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市場被國外廠商壟斷 光刻膠國產化急需提速!-半導體,光刻膠,CPU...

2020-11-26 驅動之家

近年來,雖然中國在晶片設計領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湧現出了一批以華為海思為代表的優秀的晶片設計企業,但是在晶片製造領域,中國與國外仍有著不小的差距。不僅在半導體製程工藝上落後國外最先進工藝近三代,特別是在晶片製造所需的關鍵原材料方面,與美日歐等國差距更是巨大。

即便強大如韓國三星這樣的巨頭,在去年7月,日本宣布限制光刻膠、氟化聚醯亞胺和高純度氟化氫等關鍵原材料對韓國的出口之後,也是被死死的「卡住了脖子」,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卻又無可奈何。

最後還是日本政府解除了部分限制之後,才得以化解了危機。

而在美國制裁中興、華為,阻撓荷蘭向中國出口EUV光刻機,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以及日本限制半導體原材料向韓國出口等一系列事件的影響之下,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國產替代」也正在由晶片端,深入到上遊半導體材料領域。

而即將開始投資的國家大基金二期也或將加大對於半導體材料領域的投資。

今天芯智訊就為大家來系統的介紹下,半導體製造當中所需的一種關鍵材料——光刻膠。

一、光刻膠概況

1、光刻膠概況

光刻膠又稱光致抗蝕劑,是光刻工藝的關鍵化學品,主要利用光化學反應將所需要的微細圖形從掩模版轉移到待加工基片上,被廣泛應用於光電信息產業的微細圖形線路的加工製作,下遊主要用於集成電路、面板和分立器件的微細加工,同時在 LED、光伏、磁頭及精密傳感器等製作過程中也有廣泛應用,是微細加工技術的關鍵性材料。

光刻膠的主要成分為樹脂、單體、光引發劑及添加助劑四類。其中,樹脂約佔 50%,單體約佔35%,光引發劑及添加助劑約佔15%。

光刻膠自 1959 年被發明以來就成為半導體工業最核心的工藝材料之一。隨後光刻膠被改進運用到印製電路板的製造工藝,成為 PCB 生產的重要材料。

二十世紀 90 年代,光刻膠又被運用到平板顯示的加工製作,對平板顯示面板的大尺寸化、高精細化、彩色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半導體製造業從微米級、亞微米級、深亞微米級進入到納米級水平的過程中,光刻膠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總結來說,光刻膠產品種類多、專用性強,需要長期技術積累,對企業研發人員素質、行業經驗、技術儲備等都具有極高要求,企業需要具備光化學、有機合成、高分子合成、精製提純、微量分析、性能評價等技術,具有極高的技術壁壘。

2、光刻膠主要用於圖形化工藝

以半導體行業為例,光刻膠主要用於半導體圖形化工藝。圖形化工藝是半導體製造過程中的核心工藝。圖形化可以簡單理解為將設計的圖像從掩模版轉移到晶圓表面合適的位置。

一般來講圖形化主要包括光刻和刻蝕兩大步驟,分別實現了從掩模版到光刻膠以及從光刻膠到晶圓表面層的兩步圖形轉移,流程一般分為十步:1.表面準備,2.塗膠,3.軟烘焙,4.對準和曝光,5.顯影,6.硬烘焙,7.顯影檢查,8.刻蝕,9.去除光刻膠,10.最終檢查。

具體來說,在光刻前首先對於晶圓表面進行清洗,主要採用相關的溼化學品,包括丙酮、甲醇、異丙醇、氨水、雙氧水、氫氟酸、氯化氫等。

晶圓清洗以後用旋塗法在表面塗覆一層光刻膠並烘乾以後傳送到光刻機裡。在掩模版與晶圓進行精準對準以後,光線透過掩模版把掩模版上的圖形投影在光刻膠上實現曝光,這個過程中主要採用掩模版、光刻膠、光刻膠配套以及相應的氣體和溼化學品。

對曝光以後的光刻膠進行顯影以及再次烘焙並檢查以後,實現了將圖形從掩模版到光刻膠的第一次圖形轉移。在光刻膠的保護下,對於晶圓進行刻蝕以後剝離光刻膠然後進行檢查,實現了將圖形從光刻膠到晶圓的第二次圖形轉移。

目前主流的刻蝕辦法是等離子體幹法刻蝕,主要用到含氟和含氯氣體。

在目前比較主流的半導體製造工藝中,一般需要 40 步以上獨立的光刻步驟,貫穿了半導體製造的整個流程,光刻工藝的先進程度決定了半導體製造工藝的先進程度。光刻過程中所用到的光刻機是半導體製造中的核心設備。

目前,ASML 最新的EUV光刻機NXE3400B 售價在一億歐元以上,媲美一架 F35 戰鬥機。

二、光刻膠分類

1、正性光刻膠和負性光刻膠

光刻膠可依據不同的產品標準進行分類。按照化學反應和顯影的原理,光刻膠可分為正性光刻膠和負性光刻膠。如果顯影時未曝光部分溶解於顯影液,形成的圖形與掩膜版相反,稱為負性光刻膠;如果顯影時曝光部分溶解於顯影液,形成的圖形與掩膜版相同,稱為正性光刻膠。

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由於負性光刻膠在顯影時容易發生變形和膨脹的情況,一般情況下解析度只能達到 2 微米,因此正性光刻膠的應用更為廣泛。

2、按用途分類

光刻膠經過幾十年不斷的發展和進步,應用領域不斷擴大,衍生出非常多的種類,按照應用領域,光刻膠可以劃分為印刷電路板(PCB)用光刻膠、液晶顯示(LCD)用光刻膠、半導體用光刻膠和其他用途光刻膠。其中,PCB 光刻膠技術壁壘相對其他兩類較低,而半導體光刻膠代表著光刻膠技術最先進水平。

(1)半導體用光刻膠

在半導體用光刻膠領域,光刻技術經歷了紫外全譜(300~450nm)、G 線(436nm)、I 線 (365nm)、深紫外(DUV,包括 248nm 和 193nm)和極紫外(EUV)六個階段。相對應於各曝光波長的光刻膠也應運而生,光刻膠中的關鍵配方成份,如成膜樹脂、光引發劑、添加劑也隨之發生變化,使光刻膠的綜合性能更好地滿足工藝要求。

g 線光刻膠對應曝光波長為 436nm 的 g 線,製作 0.5 µm 以上的集成電路。

i 線光刻膠對應曝光波長為 365nm 的 i 線,製作 0.5-0.35 µ m 的集成電路。

g線和 i 線光刻膠是目前市場上使用量最大的光刻膠,都以正膠為主,主要原料為酚醛樹脂和重氮萘醌化合物。

KrF 光刻膠對應曝光波長為 248nm 的 KrF 雷射光源,製作 0.25-0.15µ m 的集成電路,正膠和負膠都有,主要原料為聚對羥基苯乙烯及其衍生物和光致產酸劑。KrF 光刻膠市場今後將逐漸擴大。

ArF光刻膠對應曝光波長為193nm的ArF雷射光源,ArF幹法製作 65-130 nm的集成電路,ArF 浸溼法可以對應 45nm 以下集成電路製作。ArF 光刻膠是正膠,主要原料是聚脂環族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和光致產酸劑。ArF 光刻膠市場今後將快速成長。

根據SEMI的數據,2018年全球半導體用光刻膠市場,G線&I線、KrF、ArF&液浸ArF三分天下,佔比分別達到了24%、22%和42%。其中,ArF/液浸ArF 光刻膠主要對應目前的先進 IC 製程,隨著雙/多重曝光技術的使用,光刻膠的使用次數增加,ArF 光刻膠的市場需求將加速擴大。

在 EUV 技術成熟之前,ArF 光刻膠仍將是主流。未來,隨著功率半導、傳感器、LED 市場的持續擴大,i 線光刻膠市場將保持持續增長。

隨著精細化需求增加,使用 i 線光刻膠的應用將被 KrF 光刻膠替代,KrF 光刻膠市場需求將不斷增加。

(2)LCD光刻膠

在LCD 面板製造領域,光刻膠也是極其關鍵的材料。根據使用對象的不同,可分為 RGB 膠(彩色膠)、BM膠(黑色膠)、OC 膠、PS 膠、TFT 膠等。

光刻工藝包含表面準備、塗覆光刻膠、前烘、對準曝光、顯影、堅膜、顯影檢查、刻蝕、剝離、最終檢查等步驟,以實現圖形的複製轉移,製造特定的微結構。

由於LCD是非主動發光器件,其色彩顯示必須由本身的背光系統或外部的環境光提供光源,通過驅動器與控制器形成灰階顯示,再利用彩色濾光片產生紅、綠、藍三基色,依據混色原理形成彩色顯示畫面。

然而,彩色濾光片的產生,必須由光刻膠來完成。

彩色濾光片是由玻璃基板、黑色矩陣、顏色層、保護層及 ITO 導電膜構成。其中,顏色層(Color)主要由三原色光刻膠分別經塗布、曝光、顯影形成,是彩色濾光片最主要的部分。

黑色矩陣(Black Matrix,簡稱 BM)是由黑色光刻膠作用形成的模型,作用為防止漏光。

從成本方面來看,彩色濾光片佔面板總成本的 14%-16%,而彩色和黑色光刻膠佔彩色濾光片成本的 27%左右,其中黑色光刻膠佔比 6%-8%,光刻膠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濾光片的顯色性能。

除了RGB光刻膠和黑色光刻膠之外,TFT Array 正性光刻膠也非常重要,其主要用於 TFT-LCD 製程中的 Array 段,主導 TFT 設計的圖形轉移,其解析度、熱穩定性、剝膜性、抗蝕刻能力都優於負性光刻膠。

三、光刻膠市場空間

1、全球光刻膠需求不斷增長

在半導體、LCD、PCB 等行業需求持續擴大的拉動下,光刻膠市場將持續擴大。2018 年全球光刻膠市場規模為 85 億美元,2014-2018 年複合增速約 5%。據 IHS數據,未來光刻膠複合增速有望維持 5%。

按照下遊應用領域來看,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目前半導體光刻膠佔比 24.1%,LCD 光刻膠佔比 26.6%, PCB 光刻膠佔比 24.5%,其他類光刻膠佔比 24.8%。

伴隨著全球半導體、液晶面板以及消費電子等產業向國內轉移,國內對光刻膠需求量迅速增量。2011-2017 年,國內光刻膠需求複合增速達 14.69%,至 2017 年底已達7.99 萬噸;國內光刻膠市場規模複合增速達 11.59%,至 2017 年底已達 58.7 億元。

從產量來看,2017 年我國光刻膠產量達到 7.56 萬噸,2011-2017 年複合增速 15.83%;本土光刻膠產量達到 4.41 萬噸,2011-2017 年複合增速 11.87%。

國內目前光刻膠主要集中在 PCB 領域,高技術壁壘的 LCD 和半導體光刻膠主要依賴進口。

2、半導體市場需求快速增長

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近年來增速平穩,2012-2018 年複合增速 8.23%。其中,中國大陸集成電路銷售規模從 2158 億元迅速增長到 2018 年的 6531 億元,複合增速為20.27%,遠超全球其他地區,全球半導體產業加速向大陸轉移。

集成電路一般分為設計、製造和封測三個子行業,在製造和封測行業中,均需要大量的半導體新材料支持。

2018 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產值為 519.4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68%。其中晶圓製造材料和封裝材料分別為 322 億美元和 197.4 億美元,同比+15.83%和+3.30%。

2018年,在市場產值為 322 億美金的半導體製造材料中,大矽片、特種氣體、光掩模、CMP材料、光刻膠、光刻膠配套、溼化學品、靶材分別佔比 33%、14%、13%、7%、6%、7%、4%、3%。

分地區來看,目前大陸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 83 億美元,全球佔比 16%,僅次於中國臺灣和韓國,為全球第三大半導體材料區域。

伴隨著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快速發展,全球半導體光刻膠市場持續增長。2018 年全球半導體光刻膠市場規模 20.29 億美元,同比增長 15.83%。其中,中國半導體光刻膠規模佔全球比重最大,達到 32%。

其次是美洲地區,其光刻膠市場規模佔全球比重為21%。亞太地區緊跟其後,光刻膠市場規模佔全球比重為 20%。歐洲、日本地區所佔比重較低,大約均為 9%。

3、LCD光刻膠需求快速增長

全球面板市場穩步上升,產能向大陸轉移,催生 LCD 光刻膠需求增長。

據 IHS 2019年 6 月發布的數據,2019 年全球 TFT-LCD 和 OLED 整體平板顯示容量約為 3.34 億平方米,2023 年有望上升至 3.75 億平方米,其中,TFT-LCD 面板市場容量約為 3.09 億平方米,未來需求將穩步增長。

全球 LCD 面板產業經歷了「美國研發—日本發展—韓國超越—臺灣崛起—大陸發力」的過程,美國最早研發出 LCD 技術後,80 年代後期由日本廠商將 LCD 技術產業化,全球面板產業幾乎被日本企業壟斷。

90 年代後,韓國和中國臺灣面板廠快速崛起,開始長時間主導市場,大陸面板自 2009 年開始發力,以京東方為首的大陸面板廠商產能持續翻倍增長。

據 IHS 數據,2018 年大陸 LCD 產能佔有率已達到 39%,預計 2023 年大陸產能將佔全球總產能的 55%。

面板產能擴張促進 LCD 光刻膠需求增長。隨著全球面板產能向中國大陸轉移,LCD光刻膠需求量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

據 CINNO Research 預估,2022 年大陸 TFT Array正性光刻膠(包含 LTPS 基板)需求量將達到 1.8 萬噸,彩色光刻膠需求量為 1.9 萬噸,黑色光刻膠需求量為 4100 噸,光刻膠總產值預計高達 15.6 億美金。

四、光刻膠市場競爭格局

光刻膠行業由於技術壁壘高並且要與光刻設備協同研發,呈現出寡頭競爭的格局。

根據 《現代化工》的 數據,目前全球前五大光刻膠廠商佔據全球市場約 87%的市場份額。

其中,日本的光刻膠行業形成龍頭領跑的狀態,日本 JSR、東京應化、日本信越與富士電子材料市佔率合計達到 72%。大陸內資企業所佔市場份額不足 10%。

目前,在全球半導體光刻膠領域,也主要被日本合成橡膠(JSR)、東京應化(TOK)、羅門哈斯、日本信越和富士材料等頭部廠商所壟斷。

其中,在高端半導體光刻膠市場上,全球的 EUV 和 ArF i 光刻膠主要是 JSR、陶氏和信越化學等供應商,佔有份額最大的是 JSR、信越化學,TOK 也有研發。

每家的競爭優勢有所不同:

1) JSR:全球最大的,技術是最領先的,客戶服務的對象主要傾向於三大家:Intel、三星和臺積電。JSR 以技術引領整個光刻膠技術發展。產品跨度非常大,從現有的 I-line、KrF、ArF、ArF i、EUV光刻膠,都有產品。下遊行業也不僅限於 IC,如封裝行業、其他的行業。

2) TOK:專注於做光刻膠及配套試劑,目前在行業裡 G、I 線,KrF 和 ArF 都有些市場份額,但是在高端技術上落後於 JSR、陶氏和信越化學。

3) 陶氏:光刻膠事業部已經併到杜邦,光刻膠只是杜邦的一種產品。客戶是 Intel、 IBM 體系,在美國和新加坡、中國臺灣地區的佔有率高,但在大陸市場佔有率不是很高。在低端的 6 寸市場的份額較大。

4) 富士電子材料在主流的 IC 的份額不是很大,其實是在 OLED,包括平板顯示部分的市佔份額很大。

5) 信越化學也是跟 JSR、陶氏一樣,都是大化工企業,不光供應光刻膠,也供應 Wafer,供應其他這些材料,主要產品包括 KrF、ArF,ArF immersion 光刻膠,EUV 也在開發。

而在全球LCD光刻膠市場,RGB和BM光刻膠核心技術則由日韓企業壟斷。LCD 光刻膠的核心技術在於高分子顏料的製備和生產,目前該技術主要掌握在 Ciba 等日本顏料廠商手中。

其中RGB光刻膠的主要生產商有 JSR 、住友化學、三菱化學、LG 化學等公司;黑色光刻膠的主要生產商有東京應化、新日鐵化學、三菱化學、CHEIL、ADEKA等公司,幾家佔到全球總產量的 90%;

TFT Array正性光刻膠供應商主要有日本東京應化(TOK)、美國羅門哈斯(Rohm&Haas)、德國默克公司、韓國 AZ、DONGJINSEMICHEM和臺灣永光化學;

OC 光刻膠主要供應商包括 JSR、JNC、LGC、三星、科隆等;PS 光刻膠主要供應商包括 JSR、CMC、三星、LGC、TNP 等。

六、國產光刻膠急需提速

雖然,近幾年全球光電產業、消費電子產業、半導體產業向我國轉移的趨勢愈加明顯,隨著下遊產品 PCB、LCD、半導體等產業迅速發展,國內市場對於LCD、半導體的需求量迅猛增加。

但是,我國光刻膠行業發展和起步時間較晚,應用結構較為單一,主要集中於 PCB 光刻膠,相關企業包括廣信材料,容大感光等。但是在LCD和半導體光刻膠領域,國內生產企業和國外差距仍然較大,嚴重依賴進口。

1、國內競爭格局

根據信越官網的數據顯示,國內光刻膠產值當中,PCB光刻膠的佔比高達95%,半導體光刻膠和LCD光刻膠產值佔比都僅有2%。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也顯示,我國 PCB光刻膠產值佔比為94.4%, 而 LCD 和半導體用光刻膠產值佔比分別僅為 2.7%和 1.6%。

2015年中國光刻膠行業前五大外資廠商市佔率已達到 89.7%,分別為臺灣長興化學、日立化成、日本旭化成、美國杜邦及臺灣長春化工。相較之下,中國企業市場份額不足10%,主要有晶瑞股份、北京科華、飛凱材料、廣信材料、容大感光等。

在國內存儲廠商的光刻膠供應方面, TOK 份額是很高的,陶氏也有相對應的一些份額;在國內晶圓代工廠方面,信越化學和 TOK 份額最大,JSR 和陶氏份額很少。

2、光刻膠的國產化

目前國內在半導體光刻膠領域有布局的國產廠商主要有蘇州瑞紅、北京科華微電子、晶瑞股份(瑞紅)、南大光電、上海新陽、江蘇漢拓、廈門恆坤等。

其中:

1)蘇州瑞紅:於 1993 年開始生產光刻膠,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02 專項「i 線光刻膠產品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目前 i 線光刻膠量產,KrF 光刻膠處於研發過程。

2) 北京科華:6 寸的 G 線、I 線市場份額較高;8 寸、12 寸裡面 I-line、KrF 都有突破,目前份額較小;ArF幹法光刻膠已經處於研發及客戶認證階段。

3) 晶瑞股份:子公司瑞紅在光刻膠領域深耕多年,率先實現了 i 線光刻膠的量產,可以實現 0.35μm 的解析度。目前光刻膠產品已有幾家 6 寸客戶使用,2018 年進入中芯國際天津工廠 8 寸線測試並獲批量使用;公司未來重點發展 248nm,將著力發展相關業務。

4) 南大光電:於 2017 年開始研發「193nm 光刻膠項目」,並承擔「ArF 光刻膠產品的開發和產業化」02 專項項目。公司已在寧波經濟開發區建設 25 噸 KrF 光刻膠生產線,預計三年達產銷售。

5)上海新陽:在已立項研發用於邏輯與模擬晶片 ArF 光刻膠基礎上,增加用於存儲器晶片的半導體厚膜光刻膠(KrF)的研發立項;

6) 江蘇漢拓:公司致力於高端光刻膠產品及其材料的自主研發,生產及銷售,已經形成了電子束光刻膠和DUV光刻膠的系列產品,同時開發生產出了相應的光刻膠的關鍵材料-光刻膠專用樹脂。

7) 廈門恆坤:主攻 DRAM 市場,2018年成功導入IC大廠並批量供貨。2019年初,公司宣布投資4.5億在福建漳州高新區建設年產120噸的光刻膠工廠,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投資1.5億元,先行生產非感光光刻膠,二期用地100畝,主要生產Arf、Krf光刻膠及配套材料。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也積極布局 LCD 光刻膠領域。相關企業主要有:雅克科技、容大感光、飛凱材料、永太科技、北旭電子、中國電子彩虹集團、江蘇博硯電子等。

其中:

1)雅克科技:子公司斯洋國際與 LG 化學籤署《業務轉讓協議》,擬購買 LG 化學下屬的彩色光刻膠事業部的部分經營性資產,包括與彩色光刻膠業務相關的部分生產機器設備、存貨、智慧財產權類無形資產、經營性應收帳款等,並在交割後於韓國投資建設彩色光刻膠工廠,成為 LG Display Co.,的長期供應商。

2)容大感光:公司原規劃於2018年年底建成1000噸的光刻膠生產線,但直至2019年底仍未實現。

2019年12月,容大感光對外表示,已經建立了基本的光刻膠研發、測試平臺。未來將會進一步加大對研發的投入,擴大平板顯示、發光二極體(LED)、集成電路晶片領域光刻膠的生產產能,實現公司大亞灣工廠千噸級TFT、OLED、mini-LED、micro-LED、IC用光刻膠產品的量產。

3)飛凱材料:飛凱材料子公司和成顯示是國產高端 TFT 及中端 TN/STN 液晶材料的重要供應商,下遊客戶包括京東方、華星光電以及中電熊貓等大中型面板廠商。同時公司也在持續推進 TFT 光刻膠項目,截至 2019 年半年報已經累計投入 5407 萬元,工程進度達 93.22%。

4)北旭電子:是京東方全資子公司,2019 年計劃在葛店投資 5 億元建設光刻膠項目,第一期將年產3000噸TFT-LCD用光刻膠生產線整體搬遷,同時擴產到年產5000噸,第二期主要建設半導體用光刻膠、PI 液、有機絕緣膜等生產線。

5)中國電子彩虹集團:2017年5月,中國電子彩虹集團與德國默克公司達成合作,投資5800萬元建設彩虹正性光刻膠項目。項目於2018年6月30日完成設備調試及試生產,7月17日正式投產。項目投產後,可年產液晶正性光刻膠1800噸。

6)江蘇博硯電子:自2014 年起就與北化成立聯合研究中心,推進黑色光刻膠的研發與產業化,現已擁有 1000 噸/年黑色光刻膠產能,成功打破國外壟斷。

雖然目前光刻膠的國產化正在加速,但是在半導體和LCD所需高端光刻膠上與國外仍有較大差距。並且,目前的國產光刻膠的很多原材料也主要依賴於進口。

前面提到,光刻膠主要由樹脂、溶劑(單體)、感光劑、添加劑四種成分組成,其中:樹脂基本上都從美、日、韓進口;感光劑從日本進口為主,因此國內光刻膠產業鏈布局還很少。

不過,強力新材與北京科華有一些原材料方面的合作,但還沒有做到量產階段。

目前國內僅濟南聖泉能供應 I-line 樹脂,但是僅限於低端產品。

總的來說,光刻膠的國產化仍任重道遠!

相關焦點

  • 2020年全球及中國光刻膠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半導體光刻膠...
    半導體光刻膠及配套材料具備產品技術更迭快、純度高等特點,也就是生產難度最高的光刻膠。  綜合來看,目前中國光刻膠國產化水平嚴重不足,隨著下遊半導體行業、LED 及平板顯示行業的快速發展,未來國內光刻膠產品國產化替代空間巨大。中國通過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撬動全社會資源對半導體產業進行投資和扶持。
  • 半導體材料行業專題報告:光刻膠,高精度光刻關鍵材料
    高端光刻膠亟待國產化。目前市場上正在使用的 KrF 和 ArF 光刻膠基本被日本和美國企業所壟斷,包括陶 氏化學、JSR、信越化學、東京應化等企業。受益於我國 PCB 產業景氣度持續,我國 PCB 光刻膠市場規模將穩速增長。日韓美壟斷市場,光刻膠國產化迫在眉睫光刻膠市場遭日韓美公司壟斷 光刻膠市場主要由日韓美公司壟斷,大陸企業市佔率不足 10%。
  • 半導體國產化投資機會系列二:光刻膠,半導體製程關鍵材料
    雖然半導體材料供應都十分集中,但其中的光刻膠材料技術應該算是全球集中度最高,且壁壘最高的材料,日本和美國合計佔市場份額高達 95%,其中高端的半導體光刻膠日本的市場佔有率接近90%。三、光刻膠分類1)按應用領域分類從應用上看,光刻膠可以大致分為LCD光刻膠、PCB 光刻膠(感光油墨)與半導體光刻膠等。實現國產化的光刻膠主要集中在低端PCB光刻膠和LCD光刻膠,半導體光刻膠領域基本依賴於進口。
  • 被日美高度壟斷的光刻膠行業,「國產化」企業都有哪些?
    在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不景氣的背景下,只有中國大陸的呈現正增長,全球半導體材料產能正在向中國大陸轉移,而光刻膠則在半導體材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被美、日壟斷的光刻膠市場中,中國已經有幾家企業開始研發、製造出中低端的光刻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國產化率。然而,國外的企業依舊壟斷了高端的光刻膠市場,國內企業進口依賴度很高。
  • 光刻膠:晶片產業鏈形成的關鍵原料
    光刻膠主要用於集成電路和半導體分立器件的微細加工,同時在平板顯示、LED、倒扣封裝、磁頭及精密傳感器等製作過程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光刻膠又稱光致抗蝕劑,由主要成分和溶劑構成,當前光刻膠主要使用的溶劑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MA),佔光刻膠含量約為80%-90%。
  • 光刻膠行業專題報告:電子產業的生長激素 - 未來智庫
    我們認為內資企業已經逐步從低端 PCB 光刻膠發展至中端 LCD 和半導體光 刻膠的量產,以北京科華、蘇州瑞紅(晶瑞股份)為代表的企業已實現了 KrF 光刻膠的研發突破,以強 力新材為代表的企業也已經實現了光刻膠上遊原材料光引發劑和光酸等的國產化,打破海外壟斷。隨著 國內大量新增的晶圓廠、面板廠的投產,下遊客戶導入有望加速。1.
  • 國產晶片又獲新突破:7nm ArF光刻膠技術,打破日本、美國壟斷
    光刻,是晶片製造中難度最大、耗時最久的工藝,成本超過整個晶片生產成本的30%,它也是我國高端晶片製造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因為尚未完全掌握14nm以下晶片製造的核心技術,晶片加工只能依靠代工(光刻設備和光刻材料一直是被國外壟斷的)。
  • 一文看懂光刻膠
    預計該市場未來3年仍將以年均5%的速度增長,至2022年全球光刻膠市場規模將超過100億美元。光刻膠按應用領域分類,可分為 PCB 光刻膠、顯示面板光刻膠、半導體光刻膠及其他光刻膠。全球市場上不同種類光刻膠的市場結構較為均衡,具體佔比可以如下圖所示。
  • 光刻膠行業深度報告:國產化正當時,龍頭公司放量在即
    國內目前 PCB 光刻膠相對成熟,主要企業包括廣信材料,容大感 光等。在 LCD 在半導體光刻膠領域,國內生產企業和國外差距仍然較大。3 光刻膠分類3.1 半導體光刻膠 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近年來增速平穩,2012-2018 年複合增速 8.23%。
  • 預見2020:《2020年光刻膠產業全景圖》(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
    預計該市場未來3年仍將以年均5%的速度增長,至2022年全球光刻膠市場規模將超過100億美元。——中國市場正在崛起目前中國實現國產化的光刻膠主要集中在低端PCB光刻膠和LCD光刻膠,半導體光刻膠領域基本依賴於進口。PCB光刻膠是目前國產替代進度最快的,目前國產化率已達到50%。
  • ...光刻膠產業全景圖》(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相關企業產能布局等)
    中國的半導體光刻膠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2-3代的差距,國產替代之路任重道遠。半導體光刻膠及配套材料具備產品技術更迭快、純度高等特點,也就是生產難度最高的光刻膠。綜合來看,目前中國光刻膠國產化水平嚴重不足,隨著下遊半導體行業、LED 及平板顯示行業的快速發展,未來國內光刻膠產品國產化替代空間巨大。
  • 「芯布局」光刻膠國產化進行時,誰能躍居龍頭率先領航?
    任重——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按照下遊應用,光刻膠可大致分為半導體用光刻膠、LCD 用光刻膠、PCB 用光刻膠等,其技術壁壘依次降低。相應地,PCB光刻膠是目前國產替代進度最快的,已經實現對主流廠商大批量供貨。
  • 中國12吋晶圓項目光刻機採購統計與光刻材料市場
    半導體用光刻機、光刻膠、光掩膜等的市場分別被國外龍頭企業如ASML、Canon、信越化學、JSR、住友化學、Fujifilm等企業所主導。目前中國半導體光刻產業鏈基礎薄弱,市場潛力巨大,發展空間廣闊。 ——光刻機,半導體製造的核心設備 光刻是集成電路製造的最關鍵、最複雜、耗時佔比最大的核心工藝,約佔晶圓製造總耗時的40%-50%。
  • 揭秘晶片製造關鍵一環,百億美元市場的光刻膠產業【附下載】| 智...
    光刻膠作為技術門檻極高的電子化學品一直被國際企業壟斷。 隨著大力研發和投入, 國內企業已逐步從低端 PCB 光刻膠發展至中端半導體光刻膠的量產。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來自國元證券的報告《光刻膠國產化初見曙光》, 詳解光刻膠技術,並闡述光刻膠產業現狀和國內發展趨勢。
  • ...製造關鍵一環,百億美元市場的光刻膠產業【附下載】| 智東西內參
    光刻膠作為技術門檻極高的電子化學品一直被國際企業壟斷。 隨著大力研發和投入, 國內企業已逐步從低端 PCB 光刻膠發展至中端半導體光刻膠的量產。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來自國元證券的報告《光刻膠國產化初見曙光》, 詳解光刻膠技術,並闡述光刻膠產業現狀和國內發展趨勢。
  • 半導體材料添核心利器!首隻國產ArF光刻膠通過驗證,中國芯可期
    在國內ArF光刻膠嚴重依賴進口的情況下,南大光電的好消息給國內光刻膠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01光刻膠被國外壟斷作為半導體光刻工藝的核心材料,光刻膠主要實現「將設計的圖像從模板中轉移到晶圓表面合適的位置」,其質量和性能是影響集成電路性能、成品率及可靠性的關鍵因素。
  • 光刻膠的局
    8月15日,上海新陽發布公告,將募資15億投資高端光刻膠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9月14日,雅克科技宣布募資12億布局半導體材料,其中6億用來投入到光刻膠及光刻膠配套試劑中;兩天之後,馬鞍山籤約了9個項目,其中之一就是斯坦得LDI感光幹膜及半導體光刻膠項目,總投資金額15億;月底,久日新材增資微芯新材2000萬研發光刻膠,為國產光刻膠的黃金9月收了個尾。
  • 中信建投證券:光刻膠產業鏈國產化大勢所趨、任重道遠
    面板光刻膠中,彩色光刻膠佔比最大,超過60%;TFT光刻膠和黑色光刻膠佔比分別約23%、14%。日本廠商在ArF、KrF、g線/i線膠市場中市佔率分別為93%、80%、61%,其在高端市場中展現出極強的控制力。
  • 【突圍】國產光刻膠之路任重道遠,三大細分市場加速突圍戰;
    集微網消息近年來,隨著半導體、PCB和面板等下遊產業鏈向國內轉移,光刻膠國內市場需求持續增大,國內光刻膠市場將迎來巨大的進口替代空間。在平板顯示器領域,TFT-LCD仍是市場出貨主力,其中彩色濾光片佔面板成本的15%左右,彩色光刻膠和黑色光刻膠佔彩色濾光片成本的27%左右。TFT-LCD用光刻膠市場基本被如JSR、住友化學、三菱化學等日韓公司佔領,佔有率可達90%。不過,隨著國產面板產業的興起,永太科技、容大感光、飛凱材料等光刻膠廠商也開始乘勢而起。
  • 南大光電擬定增募資不超6.35億元,用於光刻膠、三氟化氮等項目
    預案顯示,作為具有「卡脖子」風險的晶片製造關鍵原材料,我國高端光刻膠一直為國外所壟斷,國內研製成功的公司寥寥無幾。2017年起,南大光電先後承擔國家「02專項」高解析度光刻膠與先進封裝光刻膠產品關鍵技術研發、ArF光刻膠產品開發與產業化項目,歷經3年艱苦奮鬥,公司率先製備出國內首款ArF光刻膠產品,滿足產業化的技術條件,具備領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