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哭、不哭,身上疼,爸爸知道,忍一忍……」
23日上午,武漢市第三醫院燒傷科大樓一樓一間特護病房內,47歲的武漢市黃陂區蔡榨街鳳凰寨村男子龔紅平,對著病床上渾身裹滿紗布的1歲半兒子龔成松(以下稱作小松),一邊抹淚、一邊勸慰。
病床邊龔紅平抹淚
一個貧困家庭的痛心事
小松一家是村裡建檔立卡的特級貧困戶。媽媽是一位智力殘疾人,8歲的姐姐上小學,一家4口人僅靠爸爸一個人種田務農、打零工養活。
21日上午9時許,小松因排便把身上弄髒,在家的姐姐見狀連忙從熱水器裡接了熱水,準備給弟弟洗個澡,哪知忙中出錯,只顧接好熱水忘了兌冷水。姐姐直接把小松放進了熱水盆。小松瞬間被燙得哇哇大哭起來。聽到哭聲,正在地裡忙著收花生的龔紅平立刻趕到房間,「當我把孩子從熱水裡抱起時,他背上的一大塊皮膚掉了,血肉模糊」。知道大事不好,龔紅平帶上手頭能找到的現金,光腳抱起孩子,打車趕往市內的武漢市第三醫院。
龔紅平親吻兒子
來到醫院時,由於燙傷超過兩小時,小松沒有了意識,處於休克狀態,全身軀幹、臀部、會陰、四肢皮膚均已剝落。「孩子就像一個被剝了皮的動物,觸目驚心。」該院燒傷科副主任醫師劉淑華診斷,小松受傷皮膚面積佔全身的66%,屬於二度至三度燙傷,病情極危重。小松被立刻轉入燒傷重症監護病房隔離搶救。
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一天後,小松的情況暫時穩定了下來。劉淑華說:「整個搶救過程,小松不哭也不鬧,格外讓人心疼。」22日上午,小松轉入小兒特護病房。
醫護人員送小松去往手術室
不讓醫療費用擊垮一個家庭
23日上午,走進小松的病房,只見他躺在一張特製的懸浮病床上,為防止重創的身體受到壓迫,小小的身體裹滿紗布、插滿管子,時而因疼痛發出咿呀的低吟。病床邊,人到中年的龔紅平雙眼通紅,「我一步也不敢離開孩子」。
當日上午劉淑華告知龔紅平,孩子當天要進行第一次手術,「目的是清除身體表面的創面、清除壞死組織,用『人工皮』覆蓋孩子的體表,暫時替代自身皮膚,防止外部環境引起感染」。
「來醫院當天我身上就帶了600塊錢,交了住院費,後來,我回家找親戚朋友四處借到1萬多元。但是醫生估計孩子還要做兩次手術,住院兩個月左右。費用估計要大幾十萬。」說到接下來的治療花銷,龔紅平非常擔心。
劉淑華安慰龔紅平道:「孩子的治療醫院已經幫你們打通了綠色通道,第一次手術費用由我們申請湖北省慈善總會華中燒傷婦女兒童救助基金解決。」醫生的話讓龔紅平稍稍寬些心。
10時,龔紅平在手術告知書上鄭重地籤下名字。然後,目送著醫護人員將兒子推進手術室。期間,隔壁左右病房的病友、家屬,紛紛向龔紅平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拿起一張張捐款,龔紅平一遍遍重複著:「謝謝!」
小松的病情牽動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政府部門的心。其中,武漢市紀委(對口扶貧單位)、市民政局、市紅十字會、蔡榨街道得知小松的病情後,紛紛到醫院慰問,送去關愛。
近兩天,鳳凰寨村村支書龔勃生一直陪在龔紅平身邊。他說:「龔紅平是村裡的精準扶貧對象,從市到區,再到街道、村,各級都很重視他家庭的不幸遭遇。大家的想法是,不能讓這個貧困家庭倒下。」鳳凰寨村已經發動黨員、幹部、群眾捐款,現已籌集兩三萬元。
據劉淑華醫生介紹,小松是十幾年來該院收治的同年齡段最危重的患者,如能治療出院,後期康復還會有漫長的過程。
一個一歲半的幼兒,如此大的燙傷面積,如此嚴重的病情,讓這貧困的一家人如何是好?請伸出您的手,救救孩子!(全媒體記者龍華、通訊員周莉、陳舒)
來源: 湖北日報網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