,先來看看「中國天眼」。
  • 時間只剩一隻天眼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確認,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的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繼今年8月兩次嚴重電纜事故後,望遠鏡懸掛的接收設備平臺當天墜落並砸毀瞭望遠鏡反射盤表面,望遠鏡很可能已不能再使用,重建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之一。
  • 中國天眼在宇宙中究竟看到了什麼?看完全世界都為之振奮!
    中國天眼在宇宙中究竟看到了什麼?看完全世界都為之振奮!我國在載人航天事業上發展的發展十分迅速,並且取得了巨大性的突破。我國的航天事業雖然沒有美國時間長久,但是我國的航天技術進展的真的是無法言語。在很久之前,我們沒有先進的望遠鏡,但是經過科學家不斷的努力探索,我們也擁有了屬於中國的望遠鏡,那就是中國天眼。中國天眼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或者新聞上都沒有聽過這個望遠鏡,有很多人認為,中國天眼還不如普通的天文望遠鏡,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中國天眼它是迄今為止,功能最強大的射電望遠鏡。但是它很少出現在人類的視線中。
  • 「天眼」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中國有關委員會將對申請進行評審並提出遴選建議,從8月1日起向他們分配觀測時間,預計第一年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天眼」收到宇宙信號,距地30億光年!
    宇宙浩瀚讓人類產生濃厚興趣,進入太空才發現很多事物難以用科學解釋,正是這些無法解釋事物,加快了人類對宇宙探索,高科技出現,讓人類學會使用外界工具探索宇宙。比如在我國貴州省的「天眼」,天眼建造花費大量資金和眾多科學家們心血,這麼多年來,中國天眼探索宇宙的過程中,又發現了什麼新鮮事物呢?
  • 中國亞太-6D通訊衛星發射成功,將為國產通信提供支持
    中國亞太-6D通訊衛星發射成功,將為國產通信提供支持雖然在2020年我國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響,各個行業復工比較晚而且復工之後的工作進展也比較困難,但是我們畢竟是一個不屈不撓的國家在每一個人的努力之下,我國在很多領域還是迎來了很多好消息的。
  • 最大射電望遠鏡報廢:中國天眼接力
    日前美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Arecibo)要被關閉的消息牽動了不少天文愛好者的心,不過天文屆在損失這個望遠鏡之後,國內的天眼有望成為繼任者
  • 看見宇宙邊緣:「中國天眼」讓全球科學家大開眼界
    國際脈衝星計時陣列(IPTA)正在使用世界各地的射電望遠鏡監視脈衝星的常規發射,尋找會揭示這些低頻引力波通過的畸變。「到2030年代,FAST應該已經進行了足夠的靈敏度測量,以研究此類波的各個來源,例如超大質量黑洞的碰撞。」她說,「這就是FAST真正發揮作用的地方。」
  • 中國天眼究竟能看到什麼?為何各國科學家都在勸告中國關閉天眼?
    文/行走天涯中國天眼究竟能看到什麼?為何各國科學家都在勸告中國關閉天眼?中國天眼是2016年開始對外開放的,如今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對於勘測宇宙來說是被寄予厚望的。然而中國天眼身上面對的爭議同樣也是頗多的,才不過三年多的時間,多國科學家就已經開始勸告中國應該將天眼關閉掉了。甚至連最偉大的科學家霍金都多次警告中國,不應該開放天眼去窺探宇宙奧秘。那中國天眼究竟有多麼大的威力,能夠看到些什麼呢?才引得如此多的科學家對我國發出警告。
  • 美國最大「天眼」已鏽跡斑斑,像個垃圾場,我們天眼現在如何
    一般的光學望遠鏡主要使用透鏡、反射鏡來觀測遠距離的物體,看到的是可見光的景象,而射電望遠鏡主要用來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無線電信號,顯然是沒法使用透鏡這些設備,再加上來自宇宙深處的各種無線電波、電磁輻射強度極為微弱,所以需要將這些微弱信號集中起來,才能被我們監測到。科學家就採用拋物面天線的形式將這些微弱的信號反射到一個集中點,然後統一收集,這樣就可以收到各種微弱的信號。
  • 中國天眼再次立功?探索宇宙有重大發現,真的有暗物質存在?
    大家都知道,我國如今的科技今非昔比,影響全球,並且還有多種技術讓其他國家看著眼紅,包括5G,和中國天眼,那問題來了,中國天眼有多厲害呢?在全世界,都有著一顆探索的夢想,都想看一看地球以外的空間,然而探索宇宙的奧秘是人類文明發展中最重要的事情。多年來,研究人員在這條路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不幸的是,我們對宇宙的理解仍然非常模糊。宇宙中有宇宙文明嗎?
  • 霍金反對我國建造「天眼」?天眼究竟會看到什麼,會暴露我們嗎
    雖然我們還沒找到外星生命,但是有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在宇宙中可能會存在外星生命、外星文明。英國科學家推算出,在我們銀河系內可能至少存在36個類似我們人類、能夠發射無線電信號的外星文明。畢竟,在我們銀河系內類地行星數量數不勝數,存在一些宜居行星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某些宜居行星也出現了生命起源,而且生命起源的時間比我們更早,可能會發展出高級的外星文明。
  • 中國天眼是星辰大海,豈是美國天眼能比的?
    曾經美國有一個黑客,為了尋到一張高清宇宙圖,竟然黑進了美國宇航局的網站核心資料庫,結果發現進入軍方電腦系統,星空高清圖是拿到了,沒想到二小時後,他在家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破門而入,抓了正著,由此可見,看上去簡單的宇宙圖,實際上可不簡單美國對宇宙探索在天眼領域投入巨大,當然,美國最大最敏感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目前已經完全垮塌,因為三條支撐饋源平臺的鋼纜先後全部斷裂,但是美國還是捨不得放棄它
  • 美國最大射電望遠鏡報廢 中國天眼接力:性能強10倍
    日前美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Arecibo)要被關閉的消息牽動了不少天文愛好者的心,不過天文屆在損失這個望遠鏡之後,國內的天眼有望成為繼任者,其性能是阿雷西博(Arecibo)的10倍。
  • 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後,這部史上最燃國產劇好戲剛剛開始
    神舟十一號是中國迄今持續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景海鵬和陳冬將在軌飛行30天,並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為中國空間站建設打下基礎。套用一句話來說,這是人類的一小步,卻是中國航天的一大步。而在過去的一年間,我們國家就上演了很多部新劇,包括《悟空》——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墨子》——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天眼》——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等等。
  • 中國天眼捕捉到宇宙脈衝,並將信號的振幅轉換成美妙的聲音
    宇宙脈衝這樣的新聞曝光引起很大轟動。現在跟著小編去看看。一、中國的太空眼睛捕捉宇宙脈衝作為監測地外信號的重要設備,中國天眼一直備受關注,以前也曾被曝光過。中國天眼截獲可疑宇宙信號這消息引起了轟動。據說,就在最近,中國天眼捕捉到宇宙脈衝的消息再次被曝光,人們一直在談論這個問題。
  • 中國天眼看到了什麼?霍金反對我國建造天眼,是在擔心什麼?
    如今人類的科技水平達到了前多未有的高度,宇宙對於人類已經不再是陌生的了。一直以來尋找外星生命的存在,便是科學家關注的話題之一,雖然目前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外星生命真實存在,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這個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 中國天眼望遠鏡遇到暴雨會變「遊泳池」嗎?網友:佩服天眼設計師
    50年代人類航天事業興起,不過由於航天事業是一個高技術,高投入的領域,所以很長時間裡面都只有美蘇兩個國家玩得起,到了70年代,世界航天俱樂部加入了一個重要玩家,那就是中國。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正式吹響了中國進軍航天領域的號角,不過畢竟當時的中國還比較落後,在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之後的20多年裡都沒有取得讓人側目的成就
  • 中國天眼到底能看到什麼?為什麼外國科學家在勸我們關閉天眼?
    從古至今,歷經幾千年了,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一直在進行著,得益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不斷向前邁進。在2015年,由我們打造的射電望遠鏡在貴州投入運行,其口徑高達500米,是世界之最。它的各項探測技術也領先於世界水平,預計20年內不會有哪個國家能超越。中國天眼運行意味著中國探索宇宙的技術更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