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液氫企業強強聯手,液氫民用提速

2020-12-05 廣州日報

液氫民用是國際級難題,也是公認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11月19日,中歐液氫兩大企業——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法國液化空氣全資子公司液化空氣(杭州)有限公司在廣州正式籤署合作意向書,在氫氣液化領域開展合作。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奕豐,法國液化空氣工程與製造中國區副總裁HAN zongkui等出席籤約儀式。

各地積極布局氫能產業發展

氫能源作為國家明確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既代表能源革命的大方向,也有望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四部委今年提出,要爭取通過4年時間,建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日前,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提出,要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提高氫燃料制儲運經濟性,因地制宜開展工業副產氫及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應用,加快推進先進適用儲氫材料產業化,開展高壓氣態、深冷氣態、低溫液態及固態等多種形式儲運技術示範應用。目前國家正在實施「十城千輛」推廣計劃,北京、上海、廣東等各地政府陸續發布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有利於推動氫能產業落地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液氫技術門檻一向很高,全球僅有少數幾家公司有能力生產液氫。該項技術主要通過預冷和膨脹節流等核心技術工藝,把氫氣降溫到-253℃從而變成液體,使得氫可以高效地儲存和運輸,具有應用系統簡單、經濟、高效可控、不易汙染、品質穩定等特點。

氫燃料電池技術具備高效率、零排放的特點,受到多國政府和企業的重視。2019年以來,韓國、歐盟、中國、美國先後發布了氫能燃料發展規劃,加快新能源汽車及燃料電池產業化的進程。由於研發投入高和對碳排放國際承諾的重視,我國在氫燃料電池技術方面重點攻關,已經取得了較大突破和進展。但是好馬需好鞍,氫燃料汽車尤需高純度氫氣,特別是超純氫,液氫正是提取超純氫的最佳方式。同時,隨著大規模液氫的製取生產,也解決了氫氣運輸的核心難題,為全面推廣應用清潔的氫能產品提供了便利。這將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推廣解決多項痛點。

超純氫技術應用領域廣泛

氯鹼制氫具有成本低、純度高的特點,是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最佳氫源之一。為積極響應國家能源戰略發展布局,2016年鴻達興業成立內蒙古鴻達氫能源及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氯鹼產能基礎上開始向氫能行業轉型升級,相繼開展氫氣製備、氫氣加注、氫氣儲運、加氫站、移動加氫站、裝備研究等技術儲備布局。為了實現氫能產業的技術突破與生產落地,鴻達興業先後與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有研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本旭化成株式會社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合作,成功打造了氫能源製造、儲存和運輸的上遊全產業鏈。

根據協議,鴻達興業與法液空將在氫氣液化領域開展合作,鴻達興業將建設液氫裝置,法液空將協助鴻達興業進行液氫裝置的技術和經濟性分析,並就相關技術方案進行合作。

其實,除了氫能汽車以外,超純氫技術在電子工業、醫療、冶金、石化等行業也應用廣泛,作為還原氣體和保護氣,可以大力提升半導體器件、集成電路晶片以及新材料等領域的水平。

本次鴻達興業與法液空的合作,將進一步推動中國液氫民用的產業化發展,助力推動新能源汽車、電子冶金工業等戰略新興產業提速,氫能行業的風口已來。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娟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

相關焦點

  • 中歐強強聯手!液化空氣與鴻達興業聯合布局液氫
    根據協議,鴻達興業與法液空將在氫氣液化領域開展合作,鴻達興業將建設液氫裝置。法液空將協助鴻達興業進行液氫裝置的技術和經濟性分析,並就相關技術方案進行合作。而世界領先的液氫集團液化空氣和擁有中國第一家民用液氫工廠的鴻達興業開展合作,也意味著中國液氫民用進程將進一步提速。
  • 鴻達興業 法液空 聯手布局液氫市場
    原標題:鴻達興業 法液空 聯手布局液氫市場    11月19日,鴻達興業股份
  • 中歐兩大氫能集團攜手 鴻達興業與法國液化空氣聯合布局液氫
    中歐液氫巨頭強強聯手液氫民用是國際級難題,也是公認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通過中外開放合作共同推動液氫民用進程,有助於能源領域的科技要素合理化流動,助推我國提升氫能源研發能力,形成務實、有效、可控的新能源雙循環,不斷優化我國的能源結構。
  • 中歐兩大氫能集團聯合布局液氫,將優先向粵港澳大灣區供應
    南都訊 11月19日,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鴻達興業」)與法國液化空氣(下稱「法液空」)全資子公司液化空氣(杭州)有限公司在廣州正式籤署合作意向書,將在氫氣液化領域開展合作,進一步推動中國液氫民用的產業化發展,助推新能源汽車、電子冶金工業等戰略新興產業提速。
  • 中日達成液氫合作協議 民用生產有望加速落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中日達成液氫合作協議 民用生產有望加速落地2月14日,鴻達興業公告顯示,該司與日本大型綜合化學公司旭化成株式會社籤署《氯鹼制氫合作協議》,當日公司股價漲10.02%,上封漲停板。中國目前在用的液氫工廠僅有海南文昌、北京101所和西昌基地,均服務航天火箭發射,總產能僅有4噸/天,最大的海南文昌液氫工廠產能也僅2噸/天,遠遠滿足不了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對液氫的需求,民用液氫工廠更是一片空白。更為嚴峻的是,許多發達國家都在液氫方面對中國進行了技術封鎖。
  • 鴻達興業順利產出我國首款民用液氫 實現0至1的突破
    這是中國首次由民營企業生產出液氫產品。據知情人透露,4月25日上午,由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中國首條民用液氫生產線,經過系統聯動調試,在內蒙古烏海一次性開車成功,順利產出液氫。這是中國液氫行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天,一舉打破了中國民用液氫長期不能自主生產的困局,民用液氫生產調試建設項目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 全國兩會代表呼籲氫能頂層設計 首條民用液氫生產線率先投產
    總部位於廣州的鴻達興業,投資興建的我國首條民用液氫生產線在內蒙古烏海市順利產出液氫,一舉打破了我國民用液氫長期不能自主生產的困局,填補了民用液氫製造空白。填補民用液氫製造空白 首條民用液氫生產線投產氫能源被譽為21世紀的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我國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擁有強大的制氫產業基礎但長期受有關國家的技術封鎖,產業發展存在大而不強的困境。目前,氫能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如產業缺乏統一規劃、關鍵核心技術尚未突破、總體成本過高、技術標準體系相對滯後。
  • 液氫為特色!浙江長興打造氫能裝備產業集群
    記者從浙江省能源集團了解到,目前浙能集團正與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聯手,積極開展氫能利用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今年底,液氫全產業鏈示範項目有望在嘉興落成。今後,使用氫能的汽車,能耗成本有望接近汽油車。美國、德國、日本等氫能發達國家已將液氫技術在民用領域推廣應用,全球加氫站三分之一以上為液氫加氫站。實際上,我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經研發了液氫技術,主要用於火箭發射。
  • 液氫:能「上天」可「落地」
    「液氫—液氧」就是其中之一。不同於目前常規火箭使用的化學燃料,「胖五」的燃料大部分是-183℃的液氧和-253℃的液氫,因此又被稱為「冰箭」。而此次「胖五」的成功發射,不僅證明液氫在我國航天領域的應用已經成熟,也為如火如荼的氫能產業吹來了一股新的東風。
  • 液氫:能「上天」可「落地」—新聞—科學網
    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氫能標委會)高級顧問、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研究員陳霖新告訴《中國科學報》,由於液氫儲運具有明顯優勢,對於200公裡以上的氫運輸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然而目前液氫在我國的民用領域仍是空白。 陳霖新認為,液氫要想規模化發展,一定要解決液氫製取的產能問題和裝備技術的卡脖子問題。
  • 鴻達興業:公司在內蒙古投資建設的我國第一座民用液氫工廠投入運營
    今年,公司在內蒙古投資建設的我國第一座民用液氫工廠投入運營,這是我國首個民用液氫項目,填補了國內民用液氫生產的空白。公司生產的液氫、高純氫氣、超純氫氣等,可廣泛應用於氫燃料汽車、石油化工、航天工業、電子工業、冶金工業、食品加工、浮法玻璃、有機合成等領域,助力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電子工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 中科富海朱誠:液氫應用已到了臨界點
    根據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到2030年,氫燃料電池汽車要達到100萬輛,氫的需求將高達60萬噸/年,而當前高壓氣氫的儲運方式將難以滿足未來氫能源低成本、高便捷性的應用要求,液氫的應用正迎來轉機。 與高壓氣氫相比,液氫的主要特點是其儲存和運輸的便利以及規模化應用的經濟效益,因此業界呼籲液氫應儘早實現民用和產業化。
  • 鴻達興業:攜手法國液化空氣聯合布局液氫
    鴻達興業將建設液氫裝置,液化空氣(杭州)有限公司將協助鴻達興業進行液氫裝置的技術和經濟性分析,並就相關技術方案進行合作。業內人士指出,液氫民用是國際級難題,也是公認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通過中外開放合作共同推動液氫民用進程,有助於能源領域的科技要素合理化流動,助推我國提升氫能源研發能力,形成務實、有效、可控的新能源雙循環,不斷優化我國的能源結構。
  • 乾貨分享丨液氫為核心的氫燃料供應鏈
    美國液氫產能的10%左右的液氫用於氫燃料電池的應用。近年來,美國開始了新一輪的液化氫工廠建設,以擴大液氫產能,預計2021年美國本土的液氫產量將超過500d/t。歐洲4座液氫工廠液氫產能為24d/t。亞洲有16座液氫工廠,總產能38.3d/t,其中日本佔了三分之二。
  • 液氫會成為下一代清潔能源嗎?
    所以,這僅僅可以理解成是在中國的一種嘗試,萬萬不可跟風和炒作,不然,不知道我們又有多少企業要交學費,玩玩,千萬不要當真!那麼液氫,這種零排放的清潔燃料,可不可以為航空業減排,做出示範呢?我國能不能先行一步呢?
  • 液氫生產、存運等三項國家標準研討會在京召開
    日前,由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組織起草的《氫能汽車用燃料液氫》《液氫生產系統技術規範》《液氫貯存和運輸安全技術要求》三項國家標準研討會在京召開。因此液氫容器比高壓儲氫裝置更適合遠距離運輸,液氫的運輸成本為高壓氣態氫的1/5~1/8。隨著我國氫能產業逐步規模化、商業化發展,液態儲氫將是氫儲運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
  • 全球最大氫氣生產企業:正在嘉興建亞洲最大液氫廠,後年投產
    11月7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美國空氣產品公司(Air Products)中國區總裁蘇俊雄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該公司正在浙江嘉興海鹽建造中國第一座大型商用液氫工廠,預計2022年建成投產。
  • 一種測算:高壓氣氫/液氫/鎂基固態儲氫運營成本對比
    隨著市場規模擴張,終端需求量上升,行業一直在尋找更有效率的下一代氫氣儲運路徑,液氫和固態儲氫是希望之星。同成熟的高壓氣氫技術相比,液氫和固態儲氫在經濟性、穩定性等方面尚缺乏相當的實踐數據。氫儲科技是由氫楓能源與上海交大丁文江院士團隊共同建立的一家合資公司,是國內為數不多專注於高密度鎂合金固態儲氫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的企業。運營經濟性方面,氫儲科技從原料氣開始,到最後的加氫站,將過程中每個環節的設備折舊和能耗進行比對,並計算出三種儲運氫方式在100、300、500公裡三個運輸半徑的經濟性情況。
  • 氫雲海外:年產13000噸液氫,曉星與林德合建世界最大液態氫工廠
    該項目涵蓋了包括液氫生產、運輸和加氫站建設、運營在內的所有內容,建在曉星化學位於蔚山的龍巖工廠內,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單一液氫工廠。曉星集團與林德將於今年年底成立合資公司,並於明年第一季度開工建設,並於2022年完成項目施工。新工廠將使用來自龍淵工廠的副產品氫氣,利用林德集團的設備和技術生產液氫——林德以將高壓氫氣轉化為液態氫氣的技術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