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質的好水就是在常溫狀態下衛生的,半幅寬度在40-60Hz的活性水。水的半幅寬度是已知鑑別其活性強弱的唯一科學檢驗指標。
-----馬越
在常溫狀態下,將一塊石頭放進盛有市政自來水的水杯3分鐘,半幅寬度超過110Hz的自來水竟然變成了51.42Hz!如果我們對水的性能有所了解,就一定會認為這簡直不可思議。
科學統計報告顯示:在常溫狀態下,已知半幅寬度在40-60Hz範圍內的純天然活性水只有海洋深層水與達古冰川泉水兩種,半幅寬度分別是53.2Hz和53.89Hz。以長壽功能而聞名於世的中國巴馬天然礦泉水的半幅寬度為66Hz,而我們最常見的市政自來水的半幅寬度通常在110-130Hz之間。世界著名水營養學家李復興教授認為:半幅寬度小於60Hz的水是具有良好理療效果的水。
這就意味著我們在家裡無論喝的是白開水、純淨水、礦泉水還是其他類型的安全飲用水,只要放進一塊小石頭,就能在3分鐘內被活化為超級活性水!這就意味著我們在家裡喝的每一口水的活性均超過了世界已知最頂級的海洋深層健康水!!這既不是傳說也不是魔法,而是中國極具權威力及公信力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中化所的科學檢測結論。
這塊擁有神奇活水功能的石頭,是世界頂級右腦黑科技無機物信息轉錄技術的智慧結晶,其內部蘊含著源於外太空的宇宙生命信息原始碼,擁有與世界上活性最強的隕石一樣的活水功能。因其能在極短時間內將大分子團簇惰性水活化成超級活性水(常溫狀態下半幅寬度為40-60Hz的水),而被命名為「超級活水石」。
美籍華裔信息學家亞歷山大博士說:超級活水石的創意是來自宇宙的恩賜。亞歷山大博士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隕石收藏愛好者,他發現用隕石泡過的水口感會發生改變,用隕石泡過的酒也會變得更加綿柔,這讓他興奮異常。於是,他開始了養魚和養花的對比試驗。
【觀賞魚對比實驗】亞歷山大博士將20條觀賞魚幼苗隨機分成兩組,確保每組觀賞魚的生長環境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在一號魚缸中放入了一塊活性隕石(目擊隕石)。經過36個月的養殖對比實驗,亞歷山大博士發現:隕石活化水環境的魚的進食量,抗病能力,生長速度,壽命時長等多項檢驗指標均明顯高於對照組。
【觀賞花對比實驗】亞歷山大博士將20株觀賞花幼苗隨機分成兩組,確保每組觀賞花的生長環境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用活性隕石水澆灌實驗組花苗。經過36個月的養殖對比實驗,亞歷山大博士發現:澆灌隕石活化水的花卉生長發育指標,抗病能力,花期,果實數量,果實體積,果實味道等多項檢驗指標均明顯高於對照組。
長達三年的生物實驗奠定了亞歷山大博士研製超級活水石的決心,這就是無機物信息轉錄技術誕生前的原始想法。
無機物信息轉錄技術是一項科技含量極高,卻極為容易理解的技術。無機物信息轉錄技術與我們每天都在應用的計算機數據COPY技術極為相似,就是將信息源的信息通過信息通道複製到信息載體的技術。通俗地講,隕石相當於一個已經存儲文件的U盤,而活水石模板相當於一個空白的U盤,通過全息轉錄機將隕石的信息複製到活水石模板的製作過程。
有兩個較為專業的問題值得注意:第一,隕石的活水效果與其內容物化學成分無關。研究發現,同樣結構同樣成分的隕石的活水效果差異化很大,有的甚至沒有活水效果。隕石的活水效果與其降落在地球的時長成反比,也就是落地時間越長的隕石活水效果越差,「新鮮的」隕石活水效果最好。第二,隕石的活水效果與其內部的磁場無關。研究表明,不同磁場強度的隕石的活水效果極為接近,而一些擁有同樣磁場強度的隕石卻沒有活水效果。
亞歷山大博士告訴我們:隕石的活水功能強弱取決於其內部攜帶的信息能量場,信息強度越強,活水效果就越好。(註:無機物信息轉錄技術也被翻譯為HPEMAT金屬活化技術)
我們的一切生理行為與心理行為均是在一系列特定的信息指揮下完成的,沒有信息就沒有生命。宇宙的一切天體運行也是在特定的信息指揮下完成的,沒有信息就沒有宇宙。
信息是獨立存在的。因為我們沒見到過獨立存在的信息,所以便很難想像獨立存在的信息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比如「牡丹花」是一個信息符號,無論是以漢字、英文還是拉丁文書寫;無論是將「牡丹花」以聲音說出來,以色彩畫出來,還是以雷射表現出來;無論想到的「牡丹花」是天堂的,月亮上的,還是衣服上的;無論想到的「牡丹花」是唐朝的,明朝的還是1000萬年以後的,呈現的依然是「牡丹花」的信息。
信息不以載體的種類改變而改變,不以能量的種類改變而改變,不以空間改變而改變,不以時間的改變而改變。
信息是可以複製的。牡丹花的信息可以複製到空中的星星上,高山上,蜜蜂的大腦中,海豚的腦海裡,也可以複製到公交車的方向盤上,或者是餐館的包房中。
信息的作用是改變。一個信息的出現會讓整個世界發生改變,區別在於強度的大小。一個嬰兒出生的一瞬間,一個男人立刻就成為了父親,另一個立刻就成為了爺爺,還有一個去世5年的男人立刻就成了太爺爺。隔壁立刻多了一位鄰居,奶粉店老闆立刻多了一個客戶,戶籍警立刻多了一個任務,所在國家立刻多了一位公民。信息一旦形成,世界立刻改變。
水具有對特定信息的識別能力,進而產生與此相對應的物理變化。事實確實如此嗎?中國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中華所(北京光析化工技術研究所)應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氧17核磁共振檢測技術對超級活水石活化自來水的效果進行了權威檢測並出具了《研究測試報告》。
實驗人員將超級活水石(註:HPEMAT)置於市政自來水(半幅寬度大於110Hz)中3分鐘後進行測試,測試結果顯示被活化的自來水的半幅寬度為51.42Hz。這就說明自來水對超級活水石所發出的信息做出了非常明顯的反應,說明了水知道答案是不爭的事實。
為了證實超級活水石(環狀)的安全性能,中化所又對其進行了檢測。這次是檢測超級活水石的重金屬是否達標。將超級活水環在沒有任何雜質的去離子水中浸泡5小時之後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未檢出鉛、鉻、汞、鎘、砷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元素。
亞歷山大博士告訴我們:「水是目前已知性能最優秀的信息載體之一。現代科學對水的了解還很膚淺。直到1991年《水信息學》才正式誕生,到目前為止,全球只有11所大學開設了水信息學專業。超級活水石是無機物信息轉錄技術的傑出代表之一,我們會在恰當的時候為各國政府培訓相關人才,也會陸續發表一些通俗易懂的文章,以增加人們對新技術的認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