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子現身月球光照區 但離成為「資源」還有很大距離

2020-11-03 中工網

2020-11-03 05:15:37 來源:科技日報

地球這顆藍色星球,依靠大量珍貴的液態水,孕育出蓬勃生命。但與地球相隔僅38萬公裡的月球,卻一片荒蕪,寸草不生。

月球究竟有沒有水?科學家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此前科學家推測,月球背面常年陰暗的隕石坑裡可能藏有冰。如今,兩項最新研究證實,月球光照面也可能存在水。

10月26日《自然·天文學》發表文章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依靠平流層紅外天文臺「索菲亞」,在月球光照區——月球南半球的克拉維斯環形山表面,首次探測到了水分子。

這一發現表明,水可能分布在整個月球表面,而不僅限於陰暗的月背。換句話說,即使在太陽輻射下,水也能在月球表面存在著。

月球光照面的水從何而來?此次發現是否會改寫此前月球水的來源理論?月球光照面的水資源是否可以被我們所利用?

6微米波段出現水分子信號

確切地說,這並不是月球上首次發現水。

月球上可能存在水的線索,是通過水組分的信息一點點「拼湊」出來的。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周禮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科學家一般通過光譜的遙感探測來尋找水分子信號,而水冰的光譜在2微米波段附近,具有顯著的特徵,所以科學家一般通過這些特徵來尋找月球上的水。

1998年,NASA的「月球探勘者」號探測器搭載了一臺中子光譜儀,在月球南北極探測到了氫元素的富集。這可能來自水,但也可能來自任何含有氫的物質。

對於科學家來說,那些被陽光照射到的,溫度較高的區域是否存在水,更加令人著迷。

而在月球光照區發現水的線索,則要到2009年,印度「月船1號」、NASA的「深度撞擊」號和「卡西尼」號3個不同的探測器,在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發現了疑似水的微弱痕跡,但他們無法分辨那究竟是水,還是水的組分「羥基」。

當時,這幾個探測器的光譜儀,工作波段大多在可見光到近紅外線的範圍,只能通過2.8—3.0微米波段的反射光譜吸收帶,來判斷探測到的物質。羥基、水在3微米波段附近有不同的吸收特徵,但當時的探測器沒能完整覆蓋這個區域,所以科學家無法判斷探測到的物質到底是羥基還是水分子。

「當時有一種觀點認為,月球表面存在羥基,羥基結合上氫就可以形成水,而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氫,所以有羥基基本上就可能有水,但也不能說有羥基就一定存在水分子。」周禮勇說。

想要明確分辨羥基和水分子,並非無計可施。水分子在6微米波段有個獨特的輻射信號,這是羥基完全沒有的特徵。

但是,想要檢測到這種紅外波段非常困難,目前的月球探測器上都沒有裝載能檢測6微米紅外波段的光譜儀。而地面觀測器也無能為力,因為地球大氣層中的水蒸氣會隔絕這個波段的光。

於是,讓飛機帶著光譜儀飛到合適的高度進行探測,就成為不錯的出路。執行這次特殊任務的「索菲亞」,是一架改裝過的波音747SP噴氣客機。它搭載望遠鏡的觀測波段,覆蓋5—8微米,非常適合在6微米波段尋找水分子。

2018年8月,當時還在美國夏威夷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凱西·霍尼鮑爾(Casey Honniball)及其合作者用「索菲亞」搭載的紅外望遠鏡,對月球正面光照區——月球南半球高緯度的克拉維斯撞擊坑一帶進行了觀測。結果天遂人願,他們在輻射光譜裡發現了6微米波段的輻射信號,說明那裡確實存在水分子。

比撒哈拉沙漠乾燥100倍

在陽光照射的月表,水分子想保留下來非常不易。此次的探測數據顯示,水被「困在」月球表面的土壤中,濃度為百萬分之100至400,相當於每千克月壤中含有100—400毫升水。凱西指出,這比撒哈拉沙漠還要乾燥100倍。不過精確的水含量需要進一步驗證,因為這一估值是基於月球表面的一個時間、一個地點的一次觀察結果得出的。

讓人感到不解的是,這些水分子是如何保留下來的?

「有一種設想認為,可能是攜帶水的彗星,從距離太陽很遠的地方撞擊月球,將彗星上的水以某種形式束縛在了月球上;但也有可能是太陽風中的氫和月球表面的氧反應後,形成羥基,進而與氫離子結合形成水分子。」周禮勇說,含水的彗星等撞擊月球表面產生的能量熔化了月球表面的巖石和土壤,當熔化物迅速冷卻成玻璃體時,彗星帶來的水就會被封入其中,可以在月球表面嚴苛的環境中長期存在。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水是月球原生的。」周禮勇表示,現在的主流觀點認為月球的形成過程不包含水。在遠離太陽2到3個天文單位之外,溫度低到雪線以下,水才會以固態形式參與行星的形成過程,進而保留在行星之中。地球、月球距離太陽只有一個天文單位,按理說不會有水,這也是為什麼地球上水的來源迄今仍然是科學家研究的重要問題。月球本身是否含有「與生俱來」的水,這個問題與月球的起源及經歷的地質演化密切相關。

2009年10月,NASA的月球隕石坑觀測和傳感衛星(LCROSS)探測器部分撞擊月球南極附近的陰影區,在撞擊羽流中探測到了水分子的證據,從而證實陰影區存在冰。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保羅·海尼等研究者計算了陰影區的面積,它們大約在4萬平方千米左右,其60%位於月球南極。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區域具有捕獲水的能力,也就是說,這4萬平方千米的區域如果都存在水分子,那麼冰的總量相當於幾十億公斤的水,但實際情況如何,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還需弄清分布和儲存結構

「對於探索月球的人類來說,水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資源。假如太空人需要在太空駐留半個月甚至更久,月球如果存在可以利用的水資源,就不用耗費巨資從地球上運送水。此外,隨著人類深空探測的腳步加快,未來對於遙遠天體的探測需要建立中轉站。水能夠裂解成氫氣和氧氣,成為火箭燃料的原料,也可滿足太空人的呼吸需求。如果月球有充足的水,就可以作為人類深空探測的落腳點。」提及應用前景,周禮勇對未來充滿期待。

有數據顯示,現在把一升瓶裝水從地球帶向月球的成本為3.5萬美元,如果能開發月球的水資源,將極大降低探月成本。

不過,沒有大氣層保護,月表太陽照射面的水源是否可以利用?「這還需要弄清楚水在月表的分布範圍、埋藏深度、是否能長期保存等。」周禮勇認為,月表水是否能利用,該怎樣利用,需要做更多檢測,例如水含量是否足夠高,在哪些地區富集,是否能達到開採的級別,水在月表儲存的機制是什麼,需要用什麼樣的技術才能把水有效地收集起來。

「這些發現確實令人興奮,很有研究和應用的前景,但成本目前還無法預料。」周禮勇說。

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

編輯:肖天

相關焦點

  • 水分子現身月球光照區,究竟有多少水可以供給人類使用?
    但與地球相隔僅38萬公裡的月球,卻一片荒蕪,寸草不生。月球究竟有沒有水,科學家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如今,發表於《自然·天文學》的兩項新研究證實,月球表面可能充滿了水。10月26日,《自然·天文學》雜誌刊發,美國航天局依靠平流層紅外天文臺(以下簡稱「索菲亞」),在月球光照區-月球南半球的克拉維斯環形山表面,首次探測到了水分子。
  • 《自然·天文》:這一次,我們在月球的光照區發現了水分子
    但這一次,不再是氫原子,不再是被「困」在水合物中的羥基,不再是永遠不被陽光直射到的嚴寒陰影區。這一次,行星科學家們真的在月表光照區發現了水分子。 永久陰影區之外的羥基(OH)在月球南北極的永久陰影區之外還有水嗎?也有,但和我們想像中的很有那麼點不一樣。
  • 月球表面發現水分子,人類何時重返月球?
    當地時間10月26日,《自然-天文學》雜誌發表文章稱,NASA依靠平流層紅外天文臺——索菲亞,在月球光照區(月球南半球的克拉維斯環形山表面),99.9631%的光照區存在水分子。光照區的月球表面最高溫度高達七、八十攝氏度,土壤比撒哈拉沙漠還要乾燥100倍。
  • 首次發現月球陽面存在水分子,月球上還有哪些珍貴的寶藏?
    今日美國NASA宣布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在月球南半球克拉維斯環形山發現了水分子。與以往寒冷的月球背面發現水不同,這是人類首次在月球陽面發現水分子。那麼,月球陽面發現水分子有什麼重大意義?月球上還有哪些值得人類探索的寶藏呢?
  • NASA科學家在月球日照面發現水分子,高溫輻射下為什麼還有水?
    最近NASA公布了在太陽的光照下的月球表面發現了水分子,如果對天文知識稍有了解的人一定會大惑不解,沒錯,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什麼鬼,怎麼可能?太扯了…… 為什麼我會有這種反應?
  • NASA發現月球的太陽照射面存在水分子,或助力登月計劃
    NASA本周一正式宣布,其平流層紅外探測天文臺(簡稱SOFIA)首次探測到,月球的太陽光照射面存在分子水(H2O)。乍一看,你或許會覺得這有什麼值得關注的,月球上不是早就發現過水了嗎?但其實一直以來,人類發現的月球上的水,都只是以冰的狀態存在於月球極寒陰暗的兩極地區,那裡永遠照射不到太陽光。
  • NASA首次證實:在月球陽光照射表面發現水分子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當地時間10月2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下稱美國航天局)首次證實,在月球上受陽光照射的表面探測到水分子。這一發現表明,水可能廣泛分布在月球表面,而不局限於月球上寒冷或陰暗的地方。
  • NASA首次證實:在月球陽光照射表面發現水分子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當地時間10月2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下稱美國航天局)首次證實,在月球上受陽光照射的表面探測到水分子。這一發現表明,水可能廣泛分布在月球表面,而不局限於月球上寒冷或陰暗的地方。
  • NASA 宣布月球陽照區有水?對未來勘探有什麼積極意義
    10月26日,據美媒報導,NASA首次證實在陽光能照射到的月球表面發現水分子。這顯示了水分子可分布在月球表面,不僅限於寒冷及不受陽光照射的地區。這並不是月球上首次發現水。但這一次,不再是氫原子,不再是被「困」在水合物中的羥基,不再是永遠不被陽光直射到的嚴寒陰影區。
  • 美國宇航局:月球表面太陽照射處發現水分子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26日稱,在月球被太陽照射的表面發現了水分子。這表明水不僅僅分布於在月球的極地陰暗處。不過這些水分子並不一定能夠成為資源,作為對比,撒哈拉沙漠的含水量是此次檢測到的月球土壤含水量的100倍。
  • NASA宣布首次在月球的太陽照射面發現水:「沙漠」月球已成過去
    但這一次,不再是氫原子,不再是被「困」在水合物中的羥基,不再是永遠不被陽光直射到的嚴寒陰影區。這一次,行星科學家們真的在月表光照區發現了水分子。 幾天前的10月22日,NASA放出了一則「媒體告知」,表示「我們又有大新聞了」。至於是啥大新聞?
  • 我國送去月球的植物成功發芽,那麼人類離改造月球還有多遠!
    導語:我國送去月球的植物成功發芽,那麼人類離改造月球還有多遠!月球是我們最近的星球,它不僅是我們地球的衛星,同時對地球的的生態和地球軌跡也有相當大的關聯。它不僅能為地球抵禦來自太空的隕石襲擊,同時地球上的潮汐大多也受月球的影響。我國古代也是以月亮的陰晴圓缺訂立了陰曆,從而延用至今。可以說月球對我們現有的文明起到了無法代替的作用。月球同時也是我們對太空探索的基石,由於距離近我們可以通過對月球的探索來了解其他星球。進而對我們人類的星際移民做準備。
  • 月球距離成為「地球」還有多遠?科學家:僅差一步,需要一場屠殺
    畢竟,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且地球上的環境很大原因都取決於太陽,如今正值壯年期的太陽,再過10億年,就會越來越熱,那個時候地球上的氣溫,要比現在至少翻2倍,如今溫室效應已經讓人類感覺很熱了,10億年後將近60度的高溫,人類是絕對受不了的,而此刻仍然寒冷的火星,則在10億年後會成為新的「地球」。所以,為了人類的長遠考慮,我們必須要離開地球。
  • 驚鴻一瞥 浮生若夢——月球水冰探測歷程
    之所以選址在月球南極,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月球極區陰影區撞擊坑內很可能存在的水冰。一直以來水是生命活動賴以維持的基礎,月球的水是月球探測的重要內容之一,既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也蘊含著潛在的應用價值。直到2020年10月,美國NASA宣布通過平流層紅外探測天文臺(Stratospheric Observatory for Infrared Astronomy,SOFIA)開展的紅外波段探測,在月表光照區發現了水分子的存在,這是人類第一次在月球表面直接探測到水分子,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10月26日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雜誌上。
  • 人類離在月球建立大型基地的目標還有多遠?目前仍需解決幾項難題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也是離我們最近的一顆可見星球,距離地球大約38萬公裡,其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幾千年來關於月球的傳說一直是人類追尋的夢想,特別是在未來數十年後地球能源和資源面臨短缺的情況下,月球上各種礦產資源將可能成為人類新的能源開採渠道之一。
  • 月球離地球有多遠 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導語:雖然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但畢竟是在太空中,其距離還是非常遠的。那麼,具體月球離地球有多遠呢?首先,如果是按照光年單位來算的話,就是千萬分之四光年。這個概念可能有些人很難理解,那麼,我們來換算成千米,看看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是多少千米吧。
  • 地球資源不夠用?月球是否可以成為「第二礦場」?
    在如今各個國家為有限的全球資源而進行爭奪的今天,就有人提出我們可不可以去月球進行開採資源。我們所知月球礦產極其豐富,那麼人類有可能會去月球進行開採嗎?地球資源不夠用?月球是否可以成為」第二礦場「?眾所周知,月球作為我們地球的衛星從40多億年前就一直存在於地球的上空,為地球抵擋來自宇宙的傷害。而月球距離地球的距離有隻有38.4萬米。所以自古以來人類便對月球有著非常多的研究和相關的傳說。當然在以前對於月球的研究也僅限於在地面上對其進行觀測。直到50多年前,人類的航天技術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我們才有幸能親自登上月球,實地進行相關研究。
  • 月球上有水?宇宙裡可能還有很多水存在
    近日,美國宇航局放出一條新聞,在陽光照射下的月球表面,首次探測到水分子。為何美國宇航局要把這條新聞如此高調地進行公布?它的意義是什麼?多年來,人類在諸多星球上發現了適合生物生存的證據,之後又做了哪些努力?宇宙中缺水又不缺水由於是"近鄰",月球是人類探測得最多的外星球,但因為其引力小且沒有大氣層,所以肯定沒有富足的水資源。
  • 人類與月球的故事如何續寫?月球兩極將成為未來登月落腳點
    NASA以此命名,除了致敬「阿波羅」計劃,還希望將女航天員首次送上月球。美國的登月計劃讓外界感覺不是很踏實,原因之一是運載火箭老掉鏈子。龐之浩說,美國波音公司正在研製「太空發射系統」(SLS),其將成為有史以來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