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問一號」即將啟程——我國又一裡程碑
我國首次獲此昂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蓄勢待發。這次發射任務不僅受到外界的高度關注,同時也是展示我國航天科技與相關科學快速發展的機會。據悉,此次任務的名稱與標示均由網上徵集篩選而來,最終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而本次的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2016年1月我國自主火星安策任務得到國家的批准立項。由於地球和火星其各自的公轉周期不同,本次發射任務將通過一次性發射便完成火星環繞、著陸與巡航,並且要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
-
天問時刻|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馬斯克:非常振奮人心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7月23日,我國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SpaceX創始人馬斯克發來祝賀:非常振奮人心。,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3個小時後,16時45分,馬斯克通過微博祝賀本次發射,「中國今天成功發射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探測器,非常振奮人心。」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我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我國正式向火星探索發起了衝擊!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承載著火星夢飛向天際!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邁出我國火星探測第一步
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左右,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中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成功。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左右,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中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
為你解讀「天問一號」任務有什麼意義
「天問一號」很快就要發射了,「天問一號」任務有什麼意義自然也是我們的關注點。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下「天問一號」有什麼意義。「天問一號」,計劃在一次任務中完成環繞、著陸和巡視3個目標。其重約5噸(含燃料),由一個環繞器和一個著陸器巡視器組合體組成。
-
玉兔二號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讓路
中國青年報6月1日消息,來自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的消息稱,在第十八月晝期間,玉兔二號月球車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讓路,配合「天問一號」任務地面深空測控站的適應性改造,「玉兔二號」月球車搭載的科學載荷並未開機,原地待命。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記者郭倩)《經濟參考報》7月24日刊發題為《「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的報導。文章稱,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第一步。
-
一起來看一看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火星家園」
我們知道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現在已經飛行在了去往火星的徵途上。它出發之前,我國在地球上建立了一個模擬的「火星家園」,來模擬訓練它,以便當它真的登上火星時,不至於對於火星的環境太過陌生,而手足無措。
-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自20年7月底成功發射後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火星探測器自拍、多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機動動作、以及火星探測器攜帶載荷開機自檢等工作內容,天問一號還成功進行了數次軌道修正,根據計劃火星探測器將會在21年2月份左右接近火星後緊急剎車,隨後實施探測器制動然後使探測器進入環火軌道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第一步。作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火星探測任務從未有過的。
-
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代號:Tianwen 1[1])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2]。天問一號於2020年7月2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3],成功進入預定軌道[2]。天問一號天問一號成功升空,計劃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並通過2至3個月的環繞飛行後著陸火星表面,開展探測任務。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去火星的「徵程」中並不「寂寞」
七至八月分,分別有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美國的「毅力號」探測器都成功升空,相伴而行,共同為行星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說句題外話,歐盟和俄羅斯的 ExoMars火星探測器 計劃上半年發射,但因為疫情原因而延遲。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
-
祝賀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今天發射成功!
據《人民日報》號外報導,今天(2020年7月23日)我國成功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此表示熱烈祝賀!祝福祖國!另外,中國郵政今天也發行了一枚「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的紀念封!著名書法家李建先生為火星探測器書寫了「天問一號」和「天問」兩幅書法作品,並被中國航天局選用,祝賀李建先生!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中國日報7月23日文昌電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7月23日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
深空測控網:為「天問一號」指路
上圖為我國深空測控站在執行「天問一號」測控任務。呂炳宏攝今年7月,「天問一號」承載著中國航天人的探索和追尋,飛向深遠太空,開啟了中國的火星之旅。如果說,離開地球懷抱的「天問一號」像茫茫大海中的一葉扁舟,那深空測控網就是為它指引方向的「燈塔」。歷時近7個月任務周期,最遠將近4億公裡的測控距離,對於年輕的中國深空測控網與航天測控人而言,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測控系統是航天任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太空飛行器和測控系統的關係,猶如船與燈塔、風箏與線,後者指引著前者的方向、維繫著前者的安危。
-
我國又一創舉,「天問一號」開始了火星之旅
今年在北鬥三號發射成功之後,我國又向太空發起挑戰,早在7月13日火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就已抵達海南文昌發射基地。「天問一號」就在剛剛7月23日(中午)已經成功發射!先讓我們來了解下「天問一號」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信公眾號消息,2016年我國火星探測任務批准立項,計劃在「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即2020年首次獨立自主開展火星探測。
-
以天問一號為契機,這些行業或將走向火星
7月23日,長五遙四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前往火星的軌道,預計在7個月後抵達火星,開啟了我國第一次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進入環火星軌道的過程中,將由歐洲空間局的火星快車提供中繼通信,在著陸器與軌道器分離並成功降落火星之後,軌道器將承擔中繼通信的角色,幫助火星表面的巡視器與地球建立聯繫,並且承擔對火星表面的觀測任務。
-
天問一號升空!我國火星探測,西安2所「神仙」高校,居功至偉
這是2000多年前,屈原仰望星空發出的《天問》,他好奇日月變換,星辰明暗之間的運行規律。2000多年後的2020年,我國將火星探測系列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這是對屈原「天問」的延續,表達了中華民族對追求真理的堅韌和執著,對宇宙深空探索的文化傳承。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行裡程又有新的突破
小編今近日關注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發布的消息,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3億公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時間距離現在已經過去快5個月,中途也完成了多次軌道修正等操作。根據航天局計劃任務,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預計在明年5月會著陸火星#,在10月份的時候,經過「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地面控制任務團隊精確操作控制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共搭載了8臺25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順利完成了探測器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
天問奔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天問奔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見圖,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