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我們離開了熟悉的領域,開始使用新的單位制度。我們就很容易把自己弄迷糊——對於初學放大器的朋友來說,「放大前和放大後的倍數」明顯要比「以分貝形式表示的增益」要好理解一些。正如初學化學的朋友對於「摩爾」這個單位的畏懼一樣,「分貝」和不常用的「貝」也是很多初學放大器的朋友心中的障礙。其實它很簡單,學懂了它的道理,你就不會畏懼。
貝爾的定義
「貝」或「貝爾」是一個反映兩個物理量之間的比值的單位。比如電壓或功率的比值,你就可以用「貝」來表示。試考慮一個電信號通過一個放大器,其輸出信號的功率被放大,並和輸入信號存在一定的放大關係。放大器的增益就可以用輸出信號的功率值比輸入信號的功率值來表示。而當放大倍數較大或串聯多個放大器求總放大倍數時,這個放大倍數將太大,不便於表示及書寫。因此人們使用這兩個數值的比值的常用對數表示系統的增益值,其單位為「貝」。
「貝爾」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 他最有名的發明是電話
而又因為「貝」這個單位較大,很多情況下數值較小,反映出來的變化較不明顯。人們又引入了「分貝」這個概念,「分」表示十分之一,所以分貝的計算公式如下所示,對於兩種功率值比,它的計算公式為功率比常用對數的10倍。
功率值比的計算公式
而對於電流或電壓值,它的計算公式為電壓或電流比常用對數的20倍。
20倍的來歷,由對數運算的性質得到
那麼,採用分貝的形式計算增益又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是這個形式產生的本意,比如一個系統有1,000,000,000倍的增益,這個數字不管是書寫還是列印都非常的麻煩。而如果改用分貝的表示方法,其增益即可表示為+90dB。而1000倍的增益則可表示為+30dB。比起用「查0」的方式計算,要簡單很多。
另一個好處是,它簡化了計算的難度。由對數的計算性質可知,計算總增益時,分貝的表示形式可以將乘法轉換成加法運算。如如上一條:+90dB的放大器和+30的放大器串聯,其總增益即為90+30=+120dB,非常便於理解。dB值還可正可負,當值為正值時,表示增益是正的,而值為負值時,表示增益是負的。這也很好理解、易於計算。
我們需要區分的一點是:還有一種單位叫做「分貝毫瓦(dBm)」,它是一種絕對值,以1mW為基本量來描述功率的大小。而不像是作為描述比值關係的分貝(dB)。我們常用的功率單位為瓦(W)和毫瓦(mW),其換算關係為:
這種單位在無線電領域比較常用,也是一種用於計算放大器參數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