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架氫燃料飛機完成試飛

2020-09-29 全球技術地圖

科技戰略

DARPA啟動「用於新技術的原子蒸汽科學」項目,將推動量子技術在室溫下的應用

據新一代信息科技戰略研究中心9月28日消息,DARPA宣布啟動「用於新技術的原子蒸汽科學」(SAVaNT)項目,將探索基於室溫原子蒸氣的一系列新技術,填補軍事相關應用的重要空白。該項目的三個研究領域包括:一是開發裡德堡原子傳感器,利用原子感應電場,為毫米波提供超窄帶寬、高靈敏度的電場探測;二是關注矢量測磁技術,以實現小尺寸、低重量、小功率的室溫磁場傳感器;三是研究蒸氣量子電動力學,使量子網絡的關鍵部件能在室溫工作,而當前的方法需要低溫或者雷射冷卻及捕獲。

美國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發布《川普與拜登:比較候選人在技術和創新上的立場》報告

據美國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ITIF)官網9月28日消息,ITIF發布《川普與拜登:比較候選人在技術和創新上的立場》報告。該報告基於2020年競選活動的媒體報導和相關政策文件,概述了川普和拜登在技術、創新、貿易政策方面的整體理念,並就10個特定領域比較了二人的政策立場,包括創新研發、網際網路與數字經濟、寬帶和電信、稅收、先進位造、生物科技、清潔能源等。報告認為,兩位總統候選人在貿易政策上較為接近,都致力於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但川普傾向於單邊行動,拜登支持多邊行動;在經濟投入上,川普著重於減少政府的經濟壓力,整體削減對研究的支持,而拜登則致力於在醫療保健和有形基礎設施等傳統領域和先進技術研發上進行投資;在移民問題上,川普持強硬態度,而拜登則支持高技能移民。

信息

富士康、緯創及和碩計劃未來5年在印度投資9億美元

據新浪科技9月28日消息,代工商富士康、緯創(Wistron)及和碩(Pegatron)計劃未來5年在印度總計投資約9億美元,以響應印度政府一項與生產相關的激勵計劃。這三家代工廠商在印度部署的產能或將全部用於蘋果iPhone手機生產。2020年6月,印度啟動了一項66.5億美元的激勵計劃,以提振電子製造業。印度政府表示,將為全球5家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提供激勵措施,建立或擴大其國內電子產品生產。該計劃旨在幫助印度轉變為出口製造業中心。

黑客竊取新加坡KuCoin交易所超1.5億美元的加密貨幣

據E安全9月28日消息,新加坡KuCoin貨幣交易所稱,黑客竊取了其熱錢包中的比特幣、ERC-20代幣以及其他類型的數字貨幣資產,總金額超過1.5億美元。熱錢包(Hot wallet)指任何連接到網際網路的加密貨幣錢包,即在線錢包。加密貨幣交易所通常使用熱錢包作為其臨時存儲系統,來存儲在平臺上交換的資產,並用於進行兌換操作和資金轉移,因此熱錢包更容易受到網絡攻擊。KuCoin承諾補償那些在黑客攻擊中損失資金的用戶。目前,該交易所的安全團隊正調查這一事件,存取款業務已經暫停。

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將投資1.2億歐元用於量子科學研究

據量子科技最前沿9月29日消息,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在最近的內閣會議後宣布,到2022年,該州政府將為量子信息科學研究提供約1.2億歐元的資金。在該投資計劃內,馬克斯·普朗克學會(MPG)、弗勞恩霍夫學會(FHG)和巴伐利亞科學院(BAdW)等非大學研究機構將與慕尼黑技術大學(TUM)和慕尼黑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LMU)合作,致力於在慕尼黑(巴伐利亞州首府)建設一個量子科學研發中心,將巴伐利亞作為科學和商業基地,在量子科學這一創新領域開闢新的機遇。目前,該投資計劃已成為巴伐利亞州高科技發展議程的一部分,量子這一面向未來的重要技術領域的地位正被不斷加強,以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

生物

美國研究團隊開發3D手指靜脈生物特徵認證法,可大大提高身份驗證的安全性

據ScienceDaily官網9月28日消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3D手指靜脈生物特徵認證法,可利用人手指上的靜脈完成三維生物特徵認證。該方法運用光聲層析成像技術,用超聲波探測器檢測雷射照射手指靜脈時發出的聲響,並用其重建靜脈三維圖像。為更好地集成光照明和聲學檢測,研究人員製造了新型光聲束合併器和類似全尺寸指紋掃描儀的成像窗口,還開發出允許在三維空間進行生物特徵識別和匹配的新算法。手指靜脈圖案是人體獨一無二的標誌,幾乎無法偽造,因此該方法具有特異性和防欺騙性,可大大提高認證的安全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應用光學》期刊。

美國政府向各州部署1.5億份雅培BinaxNOW新冠病毒快速測試工具,以幫助各州重新開放

據HHS官網9月28日消息,美國政府詳細介紹了雅培BinaxNOW Ag快速測試的國家發行計劃,以協助各州安全地重新開放。BinaxNOW快速測試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唯一授權的無需儀器的抗原快速護理點測試工具。該測試工具使用方便,費用為5美元,可在15分鐘內產生新冠肺炎測試結果,能為K-12師生、高等教育、關鍵基礎設施、急救人員和其他優先事項提供測試。美國政府在購買該測試並拿到FDA緊急授權後,儘快將其分發給弱勢群體,以確保首批1.5億測試的公平分配;並已成功通過放鬆監管的行動和戰略投資,優先擴大醫療點檢測,以促進美國學校、企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繼續重新開放。

聯合國發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提出全球亟須進行的8項變革

據中國海洋研究中心9月28日消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發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針對自然現狀提供了最權威評估。報告公布了"2010年-2020年的20個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的完成情況和進展。報告呼籲,全球亟須進行的8項變革,包括土地和森林轉型、可持續農業轉型、可持續糧食系統轉型、可持續漁業和海洋轉型、城市和基礎設施轉型、可持續淡水轉型、可持續氣候行動轉型,以及包含生物多樣性在內的"一體化健康"轉型,以拯救地球,確保人類福祉。報告對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目前正在進行的"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框架"的制定產生了重要影響,為制定2021年-2030年一系列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提供了科學依據。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超低成本助聽器,為聽力退化又無法負擔昂貴助聽器費用的老年人提供便利

據Medgadget官網9月28日消息,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組件總成本不到1美元的超低成本助聽器。該助聽器由有助於降低成本的開源部件和3D列印盒組裝而成,可提供傳統助聽器的大部分功能,並用電濾波器代替傳統助聽器中昂貴的數位訊號處理器,降低了編程所需的成本和工作量,為無法負擔高昂助聽器費用的老年人提供了恢復聽力的機會。

海洋

韓國三星重工攜手移動通訊運營商開發智能船舶衛星通信解決方案

據國際船舶網9月28日消息,韓國三星重工與移動通信運營商SK Telink籤署協議,將共同開發智能船舶衛星通信一攬子技術解決方案。根據該協議,SK Telink將基於自身掌握的在衛星通信服務中積累的數據運營經驗以及用戶的要求,為三星重工智能船舶解決方案的升級提供支撐;三星重工則將負責開發和驗證最適合SK Telink衛星通信使用環境的智能船舶解決案「SVESSEL」。通過籤訂此次協議,雙方希望把智能船舶技術提升到一個新階段,並為降低船舶成本、保障船舶安全航行做出貢獻。

韓國將研發可用於「張保皋-III」級潛艇的鋰離子電池

據國防科技信息網9月29日消息,根據韓國國防採辦項目管理局9月24日發布的信息,韓國將研發一種可用於「張保皋-III」級潛艇的鋰離子電池。按照計劃,新型鋰離子電池的研發工作將於10月啟動,2021年上半年投入生產,並在2026年隨「張保皋-III」級潛艇交付韓國海軍。新電池有望大大延長潛艇潛航時間,其使用壽命是目前鉛酸電池的兩倍,安全性及可靠性也將獲得提升。「張保皋-III」級是大宇造船海洋公司和現代重工共同開發的新一代柴電攻擊潛艇,將配備垂直發射系統,可攜帶最多10枚巡航飛彈。

美空軍在南極開展代號為「深寒行動」的極地運輸行動

據國防科技信息網9月29日消息,美空軍太平洋司令部的C-17運輸機開始在南極洲開展代號為「深寒行動」的極地運輸行動。在此次行動中,多架C-17運輸機從華盛頓州劉易斯-麥科德聯合基地起飛,通過三次任務將總計151名人員和約75噸貨物運送至南極洲的麥克默多科考站。據悉,美空軍開展「深寒行動」的歷史已有65年之久,目的是支持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南極洲的研究和考察工作。

航空

全球首架氫燃料飛機完成試飛

據航空簡報9月28日消息,全球首架氫燃料商用飛機在英國克蘭菲爾德機場成功完成試飛。該飛機在ZeroAvia航空公司Piper m級6座飛機的基礎上改裝而成。ZeroAvia航空公司表示,這架飛機的飛行距離和有效載荷將與噴氣飛機相當,但運營成本將明顯降低。據悉,該項目是英國政府HyFlyer項目的一部分,由ZeroAvia、歐洲海洋能源中心和智能能源公司共同發起,旨在展示低碳動力系統技術。

航天

美國SpaceX公司執行長馬斯克計劃將「星鏈」衛星網際網路業務推廣上市

據騰訊新聞9月29日消息,美國SpaceX公司執行長馬斯克表示將在「星鏈」星座開始運行並提供穩定收入時對其進行上市。目前,該公司已在軌部署700餘顆「星鏈」衛星,並即將開始為加拿大和北美地區提供初期網絡服務。根據近期的測試結果顯示,該星座的網絡延遲為20-94ms,下載速度為11Mbps-60Mbps,上傳速度為5Mbps-18Mbps,完全滿足預期目標。

俄羅斯發射3顆「信使」M民用通信衛星

據航小宇9月29日消息,俄羅斯利用「聯盟」運載火箭在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了3顆「信使」M民用通信衛星和19顆微小衛星。這3顆衛星是「信使」D1M低軌衛星通信系統的第17-19顆衛星,由列舍特涅夫公司研製。據悉,該系統由12顆衛星組網,旨在為俄羅斯北極等偏遠地區提供通信和數據傳輸服務。

先進位造

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出可在10秒內識別冠狀病毒的3D列印傳感器

據中國3D列印網9月29日消息,卡內基梅隆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3D列印傳感器,能夠在約10秒內識別COVID-19病毒。研究人員採用Optomec的專利氣溶膠噴射印刷(AJP)工藝,快速開發出小型金電極傳感器,能夠從一小滴血液中迅速準確地檢測出病毒抗體,極大地加快了檢測進程。該傳感器不僅可以在了解COVID-19大流行的途徑和集中程度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而且還可以幫助檢測如寨卡病毒、伊波拉病毒和HIV等其他病毒。

-END-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註明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帳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相關焦點

  • 世界首架氫燃料飛機英國試飛成功 低碳動力系統技術 意義重大
    【據theengineer網站2020年9月25日報導】9月24日,世界首架氫燃料商用飛機在英國克蘭菲爾德機場成功完成滑行、起飛、所有起落航線飛行、著陸等試飛項目,成為世界低碳飛行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重件。
  • ZeroAvia 完成世界首架由氫燃料電池驅動的商用飛機飛行
    本周早些時候,ZeroAvia 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架由氫燃料電池驅動的商用飛機的飛行。完成的地點是在英國克蘭菲爾德的 ZeroAvia 研究與開發實驗室。去年,該公司從字面上說才剛剛起步,在北加州開展工作,並建造其氫燃料電池動力總成的第一次迭代。
  • 華威通航首架飛機順利完成試飛交接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11日訊9月11日上午,山東華威通用航空服務有限公司購買的首架直升機順利完成了組裝後的試飛。經雙方試飛員驗證,完全符合標準和要求。試飛結束後,華威通航公司與西安海飛特公司舉行了飛機的交接儀式。
  • 最新消息:氫燃料飛機有望永久改變航空業
    9月28日,據航空簡報消息:全球首架氫燃料商用飛機在英國克蘭菲爾德機場成功完成試飛。空客公司負責零排放飛機項目的副總裁格倫·盧埃林說:「電池方面的經驗告訴我們,電池技術的發展沒有達到我們想要的速度。於是氫出場了,每公斤氫產生的能量遠遠大於當今電池。」
  • 世界首架氫動力客運飛機完成試飛
    全球旅報9月27日訊,致力於商業航空脫碳的領先創新者ZeroAvia宣布已完成世界第一架氫動力客機飛行。此次飛行在公司位於英國克蘭菲爾德的研發設施進行,6人座的Piper M級飛機完成了滑行、起飛、全模式飛行和著陸。
  • 什麼是氫燃料電池_氫燃料電池汽車原理
    氫燃料電池飛機  時速百公裡  波音公司於2008年4月3日成功試飛氫燃料電池為動力源的一架小型飛機。波音公司稱這在世界航空史上尚屬首次,預示航空工業未來更加環保。  波音公司於2008年2月至3月3次在西班牙奧卡尼亞鎮進行試飛氫燃料電池飛機,成功試飛具有歷史意義。 小型飛機起飛及爬升過程使用傳統電池與氫燃料電池提供的混合電力。爬升至海拔1000米巡航高度後,飛機切斷傳統電池電源,只靠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飛機在1000米高空飛行了約20分鐘,時速約100公裡。這一技術對波音公司意義重大,也讓航空工業的未來「充滿綠色希望」。
  • 空客發布三種氫燃料飛機最新設計
    空中巴士公司公布了三種使用氫氣的概念飛機,以尋找開發全球首架零排放商用飛機的最有效途徑。空客的三款飛機設計展示了為低碳商業飛行製造技術和空氣動力學的不同方法,這「向世界展示了」該公司對未來零排放飛行的大膽願景。Faury說,在合成燃料以及商用飛機的主要動力來源中使用氫可以「顯著減少航空對氣候的影響」。低碳經濟的承諾,也為可持續的天然氣生產鋪平了道路,從而推動了將現有天然氣基礎設施升級為氫動力天然氣的計劃。
  • 「未來已來」空客公布,全球首架「零排放」商用飛機概念
    空中巴士公司今天公布了全球首架零排放商用飛機的三個概念,這款飛機將於2035年投入使用。每個概念都代表了實現零排放飛行的不同方法,探索了不同的技術路徑和空氣動力學配置,以引領航空業的脫碳之路。它還將由一個改裝的以氫為動力的燃氣渦輪發動機通過燃燒提供動力。考慮到空客目前並不生產渦輪螺旋槳商用飛機,這款飛機的大小和航程將不同於該公司現有的任何一款飛機。
  • 國產飛機ARJ21在全球最高的機場試飛
    7月30日,人民日報發布了一則消息,是關於ARJ21飛機在稻城亞丁機場完成了高高原試飛任務。提起國產飛機,或許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大飛機C919,其實作為國產支線客機ARJ21同樣是我國製造的民航客機,並且已經安全投入運營多年。
  • 歐盟擬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 氫燃料成為航空業關注焦點
    通往溫室氣體零排放的道路上,對氫燃料作為可替代能源的研發,顯然是個亮點,正受到歐洲航空業的特別關注。氫燃料如能順利開發運用,將是航空業取代傳統燃料的最佳選擇。氫燃料技術並非新鮮出爐。冷戰時期,前蘇聯曾因燃油危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葉對氫燃料的航空應用投入研發,並於1988年成功試飛過五次。
  • 【聚焦】氫燃料電池汽車優缺點剖析
    豐田汽車公司已推出氫燃料電池汽車,並將在2015年上半年上市。2014年1月6日知名汽車廠商日本豐田宣布,面向其他廠商無償提供 5,680 項燃料電池相關的技術專利授權,包括燃料電池、儲氫罐、電池控制系統等方面的技術專利,豐田此舉是為推動以氫為主要燃料的電動車推廣和普及。
  • ARJ21飛機在全球海拔最高民用機場完成專項試驗試飛
    7月30日ARJ21飛機103架機在全球海拔最高民用機場——稻城亞丁機場(海拔4411米)完成最大起降高度擴展試驗試飛返回上海>通過半個月的試驗試飛充分驗證了ARJ21飛機在高高原機場環境下的起降能力這標誌著ARJ21飛機運行範圍
  • 在全球海拔最高民用機場ARJ21飛機完成專項試驗試飛
    圖為ARJ21飛機正在試飛。  王脊梁攝(影像中國)  人民日報北京7月30日電 (記者餘建斌、沈文敏)30日,ARJ21飛機103架機在全球海拔最高民用機場——稻城亞丁機場完成最大起降高度擴展試驗試飛返回上海。高原機場空氣稀薄、地形複雜、氣象多變,對飛機性能和運行支持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氫動力飛機將於2030年左右投入商業使用
    他表示,儘管空客公司計劃於2025年展示氫動力飛機,但是「未來十年內,氫燃料不會比化石燃料更省錢」。他補充道,要讓乘客坐上真正零排放(只排放水和熱)的氫動力飛機,就必須使用以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為動力生成的氫燃料。
  • 國航首架ARJ21誕生日記
    本文轉自【中新網】;  6月28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浦東總裝製造中心基地向國航、南航、東航交付各自首架國產支線客機ARJ21型客機,這標誌著中國民航的國產噴氣支線客機進入到了新的運營時代。圖為國航首架ARJ21客機在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浦東總裝製造中心基地總裝。
  • 國產ARJ21飛機在全球海拔最高民用機場完成高原試飛
    ARJ21支線客機是我國按照國際標準研製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飛機,今日其又迎來了一次新的挑戰,在全球海拔最高民用機場完成專項試驗試飛。7月30日,據中國商飛消息,ARJ21飛機103架機在稻城亞丁機場(海拔4411米)完成最大起降高度擴展試驗試飛返回上海。據悉,中國民航總局對高原機場的定義是海拔高於1524米的機場。其中機場標高1524米(含)~2438米的機場為一般高原機場,2438米(含)以上的機場為高高原機場。
  • 空客氫動力飛機2035年試飛,C939會是氫動力嗎?
    雖然全球石油儲量似乎還可以再開採一百年,然而越到後期,油井的開採成本將越來越高(如大慶油田到了後期,抽上來的液體90%都是水),因此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開發出更加環保的噴氣燃料產品,其中就包括氫動力方案。
  • 飛機革命?世界首架「離子推進」飛機試飛成功
    翼展 5 米,重 2.45 公斤,平均高度僅 0.47 米的情況下能持續飛行 60 米,一架由麻省理工學院團隊打造的十分特別的飛機,近日在學校的體育館內完成了首次飛行。
  • 蕪宣機場迎來首架校驗飛機
    蕪宣機場迎來首架校驗飛機 鄭遠攝人民網合肥11月28日電(汪瑞華)「CFI029今天11時38分,隨著蕪宣機場空管塔臺管制員發出指令,「獎狀C560」校驗飛機平穩降落在跑道上。飛機落地後,兩輛消防車停在C滑行道兩側,利用頂炮對射形成「水門」,飛機穿「水門」而過。據介紹,這是蕪宣機場迎來的首駕校驗飛機,也標誌著蕪宣機場正式進入投產校驗飛行階段。
  • 氫動力飛機將於2030年左右投入商業使用
    他表示,儘管空客公司計劃於2025年展示氫動力飛機,但是「未來十年內,氫燃料不會比化石燃料更省錢」。他補充道,要讓乘客坐上真正零排放(只排放水和熱)的氫動力飛機,就必須使用以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為動力生成的氫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