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遭暴雨衝刷變"湯鍋"?工程師:花13年時間選址早料到

2020-10-13 虛竹師兄


就科學來講,把前人獲得的零星的真理找出來進一步加以發展,就是當之無愧理應受到獎賞的功勞 —— 歌德


宇宙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浩瀚無邊,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需要、值得我們去探索,以前科技不發達,人們只能用肉眼去觀察神奇的宇宙,使人們的探索能力受到了限制,但是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我們可以依靠很多工具去探索和了解宇宙。

中國天眼的問世,讓很多人震驚和讚嘆,多麼偉大的一項發明,為人們更進一步探索宇宙的奧妙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有多少讚美相應也會有多少質疑,有些人認為天眼在暴雨後可能會變成一個"湯鍋",工程師們回應人們的質疑稱,這是不可能的。

遙望星河

以前儘管科技不發達,依然擋不住人們探索宇宙的欲望,但是人們只能用肉眼去觀察,有很多未知的領域人們都沒有了解到,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發明瞭望遠鏡,人們通過望遠鏡可以觀察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東西,使人們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又進了一步。

後來又出現了天文望遠鏡,這比普通的望遠鏡還要先進,天文望遠鏡分為光學望遠鏡與射電望遠鏡,人們基本上會選擇使用射電望遠鏡,因為它可以接收來自太空的無線電,能夠很好的幫助人們了解宇宙更深處的奧妙,也正是因為有了它科學家們的研究工作才能更快更好地進行。

但是人們探索宇宙的腳步決不止於此,科學家們也在致力於發明更先進的望遠鏡,經過科學家們不斷的努力與探索,前幾年中國天眼終於問世了,這對於人們探索宇宙的奧妙絕對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使國人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走的更深更遠了。

宇宙深處

天眼是中國的一項偉大發明,它的口徑有500米,所以它的解析度十分強大,科學家們利用它可以對太空進行更好的了解,因為有了天眼我國在探索太空這一領域遙遙領先,使很多個國家都望塵莫及。

因為有了天眼,科學家們對宇宙有了許多新發現,幾年前天眼探索到了一個脈衝星,當時這在世界上還是首例,之後科學家們繼續利用天眼不斷探索,現在已經依靠天眼發現了幾十個脈衝星,這樣的成就讓中國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也提高了。

以前的中國是很落後的,因為很多國家都不與中國進行技術上的交流,孤立中國,企圖阻止中國的發展,在那樣的情況下,中國想要強大、想要發展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國人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探索、放棄前進,而是迎難而上致力於改變中國科技落後的狀況,終於經過科學家們不斷的努力與探索,天眼問世了。

因為中國天眼在探索太空方面的的作用是特別大的,所以中國發明了天眼之後,世界上許多國家都主動與中國進行往來,希望能與中國進行合作,如今中國與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建立了合作關係,並且都對天眼充滿了信心。

議論紛紛

人們對任何一樣事物的評價都不光是正面的,肯定也會有反面的,也有一部分人覺得天眼本身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因為天眼選址在一個多雨的地方,而它又是一個倒扣的半球體形狀,如果下大雨應該會有大量的水進入並滯留在天眼,以至於"天眼"可能會變成一個"湯鍋"。

天眼是多麼重大的一項工程,怎麼可能會出排水方面出問題,工程師們光在天眼的選址方面就花費了十三年,工程師們認真研究、悉心考慮了方方面面,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所以說人們所質疑的那種情況是不會出現的。

了解到許多人不明白天眼的排水問題,專家們特地為此進行了解釋,為了把天眼建造在一個合適的地方,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走了許多地方,研究了許多地勢地貌,最終才將天眼建造在喀斯特窪地上。

喀斯特地貌的透水性是特別好的,如果下雨一般是不易積水的,並且地貌下面也有很多的暗河和窯洞,地面的水都可以聚集到那裡,所以說天眼選址在這樣的地貌上是再合適不過了。

並且天眼本身也有比較完善的排水系統和透水能力,為了讓天眼能夠在大雨天也不用擔心排水的問題,還在天眼的下方建造了許多的渠道以便於排水,這麼周到而又細緻的安排是不會讓天眼在排水方面出問題的,所以說人們的擔心完全是多慮了。

結語

中國天眼的發明,讓世界對中國的態度和看法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使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大大的提高了,中國以及世界各國都對天眼充滿了信心,都認為有了天眼,人類會了解到宇宙更多未知的領域

天眼的發明讓中國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讓國人感到無比的自豪,但是人類在宇宙面前是無比渺小的,廣闊無邊的宇宙裡有太多的奧妙需要我們去探索,所以國人應該繼續探索、不斷努力,不能因為有所成就就懷有驕傲之心。作為青年一代,我們應該牢記使命,努力學習,為中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暴雨後變「湯鍋」?工程師爆料:耗時13年選址早就料到
    我國天眼驟雨後變&34;?工程師表示,其實花費了13年選址的時候,就想到這個結果了,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而有人卻因為天眼的外觀來對此表示質疑,並且說如果在大雨之後會變成一個大鍋?天眼的選擇和做工中國的工程師和科學家經過了多年的選擇做出決定,而且有一定的設施,所以成為湯鍋絕對是荒謬之談。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類用最原始的肉眼觀察夜空,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人們依靠先進的技術來探索著這巨大的秘密。對於人類來說天文望遠鏡的出現將推動人們對宇宙認識的進一步發展。
  • 中國天眼暴雨後會變成湯鍋?天然的排水系統,選址就花費13年
    畢竟天眼所在的位置,是我國的貴州,不少人知道該區域經常出現暴雨,也令人們感到十分困惑,天眼的排水系統到底是如何設計的,它會不會因為暴雨出現損壞?會不會令中國天眼變成一口湯鍋?對此有專家表示這當然不可能了。
  • 中國天眼暴雨後會變湯鍋?央視解讀其排水系統,選址就花費了13年
    而隨著「中國天眼」的觀測性能日趨穩定,目前已經發現了132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因此「中國天眼」發揮的重要作用已不言而喻。「天眼」所處的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常年降雨在1400毫米左右。而且「天眼」的形狀又如同一口大鍋,那麼在暴雨之後會不會由於積水太多變成「湯鍋」呢?其實,我們能想到的,負責設計建造「天眼」的科學家們也一定想到了,而央視曾經的一檔節目也為我們解讀了「天眼」的排水系統。
  • 中國天眼遇暴雨成湯鍋?排水洩洪主要靠這兩點,選址就用了整13年
    我國天眼的探測範圍能夠達到太陽系外緣,範圍及其廣,同時中國天眼也是目前全世界最精確的脈衝星計時陣,為我國的脈衝星鐘的研製工作提供絕佳的基礎。天眼給人的感覺好像是一口大湯鍋,大家在看到天眼的圖片時不免會感到疑惑與擔憂:要是遭到暴雨,這天眼不就變成真正的湯鍋了嗎?會不會遭到破壞?研究任務會受到影響嗎?
  • 中國天眼暴雨後變「湯鍋」?央視解讀排水系統,選址就用了13年
    除此之外,「中國天眼」已經在今年開啟了對地外文明的搜索,基於「中國天眼」的強大性能,如果銀河系真的存在地外文明,那麼就很有可能被「中國天眼」第一時間發現。不過,也有思維活躍的網友感到好奇,矗立在大山之中的「中國天眼」形狀如同一口大鍋,而其所處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在暴雨之後,「中國天眼」會不會因積水太多變成「湯鍋」呢?
  • 中國天眼暴雨後變成湯鍋?央視解讀排水系統,選址就花費13年時間
    南仁東先生將餘生都奉獻給了中國天文事業,從構想到完工歷時22年時間,終於在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中國天眼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單口徑500米,是世界上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是最著名的哈雷西博望遠鏡的10倍。
  • 中國天眼遇暴雨成了湯鍋?成功洩水主要靠兩點,選址就用了整13年
    截至2020年1月份,中國天眼探測到102顆已經認證的脈衝星,獲得對周期性脈衝信號以及各種地球難以實現物理性質為基礎物理學的拓展發現打下基礎。那麼這個口徑超百米的巨型望遠鏡自建設之日起,便在群山之中受到風吹日曬數十年。尤其是雨季,這麼大的「一口鍋」是怎麼做到暴雨中不變成「一鍋湯」的?它是怎麼在雨季解決排水的難題的呢?
  • 中國天眼遇到暴雨變湯鍋?我國科學家早有準備,2點解決難題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是我國建造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其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喀斯特窪坑當中,這一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早在1994年就被提出建造,經過22年建造完成,2016年落成啟用。
  • 天眼選址花13年,一下雨就變成「大湯鍋」,南仁東如何解決排水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天眼整體呈半球形,從天空俯視下去就像一口大鍋,如果下雨的話水全部積在裡面,就會變成一口「大湯鍋,它是如何把水排出去的呢?來看看「天眼之父」南仁東是怎麼巧妙設計的。>天眼坐落於貴州的大山深處,由於環境因素這裡的天氣變幻莫測,每年都有很長一段時間屬於雨季,因此天眼避免不了承受暴風雨的侵襲,然而從天眼投入使用開始,十多年的時間也過去了,為什麼他依然能夠安然無恙呢?
  • 中國天眼耗費22年,暴雨後不會變「湯鍋」,具備天然排水系統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是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提出構想,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歷經22年建造成功,它被譽為「中國天眼」,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首先「天眼」擴大了我國太空探測的廣度,將我國太空探測範圍從地球同步軌道延伸到了太陽系外圍,這是「質的突破」。其次,500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大幅提升了我國太空探測的精度,這是基於「天眼」對於脈衝星的到達時間的把握和研究的。
  • 中國天眼工程師透露排水系統,成功洩水主要靠兩點!
    中國天眼工程師透露排水系統,成功洩水主要靠兩點!每當到了夏季的時候就有連夜的暴雨,而在這個時候一些暴雨非常頻繁的地區更是積水嚴重,那這樣的天氣肯定也會造成很多影響,特別是對於大家所熟悉的我們國家的天眼,也是現在全球規模位於頂尖位置的。
  • 中國天眼遇暴雨會變「湯鍋」嗎?口徑這麼大,不怕暴露地球位置嗎
    我們的天眼口徑達到500米,接收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足球場),當遭遇到暴雨天氣時,天眼是否會變成裝滿水的「湯鍋」呢?因此,工程師們在選址時就考慮到了排水的問題,而且,射電望遠鏡的設計方面,也是做好了排水的工作。
  • 中國天眼遇到暴雨將變成「湯鍋」?這才是真正的高科技
    導語:中國天眼遇到暴雨將變成「湯鍋」?這才是真正的高科技!隨著世界科技的發展,我們國家的腳步也在不斷的飛速向前。儘管在很多的領域上,人們已經擁有了很多探索以及了解,但是有一個領域,如今依舊充滿著神秘,那就是天文學。
  • 天眼遇到暴雨會變成「湯鍋」嗎?科學家告訴你什麼叫高科技
    中國天眼其實指的就是坐落在貴州省黔南市的一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這款望遠鏡擁有先進的技術,佔地面積能夠達到25萬平方米。這已經是相當於一個30個足球場的面積了。那麼這個天眼能夠起到什麼作用呢?而且造型上是一個鍋狀,利於蓄水,所以有可能會變成「湯鍋」。但是這種情況是絕對不會發生的,設計這款天眼的科學家南仁東早就在設計它的時候就想到了這個問題 ,這款天眼的反射面板上有小孔可以讓雨水流走。不僅如此,這款天眼還擁有一套先進的排水系統,也就是無壓隧道設計。能夠應付暴雨的情況,不不管遭遇多大的雨水,這款望遠鏡都不會變成「湯鍋」。
  • 中國天眼一遇暴雨就成「湯鍋」?其實科學家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
    我們中國的天眼是在2016年9月,由南懷仁先生提出建設的,南懷仁先生是我們國家優秀的天文學家。有很多網友都調侃道我們的天眼望遠鏡像一個巨大的鐵鍋,因為我們的天眼望遠鏡是一個弧形的「鐵鍋」樣子。那麼中國天眼一遇暴雨就會成為「湯鍋」嗎?科學家向你展示什麼叫真正的高科技!
  • 世界工程變「湯鍋」?中國天眼究有多強大,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隨著世界的不斷發展,各國的經濟實力都是得到了飛速的提升,其中我國更是成為了一個佼佼者,在經過了全面的發展之後,中國宛如脫胎換骨一般,在許多的領域中都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在中國有一個超級工程,是有關於天文學的,幫助人類探索未知的外太空,收集一些未發現的星系坐標。
  • 中國天眼形狀很像鍋,遇到暴雨會變成「湯鍋」嗎?
    除了粉絲們的調侃之外,還有一些粉絲表示對FAST也就是中國天眼的結構感到納悶,從遠處看天眼,天眼像是一口巨大的鍋,既然是鍋,那麼遇到暴雨了該怎麼辦呢?難道要人工排水嗎?關於這個問題,其實科學家們已經考慮到了。
  • 中國天眼望遠鏡遇到暴雨會變「遊泳池」嗎?網友:佩服天眼設計師
    50年代人類航天事業興起,不過由於航天事業是一個高技術,高投入的領域,所以很長時間裡面都只有美蘇兩個國家玩得起,到了70年代,世界航天俱樂部加入了一個重要玩家,那就是中國。,直到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航天事業才迎來大發展,短短30年裡,中國相繼實現了第一次載人航天、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個太空空間站建設、第一次月球探測等舉世矚目的成就,從一個航空弱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三航天強國。
  • 中國天眼遇到暴雨會變成「湯鍋」嗎?這才是真正的高科技
    其實警察也有一個天眼,這個天眼是為了預防、打擊犯罪的。天眼監控系統裡包含了幾個高空置頂攝像頭,他們的主要作用是監控開闊地帶的整體情況,其清晰度也很高。天眼監控系統還能全面記錄通行車輛、人員信息,為案件的進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今天我們講講我國的另一個天眼。
  • 中國天眼如果不排水,暴雨後或變成堰塞湖?
    作者/吳一千中國天眼全稱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文簡稱FAST),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在中國天眼之前,稱為世界之最的是美國的300米口徑阿雷西博望遠鏡(Arecibo),在1974年建成後的50年裡,一直無人超越,直到中國天眼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