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知識,你知道多少?很多都是偽科學!

2020-12-02 易馳科技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總會聽到一些關於科學的小知識,但你不知道的是,這些科學常識有些並不是真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吧。

手機整晚充電會讓電池報廢

以前的手機確實有這種說法,並且不是悖論,而是真正存在的事實,但時代在變化,科技也在進步,我們現在使用的手機都是鋰電池,而且智慧型手機裡面都有充電保護晶片,充滿自動斷電。所以這個說法放到現在這個時代是不成立的,以前的手機沒有充滿斷電功能,的確會導致電池鼓包的問題出現。現在只需要做到隨用隨充就可以了。

X光會讓硬碟損傷

這個說法可能沒有多少人聽說過,但這個說法其實不完全錯誤。因為x光還真的能損傷硬碟,只不過對x光的強度有著很高的要求。而硬碟承受x光的能力要比人體高很多,所以說,人過安檢或者醫院檢查的時候都沒有事,硬碟怎麼可能會出問題呢?在地球表面,我們基本上不可能碰到這麼強烈的射線,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

電腦不需要關機

現在的電腦和手機其實有著共同點,尤其是windows7系統,電腦長時間運行之後再重啟,速度會提升很多,這是因為軟體在後臺並沒有完全被關閉,這個並不是缺點,而是為了下一次打開的時候速度更快。更何況電腦在不用的時候雖然處於休眠狀態,但是電源是一直通的,只要通電就會減少電腦的壽命,這個是不爭的事實。所以說,在不用的時候還是把電腦關閉比較好。

蘋果手機沒有病毒

Ios系統的優化的確做得非常好,安全性也很高。但是說它沒有病毒這是不太現實的,它的安全性也只是建立在蘋果自己的應用商城而已,如果手機越獄的話其實和安卓手機是一樣的,甚至比安卓手機還要卡。更何況,個人使用的手機根本沒有什麼東西是值得黑客入侵的,入侵一次承擔的風險和成本可能遠遠要比你手機裡的價值高很多。說白了就是你的手機不值得別人入侵,因為不值錢。

像素越高拍照質量越好

照片的屬性大家都看過吧,電腦上右鍵就會出現屬性,手機上也有,上面會顯示照片的規格,比如500x300等等,但後面的單位你們知道嗎?沒錯,就是像素,像素只是尺寸的單位而已,跟拍照的質量有什麼關係?手機攝像頭只是一個小孔成像的硬體而已,最關鍵的還是要看手機的傳感器。相信你肯定見過1200萬像素拍照質量居然比4800萬像素還要好。這就是傳感器的功勞,然而變相的,像素越高確實可以增加照片的清晰度,但這是假象。比如手機是1280x720的解析度,而你手機拍出來的照片遠遠高於這個尺寸怎麼辦?那就是壓縮,大照片壓縮小照片,清晰度會上升。但本質上其實還是一個樣子,只不過你沒有更大的設備播放而已。

Wifi的輻射會傷身體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太陽有沒有輻射?相信你們的回答肯定都是有,wifi的輻射要遠遠小於太陽的輻射,我們曬了這麼多年的太陽不是也沒有出現什麼事情嗎?wifi有輻射不假,但這都是在人體能夠抵禦的範圍內,看好了是抵禦而不是承受。在平常的生活中,沒有必要去擔心wifi的輻射問題,放心使用就好了。更何況,就算有,難道你就不用了嗎?我們現在基本上每天都是「浸泡」的wifi信號裡面的,如果你不相信的話,打開手機的無線功能,能搜索到wifi就代表有wifi的存在。到現在自己也不是好好的嗎?

中國高鐵的輻射非常嚴重

這個可能有很多人不懂,高鐵的磁場其實是開放性磁場,和封閉式的磁感應磁場是不一樣的。它的輻射量非常小,也是在人體可以抵禦的範圍之內,更談不上對人體造成損傷。另外就是地球本身也有磁場,既然我們是地球孕育出來的生命,那麼就可以很好的適應現在的環境。

方便麵、辣條是用腳踩出來的

我不知道為什麼這種偽常識可以存在這麼久,一個工廠需要生產多少辣條和方便麵?可能是很多很多,甚至數不過來。如果讓工人用腳踩的話,那得需要多少工人和多大的佔地面積?和機器相比哪一個更好?肯定是機器,而且機器上每天都是成千上萬的方便麵經過,你就算是用黑墨水塗的,也該乾淨了吧。而真相是,方便麵的乾淨程度是你沒法想像的。

手機不能使用非原裝充電器

現在的手機規格全都是一致的輸入5v輸出4.2v,這是標準的,而充電器也達到了一致全都是5v的,可能會有快充頭有更高的電壓,但這是可以控制的,充電器在未識別快充設備的情況下,輸出電壓就是5v,電流不超過2A,為什麼就不能使用非原裝充電器了。只不過是充電的速度慢了而已。

空調不用關掉更省電

小編親測了一臺空調,一個是正常使用開一天的,每天一次性休息八小時。另一個每天工作8小時,中間是斷斷續續的。模擬不用就關的情況,結果兩臺空調的電費是4倍關係。前者100元,後者400元。(不論低峰高峰,只論實際)而這些敏感電器往往瞬間啟動的功率可以達到額定功率的3-9倍。這是什麼概念,一般情況下,離開房間不超過3小時的話最好還是不要關閉空調。

cpu性能決定電腦性能

聽說過木桶原理嗎?電腦一樣也遵循這個道理,性能主要看的是最短板的那個硬體,cpu強悍,但是其他的硬體性能跟不上,那麼這臺電腦整體的性能就不會高。現在有這種想法的人也比較少了,畢竟大家對這方面的知識也了解了很多。

相關焦點

  • 什麼叫做偽科學?生活中的偽科學用什麼方法來識別?
    今天來講一講什麼是為科學是什麼,你從中得到的科學思維就是了解現代科學在哪裡,它的邊界是什麼?偽科學是什麼?這個問題如果細究起來,是很容易陷入到嚴肅的分析當中,可是我們不這麼做,我們用最通俗的話說就是自己不是科學卻硬要標榜自己是科學,那這個就叫做偽科學,辨識偽科學其實是一個太過寬泛的問題,因為曾經有不少驚世駭俗的科學理論,在他們最初誕生的時候是被那個領域的一部分科學家稱之為偽科學的。
  • 這些偽科學你都知道嗎?看專家怎麼說
    看專家怎麼說可能有些人知道,這篇文章是源於英國營養雜誌,而且原文也不是這樣絕對地說的。看過這篇文章的都知道,它主要就是講述的雞蛋和糖尿病的發病率成正比的關係,並不是像你看到的小道消息。不過如果你要是知道糖尿病產生的原因,你就會明白除了遺傳之外,肥胖其實是比較常見的誘導因素。這是因為胰島素或胰島素受體缺失時,這個時候你發生糖尿病的概率就會增大。
  • 也許你不知道的25個科學小知識,留下一分鐘,拿走屬於你的知識
    hello大家好,幾個科學小常識送給大家,你知道多少?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是我們的小動物,平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小動物,這些科學小知識你知道嗎? 有些生活中的看似很常見的事物,在科學家的眼中,或許就是科技新發現!
  • 量子力學是科學還是偽科學,這些爭議到底源於何處?
    目前網上有很多人對量子力學提出了質疑,甚至有人將量子力學披上了一層面紗,把它劃到了迷信範疇,在這裡對於這樣爭議小編認為主要源於大家對於量子力學不了解,這也是因為我們在科學普及方面做得不夠,畢竟面對普羅大眾,你用專業術語去講解,沒有幾人能聽懂,可是面對量子力學神奇,則讓人產生了一種違和感
  • 科學與偽科學區別在哪裡,有哪些特徵?
    史諾想要釐清人文和科學的差異,進而消除「兩種文化」的鴻溝。史諾發現,人文知識分子喜歡問科學知識分子,「你讀過莎士比亞嗎?」答不出的科學知識分子往往感到汗顏。反過來當科學知識分子問人文知識分子,「你知道熱力學第二定律嗎?」人文知識分子卻會為自己的無知而感到自豪。史諾批評到,大部分的決策者都是「近乎科盲」的人文知識分子。
  • 科學網—科學知識比生活常識重要得多
    隨著疫情的發展,各種「謠言」「偽科學」和所謂的「建議」滿天飛,更加劇了人們的焦慮與恐慌。於是,有網友感嘆「科學永遠幹不過『偽科學』」。 這提醒我們,國人的科學素養亟待提高。 2018年9月,中國科協公布的第十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僅為8.47%。
  • 骨盆前傾的真正科學真相,從此告別偽科學的毒害
    目前,網上有很多關於骨盆前傾矯正的視頻、教程和危害等,更不用說這些方法是否有科學依據,但是誇大危害就足以引起一些人的關注。因此,我想我必須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骨盆前傾的真正科學知識,以保護你免受偽科學的傷害。什麼是骨盆前傾?
  • 85個科學問題,你知道多少
    拿到這本《原來如此:85個科學問題》讓我迫不及待就想打開書,想知道到底講了那些85個問題。讀完這本書讓我很震撼,平常生活中遇到的小事,在背後卻有如此大的科學學問,是一部能夠從生活著手培養孩子對這個世界萬事萬物的好奇與感知。那就讓我們一起翻開這本生活科普書吧!本書一共分五大部分給我們講解85個科學問題,分別是自然、技術、科學、太空、交通動輸。
  • 我們從小到大的"偽科學",你知道嗎?
    那時候在&34;的微信群裡你又是否有收到過這些&34;文章呢?如:接洗熱水澡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用淡鹽水漱口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燻白醋能消毒空氣、吃維 C 能預防感染、香油滴鼻孔可阻斷傳染、喝高度白酒可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等等,這些看似&34;的文章真的是可靠的嗎?答案當然是 &34;,這些通通都是&34;!
  • 生活中的六大知識,非常冷門,你是否都知道呢?
    從古至今人都是好奇的,正是由於人對身邊的一切都懷著好奇的心理。所以就有了科學家們的誕生,為我們生活身邊的一切都給出合理的解釋。小分也是對這方面的知識懷著很大的興趣的。最近小分就看到了有關於我們生活的六個冷門的知識。接下來小分就分享給大家看。
  • 生物共振技術被指偽科學,國內很多醫院都在用
    然而所謂的生物共振技術,卻在最近被爆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偽科學」。「特色醫療」不約而同停用8月12日至14日,科技日報記者暗訪4家北京地區的醫院,其中2家三甲醫院,1家三乙醫院,1家民營醫院。這些醫院都在官網聲稱,可以利用進口的生物共振治療儀來檢測過敏原。「聽說咱們醫院有進口的儀器,不抽血就能檢測過敏原?」
  • 專家解析科學和偽科學的區別:看其是否有功利性
    如果知道了星座僅僅是一種命名,和出生年月沒關係,那麼你就不會認可星座決定命運和性格的說法;如果知道了病理,知道了用科學方法才能治病,那麼你就不會相信氣功、巫術包治百病;如果知道了電閃雷鳴的原理,就不會認為這是因某個人幹了壞事而得的報應——  近年來,關於李一、王林、張必清等打著醫學科學的名義,利用偽科學牟利的新聞報導層出不窮,偽科學養生、星座命理、玄幻學說等,竟在現代社會變成「流行」元素
  • 這些「偽科學」的方法,你可能正在用,小心甲醛超標緻癌!
    古人說的沒有錯,騙子雖然多,但是行騙的方法一般都是「換湯不換藥」的,我們在除甲醛的時候也會碰到許多錯誤的方法,卻被人冠以科學的名號,這其實就是典型的騙局,也有很多人把這樣的情況稱為「偽科學」。所謂偽科學就是好像有些道理,但是實際應用上卻沒有效果,但卻容易瓦解人的理性,自動跳進騙局之中。一些典型的常見偏方都有「偽科學」的意思,比如果皮除醛法,依據果皮上的小孔讓人相信它是可以吸附甲醛的,但實際上它並沒有那樣的屬性,只能散發出一些氣味騙騙人罷了。
  • 5個被拆穿的「偽科學」,裡面一定有你深信不疑的
    隨著網絡的發達,科學不再是僅僅掌握於一小部分人手中的東西。但同時由於傳播的廣泛性,我們身邊出現了很多偽科學,而很多人卻對此深信不疑,殊不知自己在不知不覺中鬧了笑話。當然,這也怪不了自己,畢竟這些「偽科學」對一般人來說實在是真假難辨。
  • 你身邊有哪些偽科學?簡直細思極恐..
    復旦大學的一門課火了名叫《似是而非》
  • 偽科學,長啥樣?
    很多偽科學文章中都會莫名其妙出現穿白大褂的外國老爺子,比如下面這位,在癌症偽科學文中出鏡率特別高。如果大家不認識這個人,打眼一看,老頭子慈眉善目,靠譜啊!但是菠蘿要告訴你他的真實身份:這是世界最老醫生的紀錄保持者,美國喬治亞州100歲的沃爾特•華生(Walter Watson)。他是幹嘛的呢?婦產科醫生!
  • 這些公民基本科學素質知識,你應該知道!
    A.加強組織領導 B.建立長效機制 C.提供保障條件 D.明確進度安排 4.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中明確的「四大重點人群」指(ABCD)。(A) A.偽科學也是科學,是有科學依據的 B.偽科學是經不起實踐檢驗的 C.偽科學不是建立在牢固的科學基礎上的 14.領導幹部科學應對突發事件應注意培養和提高的能力主要有(ABCDE)。
  • 神秘學和玄學是不是偽科學?偽科學的定義!
    宗教是不是偽科學?偽科學的定義是什麼!偽科學(pseudoscience)是已經被實踐(包括科學實驗)證偽、但仍然當做科學予以宣傳推廣的理論假說或假設。在人類科學發展過程中,理論假說或假設往往是科學發現的拐杖。
  • 新華日報:這五個常見的養生常識,都屬於「偽科學」,別再上當了
    新華日報:這五個常見的養生常識,都屬於「偽科學」,別再上當了雖然現在我們的生活質量改善了,而且醫療水平也在不斷發展,人們的養生意識也更強了,但是人們的健康指數卻沒有提高,反而在不斷下降,出現在人們身上的疾病種類越來越多,雖說大部分都能夠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偽科學?
    這個公社的成員都堅定地認為地球是空心的,而我們就居住在地球的內部。很難理解科瑞許教的信仰者從這個信念中獲得了什麼好處,但如果你深入挖掘,你就會發現他們還要求嚴格的兩性平等,並為所有人提供永久的獨身生活。「相信地球空心論,你就再也不必發生性行為了。」並不是所有觀點的產生都是平等的。歷史和心理學都表明,當一些信念支持我們對自己的描述時,我們就會非常頑固地堅持這些信念,即使是錯誤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