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說 「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著比以前更強大。」 當你真正掌控自我,完成身心合一,你將飛躍式成長,無堅不摧。
本書作者朱建軍是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從事過30多年的心理諮詢工作。 在30多年的心理諮詢過程中,他不斷反思,總結出了一套適用於解決問題的萬物方法論 — — 找到自己內心的原始人,解決心理衝突,來掌控自我。
本書的目的在於幫你掌控自我,為什麼你明明想學習卻刷了一個下午手機?為什麼你明明計劃好了早晨去跑步卻在被窩賴床?這其實都是自己內心的原始人作怪,找到原始人,與他和解,幫你找回真正的自己。
一 原始人的類別
想要掌控自我,就先要了解原始人的分類,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書中作者把原始人分成三類,理智人,原始人和純真人。最外層的理智人負責主管我們的理性與認知。中層的原始人負責掌握我們的情緒,而最內層的純真人則是負責我們的本能。這三個小人相互聯繫又各自為政,都想掌控我們。
本書作者對內心原始人的分類和《認知天性》中對人腦的分類本質上是一樣的。在認知天性中,把人的大腦分為三重,主管本能的本能腦,主管情緒的情緒腦,主管認知的理智腦。作者的目的就是告訴我們不要被本能情緒腦劫持了,而要不斷鍛鍊理智腦,讓理智腦去掌管我們的身體,身心合一。
在不同的階段我們受到不同的原始人控制,冷靜理智的理智人,隨心所欲的原始人,不說謊話的純真人。
二 心理衝突的根源
現在回想一下開頭提出的那個問題。為什麼你刷抖音的時候停不下來,刷完一個以後,還想繼續再刷另外一個。因為在整個過程中,我們的大腦都被本能和情緒所劫持,理智人根本沒有掌控身體的機會,一直是原始人和純真人掌控我們的身體,他們不會思考,只會趨易避難,怎麼愉快怎麼做。學習是累的,跑步是痛苦的,於是原始人就選擇了躺著刷抖音和躲在溫暖的被窩。
心理衝突的根源就在於自己內心理智人獨自和原始人純真人兩個人打架。由於理智腦是我們人類最晚形成並發展,相對於情緒腦和本能腦就顯得很弱小,好比一個嬰兒對陣一個中年和一個老年人,結果很明顯,總是本能腦贏。說好的清晨起床去跑步,卻賴在了床上,說好的下午去學習,卻刷了半天抖音。情緒腦本能腦它們分不清楚好壞,只擁有著本能—— 趨易避難。
這種本能放在當下確實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原始社會,正是這種本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生存了下來。只不過由於現在的社會發展太快,我們的理智人沒能成長起來,還很弱小,這才導致了我們很多時候都被原始人和純真人控制,身心不合一。
自己周五下午明明想去學習,午睡兩點醒來刷了一會抖音,刷到了一個有意思的電影講解,於是一口氣看完了那部電影介紹,又去看了作者其他的電影講解,不知不覺就刷了一個多小時。然後依然在被窩裡,莫名其妙的不想起來不想下床,不想去學習,於是又刷抖音,一直刷到了下午五點,到了吃飯的時候,這個時候覺得自己眼睛疼,渾身沒勁,渾渾噩噩的。本來打算的好好的要學習的半天,就由於刷到了一個抖音無法自拔,於是不停地刷下去刷了一個下午。
如果你想要自己停下來,那麼只需要提前告訴自己,刷完這個視頻以後停下來或者再刷最後一個。 有一個時間緩衝一下,你就能喚醒自己內心的理智人,來幫助你做出正確合理的選擇,而不是趨於本能的選擇最舒服的事情。
三 學做原始人的知己
普羅圖斯曾說 :「能主宰自己靈魂的人,將永遠被稱為徵服者的徵服者。」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管理好自己,與自己內心的原始人達成和解呢?
①用意象法來修正自己
意象是我們與原始人進行直接溝通的橋梁,通過「意象法」可以修正自我意象,讓原始人獲得良好的狀態,這對解決心理衝突非常有效果。
首先,我們可以想像一座房子。想像這個房子裡有什麼東西,是什麼顏色,是舊還是破。比如房子的表面很髒,這說明你的外表有待改善,如果是房子的內部空虛,則說明你內心空虛寂寞。
我們要做的就是每天不斷完善自己心中的這座房子,讓這座房子變得越來越好。在這個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自己。當你把房子的外表修的美麗,房子周圍種滿了玫瑰,你自己的外在形象也會改變,讓人如沐春風,清新脫俗。
在練習想像的過程中,我們不需要刻意思考,刻意的模仿,每天練習10~20分鐘就足夠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自己內心的原始人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修正。
② 掌控情緒,掌控自己。
人是感性的東西,任何時候我們都處於一種情緒狀態下,或開心,或沮喪,或生氣,甚至保持平和安靜也是一種情緒。我們消滅不了情緒,那麼就需要想辦法掌控情緒,做情緒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緒綁架,成為情緒的受害者。一個人想要掌控自己一定要掌控自己的情緒。書中作者介紹了兩種實用的方法,不要壓抑情緒和不要把情緒轉移到別人身上。
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每天難免會碰到不開心的事情,我們可以嘗試唱歌唱出自己的不滿,也可以嘗試寫出自己的不滿,情緒需要的是釋放。如果我們壓抑著自己的不良情緒,把這些情緒放在心裡,就如不斷增壓的水庫,不放水,總會有決堤的一天,也就是我們情緒崩潰的時候。
當我們管理好我們的情緒,我們也就能管理好我們自己。把情緒釋放出來,我們就能身心合一。
不要把自己不良情緒轉移到別人身上情緒轉移」是人們常用的一種心理防衛機制,通常是將自己對某一對象的憤怒或喜愛的感情,由於某種原因無法直接向對象發洩,將這種情緒轉移到別人身上,從而化解心理焦慮,緩解心理壓力。
這種情緒轉移也許讓自己得到了發洩,但卻讓別人受到了傷害,正如踢貓效應一樣。我們大多數時候會是情緒轉移的受害者,好友經常和你吐槽抱怨,嗶嗶哩哩說了半天,把你自己整的不痛快。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學會保護自己,別做別人不良情緒的垃圾桶。也不要把自己不良的情緒轉移給別人,影響別人的心情。
最後總結
說好的減肥,說好的讀書,說好的寫稿子,最後都不了了之,那麼你可以讀這本書,幫你掌控自己。當你了解你自己內心的原始人,你就知道你為何懶惰,為什麼失敗。光鮮亮麗的人生一定是自律的人生,掌控自我才是真正的自由。