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遇到暴雨將成「湯鍋」?科學家告訴你什麼叫高科技

2020-08-28 搞笑老李頭hhh

眾所周知,在當今的這個時代裡,天文學對於每個國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如今這個和平的年代,天文事業無疑是影響了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所以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它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在天文學領域上取得重大的成就,以此來展示整個國家的科技水平與實力。

在1994年時,我國便開始有意打造屬於自己的「天眼」工程,但是當時的天文技術尚不發達,不過在無數國人的支持下,在無數科研人員的努力下,在著名天文學家南仁東老先生的帶領下,我國花費了近22年的世間打造出了一款以「中國造」為世界揚名的世界第一「天眼」工程——全球最大且技術最先進的射電望遠鏡FAST

但是當看到這一點時,一些網民不禁好奇。既然天眼像鐵鍋一樣凹下去,這個巨大的望遠鏡下雨時不會充滿雨水嗎?事實上,雖然天眼看起來像一個鐵鍋,但它比鐵鍋要精細得多。如果你仔細觀察附近的區域,你會發現天眼是由許多反射面板組成的。每個反射面板之間會有一些小孔。每次下雨,雨水都會順著小洞流下。但是一些有學問的朋友又開始懷疑了。貴州正在下雨。如果有大雨,這些洞不會起多大作用。南仁東先生在設計之初就已經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因此,他在望遠鏡周圍建立了一個排水系統,以確保天眼的安全運行。此外,該排水系統採用全長約1000米的無壓隧道設計方案,足以應對貴州的暴雨。

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天眼遇到暴雨會變成「湯鍋」嗎?科學家告訴你什麼叫高科技
    中國天眼其實指的就是坐落在貴州省黔南市的一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這款望遠鏡擁有先進的技術,佔地面積能夠達到25萬平方米。這已經是相當於一個30個足球場的面積了。那麼這個天眼能夠起到什麼作用呢?天眼能夠觀測暗物質和暗能量,尋找第一代天體。它的作用不僅如此,它還能夠接受來自外星星球傳來的信號。它能夠進行高解析度的微波巡視。還可以測量天體的射電強度、頻譜和偏振等量,可以說是十分的高科技了。這麼大的一款望遠鏡萬一它遭遇到了暴雨又會如何呢?應該不會進水吧。
  • 中國天眼遇到暴雨將變成「湯鍋」?這才是真正的高科技
    導語:中國天眼遇到暴雨將變成「湯鍋」?這才是真正的高科技!隨著世界科技的發展,我們國家的腳步也在不斷的飛速向前。儘管在很多的領域上,人們已經擁有了很多探索以及了解,但是有一個領域,如今依舊充滿著神秘,那就是天文學。
  • 中國天眼一遇暴雨就成「湯鍋」?其實科學家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
    我們中國的天眼是在2016年9月,由南懷仁先生提出建設的,南懷仁先生是我們國家優秀的天文學家。有很多網友都調侃道我們的天眼望遠鏡像一個巨大的鐵鍋,因為我們的天眼望遠鏡是一個弧形的「鐵鍋」樣子。那麼中國天眼一遇暴雨就會成為「湯鍋」嗎?科學家向你展示什麼叫真正的高科技!
  • 中國天眼遇到暴雨會變成「湯鍋」嗎?這才是真正的高科技
    其實警察也有一個天眼,這個天眼是為了預防、打擊犯罪的。天眼監控系統裡包含了幾個高空置頂攝像頭,他們的主要作用是監控開闊地帶的整體情況,其清晰度也很高。天眼監控系統還能全面記錄通行車輛、人員信息,為案件的進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今天我們講講我國的另一個天眼。
  • 中國天眼形狀很像鍋,遇到暴雨會變成「湯鍋」嗎?
    除了粉絲們的調侃之外,還有一些粉絲表示對FAST也就是中國天眼的結構感到納悶,從遠處看天眼,天眼像是一口巨大的鍋,既然是鍋,那麼遇到暴雨了該怎麼辦呢?難道要人工排水嗎?關於這個問題,其實科學家們已經考慮到了。
  • 天眼遇到暴雨會變成「湯鍋」嗎?這才是真正的高科技
    其實警察也有一個天眼,這個天眼是為了預防、打擊犯罪的。天眼監控系統裡包含了幾個高空置頂攝像頭,他們的主要作用是監控開闊地帶的整體情況,其清晰度也很高。天眼監控系統還能全面記錄通行車輛、人員信息,為案件的進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今天我們講講我國的另一個天眼。
  • 中國天眼暴雨後變成湯鍋?央視解讀排水系統,選址就花費13年時間
    南仁東先生將餘生都奉獻給了中國天文事業,從構想到完工歷時22年時間,終於在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中國天眼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單口徑500米,是世界上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是最著名的哈雷西博望遠鏡的10倍。
  • 中國天眼遇暴雨成湯鍋?排水洩洪主要靠這兩點,選址就用了整13年
    我國天眼的探測範圍能夠達到太陽系外緣,範圍及其廣,同時中國天眼也是目前全世界最精確的脈衝星計時陣,為我國的脈衝星鐘的研製工作提供絕佳的基礎。天眼給人的感覺好像是一口大湯鍋,大家在看到天眼的圖片時不免會感到疑惑與擔憂:要是遭到暴雨,這天眼不就變成真正的湯鍋了嗎?會不會遭到破壞?研究任務會受到影響嗎?
  • 中國天眼暴雨後會變湯鍋?央視解讀其排水系統,選址就花費了13年
    而隨著「中國天眼」的觀測性能日趨穩定,目前已經發現了132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因此「中國天眼」發揮的重要作用已不言而喻。「天眼」所處的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常年降雨在1400毫米左右。而且「天眼」的形狀又如同一口大鍋,那麼在暴雨之後會不會由於積水太多變成「湯鍋」呢?其實,我們能想到的,負責設計建造「天眼」的科學家們也一定想到了,而央視曾經的一檔節目也為我們解讀了「天眼」的排水系統。
  • 中國天眼暴雨後會變成湯鍋?天然的排水系統,選址就花費13年
    口徑長達百米的超大型望遠鏡自誕生起就袒露在群山之中,在該時期接下來的數十年間,自然會受到風雨的侵襲,令人們不禁擔憂外觀看上去如同一口巨「鍋」的中國天眼,在下雨之際,恐怕它的積水問題會是影響整個望遠鏡系統性能的關鍵因素,那麼總造價超過6億、接收和反射面總面積高達25萬平方米的中國天眼。
  • 中國天眼遇到暴雨變湯鍋?我國科學家早有準備,2點解決難題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是我國建造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其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喀斯特窪坑當中,這一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正是這樣一個重要的設備,卻建造在群山之中,經受風吹日曬,因此,不少網友非常擔心,這個總造價高達6億的中國天眼
  • 中國天眼遭暴雨衝刷變"湯鍋"?工程師:花13年時間選址早料到
    ,為人們更進一步探索宇宙的奧妙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有多少讚美相應也會有多少質疑,有些人認為天眼在暴雨後可能會變成一個"湯鍋",工程師們回應人們的質疑稱,這是不可能的。但是人們探索宇宙的腳步決不止於此,科學家們也在致力於發明更先進的望遠鏡,經過科學家們不斷的努力與探索,前幾年中國天眼終於問世了,這對於人們探索宇宙的奧妙絕對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使國人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走的更深更遠了。
  • 中國天眼暴雨後變「湯鍋」?央視解讀排水系統,選址就用了13年
    「中國天眼」的口徑達到了500米,總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的大小,而它的綜合性能則是世界第二大射電望遠鏡的10倍。除此之外,「中國天眼」已經在今年開啟了對地外文明的搜索,基於「中國天眼」的強大性能,如果銀河系真的存在地外文明,那麼就很有可能被「中國天眼」第一時間發現。
  • 中國天眼遇暴雨會變「湯鍋」嗎?口徑這麼大,不怕暴露地球位置嗎
    當然,這些光學望遠鏡也只是將遠處的景象「拉到」我們的面前,那些不可見光的景象,我們依舊沒法看得到。想看到這些不可見光的景象,需要藉助其他功能的望遠鏡,如射電望遠鏡就可以接收到這些無線電波。為了接收到這些極為微弱的信號,科學家使用旋轉拋物面作鏡面將這些電波聚焦反射到接收機,讓這些極為微弱的信號那個達到一定的功率電平,接收機才能檢測到。所以我們看到的射電望遠鏡一般都像一口鍋。
  • 中國天眼遇暴雨成了湯鍋?成功洩水主要靠兩點,選址就用了整13年
    尤其是雨季,這麼大的「一口鍋」是怎麼做到暴雨中不變成「一鍋湯」的?它是怎麼在雨季解決排水的難題的呢?,其實是由4450塊小反射面拼接而成。除此之外,在反射界面本身還有著均勻分布的導水孔,可以將積水逐漸導入匯集到下面的窪地。藉助修建的洩洪水道,導入地下暗河和周邊地區。這就是中國天眼能抵制強降雨的重要原因。力爭13年的建設選址和長達22年的研究施工。中國天眼自2016年9月建成啟用後,便開始進入了數年的調試期。
  • 中國天眼暴雨後變「湯鍋」?工程師爆料:耗時13年選址早就料到
    而有人卻因為天眼的外觀來對此表示質疑,並且說如果在大雨之後會變成一個大鍋?天眼的選擇和做工中國的工程師和科學家經過了多年的選擇做出決定,而且有一定的設施,所以成為湯鍋絕對是荒謬之談。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類用最原始的肉眼觀察夜空,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人們依靠先進的技術來探索著這巨大的秘密。對於人類來說天文望遠鏡的出現將推動人們對宇宙認識的進一步發展。
  • 世界工程變「湯鍋」?中國天眼究有多強大,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隨著世界的不斷發展,各國的經濟實力都是得到了飛速的提升,其中我國更是成為了一個佼佼者,在經過了全面的發展之後,中國宛如脫胎換骨一般,在許多的領域中都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在中國有一個超級工程,是有關於天文學的,幫助人類探索未知的外太空,收集一些未發現的星系坐標。
  • 中國天眼遇到暴雨會變「遊泳池」嗎?看完不得不佩服天眼設計師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中國天眼在正式投入使用後不久,就發現了132顆優質的脈衝星侯選體,其中有93倍被科學家們認為是新發現的脈衝星(數據截止到2018年)。雖然中國天眼項目在天文領域取得一系列成績,但還是有很多人們擔心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直徑500米的天眼遭遇暴雨時,會不會成為遊泳池?這些雨水又是怎麼被清理出天眼的呢?
  • 中國天眼耗費22年,暴雨後不會變「湯鍋」,具備天然排水系統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是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提出構想,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歷經22年建造成功,它被譽為「中國天眼」,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中國天眼」探測能力卓越。
  • 中國天眼望遠鏡遇到暴雨會變「遊泳池」嗎?網友:佩服天眼設計師
    ,這有什麼用呢?,每隔1-2秒的時間就發出短促的無線電信號,就像人的脈搏一樣很有規律,讓人捉摸不透,有的人認為脈衝星很有可能與外星高等文明有關,畢竟自然天體很難做到如此有規模的發射無線電信號,所以天眼望遠鏡新發現的脈衝星對於研究地外生命和文明具有重要參考意義,有國外科學家甚至預言,由於天眼望遠鏡的成功,中國可能是第一個發現地外生命的國家,由此可見天眼望遠鏡在我國的地位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