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侏羅紀公園》公園中,科學家利用琥珀裡吸食恐龍血液的蚊子,成功克隆出了恐龍。那麼,在現實世界中,有沒有可能憑藉先進的現代科技,成功地復活像猛獁象、恐龍這樣的遠古生物呢?
人類的祖先曾和猛獁象一同在地球上生活,除了環境的因素,人類的黑手也在猛獁象的滅絕中有著一定的作用。遠古時期,亞歐和美洲大陸的高寒、冰原地帶,一直都是猛獁象的故鄉。它們可能萬萬沒想到,這片凍土會在未來解凍,讓它們成為復活實驗的絕佳實驗品。
然而,現實總會給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潑一盆冷水。自克隆羊多利出生後,克隆技術在生物界掀起了一股高潮。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一度被寄希望於能夠實現瀕危物種的挽救和像猛獁象這樣遠古生物的復活。
但想要實現滅絕生物的復活,成功提取這些動物的DNA就是首先面臨的難關。生命體內的遺傳物質其實都非常的脆弱,一般在生物體宣告死亡時,DNA也開始逐漸分解。研究表明,DNA的半衰期為521年。也就是說,每經過521年,DNA鏈中的化學鍵就有一半發生斷裂。
猛獁象存活於480萬年到4000年前的上新世時期,經歷了這麼長時間,能夠保存下的猛獁象基因少之又少,能夠構建出全套基因組更是難上加難。況且,這個速度還是在理想環境下的論證。要想在自然界極端的環境條件下完好保存住完整的遺傳信息更是有所困難。
此外,除了DNA,要想復活脊椎動物還需要染色體結構、染色質重塑,組蛋白調控等表觀遺傳學現象。這些內容給本就有難度的基因解析,又罩上了一層困難的面紗。即使這些困難都能克服,當完整的猛獁象被復活出來,我們面臨一些其他的問題。
由於克隆的局限性,由單一遺傳物質克隆出來的猛獁象都是高度相似的,並不能為整個種群提供足夠的基因多樣性。這樣的種群非常脆弱,一旦遭遇環境的改變,分分鐘會被自然繼續淘汰走向滅絕。
我們生活中有個很常見的例子,銀杏樹。雖然滿大街的銀杏樹,可銀杏依然被列為了瀕危物種。這就和它們基因的多樣性分不開,由於絕大多數銀杏由扦插獲得,因此在種群的基因上非常單一,一旦遭遇病蟲害,就有可能全軍覆沒。
基因突變雖然會讓絕大多數物種面臨淘汰,但卻能讓物種在面臨環境改變時,有足夠的物種保留下來,維持種群的繁衍與迭代。這一點克隆顯然做不到。此外,現在的環境早已和遠古時期不同,即使被克隆出來,有可能也並不是一隻兇猛的猛獁象,或許只是一隻溫順的「小狗」。
很多科學家都曾從一些支離破碎的基因片段中,試圖拼接出完整的猛獁象基因組,努力的推動著猛獁象復活計劃。早在2011年,日本近畿大學的科學家就曾提出了猛獁象復活計劃。他們試圖將猛獁象的胚胎植入到老鼠的卵子當中,但這樣的想法卻不能讓其正常著床和發育。
科學家們於是將矛頭又對準了,與猛獁象親緣關係很近的亞洲象身上。亞洲象與猛獁象有著共同的祖先,基因也只有4.7%的差異。但科學家預計,這種只是把基因憑藉在亞洲DNA中的方法,也只是讓亞洲象擁有更多猛獁象的特徵,並不能實現真正的猛獁象復活。
總而言之,猛獁象的復活之路困難重重,也許這也只是走了最初的一小步,日後面臨的技術、倫理等問題更加複雜。如果猛獁象能夠被復活,你會支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