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十大驚人事實:「盜夢空間」 是真實的

2021-01-11 搜狐網

  【搜狐科學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的大腦具有許多鮮為人知的一面,比如:大腦不會感覺到疼痛;大腦有160934公裡(100000英裡)長的血管等。

  1、大腦不會感覺到疼痛


  「放鬆點,這並不會感覺多少疼痛……」

  人體大腦並沒有疼痛感受器,這就是為什麼醫師可以在患者保持清醒狀態下進行大腦手術,讓患者保持清醒狀態,可確保在微妙精細的腦部手術中不會傷及視覺或者運動控制功能,並且這是一種非常美妙的體驗。但為什麼我們會感到疼痛感呢?這是由於傷害感受器,一種知覺感受器,發送信號至脊椎神經和大腦,報警我們存在著危險。

  2、人體大腦有160934公裡(100000英裡)長的血管


  人體大腦中有上千億個神經原,這相當於整個銀河系中的恆星數量,如此眾多的神經原都聚集在哈密瓜大小的腦殼之中。大腦消耗了人體17%的能量,20%的氧氣,卻僅佔2%的人體質量,在清醒狀態下大腦可產生10-23瓦電能,足以點亮一盞燈泡。大腦75%空間是水,60%質量是脂肪。此外,人體大腦有100萬億個神經突觸,連接至大腦神經細胞提供足夠的「空間」,存儲5倍《大英百科全書》信息量,相當於1000TB存儲量。

  3、保存愛因斯坦的大腦


  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955年死亡時,人們並非僅僅保存了這位科學家瘋狂的白髮,還從他的頭部取出了整個大腦組織。託馬斯-哈維博士在愛因斯坦死亡僅7個半小時時進行了大腦切除手術,聲稱是用於科學研究。之後被切除的愛因斯坦大腦竟然神秘消失,直到1978年,一位名叫史蒂芬-列文的勇敢新聞記者跟蹤到訪到堪薩斯州威奇託市的哈維家中,這位醫生承認目前仍保存著愛因斯坦的大腦,將這個大腦組織切成240片,浸泡在放置甲醛的玻璃瓶中。

  4、左右半腦的差異性


  大腦分成兩個勻稱的半球,雖然它們是一起協同工作,左腦提供更多理性、分析思維,而右腦更加形象化,具有概念定向性。更為奇特的是,甚至當你停止或者失去其中半腦的功能,你仍能倖存下來。

  5、男性大腦比女性大10%


  或許這是可靠的證實顯示男性比女性更聰明——男性大腦比女性大10%,雖然女性的大腦較小,但比男性擁有更多的神經細胞和連接組織。正如人們所認為的,女性更擅長於左腦的情緒感性思維,男性更擅長於右腦的邏輯思維。此外,還有一種叫做直線腦回的大腦區域,負責生育、女性化特徵,女性大腦中的直線腦回大於男性。這是否意味著不同性別存在著大腦差異性?

  6、人類睡眠狀態時大腦更加活躍


  夜晚是大腦處理白天發生的所有活躍思維的合適時間,這就是為什麼晚上會做夢。一些人認為夜間睡眠可以處理白天生活中複雜的情緒和交互思維,其他人則認為這僅是一種消化信息的方式,更像是一臺計算機。近期一項研究表明夜晚睡眠能夠幫助我們減輕精神上的創傷。具有較高IQ值的人們傾向於更多做夢,白天打盹可使人們更加充滿活力,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7、「盜夢空間」是真實的


  人們睡眠時存在著「清醒夢境」,這是一個人在類似睡眠狀態下能夠控制夢境的最終結果。清醒夢境起源於古代西藏佛教,當時的大師能夠在睡眠中進行「夢境瑜珈」,並且表現出令人驚異的靈敏技巧,自身暗示自然存在的幻覺。

  清醒夢境這一術語於19世紀80年代最早被德裡克-馮-埃登引用,但是到20世紀60年代這一概念並未有效地傳承下來。現今,清醒夢境已十分流行,人們基於大量的網絡資源信息,可以開始培訓練習。這將使人們實現更多的潛力,不僅能夠戰勝人們的夢魘,甚至還可以徵服女友。

  8、為什麼我們會笑?我們並不知道!


  笑聲是人們隨意之間發出的,這是為什麼牛奶會從鼻孔裡噴出來的原因。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有時攝影師拍攝到斑鬣狗會笑,但實際上這並不是真正的笑容,嬰兒在4個月時就開始露出可愛的笑臉。

  同時,笑聲會傳染,有時並不容易偽裝。但為什麼我們會露出笑容,很多時候並不因為是一些玩笑。在為期10年的研究中,一位醫師研究了2000種誘導笑容的狀態,發現多數情況下放縱大笑並不因為是妙語連珠。

  9、大腦尺寸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之前的一些研究曾將大腦尺寸與智力連接在一起,愛因斯坦的大腦重量僅1230克,而男性大腦平均重量為1400克,科學家認為大量的神經膠質細胞與智商有關。

  另一項研究顯示,頭部較大的人群,就更加聰明。而那些尖頭的人則相對不聰明。

  10、金恩榮最高智商值達210


  金恩榮出生於1972年3月8日,當他出生剛8個月就學會了數學,當他兩歲時就懂得4門外語,4歲時進入大學,15歲畢業。

  他並不僅僅是天才,還是一位頗有才華的畫家和詩人,現定居在韓國。(卡麥拉)

相關焦點

  • 觀《盜夢空間》有感
    ——題記     假期裡我看了一部被定義為「發生在潛意識結構內的科幻片」——《盜夢空間》。     在電影中,一個以柯布為首的盜夢團隊可以潛入人們精神最為脆弱的夢境中,竊取意識中有價值的秘密。他們有先進的設備,幫助他們進入別人的夢境,盜夢團隊中有造夢師設計師,可以設計夢中的各種場景。有偽裝者偽裝成你身邊的人潛伏在夢中,從你的意識中盜取有價值的秘密。
  • 《黑客帝國》與《盜夢空間》哪部電影更勝一籌?
    2010年,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盜夢空間》也曾給觀眾帶來過類似的體驗,以巧妙的設定考驗我們的頭腦,同時帶來精彩的動作場景。因此,人們經常拿《盜夢空間》和《黑客帝國》進行比較,許多人把《盜夢空間》比作「2010年代的《黑客帝國》」,這種說法顯然有些過於籠統,過去10年來,一直有影迷在計較這兩部電影那部更經典。
  • 電影《盜夢空間》,非常精彩的一部電影,我連續看了3遍!
    《盜夢空間》講的不僅僅是夢。做夢只是這部片的一種形式,它更多的是闡述一些思想。比如說,一個人的潛意識具有自我保護的特點。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總是會不願望去接受一些事實,他們會一意孤行,對於擋住自己去路的另一些人採用迴避或去除的方式。這些行為就是這個思想的體現了。
  • 它是《盜夢空間》的始祖,比《黑客帝國》更燒腦,科幻片的經典
    可以說,它是啟發《黑客帝國》和《盜夢空間》的思想源頭。《異次元殺陣》用現代思維表現了兩位哲學泰鬥的經典論斷2000前年的柏拉圖說:真實的世界只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之中。懷疑論大咖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在現代,兩位IT大神,男主角霍爾和亦師亦友的富勒用電腦編程的方式完全虛擬出一個1937年的洛杉磯世界。
  • 造夢機器來了,定向孵化夢境,真實版本的盜夢空間?
    結果,也非常有趣,在27個參與者中,有17個也就是63%的人,他們向研究者報告自己至少做了一個有關於俄羅斯方塊的夢,第二個實驗與第一個相似,他們換了一個街機遊戲,叫做高山滑雪,也是讓參加實驗的人玩這個遊戲,然後收集他們的睡眠信息和報告,這項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結果,有24%的人報告,夢到了有關高山滑雪的內容,這兩項研究的相似之處就在於都是在睡眠之前,讓這些參與研究的人只重複一件事例如玩俄羅斯方塊,所以大腦就會頻繁的接受有關於俄羅斯方塊的信息
  • 《盜夢空間》,諾蘭十年磨一劍,夢境與現實,你分得清嗎?
    據說諾蘭花費了十年時間才寫就了《盜夢空間》的劇本。構思這樣一個故事一定花費了大量心思,就像是在蒙著眼睛走鋼絲,並且同時還在下棋,一招不慎滿盤皆。影片中,萊昂納多扮演的柯布為了測試一個年輕的造夢師艾裡阿德妮,讓她設計一個迷宮。
  • 從數學角度來理解《盜夢空間》
    用數學上的語言來說,真實的世界是歐式空間(Euclidean Space,歐幾裡得空間),而夢中的迷宮則是建立在非歐式空間(Non-Euclidean Space,非歐幾裡得空間)之中的。  而後Cobb教授Ariadne時,把世界折成了一個盒子狀的結構。大地變成了盒子的內表面,天空位於盒子的中心,世界變得像萬花筒一樣顛來倒去,同樣是一種非歐氏空間。
  • 好劇推薦:《盜夢空間》當你進入夢境的時候,能否分清現實或虛幻
    有人認為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境是虛幻的,是人類大腦製造的影像,夢境以外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有人認為人類產生的夢境不見得就是虛無縹緲的虛幻,畢竟世界那麼大,不見得所有的事情都是用科學可以解釋得清的,人類的大腦那麼複雜,我們也只是開發了大腦的一部分潛力而已,也許我們在做夢的時候真的在某個時空發生著相同的事情。
  • 這部新美劇,號稱劇版盜夢空間
    >   這部劇就是剛剛播出5集的《虛擬幻夢》(Reverie)   剛聽到這個劇的設定時,很容易就會聯想到《盜夢空間》(Inception)   因為兩者講的都是進入人的夢境。
  • 燒腦神作《盜夢空間》,一場細思極恐的夢境
    《盜夢空間》是由導演界的魔術師諾蘭操刀的影片,整個電影層次十分清晰。畫面的交錯進行,卻不顯雜亂,使得觀眾從第一幀就被深深拉進電影中。《盜夢空間》的邏輯感以及劇情的豐富程度確實令我驚嘆。這樣一部充滿了奇思妙想的影片,又藏著哪些我們細思極恐的事實呢?今天讓我們一起探尋這部電影。
  • 十年後重溫《盜夢空間》,給您帶來不一樣的解讀(長文)
    有朋友希望我解析一下《盜夢空間》,其實網上關於這部電影的解析和評論已經到處都是,我覺得如果單純地重複這些內容只能是浪費大家的時間,所以今天我嘗試從不一樣的角度解析一下這部電影。有意思的是瑪麗昂·歌迪亞曾經在電影《玫瑰人生》當中飾演過艾迪特·皮雅芙,並且於2008年憑藉該角色拿到了奧斯卡獎,而當年與之角逐該獎項的還有艾倫·佩吉(《朱諾》),其在《盜夢空間》中飾演艾麗雅涅(Ariadne)。
  • 上映10周年,「盜夢空間」是諾蘭最好的電影嗎?
    這個夏天的諾蘭客場作戰表現不俗,《星際穿越》《盜夢空間》《信條》「老兵」帶「新兵」的陣容在一個月內依次登臺,二位「老兵」拋磚引玉奪下1.5億元重映票房,正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盜夢空間》之所以選在這個時候上映,一方面是為新片《信條》做足宣傳的鋪墊,畢竟新片上映前在銀幕上多刷一刷導演的存在感總是沒錯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盜夢空間》具有很強的可看性,每一遍都會有新的發現與體會,
  • 扎克·施奈德、《盜夢空間》與弗洛伊德心理學(一)
    影史上所謂的「燒腦神作」如穆赫蘭道、盜夢空間等,無一例外都是弗洛伊德心理學的鏡頭表達扎克·施奈德是個爭議頗大的人物,最近呼聲很高的新片《正義聯盟》毀譽參半(雖然後期換成了喬斯·韋登),上一部監製的影片《自殺小隊》也差強人意,但他之前的《斯巴達300勇士》、《守望者》等仍然是經典之作……那麼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導演?
  • 28年前TVB靈異劇:行屍題材、盜夢空間設定,鄭伊健主演,豆瓣8.3分
    本文將通過三個方面來討論「夢」: 通過鏡頭語言來側面解讀《入夢》、影片中所提及的「清醒夢」是否真實存在? 未來科技是否會真的讓我們像《盜夢空間》一樣「潛行入夢」?
  • 開胃菜《盜夢空間》夠勁兒,正餐《信條》即將接棒
    8月28日,時隔十年,諾蘭的燒腦神作《盜夢空間》在影院正式重映,讓一眾影迷有機會再次重溫經典。8月26日,影片發布「一夢十年」版特輯,導演諾蘭驚喜現身,親自分享十年前拍攝《盜夢空間》的幕後故事以及影片重映的感受。
  • 《盜夢空間》被颱風「卷」走票房(圖)
    實習生 徐喆  由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和奧斯卡影后瑪麗昂-歌迪亞等主演的《盜夢空間》自7月16日在北美上映以來已連續三周蟬聯票房冠軍,日前,該片的全球票房已成功突破6億美元大關。
  • 夢境與真實參半的影片中,使人感受到心靈的震撼——《盜夢空間》
    所以開頭結尾時,日本人在他的房子和之前對他盜夢時的場景是一樣的。陀螺確實是一個懸念《盜夢空間》裡有這麼一句話,大概意思是夢的特點就是你不記得夢的開端,那麼回到現實,你記得你在現實世界的開端嗎《盜夢空間》可以理解為催眠治療過程的電影版本,從這個角度看,導演諾蘭的團隊也是個盜夢團隊。整部電影就是個夢境,導演就是分享夢境的人,而觀眾則是「費舍」即被植入意識的人。所以不必糾結電影中主角的戒指及時間軸中的邏輯關係。還執意的用區分夢境還是現實的方式來定義「意義」,這會阻礙你理解電影真正表達的內涵。
  • 《盜夢空間》,虛擬與現實交錯,經典的科幻懸疑電影
    什麼是真實的本質,幸福究竟又是什麼呢,這就是《盜夢空間》。導演諾蘭,不愧是電影光影的追隨者,本片若不細挖掘,稱得上是驚悚刺激,愛情與槍戰的結合,無論你想要尋找到什麼樣的看點,盜夢空間都能夠使你得到滿足。可若你想要挖掘電影的深度內核,諾蘭依舊可以滿足你。
  • 電影《盜夢空間》重映,10年前的神作,是否還值得去影院觀賞?
    《盜夢空間》、《星際穿越》以及《信條》,一部接著一部在內地影院上映,給觀眾們帶來不一樣的視覺盛宴。而導演諾蘭的大名,在國際上也是響噹噹的。畢竟它的作品就是他最好的名片,而現在《信條》也快要上映了,相信很多人為了滿足自己當初心中的遺憾,會跑去電影院欣賞它吧?
  • 淺析《盜夢空間》和《功夫》的結尾,背後深層含義令人細思極恐!
    比如最近重溫《盜夢空間》。真的回頭再看,才發現自己當年錯過了太多細節。在《盜夢空間》裡,麥可·凱恩飾演柯布的嶽父,盜夢理念的發明者。當初拿到劇本的時候,他也分不清現實和夢境,就嚮導演求教。而諾蘭這樣解釋:「有你出現的情境,都是現實。」因為這番話,是他在BBC的一檔節目裡,推銷他的自傳時提到的,有炒作之嫌。而且,導演諾蘭也沒有認可這個觀點。甚至,從未公開談論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