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氫會成為下一代清潔能源嗎?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2012年元月一日起,所有非歐盟國家的飛機進入歐盟25國的任何機場,都必須向歐盟繳納溫室氣體排放稅。10年內,我國的航空公司要為此多支付180多億。

這是一種歧視性稅種,截至六月一日,我國航空公司表示,不會考慮繳納。排除中國與歐盟的政治因素,反過來理解,這未嘗不是人類在為減少溫室氣體的一種嘗試和努力!

人類的飛行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佔人類所有工業化帶來的溫室氣體的3%,儘管這在整個排放比例中不是很高,但是歐盟和美國在航空業所做的努力,不得不讓人承認,他們又走在了前面。

2009年,美國UOP推廣一種用亞麻薺油製成的航煤,與石化航油混合的飛行試驗,開啟了人類利用生物能源在航空業的先河!中國石油今年表示要與UOP合作,用麻瘋樹油煉製生物航煤。在中國耕地日益減少的今天,人類都面臨缺少糧食,哪來的耕地去種植能源作物?所以,這僅僅可以理解成是在中國的一種嘗試,萬萬不可跟風和炒作,不然,不知道我們又有多少企業要交學費,玩玩,千萬不要當真!

那麼液氫,這種零排放的清潔燃料,可不可以為航空業減排,做出示範呢?我國能不能先行一步呢?

氫氣的來源

氫氣,水經過電解,就產生氫氣和氧氣;反之,氫氣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就生成水,放出大量熱量,基於這個原理,氫氣就可以成為燃料。

我們知道,氫氣的液化溫度是-253度,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氫氣被壓縮冷卻成液氫;實際工程應用中,大多選用類似LNG工藝,採用多級混合致冷,在1.32M的壓力下,氫氣的液化臨界溫度-239.96度,可以被液化成液氫。高於此溫度,就不會出現液氫了。

液氫的密度大概在每立方70.8千克,液化一立方液氫,需要標準狀態下的氫氣783立方左右,一噸液氫可以氣化成11111立方氫氣。

單位重量的液氫的熱值是LNG的2.42倍,汽油2.72倍,因此,液氫作為飛機燃料,將有著航煤無法比擬的優勢-起飛重量輕。

氫氣的來源可以是以下幾種途徑:

1。化石燃料氣化:

A。甲烷(天然氣)蒸汽重整;

B。石腦油重整;

C。煤氣化

2。水電解制氫

目前,從化石燃料制氫氣,成本要低於水電解制氫。在中國,煤多油少,天然氣也比較稀缺,那麼從煤制氫氣,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煤制氫氣,工藝路線大致如此:

1。煤氣化(gasification),製成合成氣(Syngas),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氫氣,也叫Hyco(Hydrogen+CO)。

2。合成氣淨化,除去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硫化氫等雜質氣體,可以得到99.99%的純氫。

3。分離出一樣化碳,再和水蒸氣反應,得到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式為:

CO+H2O=CO2+H2。

循環淨化和分離工藝,可以提高氫氣產率,降低單位成本。

煤制氫氣再液化成液氫

去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陪中石油崑崙能源(江蘇)公司的幾位老總,去拜訪江蘇最大的鋼鐵企業,了解企業目前的焦爐煤氣使用狀況,當時考慮將煤氣中的氫氣、甲烷分離出來,分別液化,並計算了經濟效益。事後,寫了一份簡單的經濟分析報告。考慮到這麼大量的氫氣生產出來,沒有去處,儲存也不安全。

中石油也沒有進一步的意向,此項目暫時擱淺。

去年末今年初,開始研究煤制天然氣的技術和市場,重新接觸合成氣(Syngas),也就是含有氫氣、甲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甲烷化就是將混合氣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氣充分反應,最大限度地提高甲烷的產率,然後再提純甲烷,作為煤制天然氣(SNG)。

了解到氫氣的液化工藝後,我開始思考,為什麼不能直接利用煤制混合氣中的氫氣和甲烷,分離後分別液化成LNG和LH2呢?省去甲烷化的工藝和投資,是不是更符合企業利潤最大化呢?

這需要進一步比較這兩種工藝路線的效益(投資、產品產率、價格、市場等),神華集團2007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氫氣裝置,日產氫氣626噸,純度到99.5%,為建大型液氫裝置,提供了樣板!

煤氣化的成本大概0.422元/立方,每立方合成氣(Syngas)中含有35-38%的氫氣,經過CO變換反應後,混合氣體中,氫氣含量高達80%;這樣分離出氫氣成本在0.7元/立方,按液化天然氣行業平均液化成本0.39元/立方比較,液化氫氣溫度低,按0.5元/立方計算,液氫的成本在1.2元/立方左右,成本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降低液氫的生產成本

前面所述,煤制氫氣,再液化成液氫將是最經濟的工藝路線,含煤氣化、CO變換反應、酸性氣體脫除、氫氣提純、氫氣液化五步工藝流程。

煤氣化技術目前為多家跨國公司擁有,中科院大連理化所和山西煤化所也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氣化技術。GE、Shell和GSP的專利是目前經驗證,技術最可靠,最有發展前景的技術,還有Lurqi、SES等氣化技術。

一氧化碳的變換是指煤氣藉助於催化劑的作用,在一定溫度下,與水蒸氣反應,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氫氣的過程。通過變換反應既除去了煤氣中的一氧化碳,又得到了氫氣。因此,變化工段既是轉化工序,又是淨化工序。

從煤氣化工段的工藝氣中發現,除了含有CO,H2和CO2外,還含有大量多餘的CO2及少量H2S、COS、SO2等成分,這些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必須除去。另外,硫化物通過克勞斯工藝生產硫磺,CO2可以回收送尿素廠合成尿素,提高經濟效益變廢為寶。

合成氣中的酸性氣體脫出有以下幾種工藝:

1。硫化物脫出:分為幹法脫硫和溼法脫硫;

2。二氧化碳脫出: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吸收法。物理法可以有兩種選擇,一是:碳酸丙烯酯溶液,二是:低溫甲醇洗。

化學法:分為熱碳酸鉀法和MDEA法。

如果混合氣體中含有少量氧氣,必須用催化劑發生化學反應,將之燒掉。

由於液氫是在-240度左右和1.32M的壓力下,被壓縮致冷生成,其他氣體都已經結冰,系統中的水蒸氣必須脫出至1PPM以下。

有時,混合氣體中還含有少量氮氣,在-240度的系統溫度下,氮氣也會被液化,和結冰,堵塞管道和冷箱,造成系統無法運轉,必須除去。

目前生產液氫,帶液氮預冷膨脹機液化循環。還有節流循環和液氦循環液化工藝。前者適合大型制液氫,能耗也最低。

科學家正在開發其他冷劑,這將進一步降低液氫的生產成本。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航天科技中,運用的固體氫做燃料技術,會逐步被移植到航空、車輛和輪船。這一天,隨著煤氣化制液氫和固態氫技術的進步,會很快到來!

(文章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相關焦點

  • 液氫:能「上天」可「落地」
    對於我國氫能的發展,全國氫能標委會委員、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氫能技術開發部經理何廣利向《中國科學報》介紹了 「大氫能」的概念,即規模化、多元化地利用氫能。然而,作為一種二次能源,氫能是否清潔取決於氫源的選擇。」陳霖新說。何廣利告訴記者,制氫主要有幾大來源,即化石燃料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和副產氫(化工生產的某些環節作為副產物產出的氫)。面對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狀況,有人提出中國氫源主要就是副產氫。「這句話不十分準確。」
  • 液化空氣與鴻達興業聯合布局液氫
    根據協議,鴻達興業與法液空將在氫氣液化領域開展合作,鴻達興業將建設液氫裝置。法液空將協助鴻達興業進行液氫裝置的技術和經濟性分析,並就相關技術方案進行合作。而世界領先的液氫集團液化空氣和擁有中國第一家民用液氫工廠的鴻達興業開展合作,也意味著中國液氫民用進程將進一步提速。
  • 中歐液氫企業強強聯手,液氫民用提速
    液氫民用是國際級難題,也是公認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11月19日,中歐液氫兩大企業——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法國液化空氣全資子公司液化空氣(杭州)有限公司在廣州正式籤署合作意向書,在氫氣液化領域開展合作。
  • 液氫:能「上天」可「落地」—新聞—科學網
    氫源綠色 氫能才綠色 「胖五」的成功發射,不僅推動液氫民用的步伐,也為整個氫能產業吹來一股東風。 對於我國氫能的發展,全國氫能標委會委員、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氫能技術開發部經理何廣利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了 「大氫能」的概念,即重視規模化、多元化地利用氫能。
  • 浙能集團攜「三大解決方案」亮相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展
    9月4日,2019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正式開幕。浙能集團攜環保科技改造、綜合能源供應、新能源建設等三大清潔能源解決方案參展亮相,得到了參展嘉賓及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發展清潔能源已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迫切要求。
  • 中歐兩大氫能集團攜手 鴻達興業與法國液化空氣聯合布局液氫
    中歐液氫巨頭強強聯手液氫民用是國際級難題,也是公認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通過中外開放合作共同推動液氫民用進程,有助於能源領域的科技要素合理化流動,助推我國提升氫能源研發能力,形成務實、有效、可控的新能源雙循環,不斷優化我國的能源結構。
  • 乾貨分享丨液氫為核心的氫燃料供應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氫能網訊:近年來,氫燃料電池憑藉著清潔、高效、可再生等顯著優勢,成為氫能產業中兼具商業價值和環保價值的重要發展方向。但我國的氫氣主要來源與煤炭工業聯繫緊密,集中在我國的三北地區,而東部沿海地區能源需求量巨大,因此存在嚴重的氫能供需錯配問題。所以,我國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不在於使用氫,而在於輸運氫。由於氫氣密度小的特性,在尚未具備大規模管道輸氫的技術背景下,將氫液化以提高儲運密度是最直接有效的輸送方法。相較於高壓儲運,液氫儲運具有運輸成本低、氫純度高、計量方便等優勢,更適合大規模部署和輸運。
  • 中歐兩大氫能集團聯合布局液氫,將優先向粵港澳大灣區供應
    根據協議,鴻達興業將在內蒙古建設液氫裝置,法液空將協助鴻達興業進行液氫裝置的技術和經濟性分析,並就相關技術方案進行合作。據了解,鴻達興業在廣東創辦了全國首家非營利性民營土壤研究機構——廣東地球土壤研究院。「下一步我們會優先在粵港澳大灣區供應液化氫,面向小汽車、公交車、大巴車、物流車,甚至船隻、飛機等民用領域。」鴻達興業董事長周奕豐說。
  • 液氫為特色!浙江長興打造氫能裝備產業集群
    記者從浙江省能源集團了解到,目前浙能集團正與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聯手,積極開展氫能利用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今年底,液氫全產業鏈示範項目有望在嘉興落成。今後,使用氫能的汽車,能耗成本有望接近汽油車。另外,氫能源生產規模擴大後,成本也會進一步降低。液氫儲氫具備密度大、儲氫純度高、充裝速度快等優勢,安全性優於高壓氣態儲運氫。美國、德國、日本等氫能發達國家已將液氫技術在民用領域推廣應用,全球加氫站三分之一以上為液氫加氫站。實際上,我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經研發了液氫技術,主要用於火箭發射。
  • 科技創新為中國帶來「清潔能源革命」
    28日,正在大連舉行的2017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第四次工業革命為中國帶來的「清潔能源革命」受到與會嘉賓的廣泛關注。  科技創新:讓綠色能源「夢想照進現實」  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家電網董事長舒印彪透露了一個最新消息:前不久,青海省連續7天採用清潔能源供電,在全國首次實現一省範圍內供電「零排放」。舒印彪說,這是全國紀錄,同時也是世界紀錄。
  • 清潔能源有哪些,你知道嗎?
    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對保障煤礦安全生產、增加清潔能源供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具有重要意義。 通常,煤礦瓦斯抽採濃度高於8%的瓦斯,可用於發電、民用或工業生產。生物質能作為一種重要的新能源,其技術成熟,應用廣泛,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緩解能源供需矛盾、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全球繼石油、煤炭、天然氣之後的第四大能源,成為國際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 根據來源的不同,可以將適合於能源利用的生物質分為林業資源,農業資源,生活汙水和工業有機廢水,城市固體廢物和畜禽糞便等5大類。
  • 全國兩會代表呼籲氫能頂層設計 首條民用液氫生產線率先投產
    總部位於廣州的鴻達興業,投資興建的我國首條民用液氫生產線在內蒙古烏海市順利產出液氫,一舉打破了我國民用液氫長期不能自主生產的困局,填補了民用液氫製造空白。其中,包括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石玉東,中國石化天津石化公司黨委書記李永林,鎮海煉化黨委書記呂亮功等國家能源體系的三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齊刷刷地呼籲國家加強氫能產業頂層設計。石玉東代表建議,及早有序推出國家層面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氫能在能源體系中定位,確定歸口部門相關職責,集約人才資源優勢,建立統一的標準體系,指導地方因地制宜、結合產業基礎設計發展戰略。
  • 山西新陽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成立
    1月8日,山西新陽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取得營業執照。該公司的成立是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加快轉型步伐、推動新能源蓄能新材料規模化發展的又一實質性動作。山西新陽清潔能源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億元,為華陽集團所屬上市公司陽泉煤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 清潔能源有哪些? 清潔能源概念股一覽
    清潔能源有哪些?清潔能源是不排放汙染物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對於當前社會的汙染管理的很有幫助的,清潔能源有哪些?清潔能源包括:太陽能、生物能、水力發電、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有哪些環保部環評,現已上報國家發改委。
  • 鴻達興業:攜手法國液化空氣聯合布局液氫
    鴻達興業將建設液氫裝置,液化空氣(杭州)有限公司將協助鴻達興業進行液氫裝置的技術和經濟性分析,並就相關技術方案進行合作。業內人士指出,液氫民用是國際級難題,也是公認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通過中外開放合作共同推動液氫民用進程,有助於能源領域的科技要素合理化流動,助推我國提升氫能源研發能力,形成務實、有效、可控的新能源雙循環,不斷優化我國的能源結構。
  • 鴻達興業順利產出我國首款民用液氫 實現0至1的突破
    填補空白鴻達興業按下液氫民用和商用化啟動鍵據悉,該民用液氫工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由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談起液氫產品出爐,項目總工程師葉洪義依然非常振奮。氫能商業應用領域廣泛液氫是通過預冷和膨脹節流等工藝,把氫氣降溫到-253℃從而變成液體,密度可達普通氫氣的780倍,使得氫可以高效地儲存和運輸。同時,在-253℃低溫下,除了氦、氖稀有氣體之外的所有氣體雜質都會凝固分離,因此液氫汽化很容易獲得6N(99.9999%)及以上的超純氫。
  • 將來會成為人類重要能源的月球資源「氦3」
    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種在遠期可能成為地球重要能源的物資,那就是氦-3。氦-3是氦的同位素之一,元素符號為3He,它的原子核由二顆質子和一顆中子所組成,是穩定同位素。根據一些科學家的看法,正是氦-3有可能成為人類將來首選的發電能源。氦-3的儲量在整個地球上最多只有500公斤,可是在月球的土壤裡儲量豐富。
  • 荷蘭完成首項鹽輻射實驗:研究釷成為下一代核反應燃料可能性
    荷蘭完成首項鹽輻射實驗:研究釷成為下一代核反應燃料可能性 房琳琳/科技日報 2017-08-29 07:30
  • 推廣清潔能源 共享綠色發展
    在中東歐國家,一批批綠色低碳、可持續、惠及人民的清潔能源合作項目持續推進,綠色成為「17+1合作」和共建「一帶一路」的鮮亮底色。匈牙利考波什堡光伏電站項目——「兩國清潔能源合作的典範」匈牙利西南部,考波什堡光伏電站項目的工地上,上萬塊太陽能光板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頗為壯觀。為實現歐盟減排目標,匈牙利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規劃在2021—2030年期間減排溫室氣體40%、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至20%。
  • 中科富海朱誠:液氫應用已到了臨界點
    此外,中科富海目前正在申報科技部「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1.8重點專項,配合國家在2023年實現5噸/天的液氫示範。中科富海銷售總監寧永強表示,在單站500kg/天以上的大規模用氫條件下,從用地、工廠建設、運輸車輛等方面綜合計算,液氫相對高壓氣氫整體的固定資產投資可節約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