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變了。當私人藏家和公共博物館收藏藝術品時,今天的文化氣候和藏品選擇與20世紀末時已迥然不同,更別提19世紀晚期了。
舉例來說,當代藝術市場的風向正隨著策展人的喜好改變,那些曾被低估的名字,尤其是女性和非裔美國藝術家正在被重新挖掘。相同的故事也發生在博物館界對20世紀以前作品的購藏中。
本月,位於倫敦的
英國國家美術館宣布以360萬英鎊,約合480萬美元購入了阿特米謝•簡特內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1593-1653,活躍於17世紀的卡拉瓦喬畫派女藝術家)的畫作《亞歷山大聖凱薩琳自畫像》(「Self Portrait as S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
阿特米謝可不是籍籍無名的畫家,在世時她就被譽為「繪畫奇才」、「可以嫉妒卻很難模仿」,她是義大利巴洛克繪畫時期最著名的女性藝術家,米蘭和羅馬分別在2011年和2016年為她舉辦個人回顧展。阿特米謝非凡的人生故事已經成為女性主義藝術史的一套文本。
1611年,17歲的阿特米謝遭到與畫家父親奧拉齊奧•簡特內斯基(Orazio Gentileschi)合作的藝術家阿戈斯蒂諾•塔西(Agostino Tassi)的強暴。直至阿特米謝被迫承受著巨大的精神折磨和道德指責當庭作證後,塔西才被指控並判處了罪行,但是那個強姦犯卻沒有服刑流放。
《亞歷山大聖凱薩琳自畫像》繪於1615-1618年的佛羅倫斯,畫家倚靠在鑲嵌著鐵釘的輪子上。「它吸引人們以傳記式的角度去解讀作品」,英國國家美術館義大利、西班牙、法國17世紀繪畫部策展人萊蒂齊亞•特裡夫斯(Letizia Treves)在郵件中表示。
「長久以來,作為藝術家的阿特米謝並沒有列入我們的收藏,」特裡夫斯補充道,「她無疑是一位傑出的女性藝術家,此外我們更希望展示出她的藝術成就。」此次購入,使得擁有2300件藏品的英國國家美術館迎來了第21件女性藝術家的畫作。
這筆與英國國家美術館的交易也是倫敦藝術經紀人馬可•沃埃納和法布裡齊奧•莫雷蒂的成功,去年12月他們以240萬歐元(含佣金),約合280萬美元從巴黎一家拍賣行聯合買進了這張新近發現的畫作,並創下了阿特米謝作品拍賣成交的新高。
「今天,你得變變想法,」沃埃納說,「行家的口味已經改變了。你須捫心自問自己買來的畫對大家來說意味著什麼。」他說,阿特米謝的自畫像呈現出「一個女英雄的樣子,在Instagram上你就能看到這種形象。」
女藝術家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和弗裡達•卡羅(Frida Kahlo,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正在舉辦的展覽
「弗裡達•卡羅:精心裝扮」<Making Her Self Up>正引來一大批觀展者)展覽的流行就是當下文化風氣的標記,「博物館都希望售出門票,」沃埃納說。
不過,經過一番討論,2019年英國國家美術館的參觀者有望免費欣賞到阿特米謝的自畫像。不過,由於2017年參觀人數下降了17%,美術館意識到需要展出古典大師,從而引起人們的新關注。
如果這類關注延伸到藝術市場,使古典大師作品更為吃香,那麼19世紀學院派繪畫和雕塑作品的位置又在哪裡呢?當時工業化進程中的歐洲正在大舉開發殖民地,歐洲的視覺文化和藝術作品也由學院藝術史專業所稱的「男性凝視」(male gaze)佔據著主導地位。
馬奈,奧林匹亞,1856,圖片來自網絡。上周三,蘇富比舉行了一場19世紀至20世紀早期具象雕塑拍賣,共計120件做工考究的拍品。這些白色大理石女性裸體以及高貴的非洲人體銅像,多少顯得有些俗氣,它們已經不太受到西方藏家的待見了,整場拍賣會的到場買家不足10人。
考慮到如今的拍賣已經是一樁全球化的買賣,儘管拍賣場空空如也,依然達成七成成交率,大部分成交來自電話委託和網上下單。
法國雕塑家Prosper d』Épinay,西爾維(Sylvie),真人大小的女性裸體大理石雕像。這場拍賣的最高拍品是價值33.4萬英鎊、通過電話下單的《西爾維》(Sylvie),這是一件真人大小的女性裸體大理石雕像,身材苗條、長發飄逸,雕塑的作者是甚少為人所知的法國雕塑家Prosper d』Épinay(1836-1914)。最終的成交價遠高於此前18萬英鎊的最高估價。蘇富比透露,拍賣會的第二高價拍品被一位亞洲地區的買家競得。
「中國買家的財富正在擴張,他們希望投資西方藝術,」一位拍賣會現場的中國藏家羅小姐說,「(投資西方藝術)有很多潛能,我們希望能發掘到未來的升值空間。」羅小姐競得了數件拍品,其中之一是義大利雕塑家阿爾弗雷多•皮納(Alfredo Pina,1883-1969)約1920年製作的貝多芬大理石半身像,成交價為1萬英鎊。羅小姐認為,相比充斥著贗品的本國收藏環境,19世紀至20世紀早期歐洲雕塑的可信與真實性「非常重要」。
但是,與剛剛起步的亞洲買家不同,西方買家的興趣已經發生了轉移,這類學術性的雕塑作品已經變為了一個細分市場。蘇富比近期組織的一場半年度拍賣只取得了190萬英鎊入帳,相比去年該場下降了24%。
倫敦雕塑經紀人羅伯特• 鮑曼說:「19世紀至20世紀早期的很多作品都基於男性審美視角,人們稱之為『19世紀的色情』。現在人們敏感於政治正確,這沒錯,但有時候走得太遠了。」如今,藝術世界對某些題材越發不可容忍。
約翰•威廉•沃特豪斯,海勒斯和水神,1896,圖片來自網絡。今年1月,曼徹斯特美術館撤下了一件了約翰•威廉•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1896年拉斐爾前派的畫作《海勒斯和水神》(Hylas and the Nymphs),畫面中7位半身浸於水中的裸女正在色誘一名年輕男子。對此,英國《衛報》評論家喬納森•瓊斯(Jonathan Jones)曾指出:「畫家用稍顯色情的方式表現希臘神話,手法堪稱愚蠢。如果我們就站在這幅畫面前,我會對它指指點點。我們會一邊欣賞一邊交流,甚至還可能產生爭執。可是現在,將其撤下了,我們再也不可能站在這幅畫前面評點一二了,人類文明也突然間如墳墓一般寂靜。」
據曼徹斯特美術館當代藝術策展人克萊爾•甘納威(Clare Gannaway)稱,這次撤畫,是由藝術家索尼婭•博伊斯(Sonia Boyce)在#MeToo運動的影響下策劃實施的。不過,在一陣激烈爭執後,二月,畫作又被掛回了美術館。
畢卡索,亞維農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1907,圖片來自畢卡索專題網站。「我認為,與畢卡索的
《亞維農少女》相比,《海勒斯和水神》不是一個極端典型的『男性凝視』的例子。」耶魯大學藝術史教授蒂姆•巴林格(Tim Barringer)認為。儘管對博伊斯的作品抱以讚賞,但「在這件事上,她和曼徹斯特美術館策展人的做法錯了。」巴林格說。
巴林格教授還提到了1905年畢卡索畫的裸體少女《拿著花籃的女孩兒》。今年5月,在佳士得舉辦洛克菲洛家族專場拍賣中,這幅畫創造了1.15億美元的高價。
約翰•威廉•沃特豪斯,海妖塞壬(The Siren),1900上周四,約翰•威廉•沃特豪斯1900年創作的《海妖塞壬》(The Siren)出現在蘇富比拍賣會上。畫中,落水的男子仰首凝視著另一個裸體少女,少女手持一把裡拉琴。這件拍品來自一位紐約音樂經理人的收藏,估價100萬-150萬英鎊,最終以380萬英鎊成交(含佣金),約合510萬美元。
「曼徹斯特或許有過爭辯,但並不影響打算購買拉斐爾前派畫作的人們,作品有著較為成熟的收藏基礎。」一位在拍賣現場的倫敦藝術經紀人說。
此時,或許#Me too運動促成了沃特豪斯作品的交易,但是,如今對於男性凝視的檢視正在從方方面面撼動著藝術市場的價格。甚至,畢卡索也得當心了。
(本文編譯自《紐約時報》,原標題為《如今的藝術市場,「男性凝視」不好看了》。本文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紐約時報》。)(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