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秀!南開大學本科生文章發表在Nature上

2020-11-28 騰訊網

本科生你聽說過SCI麼?大部分人還不知道科研是何物。

美國東部時間10月1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一項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Yuki Oka教授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能夠解釋這一人人都經歷過的日常行為背後的細胞與腦環路基礎。值得關注的是,該論文的第二作者王童彤來自南開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伯苓學院生物伯苓班的本科生。

王童彤是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6級生物伯苓班學生。本科期間,她對神經與腦科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並積極加入生科院實驗室開展科研訓練,積累了豐富的神經生物學知識和相關實驗技能。2019年3月,在伯苓學院的資助下,王童彤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從事科研訓練。

在美學習期間,王童彤與本論文第一作者、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後Allan-Hermann Pool共同完成了所有實驗操作、數據分析、繪圖、文章的投稿與發表。Allan-Hermann Pool主導並完成前期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的優化。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John Ngai教授實驗室,合作構建了文章中重要的Rxfp1-Cre轉基因鼠系。

今年6月,王童彤圓滿完成學業從南開大學畢業,並在多個美國名校全額獎學金博士offer中,選擇了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學習和深造。

據該研究介紹,外周感覺系統,例如嗅覺和味覺,可以通過不同的細胞類型檢測多種不同的信號。作為中樞感覺系統的大腦,可以調控至少兩種類型的渴覺,雖然兩種渴覺都會引起液體攝入的行為,但對溶質的偏好卻截然不同,以維持內環境穩態。然而,實現特定行為的神經基礎仍不清楚。

圖1:調控兩種渴覺狀態的細胞基礎的示意圖。高滲透壓口渴激活Rxfp1+神經元,動物尋求純水以稀釋血液;低血容量口渴激活Pdyn+神經元,動物同時攝入水和鹽(礦物質)溶液以維持內環境穩態。

圖2b:不同渴覺狀態下,小鼠對純水(灰色)和NaCl溶液(紅色)的攝入量。

該研究揭示了當體液滲透壓升高時,哺乳動物會尋求純淨水以稀釋血液;當因為出汗等原因流失體液時,哺乳動物又會同時尋求水和鹽(礦物質)溶液以維持內環境穩態。這項工作首次闡明了大腦是如何區分並調節這兩種渴覺狀態的,並通過優化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方法首次揭示了具有特定調控功能的神經元類群,進一步成功通過光遺傳學方法復現了液體攝入表型,驗證了神經元類群功能和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研究結果表明中樞感覺系統存在,由不同類型細胞介導不同生理狀態的這一模型。

圖3b和c:SFO(上側)和OVLT(下側)興奮性神經元Rxfp1、Pdyn基因表達量(藍色),與兩種渴覺狀態下Fos基因的表達量(紅色)。b為高滲透性口渴狀態,c為低血容量口渴狀態。基因表達量都經log標準化。

「我非常有幸能夠在生科院伯苓班的資助下赴美從事科研訓練,並在一年內非常幸運地獲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感謝南開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各位老師、同學的指導和幫助。這段經歷不僅充分鍛鍊並提升了我的科研素養,更激勵我在科研道路上繼續努力奮鬥,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有趣的發現。」王童彤說。

2009年,南開大學首批獲批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並設立數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4個專業伯苓班,2010年設立伯苓學院。伯苓班旨在招收並培養對相關基礎學科有濃厚興趣的優秀學生,以小班單獨建班,配備一流教師,強化國際化交流,營造一流學術氛圍,注重因材施教,加強個性化培養,以造就基礎好、善創新、綜合素質高的基礎學科學生,使他們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創新人才。伯苓班學生在學期間,接受到高水平的科研訓練,並參與發表了一批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論文。2016年起,南開大學將拔尖計劃(伯苓班)延伸至經濟學、歷史學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2020年9月,南開大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經濟、歷史6個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入選教育部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入選數量並列全國第二。

看完羨慕麼?不要只是羨慕沒有行動,要向優秀看齊!

英語不行?使用萬能句型模板,不過四級也能發sci。只需要自己準備思路,按照句型套即可,該模板來自曼切斯特大學官網,pdf版本下載需要5英鎊。

免費獲取pdf,只需要關注趣之化學公眾號,發送關鍵詞:萬能句型。

論文連結:

本文來源南開新聞網,弗雷塞斯。【版權聲明】文章轉摘只為學術傳播,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喜歡,請分享,贊,在看支持我!

相關焦點

  • 南開大學本科生發表Nature論文,直博美國頂尖名校
    美國東部時間10月1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一項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Yuki Oka教授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能夠解釋這一人人都經歷過的日常行為背後的細胞與腦環路基礎。值得關注的是,該論文的第二作者王童彤是來自南開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伯苓學院生物伯苓班的本科生。
  • 南開大學電光學院本科生第一黨支部與清華大學電子系無研193黨支部...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邢琬珮 朱博晨)近日,南開大學電光學院本科生第一黨支部與清華大學電子系無研193黨支部開展支部共建工作,該共建活動也是電光學院本科生第一黨支部面向「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抓落實」的具體舉措。
  •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Nature Catalysis:雙烷基酮不對稱催化氫化
    ▲第一作者:張豐華;通訊作者:周其林 通訊單位:南開大學但是雙烷基酮的不對稱氫化至今沒有高效手性催化劑,其主要原因是由於雙烷基酮的羰基上兩個取代基的體積和電性差異很小,同時烷基取代基又缺少與手性催化劑的次級相互作用,手性催化劑很難識別羰基的兩個潛手性面,因而無法控制對映選擇性。
  • 南開大學參研鈣鈦礦量子點量子幹涉效應最新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喬仁銘)近期,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光電子薄膜器件研究所李躍龍副教授與廈門大學洪文晶教授課題組、英國蘭卡斯特大學Colin Lambert教授團隊通過合作,在鈣鈦礦量子點量子幹涉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南開大學李魯遠課題組研究成果在Cancer Research雜誌發表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佟聞) 日前,我校藥學院教授、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魯遠教授的聯合研究團隊(南開大學與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在缺氧誘導因子HIF1α氧非依賴降解機制研究領域的一項成果發表於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AACR)會刊
  • 河海大學本科生在國際材料學頂級SCI期刊上發表論文
    未來網高校頻道10月1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宋亞瓊)近日,河海大學水文院本科生王子銘、莫然、李承龍、林雨竹在該校青年教師徐興濤博士指導下,在國際材料學頂級SCI期刊《Materials Horizons》上發表題為「Nanoarchitectured metal–organic
  • 西南林業大學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Plant Diversity上發表研究論文
    最新一期著名植物科學期刊Plant Diversity刊登了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本科生蔣凱文為第一作者的題為「DNA barcoding and molecular phylogeny of Dumasia (Fabaceae: Phaseoleae) reveals a cryptic lineage」研究論文,並被選為封面文章之一進行推薦。
  • 方翀校友發表《Nature》封面文章
    11月12日,中國科大校友方翀博士的論文《Mapping GFP 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proton transfer with femtosecond Raman spectroscopy》在《Nature》雜誌作為封面文章刊發。方翀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 南開大學又發Science
    2020年5月29日,Science文章更新,南開大學關乃佳和李蘭東課題組在Science上發表有關分子篩分離炔烴和烯烴的文章。這篇文章是南開大學2020年第一篇Science,也是材料學院2016成立以來的第一篇Science。
  • 厲害:中南大學一本科生在一區SCI發表論文!
    近日,中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15級本科生張絲雨撰寫的綜述文章「Recent Progress in the Fabrication, Properties, and Devices of Heterostructures Based on 2D Materials」在高水平SCI期刊
  • 南開大學與中科院共建「鄒承魯菁英班」
    南開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日前籤署合作協議,攜手共建「鄒承魯菁英班」,聯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生命科學領域領軍人才。「鄒承魯菁英班」旨在將南開生科院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與生物物理所的名師、前沿學術思想和國家級科研平臺相結合,進一步提高本科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科教結合聯合培養一流人才的創新模式。
  • 南開大學牽手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共建「鄒承魯菁英班」
    9月25日,南開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南開大學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共建「鄒承魯菁英班」,聯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生命科學領域領軍人才。  儀式上,許瑞明和南開大學教務處負責人代表雙方共同籤署「鄒承魯菁英班」協議。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向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捐贈鄒承魯先生文集。  根據協議內容,「鄒承魯菁英班」試行「2.5+1.5」培養模式,學生前五個學期在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完成專業培養方案中規定的課程學習,第6-8學期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開展科研實踐訓練和課程學習。
  • 真的好厲害:南昌大學本科生,在頂級期刊《JACS》發表論文!
    作為國際頂級期刊,在《JACS》上發paper是很多化學人的夢想之一,不僅很多博士、教授都很難在上面發一篇文章,而最近,南昌大學的本科生們卻在該期刊發表了論文,厲害不厲害!近日,南昌大學本科生在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以「Directional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for Precise Molecular Design of a High-Tc Multiaxial Molecular Ferroelectric」(通過分子間作用導向實現高溫多軸分子鐵電體的精準設計
  • 廣州大學本科生在國際期刊發表七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廣州大學大四本科生邱燕璇(右)在董文教授指導下做實驗
  • 翟天臨消失254天後,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上了熱搜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指出18篇論文涉嫌造假,論文實驗圖片也存在PS痕跡,一時引發熱議。隨後,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工作人員回應此事時稱:已經了解到網絡上有關曹雪濤院士的投訴,並會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南開大學研究生導師與成都學子面對面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蕾)日前,南開大學的教授們來到天府之國成都,和優秀學子面對面交流。  外國語學院、經濟學院、商學院、數學學院、軟體學院、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的專家團隊參加了成都站的招生宣傳面試工作。
  • 河南大學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JCR一區發表科研論文!
    近日,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2016級地理信息科學專業本科生唐希穎同學,在崔耀平教授的指導下,以第一作者在《Remote Sensing》發表了題目為:Human Activities Enhance文章利用2000和2015年的土地覆蓋數據, 根據人類活動強度和植被恢復特性,將北京市劃分為:老城區(OU)、城市擴展區(UE)、混合像元區(MP)、耕地(CP)以及自然/半自然的純像元區(PP);並基於太陽輻射、地表反照率、植被物候及綠度數據(LOS/EVI)等數據開展研究,最終結果顯示出人類活動增強了局地的輻射強迫效應。
  • 優秀:電子科技大學一本科生在ACM MM上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2016級本科生王譚在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楊陽教授和徐行副教授的指導下,以第一作者撰寫的論文「Matching Images and Text with Multi-modal Tensor Fusion and Re-ranking
  • 南科大本科生接連以第一作者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科研成果
    在南科大,所有本科生都有機會參與教授課題組進行科研學習,提升基礎科研能力及相關技能。近期,南科大本科生接連以第一作者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科研成果。今天,小編帶你一覽他們的風採。《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上發表關於利用LiTFSI離子液體協同提升經典有機熱電材料PEDOT:PSS的機械性能和熱電性能的研究成果,並被選作內封面發表。
  • 哈工大(深圳)本科生在頂級期刊上發表SCI論文
    》,影響因子5.04)、《分析化學》(《Analytical Chemistry》,影響因子6.35)上發表了學術論文。孫銘澤同學作為獨立第一作者,馬星教授作為通訊作者,哈工大(深圳)作為第一單位,在該刊物上發表了題為《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Paper-based SERS Chips by Shell‐\Isolated Nanoparticl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