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暴雨後會變湯鍋?央視解讀其排水系統,選址就花費了13年

2020-08-29 縱深觀察

在我國貴州黔南市的大山中,有一口充滿神秘色彩的「大鍋」,它幕天席地的「躺」在山坳裡,直徑有500米,總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大小。而這口「大鍋」,正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被人們稱為「中國天眼」。

作為世界性能最強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可以把我國空間的測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軌道延伸至太陽系外緣。同時「天眼」還可以大幅提升測量脈衝星到達時間的精度。當我們的太空飛行器在飛往火星,飛出太陽系時,就已無法使用地球上的導航系統去導航,此時脈衝星可以為我們提供導航作用,是進行深空探測的基礎。而隨著「中國天眼」的觀測性能日趨穩定,目前已經發現了132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因此「中國天眼」發揮的重要作用已不言而喻。

然而自「天眼」問世以來,有不少網友們心中都會有一個疑惑。「天眼」所處的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常年降雨在1400毫米左右。而且「天眼」的形狀又如同一口大鍋,那麼在暴雨之後會不會由於積水太多變成「湯鍋」呢?其實,我們能想到的,負責設計建造「天眼」的科學家們也一定想到了,而央視曾經的一檔節目也為我們解讀了「天眼」的排水系統。

「中國天眼」項目從1994年開始預研究,到2016年落成啟用,前後總共花費了22年的時間,其中的前13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為「天眼」選址。在這十三年時間裡,科學家們藉助仿真系統,對神州大地各個有可能性的角落進行了專業的定位定性研究。之所以最終選擇在了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就是因為這裡的喀斯特窪坑形成了天然的排水系統。所謂「喀斯特」就是指巖溶,是水對可溶性巖石的地質作用。遇到強降雨時,雨水會順著山體流到溶洞內,最終流向地下河。

另外,雖然「天眼」從遠處看非常平滑,但事實上它是由四千餘塊反射面板拼接而成的。拼接的面板之間都留有導水縫隙,面板上也有導水孔,雨水可以順著縫隙和導水孔流入球面下方的坑窪中,最終匯入河流。據參與「天眼」建設的工程師介紹說,有了面板上的這些設計和喀斯特窪坑的天然排水功能,「中國天眼」足以承受百年一遇甚至更大的暴雨。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暴雨後會變成湯鍋?天然的排水系統,選址就花費13年
    口徑長達百米的超大型望遠鏡自誕生起就袒露在群山之中,在該時期接下來的數十年間,自然會受到風雨的侵襲,令人們不禁擔憂外觀看上去如同一口巨「鍋」的中國天眼,在下雨之際,恐怕它的積水問題會是影響整個望遠鏡系統性能的關鍵因素,那麼總造價超過6億、接收和反射面總面積高達25萬平方米的中國天眼。
  • 中國天眼暴雨後變「湯鍋」?央視解讀排水系統,選址就用了13年
    觀測研究脈衝星的應用價值十分巨大,這是由於脈衝星可以周期性的釋放出射電信號,而且信號非常穩定,了解多個脈衝星的具體位置後,可以為飛船的深空探測提供定位和導航依據。除此之外,「中國天眼」已經在今年開啟了對地外文明的搜索,基於「中國天眼」的強大性能,如果銀河系真的存在地外文明,那麼就很有可能被「中國天眼」第一時間發現。
  • 中國天眼暴雨後變成湯鍋?央視解讀排水系統,選址就花費13年時間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當中國天眼的全部面貌展現在世界面前的時候,全世界都被震撼到了,但是很多國人看到後在網上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天眼看起來像一口「大鍋」,如果遇到暴雨會不會變成「湯鍋」呢?網友製作的想像圖對於中國天眼排水問題,近日央視在一檔節目中解答了這一疑問,天眼的設計和建造充分考慮了地形。
  • 中國天眼遇暴雨成湯鍋?排水洩洪主要靠這兩點,選址就用了整13年
    我國天眼的探測範圍能夠達到太陽系外緣,範圍及其廣,同時中國天眼也是目前全世界最精確的脈衝星計時陣,為我國的脈衝星鐘的研製工作提供絕佳的基礎。天眼給人的感覺好像是一口大湯鍋,大家在看到天眼的圖片時不免會感到疑惑與擔憂:要是遭到暴雨,這天眼不就變成真正的湯鍋了嗎?會不會遭到破壞?研究任務會受到影響嗎?
  • 中國天眼耗費22年,暴雨後不會變「湯鍋」,具備天然排水系統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是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提出構想,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歷經22年建造成功,它被譽為「中國天眼」,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此外,「天眼」為我國航天發展提供了便利,眾所周知,太空飛行器在飛出太陽系,飛向太空到達一定距離時,地球的導航系統會失效,這對於航天事業發展是極為不利的。而「天眼」的建造正好填充了這一空白,為飛出太陽系的太空飛行器提供導航。
  • 中國天眼暴雨後變「湯鍋」?工程師爆料:耗時13年選址早就料到
    我國天眼驟雨後變&34;?工程師表示,其實花費了13年選址的時候,就想到這個結果了,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而有人卻因為天眼的外觀來對此表示質疑,並且說如果在大雨之後會變成一個大鍋?天眼的選擇和做工中國的工程師和科學家經過了多年的選擇做出決定,而且有一定的設施,所以成為湯鍋絕對是荒謬之談。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類用最原始的肉眼觀察夜空,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人們依靠先進的技術來探索著這巨大的秘密。對於人類來說天文望遠鏡的出現將推動人們對宇宙認識的進一步發展。
  • 中國天眼遭暴雨衝刷變"湯鍋"?工程師:花13年時間選址早料到
    ,為人們更進一步探索宇宙的奧妙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有多少讚美相應也會有多少質疑,有些人認為天眼在暴雨後可能會變成一個"湯鍋",工程師們回應人們的質疑稱,這是不可能的。議論紛紛人們對任何一樣事物的評價都不光是正面的,肯定也會有反面的,也有一部分人覺得天眼本身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因為天眼選址在一個多雨的地方,而它又是一個倒扣的半球體形狀,如果下大雨應該會有大量的水進入並滯留在天眼,以至於"天眼"可能會變成一個"
  • 中國天眼遇暴雨成了湯鍋?成功洩水主要靠兩點,選址就用了整13年
    那麼這個口徑超百米的巨型望遠鏡自建設之日起,便在群山之中受到風吹日曬數十年。尤其是雨季,這麼大的「一口鍋」是怎麼做到暴雨中不變成「一鍋湯」的?它是怎麼在雨季解決排水的難題的呢?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天眼選址選在貴州的原因。
  • 天眼選址花13年,一下雨就變成「大湯鍋」,南仁東如何解決排水
    ,肯定會影響其正常運作,南仁東在剛開始設計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每走一步都相當謹慎,經過多次模擬試驗確認無誤之後,才會進行下一步。天眼的誕生打破了之前保持的多項紀錄,而最為核心的部分就是它的三大創新,反射鏡面的鋪設方式、接收機位定位結構都得到到全新的升級。除了這兩點之外,第三點相對來說就比較特殊了,而它就是天眼的排水系統。
  • 中國天眼工程師透露排水系統,成功洩水主要靠兩點!
    中國天眼工程師透露排水系統,成功洩水主要靠兩點!每當到了夏季的時候就有連夜的暴雨,而在這個時候一些暴雨非常頻繁的地區更是積水嚴重,那這樣的天氣肯定也會造成很多影響,特別是對於大家所熟悉的我們國家的天眼,也是現在全球規模位於頂尖位置的。
  • 中國天眼遇到暴雨將變成「湯鍋」?這才是真正的高科技
    導語:中國天眼遇到暴雨將變成「湯鍋」?這才是真正的高科技!隨著世界科技的發展,我們國家的腳步也在不斷的飛速向前。儘管在很多的領域上,人們已經擁有了很多探索以及了解,但是有一個領域,如今依舊充滿著神秘,那就是天文學。
  • 中國天眼遇到暴雨變湯鍋?我國科學家早有準備,2點解決難題
    ,這一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早在1994年就被提出建造,經過22年建造完成,2016年落成啟用。正是這樣一個重要的設備,卻建造在群山之中,經受風吹日曬,因此,不少網友非常擔心,這個總造價高達6億的中國天眼
  • 天眼遇到暴雨會變成「湯鍋」嗎?科學家告訴你什麼叫高科技
    天眼能夠觀測暗物質和暗能量,尋找第一代天體。它的作用不僅如此,它還能夠接受來自外星星球傳來的信號。它能夠進行高解析度的微波巡視。還可以測量天體的射電強度、頻譜和偏振等量,可以說是十分的高科技了。這麼大的一款望遠鏡萬一它遭遇到了暴雨又會如何呢?應該不會進水吧。
  • 中國天眼遇暴雨會變「湯鍋」嗎?口徑這麼大,不怕暴露地球位置嗎
    我們的天眼口徑達到500米,接收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足球場),當遭遇到暴雨天氣時,天眼是否會變成裝滿水的「湯鍋」呢?因此,工程師們在選址時就考慮到了排水的問題,而且,射電望遠鏡的設計方面,也是做好了排水的工作。
  • 中國天眼遇上大暴雨會不會被裝滿?它是怎麼排水的?
    那這張大口鍋會不會在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雨時被裝滿?它到底是怎麼排水的?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天眼在貴州的大山裡面,但為什麼偏偏是貴州克度鎮南面的大窩凼窪地?其實,在修建「中國天眼」之前有12戶人家住在這裡,在當地生活了好幾十年的老人曾表示自己怎麼也沒想到這裡會建造一個如此了不起的望遠鏡。
  • 中國天眼一遇暴雨就成「湯鍋」?其實科學家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
    我們中國的天眼是在2016年9月,由南懷仁先生提出建設的,南懷仁先生是我們國家優秀的天文學家。有很多網友都調侃道我們的天眼望遠鏡像一個巨大的鐵鍋,因為我們的天眼望遠鏡是一個弧形的「鐵鍋」樣子。那麼中國天眼一遇暴雨就會成為「湯鍋」嗎?科學家向你展示什麼叫真正的高科技!
  • 中國天眼遇到暴雨會變成「湯鍋」嗎?這才是真正的高科技
    其實警察也有一個天眼,這個天眼是為了預防、打擊犯罪的。天眼監控系統裡包含了幾個高空置頂攝像頭,他們的主要作用是監控開闊地帶的整體情況,其清晰度也很高。天眼監控系統還能全面記錄通行車輛、人員信息,為案件的進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今天我們講講我國的另一個天眼。
  • 中國天眼如果不排水,暴雨後或變成堰塞湖?
    作者/吳一千中國天眼全稱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文簡稱FAST),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在中國天眼之前,稱為世界之最的是美國的300米口徑阿雷西博望遠鏡(Arecibo),在1974年建成後的50年裡,一直無人超越,直到中國天眼出現。
  • 我國天眼遇到暴雨會變「遊泳池」嗎?看了不得不佩服天眼設計師
    而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在地面構建能夠接收太空信號的基地來完成人類窺伺太空的夢想,我們今天要提到的天眼就屬於這一類別。天眼修建於我國貴州,它本質上是一個巨大的單天線射線望遠鏡,從天空中俯視天眼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它的外表就如同一口巨大的鍋一樣。由於天眼奇特的外表,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擔心:如果遇上暴雨天氣的話,天眼會不會因為積水過多而變成遊泳池呢?
  • 天眼遇到暴雨會變成「湯鍋」嗎?這才是真正的高科技
    其實警察也有一個天眼,這個天眼是為了預防、打擊犯罪的。天眼監控系統裡包含了幾個高空置頂攝像頭,他們的主要作用是監控開闊地帶的整體情況,其清晰度也很高。天眼監控系統還能全面記錄通行車輛、人員信息,為案件的進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今天我們講講我國的另一個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