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小夥伴對於我國「天眼」早有耳聞,這個直徑高達500米的球面射電望遠鏡位於我國貴州喀斯特窪坑中,自建成起就躍居全球首位,超過美國波多黎各阿雷西博305米口徑的射電望遠鏡,整體性能更是這個全球第二大口徑射電望遠鏡的10倍。
作為我國用於空間探索以及基礎科學研究的設施。截至2020年1月份,中國天眼探測到102顆已經認證的脈衝星,獲得對周期性脈衝信號以及各種地球難以實現物理性質為基礎物理學的拓展發現打下基礎。
但是作為我國乃至全世界最先進的球面射電望遠鏡,自然對各個部分有著極高的精度要求。那麼這個口徑超百米的巨型望遠鏡自建設之日起,便在群山之中受到風吹日曬數十年。尤其是雨季,這麼大的「一口鍋」是怎麼做到暴雨中不變成「一鍋湯」的?它是怎麼在雨季解決排水的難題的呢?
其實早在天眼設計籌備之初,建設者們就在工程的選址以及望遠鏡自身的結構設計上做好了充足準備。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天眼選址選在貴州的原因。
首先「中國天眼」FAST擁有3項自主創新:
在2020年年初正式通過國家驗收投入運行且檢測的各項數據均達到或者超過預期。數項核心指標堪稱全球領先。屆時中國天眼將在引力波和積極分子等方向進行探測。並且國家天文臺不僅在國內組織科學家,還有。和國外天文學家參與天然的探測過程中來。其為中國乃至全球的基礎物理學謀求進一步發展。
具有中國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FAST,是世界上目前口徑最大、最精密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其設計綜合體現了我國高技術創新能力。它將在基礎研究眾多領域,例如宇宙大尺度物理學、物質深層次結構和規律等方向提供發現和突破的機遇,也將在日地環境研究、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建設將推動眾多高科技領域的發展,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它的建設與運行將促進西部經濟的繁榮和社會進步,符合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創作不易,萌新嘆氣。走過路過的觀眾老爺們,誒,點個關注唄!各位觀眾老爺們的觀眾和贊就是對我創作的最大鼓勵,最後感謝各位的觀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