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貼 | LCD極限挑戰!全面屏邊框到底可以做多窄?

2021-01-20 CINNO

要說今年手機圈最熱門的話題是什麼,必然非全面屏莫屬。事實上全面屏的概念並非今年才提出,早在2年前夏普在日本就推出過一款Crystal的類全面屏手機,只是品牌影響力的關係並沒有在手機圈內引起關注。

後來小米在2016年10月推出了首款以全面屏為黑科技賣點的手機小米Mix, 驚豔的外觀以及小米公司製造話題的能力,瞬間將全面屏這個詞推升到了手機界熱搜榜的頭名。雷軍更是直言全面屏手機手機是未來10年的方向,今年會有全面屏手機大戰。這之後,三星S8的推出似乎驗證了雷軍的預測,曲面屏+全面屏的設計概念一掃去年Note7的頹勢,各機構紛紛調升三星銷量預測,在去年眾媒體口中像比薩塔般即將傾倒三星大廈瞬間被扶正。

作為地球上唯一可以和三星手機正面硬恁的蘋果當然不會讓三星獨美於世,於是有意無意間新一代iPhone8的渲染圖琵琶半遮面般的來到公眾眼前。夢幻般的全面屏設計一下子引來無數驚嘆,當然也夾雜著些許男士摸著荷包的嘆息聲。至此,全面屏概念已經徹底引爆手機圈,雷軍先生在得意自己預測的準確性之外可能也會偷偷心疼一下小米Mix的銷量。

Samsung S8

CINNO Research, 當然不會缺席這場盛宴。在Computex臺北光電展期間,CINNO以《合作發展 • 共贏未來》為主題舉辦了首場臺灣論壇,論壇上CINNO CEO陳麗雅便以《全面屏時代開啟 智慧手機市場發展展望》為題做了精彩報告(論壇資料下載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這裡就借報告靚圖一用來開啟我們全面屏的討論。

以專業的角度,來解構全面屏實現的可能性和製造過程中的難點

全面屏的技術要點有五個方向,分別是①Slim Border ②COF ③18:9AA ④C/R/L Angle ⑤U cut.。其實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三個方面,18:9 AA區顯示規範,四邊窄邊框和異形結構。本文主要講述的是窄邊框方面的解決方案,異形結構將在下文再詳細解說。

18:9的顯示比較16:9更能貼合手機的尺寸,可以在同樣大小的手機模具內放下更大尺寸的屏幕,顯著提升屏佔比。這樣的設計變更理論上對面板設計不會有任何挑戰,反而是手機作業系統和各APP軟體需要配合新的長寬比做重新優化設計以取得更佳的使用體驗,避免出現黑邊。

面板窄邊框的概念已經持續了很多年,要解釋窄邊框的問題首先我們要先簡單了解一下顯示面板的驅動原理。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顯示面板是由RGB三色像素矩陣排列而來,並由橫向的Gate線和縱向的Source線(data線)串聯起來。Gate線功能相當於開關一樣,打開即代表該行像素開始充電顯示,Source信號則決定了該像素顯示的亮度,通常會分為256個灰階。這樣Gate線按順序逐行掃描,像素逐行點亮並利用人眼視覺滯留效應最終形成我們看到的圖案。

早期的面板有兩個信號輸入端,即Gate端子部和Source端子部,通常端子部的寬度都比較寬,一般在5mm左右,面板為了設計對稱,因此當時並沒有窄邊框的觀念。

Gate驅動信號如上圖顯示,只有簡單的開和關兩種狀態,因此隨著TFT設計的改進,功能比較單一的Gate IC被整合到TFT線路上,單獨的Gate IC被取消,Gate端子部也就不存在了,這就是GIA(Gate in Array)技術。下圖即為一個簡易的GIA等效電路圖和實體圖。

GIA技術解決了Gate IC的問題,這樣面板就只剩下了底部的Source端子部,其餘三邊就有了設計窄邊框的可能。

那麼Source IC能否做同樣的設計呢。答案是暫時不行,我們來看Source驅動信號如下圖,通常被分為256種狀態對應我們顯示需要的256灰階,相對Gate驅動信號要複雜的多,因此暫時沒有辦法集成到TFT線路中去。

這裡再補充說明一下256灰階的意義。所謂灰階,是將最亮(純白)與最暗(純黑)之間的亮度變化,區分為若干份, 以便於進行信號輸入相對應的屏幕亮度管控。目前顯示領域主要採用的是256灰階,下圖可以清晰的顯示各灰階下我們得到的顯示圖像質量。

現在我們來看手機的三邊邊框有什麼,從AA區向外,決定邊框寬度的就剩下我們的GIA線路和粘合TFT/CF玻璃的框膠。

框膠在生產過程中是一種軟性固態膠,被塗布在玻璃上,需要照射紫外光後才能被固化。在a-Si製程中,GIA線路中部分半導體器件尺寸會在100um左右,這樣的大小會影響到框膠的固化,因此框膠塗布需要避開這些區域,只能往外移,考慮到生產安全性,通常需要避開100um以上的距離。

另外手機面板定型生產前一般都會通過摔落實驗以確定面板強度足夠承受用戶不小心將手機掉到地上的衝擊。這就對框膠的黏著強度提出了要求。以目前框膠材料的特性來看,至少要做到350um以上的寬度才是安全的。考慮到現在框膠塗布精度的限制,一般會有+/-150um左右的波動,因此500um是比較具有量產性的框膠設計寬度。

最後就是手機玻璃邊緣的切割精度,這個目前能力通常在50到100um左右。

這樣,我們的邊框寬度就出來了,它是GIA半導體器件大小+安全避讓距離+框膠寬度+切割精度,大致在700到800um左右。

當然,對於LTPS製程來講,由於它的電子遷移率是a-Si的100倍以上,因此GIA線路中的半導體器件可以控制在10um大小以內,這就對框膠固化沒有任何影響了,這樣我們就可以減掉100um的寬度。如果再加上對框膠塗布精度和切割精度的挑戰,最終LTPS面板邊框寬度做到600um甚至挑戰500um都是可以被實現的。在近幾年各大光電展中,天馬JDI等先進面板廠商均展出過邊框600um的產品。

解決了三邊的問題,下面當然要開始對端子部開刀了。同樣的,我們來看一下端子部有什麼。

如圖所示,端子部除了框膠的寬度以外,還有額外的三個東西,Source IC, 連接Source和IC的斜配線以及FPC Bonding區。目前這三者的寬度均大概在1.5mm左右,加上框膠的0.5mm,端子部邊框一般在5mm左右,實在是太…寬…了。下面我們來談談該如何解決。

上文提到目前還沒有辦法像GIA技術一樣把Source IC整合到TFT線路中去。但窮則思變變則思通,沒辦法取消怎麼辦,工程師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拿不掉我就把你移走,從玻璃上移到FPC上。由於FPC是可以彎折的,這樣就可以把它折到玻璃背面,就不會影響面板寬度了,這就是COF技術。

相比IC在玻璃上的COG技術,COF技術可以縮小邊框1.5mm左右的寬度。

Source線必須一根根連接到我們的IC上以便輸入不同的Source信號。目前旗艦機的解析度必定是FHD起跳,甚至有些會達到QHD的程度。以FHD為例,他的解析度是1920*1080, 也就是有1080列Pixel, 考慮每個Pixel又分RGB三個Sub Pixel, 所以總計有3240根斜配線要被設計到狹窄的空間內,如下圖所示,絕對是密集恐懼症慎入。


通常a-Si由於電子遷移率低造成充電效率較低,必須同時給所有像素充電。但是LTPS充電效率遠高於a-Si, 利用其快速充電能力,可以將3個Sub Pixel合併一組用一根配線連接到IC上,通過類似簡易GIA線路逐個打開給Sub Pixel充電,這樣我們就只需要原來1/3數量的配線即可

必要時候,我們也可以將2根線路重疊設計,中間用絕緣層隔絕開來,同樣可以節省布線空間

通過提高Array製程中曝光精度和蝕刻精度,以及改用電阻率更優的銅線取代鋁線,可以減小配線線寬以節省空間。

這樣最終斜配線區域應該可以貢獻出0.5mm出來。

最後再搭配FPC Bonding精度的提升貢獻0.5mm, 端子部的最終寬度大概在2mm左右。更進一步的縮減則需要通過更加穩定的製程控制和更具突破的設計來實現了。

總結

通過GIA, COF等技術的應用,以及製程能力的提升,目前面板窄邊框的極限能力一般在三邊0.5-0.6mm, 下邊2mm左右,再配合各手機品牌商外觀設計上的創意(如2.5D Cover Lens的應用), 已經完全可以製造出一款具有視覺衝擊的全面屏手機。



抗衡OLED液晶面板扳回一局!全面屏尺寸提升,全球多去化1座60K/G6產線

OLED屏穿透性不佳,傳蘋果放棄所有指紋識別方案!今年i8無Touch ID!

合作發展 共贏未來▕ CINNO 2017臺北光電顯示及半導體行業論壇圓滿閉幕

另闢蹊徑!韓國透過偏光方向研究,試改善OLED發光效率

打破三星高解析度OLED面板獨家壟斷!DNP將向BOE提供WQHD OLED FMM

用噴墨印刷降成本!瞄準JOLED,三星積極推進OLED面板中尺寸應用

CINNO專欄 | 漫談顯示技術的商業邏輯


深度掌握產業脈動,更多行業研究報告敬請致電 021-34647873 



相關焦點

  • TCL華星宣布實現全球最窄LCD下邊框
    8月12日消息,TCL華星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獨家實現全球最窄LCD下邊框。TCL華星通過對原有技術的改進,歷時兩年攻克各種技術難關,申請一系列自主專利,通過對IC設計、面板設計、製程工藝等方面的創新,打破下邊框面板上各功能的常規布局。
  • iPhone 13 超前曝光:真全面屏+超窄邊框,屏下攝像頭
    iPhone 13 超前曝光:真全面屏+超窄邊框,屏下攝像頭最近蘋果 iPhone 13 的消息開始頻繁出現,要知道今年新款 iPhone 12 至今還未確定發布時間,不過既然有越來越多 iPhone 13 的消息,那就說明蘋果已經在為下一代 iPhone 做準備,因此媒體這些消息並不一定是空穴來風。
  • 實現全面屏 LTPS LCD「物美價廉」
    其中,若把生產過程的良率以及商家囤貨也計算在內的話,全面屏智能機所需面板除了三星以及蘋果所用的9000萬片AMOLED面板, LCD面板的出貨量預計達到1.74億片,主要供給國內的品牌廠商。  就在當下這個節點,全面屏提升的面板需求有助於 LTPS LCD整體供需關係的好轉,LTPS LCD面板將有一個市場增量。
  • 超窄邊框的創維Q71電視,95.7%的屏佔比更驚人!
    簡潔而不失美感,可以融入不同的居家環境,這是用戶對創維Q71系列電視的讚譽。目前,官方發布有65、75、86吋三個尺寸,從多方面評測數據及前期用戶反饋,此款電視無論從整體性能還是價格方面均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 全面屏成為潮流,LCD和OLED分道而行
    從目前的宣傳資料看,華為即將發布的高端手機mate10也將採用全面屏,考慮到它一直以來與JDI的合作關係,估計mate10也將採用JDI的TFT-LCD全面屏。當前中國面板企業京東方和天馬等也已解決了全面屏的生產技術問題,正在迅速擴大全面屏的產能,它們生產的當然是TFT-LCD全面屏。
  • TCL華星超級全面屏研製成功,全球最窄LCD下邊框!
    TCL華星宣布,歷時2年時間,終於將LCD模組下邊框壓縮至全球最小2.4mm(顯示區到FPC彎折頂點),成功研製出全球最窄LCD下邊框模組產品。近幾年面板技術和工藝在不斷演變,手機面板邊框經歷了多項技術變革,屏幕的左、右、上三邊邊框已逐步達到極致規格,下邊框依然是影響屏幕屏佔比的最大因素,急需更進一步的技術突破。TCL華星成立專項技術團隊,申請華星自主專利,通過對IC設計、面板設計、製程工藝等方面的創新,打破下邊框面板上各功能的常規布局。
  • 液晶顯示產品窄邊框薄型化設計方案
    同時,隨著DID產品市場的興起,客戶對拼接屏窄邊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在消費者與廠商兩者的推動下,市場對窄邊框產品的需求將進一步提升。      技術優勢:去除了Gate fan-out Line,從而可以減小Sealing area,滿足窄邊框的設計需求。
  • 明年一半手機都是全面屏?一文看懂全面屏未來趨勢及產業鏈現狀!
    全面屏的面世要追溯到2013年,夏普於2013年發布全球第一款窄邊框全面屏手機EDGEST-302SH,屏幕比例為17:9;2014年,夏普又推出CRYSTAL產品線,兩條全面屏產品線雙線並進,截止目前已推出多達28款全面屏手機。但是由於夏普此前的品牌策略的問題,僅在日本境內銷售,所以市場影響力有限。
  • 從劉海屏到挖孔屏 全面屏手機發展史你知道多少?
    精緻的劉海全面屏時間來到2017年,在這一年,蘋果放了一個大招,推出了全球首款劉海全面屏手機——iPhone X。憑藉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蘋果不僅把手機下巴收到了僅有3mm左右,還把手機的四邊框做到了等寬,從而帶來了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手機正面。
  • 超窄邊框成主流 易碎/誤觸/漏光問題多
    隨著製造工藝的不斷發展,手機廠商為了製造窄邊框手機使用了多種多樣的技術手段,這些手段中有些是真正的窄邊框技術,有一些則是通過視覺欺騙來達成。今天我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這些「消失」的邊框是怎樣實現的。不過大部分人認為,從觸屏手機開始,窄邊框就成了一個註定會被廣泛應用的製造工藝。而非觸控螢幕時代,人類往往會通過利用邊框空間排布更多按鍵來實現更多的功能,就像Nokia 5300一樣。
  • 華為Mate40渲染圖首曝:120度環繞全面屏,邊框近乎為零!
    華為P40特別是Pro版本採用的四曲面屏的確非常震撼,從視覺角度來說邊框幾乎被壓縮到了極限。但唯獨左上角的雙挖孔破壞了這美好的一切。果不其然,距離小智說的這話過去了幾個月時間,今天國外科技媒體首次曝出了華為Mate40的真機渲染圖,該渲染圖是根據華為近期洩露的專利打造大家自行看看華為Mate40的外觀到底有多震撼吧。
  • CITE 2018:柔性屏、全面屏、異形顯示一個不少
    Notch全面屏 天馬在全面屏市場的布局處於業界領先地位。早在2017年4月,天馬就啟動了全面屏項目,並於7月開始批量交付,產品覆蓋華為、OPPO、vivo、MOTO、錘子等國內外大客戶及網際網路新興品牌,超過50%的新發布機型中都有天馬全面屏的身影。
  • 手機全面屏工藝及進化史!COG、COF和COP封裝技術有何區別?
    (小米MIX的「前輩」)之後「全面屏」設計在2017年底徹底爆發讓「屏佔比」這一參數成為了各大廠商角逐的戰場而這之中的智慧型手機屏幕的封裝技術就是能否取得這場戰役勝利的關鍵所在全面屏的開端-小米MIXCOG封裝技術是早期的全面屏手機必備的封裝工藝首款全面屏手機小米MIX
  • 超窄邊框 三星S19B300NW只需630元
    (中關村在線 西安行情)三星S19B300NW液晶顯示器採用超窄邊框設計,凸顯了屏幕的顯示效果,正面外觀全部採用鋼琴烤漆工藝製作,看上去優雅簡約。目前經銷商「新地平線電子」的售價僅為630元,感興趣的朋友不妨關注下。
  • 形狀各異的全面屏手機,哪個更適合你?
    數碼設備更新換代,技術更迭的腳步從未停下,智慧型手機近來紛紛開啟正面全觸控屏幕的浪潮,全面屏不管從外觀還是新奇度上都很搶眼,點亮屏幕的瞬間,視覺衝擊堪稱震撼。不過現在雖然各大手機廠商紛紛推出自家全面屏,可是全面屏五花八門各種各樣,可以簡單分為三類: iPhone X為代表的異形全面屏、小米MIX2為代表的三面無邊框,以及三星 S9/S9+ 全視曲面屏、努比亞Z17S為代表的無邊框全面屏。
  • 三星S10概念美圖:極窄邊框+獵戶座+不跟隨 模仿是走不遠的
    而根據曝光的三星S10概念機來看,在設計和技術上的更新,三星S10都會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變。首先就是正面的設計,上邊框位置繼續保留,下邊框則是被去除,屏幕繼續採用全視曲面屏。根據資料顯示,該機的屏幕是搭載了一塊6.2英寸的Quad HD+Super AMOLED屏,尺寸上比上一代提升了不是,但是鑑於是屏佔比的提高,其整機的大小和三星S9差不多。
  • 橫評:這九款窄邊框商務本真是不一般
    參評的九款輕薄本  另外,此次入選橫評的標準之一是窄邊框,窄邊框有多窄自然也是考察範圍,而且官方宣傳的窄邊框數值到底靠不靠譜,官方數據與實測數據的對比將是此次橫評的重點之一,看看存不存在虛假宣傳的情況下面進行窄邊框的橫向對比測試。  要說窄邊框,戴爾最有發言權。自從戴爾推出窄邊框的XPS之後,窄邊框便成為家喻戶曉的重要創新特徵之一,各個廠商自然及時跟進。不過與戴爾XPS三邊窄邊框的設計不同,絕大多數產品都是採用兩側窄邊框設計。為了更好的對比,此次測量窄邊框的數據均以兩側邊框寬度為準。
  • 驚豔超窄邊框 CES現場試玩戴爾XPS 13
    筆者其實最期待的一款超窄邊框的筆記本面市。而如今從前方報導的記者傳回的資料來看,戴爾推出了這樣一款產品。戴爾XPS13它驚豔的超窄邊框設計,讓看到的人都眼前一亮。而除了超窄邊框,它還具備那些特性呢?    首先在硬體性能方面,戴爾XPS 13搭配英特爾最新的第五代酷睿i5及i7處理器,搭配的核芯顯卡為Intel HD Graphics 5500,內存為板載4GB或8GB DDR3L 1600Mhz,硬碟方面可選128GB或者256GB,屏幕也有多種選擇,可以選配13.3吋1080P的FHD屏,也可以選擇13.3吋3200x1800的QHD+觸控屏。
  • 全面屏手機的救星!國產「窄下巴」高靈敏指紋來了
    由此可見,到今年下半年,全名屏手機將成為行業主流。全面屏的設計為手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觀感,但同時也帶來了麻煩:由於屏佔比最大化,原本正面指紋Home鍵已經沒有空間放置。解決辦法只有兩種,一種是放到屏幕下面的光學指紋,這是最優解決方案,但技術要求較高,目前尚未有手機量產;第二種就是回歸到背部指紋,比如三星S8(放到了攝像頭右側),但體驗又大打折扣。有沒有一種折中方案呢?答案是肯定的。
  • 窄邊框設計華為Mate 20 Pro寶雞特惠中
    (中關村在線寶雞行情)華為Mate 20 Pro整體依舊延續前代方正硬朗的設計線條,採用了「劉海」全面屏設計,屏佔比得以進一步提升,同時,從其採用了極窄的下邊框可以推測,華為Mate 20 Pro (8+128)   黑藍極光冷翡翠版 應該採用了更為先進的COF屏幕封裝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