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元月一日起,所有非歐盟國家的飛機進入歐盟25國的任何機場,都必須向歐盟繳納溫室氣體排放稅。10年內,我國的航空公司要為此多支付180多億。
這是一種歧視性稅種,截至六月一日,我國航空公司表示,不會考慮繳納。排除中國與歐盟的政治因素,反過來理解,這未嘗不是人類在為減少溫室氣體的一種嘗試和努力!
人類的飛行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佔人類所有工業化帶來的溫室氣體的3%,儘管這在整個排放比例中不是很高,但是歐盟和美國在航空業所做的努力,不得不讓人承認,他們又走在了前面。
2009年,美國UOP推廣一種用亞麻薺油製成的航煤,與石化航油混合的飛行試驗,開啟了人類利用生物能源在航空業的先河!中國石油今年表示要與UOP合作,用麻瘋樹油煉製生物航煤。在中國耕地日益減少的今天,人類都面臨缺少糧食,哪來的耕地去種植能源作物?所以,這僅僅可以理解成是在中國的一種嘗試,萬萬不可跟風和炒作,不然,不知道我們又有多少企業要交學費,玩玩,千萬不要當真!
那麼液氫,這種零排放的清潔燃料,可不可以為航空業減排,做出示範呢?我國能不能先行一步呢?
氫氣的來源
氫氣,水經過電解,就產生氫氣和氧氣;反之,氫氣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就生成水,放出大量熱量,基於這個原理,氫氣就可以成為燃料。
我們知道,氫氣的液化溫度是-253度,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氫氣被壓縮冷卻成液氫;實際工程應用中,大多選用類似LNG工藝,採用多級混合致冷,在1.32M的壓力下,氫氣的液化臨界溫度-239.96度,可以被液化成液氫。高於此溫度,就不會出現液氫了。
液氫的密度大概在每立方70.8千克,液化一立方液氫,需要標準狀態下的氫氣783立方左右,一噸液氫可以氣化成11111立方氫氣。
單位重量的液氫的熱值是LNG的2.42倍,汽油2.72倍,因此,液氫作為飛機燃料,將有著航煤無法比擬的優勢-起飛重量輕。
氫氣的來源可以是以下幾種途徑:
1。化石燃料氣化:
A。甲烷(天然氣)蒸汽重整;
B。石腦油重整;
C。煤氣化
2。水電解制氫
目前,從化石燃料制氫氣,成本要低於水電解制氫。在中國,煤多油少,天然氣也比較稀缺,那麼從煤制氫氣,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煤制氫氣,工藝路線大致如此:
1。煤氣化(gasification),製成合成氣(Syngas),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氫氣,也叫Hyco(Hydrogen+CO)。
2。合成氣淨化,除去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硫化氫等雜質氣體,可以得到99.99%的純氫。
3。分離出一樣化碳,再和水蒸氣反應,得到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式為:
CO+H2O=CO2+H2。
循環淨化和分離工藝,可以提高氫氣產率,降低單位成本。
煤制氫氣再液化成液氫
去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陪中石油崑崙能源(江蘇)公司的幾位老總,去拜訪江蘇最大的鋼鐵企業,了解企業目前的焦爐煤氣使用狀況,當時考慮將煤氣中的氫氣、甲烷分離出來,分別液化,並計算了經濟效益。事後,寫了一份簡單的經濟分析報告。考慮到這麼大量的氫氣生產出來,沒有去處,儲存也不安全。
中石油也沒有進一步的意向,此項目暫時擱淺。
去年末今年初,開始研究煤制天然氣的技術和市場,重新接觸合成氣(Syngas),也就是含有氫氣、甲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甲烷化就是將混合氣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氣充分反應,最大限度地提高甲烷的產率,然後再提純甲烷,作為煤制天然氣(SNG)。
了解到氫氣的液化工藝後,我開始思考,為什麼不能直接利用煤制混合氣中的氫氣和甲烷,分離後分別液化成LNG和LH2呢?省去甲烷化的工藝和投資,是不是更符合企業利潤最大化呢?
這需要進一步比較這兩種工藝路線的效益(投資、產品產率、價格、市場等),神華集團2007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氫氣裝置,日產氫氣626噸,純度到99.5%,為建大型液氫裝置,提供了樣板!
煤氣化的成本大概0.422元/立方,每立方合成氣(Syngas)中含有35-38%的氫氣,經過CO變換反應後,混合氣體中,氫氣含量高達80%;這樣分離出氫氣成本在0.7元/立方,按液化天然氣行業平均液化成本0.39元/立方比較,液化氫氣溫度低,按0.5元/立方計算,液氫的成本在1.2元/立方左右,成本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降低液氫的生產成本
前面所述,煤制氫氣,再液化成液氫將是最經濟的工藝路線,含煤氣化、CO變換反應、酸性氣體脫除、氫氣提純、氫氣液化五步工藝流程。
煤氣化技術目前為多家跨國公司擁有,中科院大連理化所和山西煤化所也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氣化技術。GE、Shell和GSP的專利是目前經驗證,技術最可靠,最有發展前景的技術,還有Lurqi、SES等氣化技術。
一氧化碳的變換是指煤氣藉助於催化劑的作用,在一定溫度下,與水蒸氣反應,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氫氣的過程。通過變換反應既除去了煤氣中的一氧化碳,又得到了氫氣。因此,變化工段既是轉化工序,又是淨化工序。
從煤氣化工段的工藝氣中發現,除了含有CO,H2和CO2外,還含有大量多餘的CO2及少量H2S、COS、SO2等成分,這些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必須除去。另外,硫化物通過克勞斯工藝生產硫磺,CO2可以回收送尿素廠合成尿素,提高經濟效益變廢為寶。
合成氣中的酸性氣體脫出有以下幾種工藝:
1。硫化物脫出:分為幹法脫硫和溼法脫硫;
2。二氧化碳脫出: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吸收法。物理法可以有兩種選擇,一是:碳酸丙烯酯溶液,二是:低溫甲醇洗。
化學法:分為熱碳酸鉀法和MDEA法。
如果混合氣體中含有少量氧氣,必須用催化劑發生化學反應,將之燒掉。
由於液氫是在-240度左右和1.32M的壓力下,被壓縮致冷生成,其他氣體都已經結冰,系統中的水蒸氣必須脫出至1PPM以下。
有時,混合氣體中還含有少量氮氣,在-240度的系統溫度下,氮氣也會被液化,和結冰,堵塞管道和冷箱,造成系統無法運轉,必須除去。
目前生產液氫,帶液氮預冷膨脹機液化循環。還有節流循環和液氦循環液化工藝。前者適合大型制液氫,能耗也最低。
科學家正在開發其他冷劑,這將進一步降低液氫的生產成本。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航天科技中,運用的固體氫做燃料技術,會逐步被移植到航空、車輛和輪船。這一天,隨著煤氣化制液氫和固態氫技術的進步,會很快到來!
(文章來源:中國新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