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服務知識科普:失眠和自救,論如何走向自我

2021-01-08 陽光心健

這是一個普遍自我迷失的時代。弗洛姆將這個時代的社會性格定義為「消費人性格」,表達了這個時代人們普遍的孤獨,焦慮,空虛,壓抑,恐懼,疑惑…

失眠在一生中人人都會經歷。大概率年齡發生在25歲左右和40歲左右的幾年,集中在一個人建立自我和自我困惑的人生高峰。今天所指「正常人」的失眠,當然低齡化趨勢和經常性的失眠表達的病症亦可借鑑。

失眠的原因:對自己不滿意,不想睡覺;重要的事沒過去不能睡;環境不安全,攻擊性壓抑等等。原因不計其數,最主要以下幾種:失戀等重要關係喪失的恐懼,焦慮和恐懼等關於生存的威脅系統的啟動,還有興奮下各種不想睡,無法放鬆…… 潛意識能量非常巨大,誇大的不安,恐懼,錯覺,焦慮下,你不是睡不著,根本不想睡,所以,這是失眠下自救首要的課題:我為什麼不想睡?跟真實的自己走近一點,你是害怕,還是焦慮,還是興奮,給自己一定的時間體驗這些情緒,別抗拒,別逃避,你抗拒的將一直持續,唯有走進它。 充分體驗,這不容易,但是如果生活就要吃這些苦,誰也躲不掉,唯有置身痛苦,才能無所畏懼,找到出口。而大部分人被情緒牽制,死在抗拒和迴避中。一旦接受,才有絕地反彈的機會。

接下來,恢復一些理智,理順你的恐懼不安焦慮的來源:一件事或多件事,一個議題或多個。逐一解釋,解決。解決不了,找到方案。 一個走向自我的人,必須先找我弱點,軟肋,情結,和最虛弱之處,找到它,跟它友好相處。 失眠通常跟壓抑的攻擊有關。睜開眼睛看看環境,是否不安,此時自我關懷非常重要。給自己寫一封自我關懷的信。大致如下:親愛的寶貝**,你今天受的氣,吃的苦,有一天我會幫你找回來,我會讓你過上幸福自由的日子,我能量很大,我會給你很多愛,照顧,陪伴,我會冷靜,理智,保護你,你很累,休息夠了就去做喜歡的事,難受的時候,有我,我會一生陪你,不離不棄,哦安心睡覺,我會守著你,並隨時幫你抵禦環境…

關懷,可以最大限度啟動情緒的安撫系統,先把自己安撫下來。

接下來,需要找到認知的執念和潛意識的對抗。外界和自己。如果一個人有靈活的自我應對環境,就不會失眠。我們往往以為不接受,對抗,潛意識不願意放下全能的幻想,以為不接受,事情就有轉機和改變,…但你試過了,很多事都不行。內耗除了傷害自己身體和精神,毫無意義。焦慮下人們很希望可以掌控,但是無論外界還是他人,我們很難掌控,由他們自己的需要來的,有時我們就是衝突,接受自己無力改變,我們就是普通人,普通人只能靈活應對,提高概率,概率之外的放下就好。

第二,放下很多「應該」,別人應該如何,他們沒做到,他們挑戰了我的底線,攻擊了我。…親愛的,我們能掌控的真的有限,瞧,我們都掌控不了自己。

第三,想想多種可能,真的糟糕至極了嗎,不要放大情緒,小看自己,想一想,有很多辦法,你的現實能力,可以讓你面對解決問題。

第四,放下「必須」一定,我必須考試第一,必須變成什麼樣。生命太短,我們來體驗痛苦已經不易,那些必須都是小事,不值一提,我們要做的是熱愛,平靜,專注,接受,活著不要讓環境奴役自己。

做情緒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你就已經成功了。每天給自己專門的時間解決焦慮和不安。可以自己面對,也可以找你的諮詢師,不要讓情緒一天24小時控制你,睡眠很重要,生命體需要新陳代謝,器官也要休息,所以,相比所有事,這件事,最重要。[胡在珊]

相關焦點

  • 社會生態系統與進城務工人員心理服務
    社會生態系統理論是探究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交互關係的理論。該理論受到進化論的影響,把人類成長過程中依存的社會環境(如家庭、社區、團體等)看作是一種社會性的生態系統,強調人與環境間各系統的相互作用和對行為的重大影響,注重把人置於環境系統中加以考察,提出對個體問題的理解和判定應從不同層面的系統把握。
  • 失眠人群自救指南
    失眠的定義及症狀 失眠,又稱失眠症,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失眠患者很難進入或保持睡眠狀態。失眠又可以分為短期失眠和慢性失眠,其中:·短期失眠:一般與短期內精神壓力有關,會持續數天到數周,一般一個月內會有好轉·慢性失眠:指持續性失眠,又稱為慢性失眠症。通常是其他原因導致的,如抑鬱或慢性疼痛。
  • 如何科學地讓自己心理強大起來——心理能量概述
    心理能量與失眠:人們之所以失眠是因為發現自己正在失眠。強行壓制自己亂想的內心會適得其反,因為人的心理能量就像裝在一個皮球裡一樣,強行壓制就像往裡面打氣,其反彈也就越大,也就會越容易失眠。所以在失眠時最佳做法應該是什麼也不做,放任自己亂想,積壓在皮球裡的心理能量便會自然釋放出去,這時人就自然入眠了。
  • 《自我與身份》解讀3_第2章-1_自我作為心理-社會動態過程系統
    也就是說,人們的所作所為是「自我」的代理(agent)。由此而避免了霍爾蒙克斯問題,也就是說,人們的自我調節不是被幽靈所控制,而是可以理解為一種控制論的自我調節環路。第二節 自我的心理-社會動態過程模型本章的中心議題是將「自我」視為一種動態的心理-社會動態過程系統。
  • 關於印發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
    (二)以網際網路平臺為基礎,推進網際網路+社會心理服務,為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提供線上心理支持和服務,增強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幫助有需求的服務對象渡過困難期,恢復社會功能。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方,各區縣防疫指揮部要成立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領導小組,衛生健康、民政等部門分工負責,各街道(鄉鎮)明確1名領導負責轄區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指定專人統籌協調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
  • 心理服務助推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
    樣本覆蓋全國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但未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調查指標包括加工速度、工作記憶、空間認知、言語能力等基本認知指標,語言理解、發散思維、推理和決策等高級認知指標,個性特徵、情緒體驗、自我認識和適應能力等心理健康指標,以及社會預警、心理和諧等社會心理指標。
  • KDC知行華夏:未成年女孩如何提升自我安全保護意識與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未成年女孩被侵害的事件和方式開始呈多樣化趨勢,家長和孩子礙於種種原因,往往是受到侵害卻不敢發聲,致使孩子身心受損,從而嚴重影響整個家庭的和諧,更甚則影響孩子的未來。此外,課程還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當遭遇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交通事故等意外傷害時如何自救,解決了未成年女孩安全意識淡薄、自我保護知識匱乏的問題;當各種網絡暴力、語言暴力、校園欺凌等事件發生時,未成年女孩應該如何化解和面對,並有效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以免受到更多的傷害;當面對威脅和恐嚇時,從心理上學會應對和自我調適,從法律上學會保護自己和維權,以及不同群體受到欺凌時應該如何應對,從如何逃脫到避免傷害等角度
  • 解密人的15種心理自我保護機制(圖)
    心理自我保護機制普遍存在於人的心理活動中,其功能類似生理上的免疫系統。當人們由於某種原因將要或已經陷入緊張焦慮狀態時,就可藉助心理自我保護機制來減輕或免除內心的不安與痛苦以更好地適應生活。
  •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論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論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論,對心理學與教育產學生了很大的影響,作為教師資格筆試以及教師招聘筆試常考的內容,該理論的知識點較多,理解起來有難度,學習起來不太容易。前面五個階段是常考點,我們以此為主。
  • 遠離失眠 健康生活——如何防治失眠障礙
    由此可見,失眠已經成為現代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防治失眠障礙則成為了全社會長期共同的任務。失眠的診斷以睡眠紊亂程度決定,這種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個體的主觀感覺,並且該程度是否足以引起臨床關注因不同年齡而異。目前普遍認為在兒童和青年成人中,睡眠潛伏期或入睡後覺醒時間大約20分鐘則可被認為是臨床上顯著的睡眠紊亂。而在中老年中,該標準則為大於30分鐘。那麼什麼是失眠障礙呢?
  • 平輿縣陽城鎮高質量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映象網訊(記者 王東紅 通訊員 趙濟洲)為保障轄區人民群眾幸福安康,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近日,平輿縣陽城鎮堅持預防為主、突出重點,探索適合鎮情的社會心理服務模式和工作機制,高質量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 強迫症的自我心理療法
    強迫症病人可以自救嗎?可以的。強迫症並不可怕,關鍵在於你能否勇敢理智地面對它、戰勝它,讓它再也「強迫」不了你。 強迫症的本質就是「一個人自相搏鬥」。由於自相搏鬥的內在衝突不斷延續,強迫症也不斷擴展,形成惡性循環的怪圈,從而使病人陷入痛苦的深淵。
  •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埃裡克森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所以這個理論可稱為心理社會階段理論。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這八個階段分為:1.嬰兒期(0~ 1歲):信任和懷疑的心理衝突。
  • 智慧樹知到app戀愛心理與自我成長
    知到網課知到app戀愛心理與自我成長單元測試答案緒論 單元測試1、單選題: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18-25歲要解決的核心任務是A:自卑對勤奮B:同一性角色混亂C:親密對孤獨的衝突D:自我整合對失望答案: 【親密對孤獨的衝突】2、判斷題:明朝劇作家湯顯祖在《牡丹亭》
  • 通心輔導——心理服務的一種新範式
    此三個案例在吃藥的配合下,均使當事人的心理健康恢復到正常人水平,並且減少用藥。在精神衛生法頒布後,「通心輔導」停止直接接受精神分裂症的當事人,但不排除以後與具備治療精神分裂症的合法的單位與個人進行合法的合作,發揮這方面特長的可能性。(2)「通心輔導」何以能夠不僅幫助人自我實現,甚至可以走向自我超越、大我實現?
  • 對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理解
    他受弗洛伊德的影響和啟發,根據人格的發展受機體成熟、自我成長和社會關係的三個過程的演變創建了以自我成長為中心的人格發展的階段理論。他認為人個體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會面臨一對危機或衝突,個體對危機的積極解決,就會增強自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自我品格,有利於個體對環境的適應。反之減弱自我的力量,阻礙個體對環境的適應。
  • 認知行為矯正療法,解決焦慮、抑鬱、失眠、社恐等心理障礙
    您是否時常感到焦慮不安、情緒不寧、抑鬱或者是失眠,更不喜歡出去社交?是否在職場上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幹些什麼?是否經常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行?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院提醒您:如果您有上述的單一症狀,您可能存在一些輕微的心理障礙;如果您有上述的多個症狀,您可能存在心理障礙問題。
  • 《掌控自我》,找到內心的原始人,解決心理衝突,重新掌控自我
    當你真正掌控自我,完成身心合一,你將飛躍式成長,無堅不摧。本書作者朱建軍是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從事過30多年的心理諮詢工作。 在30多年的心理諮詢過程中,他不斷反思,總結出了一套適用於解決問題的萬物方法論 — — 找到自己內心的原始人,解決心理衝突,來掌控自我。
  • 市衛生健康委組織調研我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階段性特色成果
    杭州市是首批國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之一。自2019年我市啟動國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以來,全市心理健康服務資源進一步整合,社會心理服務隊伍日趨專業化,社會心理服務三級平臺不斷完善,並形成了一些具有創新精神和地方特色的階段性建設成果。
  • 減壓的自我心理調適方法
    於是,有的人想方設法逃避壓力,避免承擔風險;有的人認為是自己抗壓力的能力不足,不斷給自己更高的要求……然而,壓力不可避免地存在於我們的一生中,所以不僅不能懼怕和逃避壓力,而要運用一些心理調試的方法,改變我們的心態,使壓力不再可怕甚至變成動力。這裡介紹幾種常用的緩解壓力的方法——<br><br>   「沒有壓力該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