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時」在提高認識,批評之聲也是不絕於耳,全球褒貶不一

2021-01-08 環球時報軍事

從2007年開始的年度「地球一小時」活動再次上演。當地時間3月30日晚間8時30分至9時30分,世界各地城市接力「熄燈一小時」,以此呼籲全球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但「地球一小時」活動在全球輿論獲得的評價可謂褒貶不一。

美聯社3月31日稱,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牽頭,「地球一小時」活動已擴展到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千萬人參加。今年3月30日,當美國東岸時鐘走到晚間8時30分時,紐約帝國大廈等摩天大樓熄滅了燈光;在中國香港,維多利亞港沿岸主要建築物關閉了所有非必要的燈光,這座城市著名的燈光音樂匯演——幻彩詠香江也被取消。英國《衛報》30日稱,「光明之城」巴黎關掉艾菲爾鐵塔的夜間閃光;義大利有400座城市的公共建築和歷史遺址參加「地球一小時」活動;希臘首都雅典的幾個地標均陷入一片漆黑……

英國《地鐵報》3月30日評論稱,「地球一小時」活動旨在提高認識,減少使用會產生碳氣體並導致全球變暖的化石燃料。印度新德裡電視臺3月31日稱,「地球一小時」是一個關注長期變化的機會,每個人都能為地球做出自己的貢獻。

但另一方面,批評之聲也是不絕於耳。丹麥學者比約恩·隆伯格認為,「地球一小時」只是「無效的感覺良好活動」,它使人們覺得自己正在為環境做點什麼。澳大利亞專欄作家安德魯·博爾特表示,雪梨中心商業區的「地球一小時」活動所減少的碳排放量微不足道,僅相當於6輛汽車停開一年。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認為,活動期間,人們用蠟燭代替燈泡照明實際將導致碳排放量增加,而不是減少。不過專家也表示,與此前的擔憂不同,實踐證明「地球一小時」活動不會對電網的穩定運行造成衝擊。▲ (候 濤)

相關焦點

  • 地球一小時
    一、地球一小時 60+ 是什麼意思?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提倡於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晚上20:30(2020年地球一小時時間為3月28日晚上20:30),家庭及商業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以此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
  • 為地球發聲|綠會地球一小時工作組研究啟動「3.28地球一小時活動...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2020年作為「生物多樣性超級年」,將迎來第13個「地球一小時」日,也稱「關燈一小時」活動。這是一項全球性的活動,自2007年在雪梨首次發起後,以驚人的速度席捲全球,億萬民眾踴躍參與。
  • ...綠會地球一小時工作組研究啟動「3.28地球一小時活動」倡導生態...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2020年作為「生物多樣性超級年」,將迎來第13個「地球一小時」日,也稱「關燈一小時」活動。這是一項全球性的活動,自2007年在雪梨首次發起後,以驚人的速度席捲全球,億萬民眾踴躍參與。
  • 深圳「地球一小時」與自然共生,為地球發聲
    深圳一年一度的環保盛會地球一小時活動如約而至,所有燈光在晚上8:30準時熄滅,這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聯合深圳交通廣播生活942連續第12年,在深圳啟動地球一小時活動。
  • 以生命之名 為地球發聲!臨清市舉辦「地球一小時」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臨清3月30日訊(記者劉璐通訊員雲新亮)3月28日,由共青團臨清市委主辦,臨清市知更鳥公益聯合會承辦的「地球一小時」活動舉辦,據悉,此項活動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
  • 地球之聲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科學家就發現存在「地球之聲」,但一直無法弄清產生地球之聲的真正原因。後來到了90年代,根據歐洲航天局4顆執行「星簇計劃」的衛星捕捉到的記錄,「地球之聲」以波束傳播。然而,科學家們在研究人造衛星記錄的1萬多次「地球之聲」後,了解到「地球之聲」實際是太陽噴射出的離子流「太陽風」與地球磁場在大氣層相撞時產生的電波。「地球之聲」 位於極光上方。而在地球兩極人類肉眼所見的天空中,這種撞擊通常導致極光產生。因此,科學家把「地球之聲」的產生過程稱為「極光公裡輻射」。
  • 抖音「地球一小時」熄燈直播 用聲音帶你穿梭次元
    地球一小時活動,自2007年發起以來,迅速傳遍全球,有超過188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其中。13年來,各國各界環保人士及相關行業都在以生命之名、為地球發聲。方浩然仿音阿凡達和連麥邊江        作為抖音「地球一小時」熄燈直播聲演會重頭戲的非遺口技,起源於上古時期,到了宋代成為相當成熟的表演藝術。
  • 為什麼會有地球熄燈一小時的活動?
    為什麼會有地球熄燈一小時的活動呢?有人會問了,就算熄燈一個小時又能能怎麼樣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先了解一下「地球一小時」的由來!「地球一小時」的由來:「地球一小時」也稱「關燈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2007年向全球發出的一項倡議:呼籲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當地時間晚上20:30期間熄燈一小時,家庭及商界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以此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
  • 中國多地同時熄燈 參與全球「地球一小時」活動
    世界自然基金會官方宣傳片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記者欒翔)北京時間3月30日20時30分至21時30分,2019年「地球一小時」活動分別在北京、上海、武漢、深圳、成都等地同時舉行熄燈儀式。北京奧林匹克塔、上海東方明珠、武漢黃鶴樓、深圳印力廣場等地標建築準時熄滅景觀燈。「地球一小時」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全球規模最大的環保公益運動。
  • 響應「地球一小時」 全球知名地標「熄燈」
    【新華社微特稿】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澳大利亞雪梨歌劇院、美國紐約帝國大廈等知名地標建築3月30日晚熄燈一小時,參與「地球一小時」環境保護活動,喚起全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2007年在澳大利亞發起的一項全球活動,今年3月30日是第13屆。
  • 地球一小時2019主題關燈時間是什麼時候?地球一小時活動意義
    去年,有超過180 個國家和地區積極地響應「地球一小時」活動。  隨著全球環境治理相關議題的變化和發展,地球一小時在中國的主題從最初的關注氣候變化,逐漸延伸到公眾日常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今年,隨著由中國主辦的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逐漸臨近,生物多樣性已成為全球最為矚目的環保議題。
  • 故宮鳥巢今夜將熄燈一小時 響應地球一小時(圖)
    鳥巢今夜將熄燈一小時(資料圖)  中廣網北京3月27日消息(記者李文蕊)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0時49分報導,今(27日)夜8時30分至9時30分,包括故宮、鳥巢、水立方在內的北京眾多知名建築都將關燈一小時,以喚起全球公眾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這項全球性的「地球一小時」活動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今年是進入中國的第二年。
  • 地球熄燈一小時 全球各地標誌性建築物準時熄滅景觀燈
    「地球一小時」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全球規模大的環保公益運動。自2007年起,該活動已經覆蓋超過180個國家與地區、7000多個城市,吸引了數億名支持者。  活動主辦方之一、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發展總監樸尚德表示,「地球一小時」是全球在同一天同一時刻按時區順序熄燈的接力,這一活動旨在呼籲公眾關注生物多樣性下降問題,也是為2020年在中國主辦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預熱。  當晚,50多位中國知名人士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志願者隊伍,在網絡上號召公眾支持「地球一小時」活動。
  • 2018地球一小時,AIESEC 都做了什麼?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環保活動之一,2018年全球有188個國家開展了地球一小時活動,17900+地標性建築參與了熄燈,250+知名人士進行了倡議和行動。3月24日地球一小時之夜,作為提醒大家關注環境問題的一種儀式和象徵,全球各地燈光逐漸熄滅。
  • 百度輸入法,與您相約「地球一小時」
    伴隨著全球化發展的今天,生態文明建設早已不再是一國、一洲之事,而是需要全球所有國家的熱情參與。WWF世界自然基金會作為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之一,自1961年成立至今,一直以遏止地球自然環境惡化為使命,力求創造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
  • 地球一小時,不止一小時!
    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提倡於每年三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當地時間晚上20:30(但是2018年地球一小時時間為
  • 北京日報:《流浪地球》再好 也要經得起批評
    原標題:《流浪地球》再好 也要經得起批評 春節檔落幕,《流浪地球》成為當之無愧的「C位」影片。然而,伴隨其不斷攀升的票房,輿論場漸成撕裂之勢:有人力挺其「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有人吐槽質疑其「科學設定不合理」,還有人認為其承載了集體主義、家國情懷,稱批評《流浪地球》便是「不愛國」……紛紛擾擾中,各方爭論似乎正離影片本身越來越遠。 平心而論,四年磨一劍的《流浪地球》確實可圈可點。雖然同樣是世界末日的情境設置,但影片給出的則是一個充滿情懷的「中國式方案」:帶著地球去流浪。
  • 活動丨地球一小時——「關上燈,聆聽自然的聲音」
    」讓我們關上燈聆聽自然的聲音中國建築學會主動式建築學術委員會聯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等30餘家平臺聯合推出「相約地球一小時,返璞歸真,尋找美好」活動,共同助力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EARTH HOUR」
  • 2020年地球一小時:倡導公眾「以生命之名 為地球發聲」
    據悉,作為全球最大規模的環保公益活動,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020年地球一小時(中國)」主題熄燈活動以線上形式進行。今年延續了2019年「與自然共生」的主題,口號為「以生命之名,為地球發聲」號召公眾關注全球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
  • 地球一小時,你能做的不僅是這些
    2019年3月30日,20時30分,我們即將進入中國第十次「地球一小時」時間。「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提倡於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當地時間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以此來表明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