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這一輩子,拼的是下半場。
但很少有人告訴你,人這一輩子,上半場的選擇,決定你下半場能否拼的輕鬆。
這一點,不僅僅是在伴侶的選擇上,更表現在工作的選擇上。
刷知乎時,經常看到類似提問:
應屆生專業對口工作工資部分偏低, 該去嘗試嗎?還是趁沒有入職場,直接找非對口?
本職工作做了10年,卻毫無成就,該不該轉行?
頻繁跳槽,找不到職業定位,現在開始做職業規劃還來得及嗎?要怎麼做?
年紀快40了,很想換工作,有什麼建議嗎?
同樣的工種,大學同學卻混得比我好,是我很差勁嗎?
為何職業迷茫的年齡層跨度這麼大,從應屆生到40歲職場老員工?
其實問題的落腳點,在於2點:
一、不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
與剛畢業不久的應屆生來說:
是沒有想好未來自己要什麼?所以對現在的職業方向迷茫。
而對畢業多年的職場老人來說:
是曾經沒想好自己要什麼?導致了現在的職業迷茫。
二、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
你適合做什麼?
這其實也是職業規劃之路上最為關鍵的一點。
這一點,無論是應屆生,還是職場老人,都應該在擇業前就搞清楚。
而如何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呢?
不單單是從職業技能上來判斷,更由你的性格來做判斷。
職業技能是可以隨著工作經歷不斷累積,但一個人的性格可不能說改就改!
我有一個朋友,性格偏內向,大學選的專業是商務英語。
實習工作是小學英語老師,不過畢業後她並沒有選擇考教資當老師,而是去杭州做外貿。
幹了不到一年就打道回府,因為性格害羞,和各種各樣的客戶打交道讓她每天上班如上墳。
回長沙換了兩份工作後,她回想起來在學校實習的那段時間,竟然是自己畢業後最快樂的半年。
「當老師,是更讓我自在的職業,我的性格適合成為孩子的小夥伴,卻不適合和形形色色的成年人打交道。」
意識到了這點後,她重新考到了教資,從代課老師做起,開啟了職業道路的新篇章。
我朋友平時念叨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職業選擇一定要看自身性格。
要是我早知道,那浪費掉的3年時間,已經足夠讓我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而不是像現在一樣,還得從頭做起。
02
在心理學上,有這麼一個說法:
「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生活。」這也被稱為「自我選擇效應」。
選擇什麼樣的工作,也意味著你即將擁有怎樣的人生。
你會因為自己錯誤的職業選擇後悔嗎?
你在選擇工作前,想好了這可能會成為影響自己一生的決定嗎?
亦或即使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工作,每日苦惱,卻找不到比這更好的選擇?
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
沒有人會希望10年後的自己一無所成。即使不能風生水起,但起碼要對得起現在的自己,能讓家人的生活無憂。
說的現實點,人這一輩子,拼了命,夜以繼日的工作賺錢,是在滿足物質條件的基礎上,再實現精神世界的豐盈。
不同的是:
同樣的起跑線,有人一輩子都在滿足溫飽的邊緣,而有人早已一個又一個的人生目標。
這其中,有運氣,有天分,但更多的是通過職業道路的規劃與選擇來實現。
不是每個人都負擔的起試錯成本和時間成本,更不會每個人都有重新開始的勇氣,
你該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根據自己的性格,為自己的人生規劃好一條不會失誤的職業之路。
為你推薦:
【MBTI職業性格測試】
MBTI職業性格的基礎是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先生關於心理類型的劃分,後經一對母女 Katharine Cook Briggs 與 Isabel Briggs Myers 研究並加以發展。
這種理論可以幫助解釋為什麼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事物感興趣、擅長不同的工作、並且有時不能互相理解。
此工具已經在世界上運用了將近 30 年的時間,在世界五百強中,有 80% 的企業有 MBTI 的應用經驗。
它包含這些方面:
夢想和現實是有出入的,特別是在職業選擇這條路上。
選擇大於努力,這句話很現實,選錯了,一不小心就搭上好些歲月,甚至把身體累垮,卻一事無成。
但你如果選對了,在職業道路上,就能花最短的時間成就最好的成績,何樂而不為呢?
通過測試你將獲得:
關注↓↓↓↓↓回復【職業】可以免費測試
作者:友心理小曦,文章首發公眾號友心理測評(ID:youxinlicp),有心事,來友心理,用心理學解讀人生,助你撥開成長迷茫,領悟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