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印度尼西亞最近兩年地震頻繁?

2020-11-27 搜狐網

  據印尼地震監測機構測定,今早5時53分,印尼中爪哇省日惹市附近發生6.2級地震,地震發生在人口密集地區,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我們第一時間連線了中科院院士、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院長陳運泰教授。

  搜狐:為何印度尼西亞最近兩年地震頻繁?

  陳運泰:印度尼西亞處在印—澳板塊與歐亞板塊的交界處,東鄰菲律賓板塊與太平洋板塊、我們知道板塊是處在不斷運動中的,板塊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地震發生的根本原因。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爪哇島等島弧實際上是板塊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俯衝帶在地面的痕跡。

  其實這次地震,就這個地區來說,算不上是一次非常大的地震。兩年前的蘇門答臘9.0~9.3級地震是一次特大地震,還引發了印度洋特大海嘯。但因為這次地震震中位於人口稠密的旅遊勝地日惹,所以傷亡和損失相當嚴重,傷亡的數字可能還會繼續增加。

  搜狐:這次地震和前兩年發生的海嘯有關係嗎?

  陳運泰:地震活動、火山噴發都是板塊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多數海嘯是由地震激發產生的,它們之間是有關聯的,但它們之間是如何關聯的仍須做深入的、具體的研究。

  搜狐:那麼這樣的釋放期或者活躍期將持續多長時間呢,會不會有一周期存在?

  陳運泰:地震的發生是地下巖石中的應力「緩慢積累—快速釋放」再「緩慢積累—快速釋放」的周而復始的過程,但這個地區的地震是不是有周期性,那怕是準周期性?如果有,周期有多大?單憑几次地震的記載,很難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搜狐: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在2004年12月26日蘇門答臘島9.0~9.3級地震以後,不會再發生這麼大的地震了?

  陳運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該地區來說,近期再發生一次像蘇門答臘9.0~9.3級特大地震那麼大的地震可能性的確很小。

  搜狐:會不會引發海嘯?

  陳運泰:一次6.2級的地震要引發像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特大海嘯那麼大的海嘯來說是太小了,但引發小規模的海嘯還是可能的。

  搜狐:伴隨這次地震的還有火山的噴發,為什麼?

  陳運泰:火山噴發和地震活動一樣,都是板塊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次地震的發生使處於同一構造帶上的默拉皮火山噴發加劇是毫不足怪的。

  搜狐:印度尼西亞的地震頻繁會不會影響到中國大陸以及沿海周邊島嶼?

  陳運泰:地震的發生與板塊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密切關聯的。比如1976年7月28日發生的唐山大地震,在此前的7月14日在印尼的峇里島就發生了6.9級地震,在這之後的8月16日在棉蘭老島又發生了8.1級地震。再比如兩年前蘇門答臘島地震前三天,在南極洲附近的麥誇爾島也發生了8.1級地震。這種「遠程觸發」作用,如果有的話,到底是怎麼觸發的,目前科學家仍在研究中。對「地震的遠程觸發」應當予以關注。

  

相關焦點

  • 印尼突發7.2級地震,震源深度110千米!權威數據:近期有點頻繁
    據中國地震臺網消息,北京時間5月06日21時53分,在印度尼西亞班達海,也就是南緯6.93度,東經130.07度的位置發生了7.2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為110千米。這是今年以來全球第28次六級以上地震,也是今年全球發生的第4次七級以上強烈地震。
  • 為什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的國家?
    火山噴發和地震都屬於自然災害,屬於地質災害的範疇。世界各地,有的地方很少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而有的地方卻經常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這是為什麼呢?板塊運動示意圖火山噴發和地震的發生多與地殼運動有關係,和板塊運動有很大的關聯,往往處在板塊與板塊的邊界附近,多發地震和火山噴發,特別是消亡邊界附近,由於板塊相互碰撞擠壓,能量容易集聚,更容易發生地震災害。六大板塊示意圖那麼,為什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的國家?
  • 為什麼有些地方地震頻繁?
    地震並不是均勻分布於地球的各個部位,而是集中於某些特定的條帶上或板塊邊界上,所以在這些條帶上或板塊邊界上的地區容易發生地震。(1)世界地震分布  在世界範圍內,主要地震帶包括環太平洋地震帶與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它們都是板塊的匯聚邊界。  ①環太平洋地震帶。
  • 地震專家分析世界地震頻繁發生原因
    今年以來,世界各地頻繁發生強烈地震,給人們帶來恐慌與不安。除了阿爾及利亞、日本、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外,中國特別是中國的臺灣地區也是頻頻發生。那麼今年為什麼地震會這麼頻繁?還有沒有大的地震發生?就相關問題,本臺記者陳小清採訪了地震學家張少泉教授。
  • 地震不斷!過去24小時內印度尼西亞發生三次地震,引發海嘯擔憂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稱,印度尼西亞發生6.0級大地震。美國監測地震和自然災害的科學機構稱,這場大地震發生在Jayapura鎮西南偏南約101英裡(168公裡)處。這場於12月16日17時42分發生的大地震也影響了與印度尼西亞相鄰的巴布亞紐幾內亞。這也引發了人們對該地區可能遭受海嘯襲擊的擔憂。當地政府尚未證實海嘯警報是否到位,地震造成的損失是否擴大。印度尼西亞地震:印度尼西亞發生6.0級大地震。
  • 為什麼地處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多地震、火山和海嘯災害?
    有人說東亞的群島國家「日本」是被上帝詛咒的國家,其實可能位於東南亞的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度尼西亞」才是真正被上帝詛咒的國家。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地震、火山噴發、海嘯、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最多發的國家之一,印度尼西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裡不會是一片寧靜的國土。
  • 印度尼西亞有很多大島,為何人口集中第五大的爪哇島?
    最近,東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發生了一件大事:印度尼西亞決定遷都。眾所周知,印度尼西亞的首都是著名的雅加達。而印度尼西亞的新都,則位於加裡曼丹島東南部的庫臺卡塔內加拉附近地區。
  • 時隔1天,日本附近又出現6.2級大地震,為何震動會如此頻繁?
    根據美國USGS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每天都在發生地震,有時一天地震次數多達上百個,不過大多數地震級別都不大,甚至無法被我們感覺到,但是在今天有一次6級以上強震來了,這是時隔1天後,日本附近又一次大地震,為何會如此頻繁?是否還有大地震到來?
  • 印尼地震!是什麼使印度尼西亞容易發生無休止的地震和海嘯
    印尼上周發生7.5級大地震,引發毀滅性的海嘯,數百人喪生。由於在世界地圖上的不利位置,這個東南亞國家多年來一直有不幸的地震史。上周五,印尼蘇拉威西島發生強烈地震,引發了20英尺高的海嘯。地震和海嘯造成800多人死亡,但有關官員說,至少有1200人死亡。
  • 地震帶甦醒?美國震完印尼震,都是大地震!和厄爾尼諾有關嗎
    這兩天,接二連三的地震成為很多人關注的熱點話題,比如我國四川宜賓連日來發生多次地震,讓不少四川人驚魂未定;而7月5日-7月6日,美國加州南部地區連續出現兩次6級以上地震,最大地震為6.9級,並且自7月4日以來已經發生了大小地震4700餘次,而在5日大地震過後的一小時內,當地還發生了
  • 地震九成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圖)
    地震專家:  全球進入地震高發期  本報訊 對於近年來強地震的頻繁發生,地震研究員孫士鋐3月11日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全球已經進入地震高發期。他分析說,自從去年智利發生芮氏8.8級強震後,追溯到2004年12月印尼發生8.7級強震的情況,他的推斷結論是:全球可能進入「地震高發期」。
  • 全球9成地震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圖)
    地震專家:全球進入地震高發期本報訊 對於近年來強地震的頻繁發生,地震研究員孫士鋐3月11日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全球已經進入地震高發期。他分析說,自從去年智利發生芮氏8.8級強震後,追溯到2004年12月印尼發生8.7級強震的情況,他的推斷結論是:全球可能進入「地震高發期」。
  • 印度尼西亞地震!印尼接連發生2次強烈地震;最大震級7.0級,無海嘯預警
    環太平洋火山帶(又稱環太平洋帶、環太平洋地震帶或火環)是一個圍繞太平洋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地區,全長40,000公裡,呈馬蹄形。近期發生的地震均在太平洋火環帶上。據報導,上周日(8月16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半島在20分鐘內發生了四場地震,震級初步定為4.4級,5.1級,5.1級,4.5級。
  • 日本海溝小地震頻繁,發生大地震概率小
    在科學中,全球地震的模式初步的從數據看來,地震的頻繁程度開始不斷的上升,不少的科學家認為,這與氣候,地質變化等因素都存在關係。現在科學對地震的描述也加進了不少的因素,全都是為了預測地震的準確性而做的。根據美國科學地震監測網顯示,日本的地震爆發率不斷的上升,平均的地震震級在4.7級左右。通過數據顯示,日本在一天的地震爆發達到了4次,最大震級為4.9級,最小為4.3級。深度最大達70.6公裡,最小10公裡。相對最近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高發地震區域來說,確實少了很多。但日本出現中有兩次是位於海溝,並且都是位於海溝的同一位置。
  • 印度尼西亞煤炭工業發展存變數
    印度尼西亞處於亞歐大陸和太平洋(601099)板塊的接觸帶,火山活躍,地震頻繁。境內有火山400多座,其中活火山120多座,約佔世界活火山的1/6。爪哇島火山最多,地震最為頻繁。  普吉亞森煤炭公司(PTBA)為印度尼西亞國有煤炭生產公司,擁有73億噸煤炭資源量和19.9億噸煤炭儲量,近來該公司與中國的中鐵集團、神華集團等都有較為頻繁的合作往來,擬藉助來自中國的資本共同開發其在國內的煤炭資源。2017年公司煤炭產量為2423萬噸。
  • 為何印尼總是發生海嘯? 什麼導致了印尼海嘯? 為什麼沒有預警?
    印尼為何總是發生海嘯?要知道印尼屬於網狀島嶼國家,地質不穩定,容易發生地震,而島嶼國家的特點,導致每次發生地震的區域都能波及到大海,地震最容易引發海嘯。而且印尼有147座火山,其中76座被認為是活火山。火山噴發也容易引發海嘯。
  • 印度尼西亞附近島嶼接連發生7.1級、5.9級、5.7級地震
    #地震快訊#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7月14日18時26分在印度尼西亞哈馬黑拉島(南緯0.51度,東經127.80度)發生5.7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震長 ) 中國地震臺網截圖#地震快訊#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7月14日17時43分在印度尼西亞巴佔島(南緯0.81度,東經127.80度)發生5.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氣候溼熱人口眾多,是東南亞最大的國家
    ,而印度尼西亞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全國總共有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國際上一般把印度尼西亞稱為「千島之國」,實際上可以稱為「萬島之國」,印度尼西亞的島嶼數量約佔世界島嶼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世界島嶼總數估計在5萬個以上)。
  • 地震,為什麼不能提前預報?近期地震很頻繁?真相在這裡!
    震後救災需要注意哪些次生災害,地震雲是否真實存在,為何震區餘震不斷,未來能否實現地震預警?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九寨溝、精河地震接踵而來,因此,很多公眾感覺近期地震很是頻繁,事實是這樣嗎?    張曉東介紹,據統計,每年全球發生18次左右的7級地震,200次左右的6級地震。我國每年平均發生20次左右的5級地震,4次左右的6級地震。
  • 2018年全球地震概況
    2018年全球6.0級以上地震共造成3068人死亡,1.6萬餘人受傷。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為9月28日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的7.4級地震,共造成2256人死亡。一.強震連發,印尼地區災害地震較為集中。環太平洋地震帶仍是7級地震主要活動區域,最大地震為8月19日斐濟群島8.1級地震。印度尼西亞地區6級以上地震持續活躍,全年該地區共發生7次6.0級以上地震,均造成不同程度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二.全球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