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環保越來越成為全世界人們討論的焦點,所以,為了保護環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塑戰塑決」),以希望人們對環境保護加以重視。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從《京都議定書》到《巴黎協定》,氣候變暖等一些沉重的話題一次次的在各國領導人和各國媒體人的嘴裡和筆下出現。但是,我們總結一下就會發現,這些話題有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拯救我們的地球」。
這幾年,我們耳邊不斷充斥著有關「拯救地球」的言論,為了「拯救地球」,我們不得不對自身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做出改變;為了「拯救地球」,我們要改變出行方式;為了「拯救地球」,我們要節約用水;為了「拯救地球」,我們要儘量做到循環利用......
看完這些口號,我們會覺得,很好,這種環保的方式很利於我們保護地球。但是,我們想一下,地球,需要我們用這些方式來拯救嗎?答案顯而易見是否定的,需要拯救的不是地球,而是我們人類自己。
億萬年來,地球一直存在,消失的只有地球上的物種而已(像是恐龍)。人類在經歷了近300年的工業革命後,逐漸變得狂妄自大起來,將自己視為地球的主宰,人類幻想著自己成為了地球的「威脅」,幻想著自己能夠將這顆藍色星球陷入困境。但是,現實卻狠狠地打了人們一個耳光。
從地球誕生到現在,經歷過了各種各樣比人類破壞更糟糕的事件,地震、火山爆發、太陽黑子爆發、磁暴、磁極翻轉、行星撞擊、冰川期等,但我們確認為,一個塑膠袋、一點汙水就會給地球帶來一系列問題。但事實卻是,地球不會有什麼問題,哪怕現在環境破壞了,消失的也只能是我們自己,而地球在經過幾萬年之後又會恢復如初。
我們所做的這一切和這個星球上無數物種一樣,只不過是在消耗完自己生存所需的資源以後走向滅亡。對於人類來說,可能是滅頂之災。但是,對於地球這棵養育了無數物種的大樹來說,可能只是一片失去養分的落葉而已。正如丁院士說的那樣:地球不需要被拯救,需要被拯救的是人類自己。所以,改掉我們那些奇怪的想法吧,忘記我們改善環境的目標吧,因為我們是脆弱的,需要拯救的是我們,而地球?它一直都是自己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