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望遠鏡遇到暴雨會變「遊泳池」嗎?網友:佩服天眼設計師

2020-08-28 六分鐘科普

50年代人類航天事業興起,不過由於航天事業是一個高技術,高投入的領域,所以很長時間裡面都只有美蘇兩個國家玩得起,到了70年代,世界航天俱樂部加入了一個重要玩家,那就是中國。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正式吹響了中國進軍航天領域的號角,不過畢竟當時的中國還比較落後,在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之後的20多年裡都沒有取得讓人側目的成就,直到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航天事業才迎來大發展,短短30年裡,中國相繼實現了第一次載人航天、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個太空空間站建設、第一次月球探測等舉世矚目的成就,從一個航空弱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三航天強國。


東方紅一號


在中國取得的眾多航天成就中,有一個成果顯得格外醒目,那就是中國的「天眼」射電望遠鏡項目,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項目是一個用來探索宇宙地外生命和文明的宏偉工程,它從1994年提出構想並且建設,直到2016年才投入使用,總共歷時22年之久,而漫長的付出和投入也得到了回報,如今的天眼射電望遠鏡成為世界上口徑最大、精度最高、綜合性能最強的射電望遠鏡,比排名世界第二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性能高出10倍多,正是基於它強大的性能,天眼射電望遠鏡自服役以來取得很多突破性的成就,服役三年來,性能強大的天眼在宇宙中發現了132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93顆被證實是新發現的,這有什麼用呢?


天眼射電望遠鏡


脈衝星是一種至今未知的神秘天體,它的最大特點就是有規律地發出電磁波信號,每隔1-2秒的時間就發出短促的無線電信號,就像人的脈搏一樣很有規律,讓人捉摸不透,有的人認為脈衝星很有可能與外星高等文明有關,畢竟自然天體很難做到如此有規模的發射無線電信號,所以天眼望遠鏡新發現的脈衝星對於研究地外生命和文明具有重要參考意義,有國外科學家甚至預言,由於天眼望遠鏡的成功,中國可能是第一個發現地外生命的國家,由此可見天眼望遠鏡在我國的地位和重要性。


天眼射電望遠鏡


對於天眼望遠鏡,外界對它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它那口巨大的鍋蓋了,從半空中看到的天眼望遠鏡都非常巨大,如果近距離去觀察它可能會更加震撼,天眼望遠鏡確實很大,因為它那口鍋蓋的直徑達到500米,邊框周長為1.5公裡,接收面積和反射都達到25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足球場,從高空看,天眼望遠鏡就像一個倒放的鍋蓋,說到這裡我們就有一個疑問了,天眼望遠鏡像一個倒過來的鍋蓋,而且還是建造樹木茂密的山林中,為什麼天眼沒有被水淹,又為什麼天眼的鍋蓋沒有裝滿水變成「遊泳池」呢?

天眼望遠鏡之所以沒有被水淹,巨大的鍋蓋也沒有裝滿水變成遊泳池,是因為天眼望遠鏡做足了防水措施,天眼望遠鏡的防水措施主要從三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個方面:選址

天眼望遠鏡為什麼不選擇經濟發達的上海、又為什麼不選擇科研條件更好的北京、或者其他一線城市,而是選擇在「貧瘠」的貴州省,那是因為貴州省境內擁有非常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首先是貴州境內山峰疊嶂,這些山峰可以起到屏蔽外部信號幹擾的作用,可以讓天眼更清晰接收來自宇宙的神秘信號,選址這個地方,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這裡擁有獨一無二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由於獨特的地質構造,所以這種地貌的排水條件非常好,即使下大暴雨,由於喀斯特地貌布滿暗河和溶洞,可以很快將雨水給排走,不至於形成積水,當然為了更好的防水,天眼還被建造在山頂上,而且天眼周圍還建造很多人工排水溝壑,即使暴雨再大也不會淹到這個重要的工程,它的防水級別達到百年一遇大暴雨都不會被淹的高度。


天眼射電望遠鏡


第二個方面:鍋蓋防水設計

從高空看,我們以為天眼的鍋蓋是一個不漏水的鍋蓋,其實不是,天眼的鍋蓋其實是由無數個小的組合集合在一起的,每個小組合之間都有一定的空隙,這樣可以讓落到鍋蓋裡面的雨水很好的通過縫隙流到地面,再由人工溝壑和喀斯特地貌的暗河和溶洞排出去,所以天眼的鍋蓋並不是密不透風的,如果從近距離看的話,你會發現天眼的鍋蓋更像是一個布滿一個個小孔的大鍋蓋,再多的水都裝不滿它,此外天眼望遠鏡使用的材料都是不吸水的防水材料,不僅可以更大程度的防水,而且還不影響觀測效果。


天眼射電望遠鏡


第三個方面:種植植物

天眼望遠鏡是建在山上的,為了防止山上的水土流失導致工程受損,科學家在天眼周圍種植很多樹木,這些樹木不僅可以吸收天眼滴下來的雨水,而且在大暴雨來臨的時候,還保護山上的水土不不流失,有效保護天眼工程長久運轉。

天眼望遠鏡就是利用這三個防水措施防止被淹的,所以我們不會看見天眼的鍋蓋變成遊泳池,看到這種設計,網友紛紛表示非常佩服天眼望遠鏡的設計師,說到天眼望遠鏡設計師,不得不提我國科學家南仁東先生,偉大的天眼望遠鏡項目就是由他提出和主持建設的,他也被稱為「中國天眼之父」,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相關焦點

  • 我國天眼遇到暴雨會變「遊泳池」嗎?看了不得不佩服天眼設計師
    而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在地面構建能夠接收太空信號的基地來完成人類窺伺太空的夢想,我們今天要提到的天眼就屬於這一類別。天眼修建於我國貴州,它本質上是一個巨大的單天線射線望遠鏡,從天空中俯視天眼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它的外表就如同一口巨大的鍋一樣。由於天眼奇特的外表,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擔心:如果遇上暴雨天氣的話,天眼會不會因為積水過多而變成遊泳池呢?
  • 中國天眼遇到暴雨會變「遊泳池」嗎?看完不得不佩服天眼設計師
    雖然中國天眼項目在天文領域取得一系列成績,但還是有很多人們擔心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直徑500米的天眼遭遇暴雨時,會不會成為遊泳池?這些雨水又是怎麼被清理出天眼的呢?為了更好的保證當地不積水,在選擇天眼修建地點時,天眼設計師們選擇了地勢較高的地方修建天眼;為了更好地防止暴雨淹沒天眼
  • 中國天眼形狀很像鍋,遇到暴雨會變成「湯鍋」嗎?
    除了粉絲們的調侃之外,還有一些粉絲表示對FAST也就是中國天眼的結構感到納悶,從遠處看天眼,天眼像是一口巨大的鍋,既然是鍋,那麼遇到暴雨了該怎麼辦呢?難道要人工排水嗎?關於這個問題,其實科學家們已經考慮到了。
  • 天眼遇到暴雨會變成「湯鍋」嗎?科學家告訴你什麼叫高科技
    中國天眼其實指的就是坐落在貴州省黔南市的一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這款望遠鏡擁有先進的技術,佔地面積能夠達到25萬平方米。這已經是相當於一個30個足球場的面積了。那麼這個天眼能夠起到什麼作用呢?這是很多網友的疑問,這個巨型望遠鏡萬一要是真的被水灌滿了的話會十分的危險。幾乎可以說是要被淹沒的節奏,因為它的面積實在是太大了。而且造型上是一個鍋狀,利於蓄水,所以有可能會變成「湯鍋」。但是這種情況是絕對不會發生的,設計這款天眼的科學家南仁東早就在設計它的時候就想到了這個問題 ,這款天眼的反射面板上有小孔可以讓雨水流走。不僅如此,這款天眼還擁有一套先進的排水系統,也就是無壓隧道設計。
  • 中國天眼遇到暴雨將變成「湯鍋」?這才是真正的高科技
    導語:中國天眼遇到暴雨將變成「湯鍋」?這才是真正的高科技!隨著世界科技的發展,我們國家的腳步也在不斷的飛速向前。儘管在很多的領域上,人們已經擁有了很多探索以及了解,但是有一個領域,如今依舊充滿著神秘,那就是天文學。
  • 斥資12億建造的中國天眼,遇到暴雨會被灌滿嗎?答案沒那麼簡單!
    天眼是我國自行設計的一個觀測宇宙天體的儀器,老外稱之為FAST,這可是用於觀測宇宙天體的,其建造耗時5年,花費了約12億人民幣,佔地面積也是非常大的,差不多為30個足球場,口徑達 500 米。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運用全新的設計思路和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突破了之前望遠鏡口徑百米限制,其體現了我國強大的創新技術,它會在未來研究宇宙物理學、國土安全等眾多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因素,並且在未來至少20年內保持世界領先水平,這將會吸引國內外一流人才前來學習交流。
  • 中國天眼暴雨後變成湯鍋?央視解讀排水系統,選址就花費13年時間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當中國天眼的全部面貌展現在世界面前的時候,全世界都被震撼到了,但是很多國人看到後在網上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天眼看起來像一口「大鍋」,如果遇到暴雨會不會變成「湯鍋」呢?網友製作的想像圖對於中國天眼排水問題,近日央視在一檔節目中解答了這一疑問,天眼的設計和建造充分考慮了地形。
  • 中國天眼暴雨後會變湯鍋?央視解讀其排水系統,選址就花費了13年
    而這口「大鍋」,正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被人們稱為「中國天眼」。而隨著「中國天眼」的觀測性能日趨穩定,目前已經發現了132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因此「中國天眼」發揮的重要作用已不言而喻。
  • 中國天眼暴雨後變「湯鍋」?央視解讀排水系統,選址就用了13年
    「中國天眼」是世界口徑最大也是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所謂射電望遠鏡,通俗易懂的來說,就是它可以接收來自宇宙天體物質所發射出來的電磁波「中國天眼」的口徑達到了500米,總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的大小,而它的綜合性能則是世界第二大射電望遠鏡的10倍。
  • 中國天眼遇到暴雨變湯鍋?我國科學家早有準備,2點解決難題
    對太空探索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歷史最悠久的當屬天文望遠鏡,隨著科技的發展,天文望遠鏡也發生多次更新換代,如今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當屬大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射電望遠鏡的原理和傳統光學望遠鏡相似,但是其可以更好的研究和觀測來自宇宙的俄射電波,更好的收集宇宙天體的信息,脈衝星、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都是射電望遠鏡發現的。
  • 中國天眼一旦遇上暴雨,會變成大水缸嗎?其實大可不必擔心
    文/貓行圖/網絡 中國天眼一旦遇上暴雨,會變成大水缸嗎?其實不必擔心!中國的天眼就是其中之一,中國的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就連和美國的望遠鏡比較起來也並沒有輸太多。想必大家都非常的清楚,美國的哈勃望遠鏡國是非常厲害的,也是人類唯一一個在地球外部,執行太空勘測任務的望遠鏡。
  • 中國天眼遇到暴雨將成「湯鍋」?科學家告訴你什麼叫高科技
    在1994年時,我國便開始有意打造屬於自己的「天眼」工程,但是當時的天文技術尚不發達,不過在無數國人的支持下,在無數科研人員的努力下,在著名天文學家南仁東老先生的帶領下,我國花費了近22年的世間打造出了一款以「中國造」為世界揚名的世界第一「天眼」工程——全球最大且技術最先進的射電望遠鏡FAST!
  • 中國天眼一遇暴雨就成「湯鍋」?其實科學家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
    我們中國的天眼是在2016年9月,由南懷仁先生提出建設的,南懷仁先生是我們國家優秀的天文學家。有很多網友都調侃道我們的天眼望遠鏡像一個巨大的鐵鍋,因為我們的天眼望遠鏡是一個弧形的「鐵鍋」樣子。那麼中國天眼一遇暴雨就會成為「湯鍋」嗎?科學家向你展示什麼叫真正的高科技!
  • 中國天眼遇暴雨成湯鍋?排水洩洪主要靠這兩點,選址就用了整13年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天眼吧?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用於搜尋脈衝星。
  • 中國天眼暴雨後會變成湯鍋?天然的排水系統,選址就花費13年
    ,更是讓宇宙的探索進入快車道,事實上,天文望遠鏡的類型可分為光學望遠鏡和射電望遠鏡,這兩種類型的望遠鏡各有優劣,倘若人類想要進行更高層次的深空探測,就必須使用射電望遠鏡,這是一種利用大型天線接收來自遙遠太空不同波長的無線電來進行天文研究的利器,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是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的構想,歷時22年建成。
  • 中國天眼遇暴雨會變「湯鍋」嗎?口徑這麼大,不怕暴露地球位置嗎
    我們的天眼口徑達到500米,接收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足球場),當遭遇到暴雨天氣時,天眼是否會變成裝滿水的所以即使出現了強降雨天氣,這些雨水落地以後就會快速流走,而不會在地面淤積而浸泡望遠鏡。除此之外,雖然遠遠地望去,天眼看起來像一口「鍋」,但是它並不是一整塊的,反射面由4450個三角形面板製成,這些三角形面板上面密布小孔,所以出現降雨以後,雨水會從這些小孔以及縫隙中快速流到地面,最後這些雨水會從喀斯特地貌快速流走。所以,天眼是不會變成「湯鍋」的。
  • 中國天眼遇到暴雨會變成「湯鍋」嗎?這才是真正的高科技
    其實警察也有一個天眼,這個天眼是為了預防、打擊犯罪的。天眼監控系統裡包含了幾個高空置頂攝像頭,他們的主要作用是監控開闊地帶的整體情況,其清晰度也很高。天眼監控系統還能全面記錄通行車輛、人員信息,為案件的進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今天我們講講我國的另一個天眼。
  • 如果中國天眼遭遇暴雨,要怎麼樣才能把雨水排出去?
    我們都知道遇見下雨天的時候,地勢坑窪的地方容易積水,但因為土壤疏鬆可以吸收水分,所以基本上用不了多久就會排乾,而我們國家的天眼看起來,呈一個碗狀又密不透風,遇見下雨的時候該如何排水呢?中國天眼是一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完全是我國自主研發,它是目前全世界最先進,口徑最大的一款射電望遠鏡,能有效的觀測暗物質 測量黑洞,搜索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
  • 天眼遇到暴雨會變成「湯鍋」嗎?這才是真正的高科技
    其實警察也有一個天眼,這個天眼是為了預防、打擊犯罪的。天眼監控系統裡包含了幾個高空置頂攝像頭,他們的主要作用是監控開闊地帶的整體情況,其清晰度也很高。天眼監控系統還能全面記錄通行車輛、人員信息,為案件的進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今天我們講講我國的另一個天眼。
  • 什麼是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在哪裡
    什麼是中國天眼?竟然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天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十幾年籌備,五年半施工,2016年9月25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在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的窪坑中落成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