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努力摸索適合藏區肝包蟲病防治的道路
    人民網成都11月19日電(王軍)18日,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承辦的四川省醫學會第三次肝包蟲病防治學術會議暨藏區肝包蟲病診治培訓班在成都舉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曾勇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醫療衛生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嚴律南到會致辭;四川省醫學會包蟲病防治學組組長陳哲宇教授分享了多年對包蟲病治療的體會。石河子大學醫學院院長、國際包蟲病協會委員彭心宇教授到會傳經送寶;甘孜州衛計委副主任兼包防辦副主任胡平分享了包蟲病與人獸共患條囊蟲病控制國際會議最有價值的內容之一「石渠模式」的作法與成效。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院長曾勇在致辭中表示,包蟲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人畜共患病,四川省藏區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包蟲病流行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包蟲病嚴重危害著藏區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影響藏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藏區包蟲病的防控,每年中央和省裡都分別拔巨資用來防治包蟲病並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和優惠。在四川省衛計委的指導下,在地市州及縣鄉各級政府部門及各位專家、同行的共同努力下,四川省包蟲病的發病率較前有所下降,包蟲病的蔓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控制。但目前包蟲病的防治工作形勢依然嚴峻。長期以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高度重視包蟲病的防控、關注民族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多次向藏區派遣醫療隊,培訓藏區的醫護人員,為藏區包蟲病的診治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骨幹隊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將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幫扶藏區的衛生事業,進一步體現國家大型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
    四川省醫療衛生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嚴律南教授在會上稱,多年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一直致力於包蟲病治療的探索,如囊性包蟲病的內囊摘除術,泡型肝包蟲病的病灶切除術,均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尤其在國內最早完成了晚期泡型肝包蟲病肝移植手術,讓病人獲得新生;近年來又開展了晚期包蟲病離體切除自體移植術以及晚期包蟲病分期切除等新技術,使更多的病人得到根治並獲益。他希望各位專家、各位代表通過這次會議,互相交流各自在包蟲病防治方面的經驗,取長補短,努力摸索出一條適合四川包蟲病防治的道路。
    據四川省醫學會包蟲病防治專業學組組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博士生導師陳哲宇教授介紹,2014年12月26日,四川省醫學會成立直屬學會的包蟲病防治學組。3年來,防治學組在省醫學會的領導下,充分發揮學組的作用,學組各位專家在防治包蟲病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學組大部分專家均深入包蟲病重災區石渠縣,篩查和檢查病人並指導當地包蟲病的防治工作;多位專家還常年奔赴甘孜州醫院和藏區其他醫院指導包蟲病的手術,使大部分藏區包蟲病病人在當地就獲得了最好的治療。目前學組已經制定了四川省肝包蟲病治療規範,下一步將積極推進肝包蟲病的合理治療,相信該規範會進一步促進和提升四川包蟲病的治療水平,對提高包蟲病的治癒率,降低術後併發症發揮積極的作用。陳哲宇教授結合多年包蟲病防治體會,提出了根治包蟲病的原則:防治結合,預防為先,早診早治,合理手術,安全第一。在此次包蟲病防治會上,陳哲宇教授再次當選四川省醫學會包蟲病防治學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