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也許就是發現掉落在地面的石頭,和沒有掉落的月亮代表著同一現象本質的人。
在30歲時,他改變了整個科學世界,表明宇宙是可以用數學認知的。
他就是被歐美以本地時區1月4日紀念生日,大名鼎鼎的伊薩克 牛頓(Isaac Newton),著名的物理學家,人類少有的科學界全才。
但牛頓並不自滿。他還有一句著名的話,
"What we know is a drop, what we don’t know is an ocean."
「我們所知道的只是一點一滴,我們所不知道的是一片海洋。」
可見牛頓雖然在面對其他科學家時,有些自大,但在真正的知識面前,牛頓是謙遜的。
重點來了。大家所不了解的一點是,牛頓並不是晚年信仰上帝。
在他的時代背景下,牛頓基本一生都是虔誠的教徒,信仰英國國教。研究物理科學的出發點很大程度上是想證明只有上帝才能創造完美的世界,然後努力解釋其中的奧秘 。
比如,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牛頓就寫到「如同生來是瞎眼的人不了解光,我們無法明白神的智慧與全能。神的形象沒有人看到、聽到、接觸到,更不是世上必朽壞的假神所能代表,我們只能在他所創造的萬物中了解他,他仍在掌權,我們都在他的掌管下」。
並且,牛頓跟微積分創始人之一萊布尼茨之間曠日持久的戰爭,不僅僅是因為倆人都聲稱自己發明了微積分。除此之外,牛頓還不認同萊布尼茨的 萬物有靈論 和 神正論 。但萊布尼茨也對牛頓的機械宇宙觀不屑一顧: 上帝要是像鐘錶匠一樣創造宇宙的話,那是不是還得定期給宇宙上弦啊?
果然,科學家之間的爭論也是很有趣,很抓中要害。
但他們都為整個人類的科學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都應感謝,不能厚此薄彼。
據說,牛頓還有另外一個生日,你知道是幾月幾號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