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無意識學習是信仰上帝的基礎

2020-09-19 老鐵一起嗨

根據喬治敦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的說法,能夠無意識地預測複雜模式的人(一種稱為內隱模式學習的能力)可能會更堅信,上帝是在宇宙中創造事件模式的人。

他們的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是第一個使用內隱模式學習研究宗教信仰的研究,該研究涉及兩個截然不同的文化和宗教團體,一個在美國,一個在阿富汗。

目的是測試內隱模式學習是否是信念的基礎,如果是,則這種聯繫是否適用於不同的信仰和文化,研究人員確實發現,內隱模式學習似乎為理解各種宗教提供了關鍵。

信仰一種或多種幹預世界的神靈是全球宗教的核心要素。

這不是關於神是否存在的研究,這是關於大腦為何以及如何相信神的研究,他們的假設是,大腦善於潛意識下辨別周圍環境模式的人可能將這些模式歸因於更高的功率。

一個非常有趣的發現是從童年到成年之間發生的事情, 數據表明,如果孩子不知不覺地適應了環境中的模式,即使他們住在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中,他們的信念也會隨著他們的成長而增加,同樣,如果他們不自覺地意識到周圍的模式,即使在一個宗教家庭中,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信念更有可能降低。

該研究使用了公認的認知測試來衡量內隱模式學習,參與者看著一系列點在計算機屏幕上出現和消失,他們為每個點按下一個按鈕,點的移動很快,但是一些參與者(具有最強的隱式學習能力的參與者)開始下意識地學習隱藏在序列中的模式,甚至在該點實際出現之前為下一個點按下正確的按鈕,但是,即使是最好的隱性學習者,也不知道這些點形成了模式,這表明學習是在無意識的水平上進行的。

該研究的美國部分招募了來自華盛頓特區的以基督教徒為主的199名參與者,該研究的阿富汗部分招募了來自喀布爾的149名穆斯林參與者的一組。

這項研究最有趣的方面是看到在這兩種文化中複製的認知過程和信念的模式,阿富汗人和美國人至少在某些涉及宗教信仰和使周圍的世界變得有意義的認知過程中有不同之處,不論一個人的信仰如何,這些發現都表明人們對信仰的本質有令人興奮的見解。

更傾向於內隱模式學習的大腦可能更傾向於相信上帝,無論大腦在世界上的哪個地方碰巧發現自己,或者在哪個宗教背景下都可以找到。

樂觀地,這一證據可能為不同信仰的信徒之間在基本人類層面上提供一些神經認知的共同基礎。

相關焦點

  • 信仰「上帝」與信仰「現實」的社會歷史行為動力學
    歷史上,很多人認為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而西方人信仰基督教。我前一段時間說過,其實中國人從古到今,就信仰「現實」。西方人信仰基督教和我們信仰「現實」這兩種信仰,對人們的行為方式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信仰「現實」的人,其行為特點就是能「隨機應變」。
  • 西方人為什麼那麼信仰上帝?讓我們先看看他們如何證明上帝存在
    我們假設上帝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東西,他不僅存在於思想之中,可能在一些人的眼中這是愚人的觀念,宇宙如此宏達,而設計卻如此精細,很多的天文學家,對宇宙的研究越深,就越被偉大的造物而嘆服,生命如此絢麗,時間如此永恆,一切都是那樣的井然有序,就像一個完整的系統。
  • 牛頓並不是晚年信仰上帝,而是終生都是信徒
    在30歲時,他改變了整個科學世界,表明宇宙是可以用數學認知的。他就是被歐美以本地時區1月4日紀念生日,大名鼎鼎的伊薩克 牛頓(Isaac Newton),著名的物理學家,人類少有的科學界全才。但牛頓並不自滿。他還有一句著名的話,"What we know is a drop, what we don’t know is an ocean."
  • 利用大腦中不斷出現的大量無意識信息
    通過將人工智慧和大腦成像技術相結合,研究人員發現,可以訓練人類理性地使用心理過程中的無意識內容。這項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研究,可能為神經科學和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新方法開闢道路,但也會在臨床、教育或社會環境中帶來新的應用。人類是有意識的,但大腦中的大部分活動仍然是無意識的。人們能利用這些隱藏的信息嗎?
  • 內容與形式:效法基督的信仰根基
    表面上看,基督教信仰認知的不同源於對《聖經》的不同理解,故面對教派紛爭,教父教義學的興起具有統合基督教信仰的功能意義,教派教義學梳理矛盾重重的聖經敘事,使之體系化、理論化,反駁了基督教反對派別和異議者,矯正已失偏頗的基督教信眾,為基督教正統奠定了合乎理性的信仰基礎。
  • 美國人:為何中國不信仰上帝,而相信祖先神靈?
    我們看美國電影時,經常會看到美國人在胸口前畫著十字架,祈求上帝的保佑。而不少美國人也感到十分好奇:為何中國不信仰上帝,而相信祖先神靈呢?從古至今中國都是農業大國,使中國人比較相信實事求是,所以信仰基督教的人比較少,但也不是沒有。再加上現代中國人學習的是物種起源,是從古猿進化而來,所以中國人很多其實是無神論者。
  • 美媒:為何中國人不信上帝,卻信仰祖先神明?老外說出了原因
    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不同的信仰。在中國,我們沒有一個宗教是所有人都信仰的。不過在國外,他們統一信仰上帝。為什麼中國人不信上帝,卻信仰祖先神明?首先,上帝、天使的故事本身就是從外國傳進來的,地理因素限制了其傳播。比如基督教的發源地距離中國也十分遙遠,而且中間隔著沙漠。第二,流傳的時間短暫,影響較小。早些時候,中國就傳入了基督教,但因為處於侵略戰爭時期,這種思想迅速就被根除了。
  • 牛頓最後為什麼信仰神?證明上帝的存在
    當今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信仰宗教,當人們遇到難題時,總是會把希望寄託給神明。很多人認為這就是迷信,那是因為我們沒有信仰,真正有信仰的人是十分相信神明的。我們如今的社會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科學,不再愚昧。
  • 研究發現:上帝原來長這個樣子......
    2018年6月11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期刊PLoS One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The faces of God in America: Revealing religious diversity across people and politics》的研究論文。
  • 科學家基督教信仰調查
    (3)、波蘭天文學家兼數學家哥白尼經二十幾年研究,發表《天體運行》(DeRevolutionibusOrbiumCoelestium)巨著,首先提出日心學,奠定了現代天文學的基礎。哥白尼不僅是偉大的科學家,而且早年學習神學和醫學,一生懸壺行醫,後又擔任牧職傳道。支持證實哥白尼的日心說的天文學家伽利略和凱普勒也都虔信神。
  • 信仰問答:我不太相信所信靠的上帝和死後的生命,怎麼辦?
    我想我也不太相信所信靠的上帝和死後的生命。你有什麼建議嗎?答:你可能不相信上帝和死後的生命,但是你給我發送電子郵件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希望,因為它表明你不想停留在對信仰模糊不清的狀態。那些在靈性上最危險的人,不僅不知道自己所信仰的是誰,而且還對信仰滿不關心。關鍵是要認識到,上帝不希望你被遺棄在黑暗裡!
  • 美術研究|論「無意識」在繪畫創作中的循變!
    心理不可能是自身歷史的產物,接近於動物的古代人的生物性的、史前的、無意識的人類精神構成了我們心理的基礎或進化的前提,這就是「集體無意識」。(2)「集體無意識」被稱作是人類心靈規律存在的必然,榮格從本能、原型、原始意象三個角度對其進行界定和解釋。在藝術創作實踐過程中,創造者頭腦中的「無意識」狀態對心靈的每一次外在顯現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 為何世界上絕大多數科學家沒有宗教信仰?
    說什麼「科學與宗教可以相互學習」,「科學與科學家是得益於宗教信仰的」,「自然科學家信仰宗教也就表明了宗教神學信仰對自然科學研究有正面的積極作用」,等等。「自然科學家信教」成了那些護教學者的「殺手鐧」,這些似是而非的論調確實也造成了一些公眾對科學家的誤解。為了澄清問題,必須深入進行一番由表及裡、去偽存真的探討。
  • 愛因斯坦與牛頓是真的晚年才開始宗教信仰?
    1643年,牛頓出生於英格蘭林肯郡鄉下的一個小村裡,在這塊土地上,宗教充斥著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所以牛頓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個基督教徒,而不是到了晚年才開始信仰基督教。從牛頓記事開始,上帝,就是牛頓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信仰一直在牛頓的生活當中,而不是到了晚年才有宗教信仰。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信仰真相
    他說,關鍵在於要知道科學的界限,科學不可能證明上帝的有無。因此,同時相信上帝和科學,這之間是沒有矛盾的。不過,科學家要接受上帝還是有層心理障礙。人在年幼時,一切都是確定的。研究科學以後,發現並非如此。因為得不到確定的答案,於是對"是否有上帝"這個命題卻步。但如果我們開始詢問:"上帝存在的可信性有多大?"這時,我們就學會了與"不確定性"共存。
  • 坤鵬論:反有神論者加繆的人間信仰
    (摘自帕斯卡的《思想錄》)帕斯卡認為,人類的許多行為是由名為消遣欲望在無意識之中激發出來的,從而躲避對生命之脆弱以及死亡之臨近的思考。加繆的荒謬思想深受消遣理論的影響,他指出,大多數人無法意識到人類生存狀況的荒誕性,這是因為他們善於自欺——他們生活在一個「舞臺布景」中。與帕斯卡有區別的是,加繆認為宗教也是一種自欺和消遣行為。
  • 我們既不信耶穌,也不信上帝,我們中華兒女的信仰,只有這1個!
    我們既不信耶穌,也不信上帝,我們中華兒女的信仰,只有這1個!現代以來,我們經常在談論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到底有沒有信仰?歐美人有著自己的信仰,他們信仰上帝;中東阿拉伯人有著自己的信仰,他們信仰真主。然而,人口眾多的中國,好像沒有一個十分明確的信仰。
  • 科學革命與上帝之死
    正是喬治•薩頓在學科建設上的不懈努力,促使科學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亞歷山大•柯瓦雷則為這門新興的學科開創了一個卓有成效的研究傳統——科學思想史的傳統。柯瓦雷的研究貫穿哲學、宗教和歷史,深刻透徹,充滿洞見。在他的影響下,科學思想史在二戰以後的二十多年間迅速發展,在科學史研究活動中佔據主流地位,吸引了一大批年輕的學者,湧現了許多重要的研究著作。
  • 世界存在上帝嗎?愛因斯坦死後的一封「神信」,揭示了自己的觀點
    前言個人的信仰就是他經常地、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在實踐真理。——本·利明一說起「上帝」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尤其是對於西方世界的人類來說,上帝就是他們的信仰,即使從來沒有見過,但也對此深信無疑,就像中國人信奉自己的祖先神靈一樣,僅僅是一個文化的傳承罷了。
  • 哲學:託馬斯阿奎那和安瑟倫關於上帝存在的六種證明
    它們的目的是要證明感覺經驗指向它自身之外,指向我們可以稱為上帝的東西。還應當指出,我們談論的是對我們有關上帝之存在——上帝存在著這一點的信仰的辯護,而不是對上帝是怎樣的這一點的知識。就上帝之本質或屬性而言,阿奎那認為這個問題我們只有通過啟示和信仰而不是庸常的理性才能回答。最後,值得指出的是,這些對於上帝之存在的證明對於基督信徒來說並不是決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