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我知道B站,手機玩的賊溜

2020-10-22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抱著B站小電視的麥可·萊維特

"bilibili Cheers!"

當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麥可·萊維特(Michael Levitt)講出"bilibili Cheers"這句B站名言時,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震驚了!

目睹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自如地講出B站暗號的小夥伴們。圖|pinterest

萊維特教授得意在與B站的專訪中表示:「我知道B站哦,因為我在人民廣場的上海當代藝術館看到過它。而且我還知道上面有很多新番。」

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全程都很有活力的快樂萊維特。圖|WLF獨家

我是科技弄潮兒

熱愛網上衝浪、世界百曉生的萊維特說自己大概在60年前就能用電腦了。作為科學家的萊維特嚴謹地用了一個數據來形容他對電子產品的掌握程度:「我仍可以像一個15歲的孩子一樣使用手機。」

萊維特教授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WLF)發言。圖|WLF獨家

諾貝爾獎很奇怪

萊維特在與B站的專訪談起了科學界的頂級榮譽——諾貝爾獎。他提起了諾貝爾獎的特殊屬性:它和別的獎項很不一樣,因為你在得獎之前完全被蒙在鼓裡。

看!金閃閃的諾貝爾獎章群像!圖|Chemistryworld

正如WLF之前在之前的推送(獨家|諾獎大猜想:夏普萊斯二拿化學獎?)介紹的那樣,大部分獎項的邏輯是:從當年公開的候選人中做選擇。而諾獎卻並非這樣:諾貝爾基金會有嚴格的規定,所有諾貝爾獎的提名信息,包括提名人和被提名人在50年都不能公開。

在50年內被明令禁止的公布提名信息行為。圖|Tenor

換而言之,沒有人知道當年到底有哪些候選,而且可選的科學突破也不限於當年。因此,做出開創性成果的在世科學家都有希望。

因此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客串過《生活大爆炸》的喬治·斯穆特三世(George Fitzgerald Smoot III)在與WLF的專訪中感嘆,要拿諾獎一定活得長。

所以,萊維特聳了聳肩,詼諧地做了個總結:諾貝爾獎,是一個奇怪的獎。

科學家要改變世界!

萊維特教授一直是個非常重視青年成長的人。在第三屆WLF緊張籌備期間,WLF與萊維特進行了網絡連線。

WLF獨家網絡連線萊維特

萊維特教授在與WLF的獨家連線中,重點強調諾貝爾獎得主的重要責任之一就是去普及科學,讓科學這束光照亮所有年輕人。因為,他們就是未來。

萊維特一直以來致力於青年成長。他認為他們就是未來。圖|Giphy

「科學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因為,它有著造福每個人的力量。科學家,生而為改變世界。」 萊維特教授如是說。

科學家,要改變世界!

萊維特教授與bilibili的專訪明日即將上線!預告片點擊原文跳轉B站搶鮮看!

排版|Kai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

相關焦點

  • 獨家專訪諾貝爾獎得主萊維特:疫情發展軌跡可預測,願意接受批評
    在昨天的推送中,我們獨家報導了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計算機大師麥可·萊維特(Michael Levitt)領銜的科研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通過最佳擬合直線預測某地區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發展軌跡》(點擊閱讀原文),發表於科學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引起廣泛關注。
  • 想一睹「文青」氣質的諾獎得主?來這裡就對了
    一場科學盛宴即將拉開帷幕,前來赴約的是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137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於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召開。「科學天團」將至,有你要追的「星」嗎?【兩位2020年諾獎得主是「文青」?】
  • WLA副主席萊維特:如果你不犯錯誤,也許就意味著你沒有努力
    在今晚舉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T大會」上,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在現場為青少年們教授科學第一課。「我和妻子在上海隔離了14天,如今看到諸位年輕人是非常值得的,面對面的溝通是非常好的體驗。」萊維特的開場白瞬間拉近了與青少年的距離,說起自己科研的心路歷程,他不談天賦、不談背景,反而說起了科研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選擇導師,選對導師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萊維特回憶,一次到英國度假的時候,他看到電視臺播放了一則關於生物學結構的新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A副主席麥可·萊維特:我們應對疫情的措施必須更加聰明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正在進行,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麥可·萊維特在現場發表演講。他表示,各年齡組對新冠病毒的反應不一樣,60歲、70歲都是分界線,過了60歲死亡率會上升,而年輕人風險較小。疫情對年輕人帶來的損害更大,因為他們沒辦法上學,工作受到影響,年紀大的人經濟損害反而沒有那麼大。因此,萊維特認為,我們的應對措施必須更加聰明,保護健康的同時要減少損害。萊維特也希望,年長者要把火炬交給交給年輕人。
  • ...73歲的麥可·萊維特是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在參加世界...
    2020-11-01 22:52:59來源:FX168 【諾獎得主自稱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73歲的麥可·萊維特是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杜家毫會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萊維特
    1月20日上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在長沙會見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萊維特。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羅新國 攝華聲在線1月20日訊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賀佳 周帙恆)今天上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在長沙會見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萊維特一行。成立於2017年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聚集了一批科學原創的引領性人物,著力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圖|Rasmus Bjørk化學家平均需要等待20年獲得諾貝爾獎,這已經是分析數據中,諾獎得主裡等待時間最短的了。圖|Rasmus Bjørk01意氣風發奎洛茲:我29歲就有了重大發現!02最年長諾獎得主古迪納夫:我的年齡剛剛好WLF曾向大家推送過現年98歲高齡的2019 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的故事(詳見推送)。古迪納夫。
  • 諾獎得主:美國疫情拐點將比預期來得更早
    (原標題:諾獎得主:美國疫情拐點將比預期來得更早)
  • 對話化學諾獎得主萊維特:量子力學或助力製藥行業發展
    對話化學諾獎得主萊維特:量子力學或助力製藥行業發展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張靜 2019-10-28 21:42 來源: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02最年長諾獎得主古迪納夫:我的年齡剛剛好 WLF曾向大家推送過現年98歲高齡的2019 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的故事(詳見推送97歲拿諾獎,98歲連發論文,他做的「足夠好」,才有今天的特斯拉)。
  • 諾獎得主:我是中國科技產品頭號粉絲,喜歡用支付寶、滴滴
    作為大亞灣中微子項目的首席科學家,長期從事高能物理實驗研究的王貽芳院士曾經獲得2016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在這次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他在談及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時認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就需要加強國家的基礎科研能力,這樣可以更有信心地參與國際合作。
  • 揭秘WLF:上海市領導為論壇定名;28封郵件請來一位諾獎得主
    圖|WLF官網問:WLA主席科恩伯格和副主席萊維特都來到了上海,他們來一趟不容易吧?王侯:是的,這特別令我們感動。以色列是嚴格執行防疫措施的國家之一,科恩伯格主席往返一趟要接受兩個14天的隔離期。圖|WLF獨家我們確定了「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扶持青年成長」三個目的,聯合萊維特、朱棣文、蘭迪•謝克曼等幾位志同道合的諾貝爾獎得主,發起成立了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這三個目標也被確立為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的三大使命。
  • 聚焦海絲會|諾獎得主自建數據模型推測新冠疫情發展
    新冠疫情期間,73歲諾獎科學家麥可·萊維特一直活躍在公眾視野中在演講中,麥可・萊維特展示了他最新對多個國家數據的研究。他通過當天感染和死亡人數除以前一天感染和死亡人數的比值,來判斷疫情的走勢。他認為,儘管感染人數在增多,但只要比值下降,而不是呈指數增長,那麼意味著情況的好轉。
  • 諾獎得主自稱中國科技產品頭號粉絲:微信支付、支付寶我都在用
    作為大亞灣中微子項目的首席科學家,長期從事高能物理實驗研究的王貽芳院士曾經獲得2016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在這次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他在談及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時認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就需要加強國家的基礎科研能力,這樣可以更有信心地參與國際合作。
  • 諾獎科學家:通用模型預測任何地區新冠疫情走勢,歡迎挑戰
    導讀每個人都想知道,這場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將何時結束;科學家們為此徹夜攻關、「捻斷數莖須」。年屆73歲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計算機大師麥可·萊維特,帶領團隊歷時5個月的數據搜集和研究、經過90天的攻堅,甚至萊維特本人親自編程計算,終於發布了最新的科研成果,「野心勃勃」用一條最佳擬合線「通吃」所有地區的新冠疫情預測。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盤點歷史「奇葩」諾獎得主
    中新網10月5日電 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就帶大家來回顧一下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最令人遺憾的諾獎得主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麼打也打不通。
  • 為什麼諾獎得主說一個好科學家90%的時間都在犯錯
    萊維特表示,雖然這次從以色列特拉維夫到上海花了3天時間,但很高興能在這個特殊時刻參加線下論壇。在上海,他可以和很多熟悉的朋友面對面交流,這種感覺非常美妙。他說:「我用的第一個電腦太大了,能把演播室佔滿。當時世界上並沒有多少電腦,不像現在,很多小朋友都可以熟練使用智慧型手機。有時候我在想,正是因為我對電腦的熱愛,才讓我成為一名科學家。」
  • 16歲女生研究獲得諾獎得主青睞,3歲就羨煞旁人,網友質惹爭議
    16歲女生的研究諾獎得主青睞,3歲能做的事羨煞旁人,網友質疑惹爭議16歲的時候你在幹什麼?吃飯睡覺打豆豆嗎?16歲的時候我還在上初中,上學上的晚,普通的孩子16歲上高一吧。今天就要介紹的這位主人公,這位16歲的女生,16歲就能夠和眾多的諾獎得主共同探討科學話題,而且她的研究獲得諾獎得主的青睞。
  • 諾獎得主約翰·納什因車禍去世 終年86歲
    另據新華網 5月19日,納什剛剛從挪威國王手中接過被譽為數學界諾獎的阿貝爾獎,並成為有史以來唯一一位諾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事故發生時,他和妻子剛領完獎回到國內。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主人公的原型、美國數學家約翰·納什遭遇車禍去世,終年86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警方的話說,計程車司機當時試圖超車,車輛卻失控,撞上防護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