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擔心的不是內卷,而是自己不肯下功夫
很多人覺得現在各行各業都內卷很嚴重,覺得壓力好大。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因為和你真正競爭的人,80%都是又懶又笨的人,其實不要總想著要和所有人去競爭,只要稍微努力點,超過那些80%又笨又懶的人,無論是收入還是社會地位,都很不錯啦。這前提是要認清楚:自己其實就是一個庸人,沒有什麼天賦,要靠的只有肯下功夫。只要肯下功夫絕對比那80%又懶又笨的人更優秀。
我幼兒園小學時候,確實有點小天賦,但是是因為那些只是太簡單,只要學過就能超過90%的人,上了初中以後,其實我沒啥天賦,記得剛開物理和化學時候,添添這樣腦子靈光的學生,上完課就馬上懂完了,而我就像個憨批聽課都聽不懂,但是我那時候肯下功夫,周末找物理老師補習,有一次因為啥事沒上化學課,我就在課間去找老師再給我講一下,老師都被我打動了。像背歷史政治我,我中午睡覺時候都在背,都是拿著書睡著的。總觀,我整個初中真的是肯下功夫,最後結果看來,我能達到的水平和那些天賦異稟的同學差不多,甚至要高一點點(書背得更好)。
但是高中以後,我變得沒那麼肯下功夫了,還覺得自己很屌,很有天賦的樣子,什麼都想走捷徑,以為花一點點時間就能學好,還怕吃苦。事實證明我已經成為那80%又懶又笨的人了,沒有天賦還不肯下功夫,就好像一個人收入不變,負債一直增加,最後不破產才怪呢。所以從高中到現在(大三),我一直都對自己很不滿意,覺得很多事情沒有可控制感,以至於一直都在焦慮。
摘抄一下矽谷王川的文字:
所有我們認為的質量問題,大多本質是數量問題,因為數量不夠,差了好多數量級。數量就是最重要的質量,大部分質量問題,從微觀上來看,就是某個地方數量不夠最大的誤區是,明明是數量不夠的問題,因為錯誤地誤認為瓶頸在於質量,幻想在不增加數量的前提下,用某種奇技淫巧,偷工減料達到某種目的,這時候玄學、迷信和各種無痛呻吟就出現了。數量不夠、底子不夠厚時候,很多事情是做不到的,即使有時候看似有捷徑,欠的債遲早要還的。
這幾年我之所以一直都有焦慮,是因為覺得我無論做什麼都做不好,做不到很厲害的程度。其實根本原因還是不肯花功夫去提高數量,而是鑽歪心思在研究捷徑上面:怎麼花最少時間實現目標,比如21天掌握java、猴博士2h學完高數之類的,找捷徑就算了,還在捷徑上又偷工減料,甚至剛開個頭,就放棄了。所以其實最後面什麼都做不好的。
學習或者說精進,一定一定要有數量,比如飛行員的天賦再高身體素質再好,要變得經驗豐富那也一定要看他的飛行時長,飛行時長不夠通通免談。初級程序猿要做的事情,就是儘快寫夠1w行可運行代碼,沒有達到就一切免談。再比如,只要你背夠1w個單詞,什麼長難句什麼美劇,根本都不是問題。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做事情,不能堅持下去,根本原因是在於,忽略了學習的「慢開始」,比如說跑步減肥,並不是跑一兩次,體重就有很明顯的變化,一定是跑了半個月一個月以後,它才會有明顯的變化。比如背單詞學英語,並不是背了三四天,就立刻能看得懂文章,而是可能背到七八千個以後,突然發現文章都能看懂了。很多人容易放棄是因為在「慢開始」階段,看不到收穫、進步,就覺得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沒有任何的意義,或者覺得自己沒有做這件事的天賦。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你一個普通人,哪有什麼天賦,哪有人能一做就上手的,這時候最應該考慮的是:
現在是慢啟動階段,還要什麼自行車數量還沒達到呢,要什麼效果回歸最開始說的,很多人覺得現在社會內卷了,壓力好大啊,其實你根本就不用和那些「富二代」、天才、「奮鬥逼」競爭,別把自己說的那麼悲慘。大部分東西和家庭、智商沒關係,你做不好、焦慮的原因就是不肯下功夫,重複的次數不夠,數量還沒上來。你要堅信上升空間很大的,只要加油就是了
via.錢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